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M


一年多以前,居士開始常常告訴我一個名相:M型社會。

M?這是什麼?

後來,我才明白這個所謂M,指的是社會結構的貧富差距愈拉愈大、極端化,拉到報表畫出個M曲線。再後來,對於台灣的高房價、房地產市場開天價,過分到偏離社會正義、不夠保障基本人權居住權的程度,各方專家學者也多有研討,不過,現實面的改善並不大。那些高深數據、術語我看不懂;我只知眾生真是苦難。畢竟我們都受這個業報身,同住在台灣,眾生的苦難,也同樣是我的苦難。眾生苦,法師也一起苦;大家同在一條船上,苦頭是大家吃。

別說房屋是天價;租金更是天價中的天價,而且,無法可管、無道理可講、無社會正義可言。大家都知道,房屋太貴;不過,這市面上的租金,開得更是貴中之貴--貴到同一間小小房間,房客若是付個十五年至二十年房租,租金就足以幫房東完全抵掉當初買房子的成本。結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下來,原本就有錢的房東會更有錢;等租金回了本,再去買房子收租,一個人買一大堆房子登記名下,坐擁高租金收入,往生再轉手給子孫血親。

而另一方面,沒錢的房客再怎麼老實繳租金也沒有用,交一輩子還是窮,買不起房子,也存不了什麼錢。這個租金,繳了幫助原本就有錢的房東成為小富翁;幫小富翁成為中富翁;幫中富翁成為大富翁--一個窮房客,幾十年後,猶原還是個窮房客。而且可笑的是,若這個窮房客想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決定吃吃苦頭、背個房貸的話,他會十分驚奇地發現:他要付高利息,而其他年薪百萬或以上、比他有錢得多的社會菁英們,卻能得到比他利率低得多的利息優待。好多、好多貧苦老百姓,每個月點點滴滴幾百、幾千、幾萬地到處繳錢、付費,供養著極少數有錢人出入豪宅名車、動不動出國遊玩,錦衣美食的權貴人生。聽起來,還頗有中世紀坐擁莊園、指揮老百姓的貴族氣派哩。

愈有錢,愈優待,處處優待;愈貧困,愈沒有資本,處處付高價。

So called M.

它真是社會正義功能失調的M型集體共業大業障。

好不容易想通了這個,我真覺得眾生非常、非常苦難。在這裏,連當中產階級也辛苦地不得了,何況是小老百姓?這麼個M型一輩子、折磨一輩子、被錢追著跑追一輩子,誰還會想回到此方世界呢?誰還會想來這裏投胎哩?誰想再過這種心靈生活貧乏、卻為物質生活拼得要死的工蟻人生呢?

難怪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勸修淨土法門……在此方世界,現實處境這麼辛苦,至少,淨土的理想、平和、純淨、平等,能帶給無量苦難眾生心靈上的安慰、人生的希望、光明的願景。到彼岸、到彼岸、到彼岸。
彼岸,M型苦難不存在的佛國淨土。

English Lesson: What time is it?


What a simple question!
What a useful conversation!
What a mystic point of view!
What a great vivid sensation!

But...
May I ask you, dear friends
Is it real? 
Is it even true to you?

Daily Koan


Where are you?

Who are you?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撕書的女人、讀書的女人、寫書的女人


當場看一個女子撕書什麼滋味?

假如你有親身經歷過的話,就會明白整個過程多麼驚悚、異質而原始。她的雙眼燃燒著怒火,而且是對於另一種喜歡書籍的女性的強烈恨妒。是什麼教育體制會教出這樣撕書(撕的還是正正當當的得獎兒童讀物)的女子呢?染紅的尖指甲撕扯著頁扉,臉上身上俱是昂貴的保養品的氣味。書碎一地,一具拒絕文明教養、只要身體與欲望的女體狂怒直立。

是什麼樣的女子會撕書呢?

在她的成長過程當中,周圍的人過分誇大她的美貌,寵到她忘記在滿街台灣美女當中她事實上算其貌不揚,更寵到她眼裏看不見台灣社會上有太多、太多不論內在、外表、職場表現都強過她百千萬倍以上的女性。也因此,她一直不愛讀書,讀不好、也無心讀好。她追逐衣服、化妝品、所有有關身體的一切,每天浪費幾小時在這些事情上,沒有發展出其他特長或才藝。出於家族的長期誤導,她真的以為自己很美麗,更數度傲慢到當眾將親族女性罵哭:「我們家就我最美了,哪像妳們……」「妳看妳!長得這麼醜!」最後,她的妹妹們心生煩惱,背地裏直接反擊:「她呀,大餅臉!沒辦法,父母太寵她,她一輩子都這樣,什麼好的都搶第一……」她一生婚姻不幸,沒有任何人給予真心的同情,甚至背地底有些幸災樂禍。

台灣早期的性別教育是不是非常失敗呢?

