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時間刻度


生而為人
走過的軌道如出一轍
僅僅座標不同

對於「人」如何過一生,佛子有些特殊「人生座標」:

第一次受三皈依。
第一次受五戒。
第一次去道場。
第一個法名。
開始學吃素。
開始有固定功課或法門。
開始認識各方佛友同參。
開始讀佛學相關書籍。
第一次供僧。
第一次發心。
……

這樣或那樣的座標,「時間點」視個人因緣而異;例如,第一次受三皈依,「時間」的選擇就很不同。最早的還在母體中,就隨母親受了三皈,也事先取好了皈依法名才降生人世,甚至還依父母願心不同而有所謂「觀音寶寶」、「地藏寶寶」等等;而最晚的,一生就這樣過完了,等到往生助念時,遺體雖冷、識心未離,孝子孝女再求三寶慈悲攝受。

另一個「時間焦點」則是出家:七歲或八十歲?十九歲或三十歲?這個「時間點」落在人生哪個階段,不但依佛制有規定,也同時受現代宗教自由保障。有的七歲出了家,事實上早已當過幾十世和尚;有的八十歲出家,是等了許多世、現多次在家身之後,才終於如願圓頂。

座標也只是方便下。色身是七歲到八十歲、年份也不等,可是,心並沒長皺紋,心也沒幾歲、幾公斤、幾公分。隨個人願心,發展各自的修行歷程,本不相妨。八十歲的老阿婆已當上曾祖母再出家,是緣份。十八歲的單身少年立志出家弘法,也是緣份。既不用感嘆這位老阿婆操勞家庭、一生好辛苦、晚來才有福份清修;也不用質疑這個少年沒嘗過女子情愛滋味是不是很可惜、決定太早--過去世的因緣、現在世的法緣、未來世的成就,凡夫俗眼畢竟都觀不到,也就不用議論紛紛、亂猜一通了。

三心了不可得。個人「時間刻度」幻妄且不論,不如把握因緣、老實修行、守好本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