那個年代只知道把女性的價值等同美貌與生育,究竟教出多少追逐美貌、執著美貌、最後除了一張皮相上高價的衣著妝扮以外心靈與品格都空虛的女子呢?這樣的女性很多到頭來婚姻都很不幸--畢竟,面貌再美如天仙,幾天、幾個月也會看厭、看倦、看到沒感覺;更何況本來就不是頂極美女--只追求表相,不注重內在與品格,口德極差、脾氣極壞,難以共住相處,心靈無法溝通,生活無法同步,到頭來還是沒有用,婚姻完全失敗。有色無德,家庭就沒福報。

假如你想從根本上毀了一個小女孩的人生,就從小教她一生汲汲營營於美貌就好,枉顧其他。不久之後,她會就會在人生的現實苦難中明白美完全沒有用。「美」無法救她免於配偶外遇或嫖妓;無法讓她家庭生活真正幸福;無法讓親族背後不講她是非;甚至無法讓她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半絲足跡--更現實的是,一過三十歲,老化的事實一逼近、現前,她唯一的長處就滅了。剩下的只是又老、又醜的業報身,以及沒有其他優點或專長的漫漫人生。

算一算中國自古男性與女性的人口比例:因為美貌而被歷史記憶的女人不到一百個,當中還不少死於非命,命運乖舛。可是,許多既不帥也不美、外表難看無比的男人憑著各自職場表現與特長、身份及名位、財富與權勢、野心與手段,被歷史記憶的比例高得太多了。「美」是種短線消耗性商品;僅供短期娛樂與欣賞,沒有長期文化保值的真正價值,註定被解消、被遺忘、被一腳踢開。踢開也快:從一個女性十五六歲到三四十歲,最多二十五年就過期了。

這一點,他的故事--History, His Story--已經寫了幾千年:「女性美」只是歷史過客,被使用、被消費、被利用完以後通常歷史半個字也懶得記一筆。誰管妳美不美呢?職場史、文明史、文化史、各式各樣的記憶裏,妳最後都不在場!相妄性真;追逐美貌,浪費人生。鎮日講究誰比誰美、誰打扮比誰入時,結果外遇的外遇、嫖妓的嫖妓、離婚的離婚、丈夫菸酒賭博的依然故我……比美比到死也沒有用哇。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Can You See?


There are two ways of seeing...
Seeing through the eyes, or
Seeing through the true mind
Can you see?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Monk Talk


In case that
You have some time
Listen to the Monk Talk
Read and think...

Those few are so rare in human history
Their honesty is rare
In this world
Their honesty is rare

恩怨怎麼看


相對世俗諦,有恩就有怨,對立而假有。恩怨性空,換個心境立場,角度會完全不同。例如,出家這件大丈夫事,有時也可以是小怨所成就的大恩。

以前的台灣社會,打罵小孩是家家戶戶司空見慣的事,打罵的人也會振振有詞,反正他自己也是一路被打罵大的,大家都這樣,被打大的當了父母就再打下一代,很正常。若真論有什麼分別,只是分有沒有打死打傷打殘,或者有沒有罵到自殺、離家、或只是單純心理壓抑創傷。

當年的共業是這樣:打罵者心無慚愧,為人父母者也常常群聚公開討論他們小時被打罵的慘況。到底一共打罵了多少代、幾千幾百年,這我就不清楚了。那年代,很少人知道打罵眾生是有背菩薩道、不慈悲、結惡緣、犯法背德;大家拼命打罵,大多數人都不珍惜小孩子。往往起惡念打罵完,還會跟小孩講他很「幸福」,沒有上一輩小時被打罵得兇,只是小意思修理修理。

就在那充斥言語肢體暴力的氣氛裏,聽了好幾年的「滾出去!」「你給我滾出去!」「這個家是我的!」幾次被轟上街,也就漫無目的走幾小時,再冷再熱也要等對方肯讓我進門為止。這種話一連聽好幾年,一個再笨的兒童也會開始思考:「他是真心希望我離開家裏吧?一直講、一直罵、一直打!」於是,青春期開始未久,我真的十分認真地思考、計劃、籌備如何離家;而且,也真心認為這是件好事,足以成就、圓滿對方的心願--只要人一走,不用再相處,不就再也不用常常亂發無明火、把人轟出家門了?換句話說,這件表面上看似很差的惡緣,卻替我打開一扇意想不到的大門:「家,是可以離開的地方。而且,離開也符合家人的期待!救了對方,也救了我,兩全其美!」

這種一般兒童不太可能產生的另類思考,很快就萌芽、茁壯、直到實現。之後,一年又一年,時間愈久,打罵有加的怨家,竟成為我畢生最大的恩人--沒有他,我不可能有走出家庭的勇氣;不可能擺脫一般人對家庭的眷戀執念;不可能提前計劃獨立自主的人生;更不可能看淡世俗家庭的一切。換句話說,以出世法而言,他是成就我此生出家修行最大的恩人。年復一年,我感謝他。的的確確沒錯,那個家是他的;而我生來就是個出家人,不過是隨緣借住一下子而已,早晚會出家。

世事是恩、是怨?看你的心念怎麼轉、怎麼觀、怎麼看待。有時表面是怨,實卻是恩。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留在大地上的歷史


乞食:不耕、不種、不煮、不請客、不出售。

耕種:不乞、可煮、不請客、不出售。

買菜:不乞、不耕、不種、可煮、可請客、不出售。

開餐廳:不乞、不耕、不種、可買菜、可煮、可請客、可出售。

……

世間無常流變,想開口談、出書寫、提觀點,都要先深入歷史。

若不明歷史與社會始終不離人間世,光看表面事相就輕率下結論是危險的。

對於一條本身沒經歷、完全沒體會過的路,發表或議論太多,也是危險的。

這裏是人間。不是外太空、理想國、童話世界……。這裏是人間!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逆境也是順境


假如你問我:「師父,學了佛,是不是一定萬事OK啊?」
我會坦白告訴你:「事相上、境界上,順順逆逆皆有,不一定。」
假如你再問:「師父,那逆境來了呢?」

逆境所在多有。就算是法師,一樣有很多逆境考驗的。一次,還心裏有執念,兩次,還求、還講,三次,還等、還問,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總有一次你終於接受,就完全鬆手了。因緣不具足,因因果果萬相中,碰多釘子、吃多苦頭,最後就學會承擔。老實承擔,明白那不是合適的因緣之後,一放也就全放了。

「求不得苦」這種苦,幾十年來,吃了太多、太多,講也講不完;苦到都講不出口了,笑笑就算了。最後,不求了,就靜靜退居一旁,欣賞擁有它們、經歷它們的人們,沾一點光,為他們的福份與機會而高興,不好嗎?也許我們在苦境裏,不斷注視著「求不得苦」的同時,並不曉得也有許許多多別人很羨慕我們的因緣哩。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心水


波 水 不 二

波即是水 水即是波
生滅波相 水性本同

樹大招風


有時,人若有一點點名氣、相貌、地位、成就、影響力時,各種聲音就來了。初初你會覺得奇怪:「這個人也不錯,怎麼會被背後講成這樣?」是誰敢一直到處講別人壞話呢?不就是沒名氣、沒相貌、沒地位、沒成就、沒影響力的普通人嗎?

事實上,真正站上那個位置之後,身為被各方肯定的焦點,時時刻刻被品頭論足、被觀察、被比較,言行反而會很謹慎,也會處處小心,儘量不與大眾結惡緣、結誤會、結下未來沒必要的恩怨,反而處處和顏悅色,不輕易造口業,以避免與人結沒必要的惡緣而自斷前程或惹來意外的災禍。

人生要怎麼過呢……

是努力長成一棵大樹,加護眾生,對於種種風動修忍辱與寬容呢?還是只成了四處專找大樹狂吹,我慢自高,卻事實上一無所成的風呢?或者,靜觀諸風狂吹大樹,在樹大招風的法相裏,學得一點點人生智慧呢?有時風一直狂吹,是不是只為多引起大樹與群眾的關愛目光?是不是它本身想出名?想紅呢?

在社會心理學與唯識學裏,「嫉妒」這樣的煩惱心所,事實上有很多種細微的表現手法……別以為狂吹的風都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它也有它的深層心理動機與渴望!當風狂吹、話亂罵時,不妨多看看那沉默以對的樹吧!大樹往往並不是不清楚「面是背非」、「自讚毀他」的風在做什麼,只是,它還護念著風;它不想說破,讓嫉妒熾盛的風當眾難堪啊!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吃苦


苦諦,在此方世界為真諦。
對人或毛毛蟲,皆為真實。

當生命經歷蛹期時,
該如何?

有的蛹福德因緣具足,化蝶而出。
有的蛹則否,靜靜地在蛹中往生。

化蝶,老、病、死的路依舊要走。
而蝶已日少……

已日少,稀有得見。
破蛹之際,還需要完整的自然生態。


路,行路,重重行路
再走也足不離地
仰望依然是天空

始終不離地
始終不離天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拼經濟


「知不知道?賺錢很辛苦!」
這句話,陪多少台灣孩子走過童年啊……

「拼經濟」這名相,更是紅遍大街小巷,簡直是國民常識。不過講是講,很少能遇見真心誠意拼經濟的人。一般人不論再怎麼拼也沒從基礎、從根本打拼起;只是口頭上講講,不是很認真。此話怎講呢?

就說說個人嗜好吧。

假如你平均一天花一百元到兩百元在菸、酒、檳榔上,一個月你就花三千元到六千元在完全沒必要、吃不飽、又沒營養的飲食上。一年下來,這筆帳就累計為三萬六千元到七萬兩千元。二十年以後,加一加也七十二萬到一百四十四萬元。假設你從十五歲開始這麼過日子,活到六十五歲往生的話,共投資五十年。

五十年的菸、酒、檳榔夠加總成多少錢呢?

一百八十萬到三百六十萬元新台幣。

這足以為你的人生、你的家庭、你的家人換來什麼?

也許你可以擁有房子或土地。
也許你的子女可以拿大學、碩博文憑。
也許你的人生能發展其他興趣或專長。
也許你能多到幾個國家走走看看。
也許你的家人能過更有品質的生活。
也許你還有心力閒暇從事各種公益善舉。
也許你自己就可以轉行、進修、出國、……

不論這麼多「也許」裏,你選了哪個或哪幾個;更大的可能性是你理當會更長壽,讓家人、子女與你相聚更久,而且又省下中老年後的醫療支出與看護開銷,而健康或健康帶來的生活品質更不是錢能換的。

你覺得你真的有在「拼經濟」嗎?若能戒掉它們,五十年的菸、酒、檳榔足足為你省下一百八十萬到三百六十萬元新台幣!不信的話,準備個小撲滿,每天菸酒檳榔癮一犯,就把預計花來買菸、酒、檳榔的錢存進去,一個月以後,你就知道為了這些,每個月多浪費了你多少錢。這算不算佛法?算啊。不但俗諦上的經濟拼到了,家人歡喜,你也有持戒的功德!

So Called Story


They are just stories for kids, you said
Stories?
Stories in the Sutras are not reality, you said
Reality?

Of course not...
When you don't believe it, you don't live it
When you don't live it, you don't realize it
When you don't realize it, you don't change it...

You choose your dreams
Your way of living is your reality
You believe in lust and craving, hatred and wars
No wonder you treat them as stories for kids... 

Oh, my friend
The truth is
Your reality is my nightmare
My reality is your sweet dream!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The Thankful Emptiness of Being


Here
And here...

We live on the same planet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fore the end of the journey
The final Goodbye to this realm

Here
Just here...

We learn, we share;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Empty yet existing
Dreamy yet full of meaning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佛典故事:長者、沙彌、老和尚 The Elder, The Novice Monk, And The Old Monk


老和尚只收一個徒弟。他對這個小沙彌的指導,十分嚴格;每天都規定要誦經。如果,有誦滿規定的經文,老和尚就很歡喜;如果,進度落後,就厲聲教訓。所以,小沙彌常常心情不好──不光是誦經,還要花時間出門乞食啊。要是很快乞得齋糧,就有時間誦經完成進度,也就不用被師父責罵;要是不巧乞食不順利,沒時間誦完經要被罵,怎麼辦?

小沙彌一邊乞不到飲食,一邊心想回去要被罵,心裏發愁,就在路上邊走邊哭起來。此時,正巧一位長者路過。這居士一見小沙彌哭了,趕忙上前問:「怎麼啦?」小沙彌邊哭邊講:「居士,我師父很、很嚴格哪,嗚嗚,每天都規定一大堆誦經進度。如果有誦完,老和尚就很歡喜,不罵人;嗚,如果進度落後,就罵人了。我要是很快乞得齋糧,就有時間誦經、完成進度,也就不用被罵;要是,嗚、嗚、嗚嗚,像、像今天,不巧乞得太晚,回去沒時間誦完經,一定要被罵!這一想,我、我就心情很差啊。哇──」

這居士聽完小沙彌哭訴,安慰他:「以後,你常來我家,我供養你飲食,你別煩惱發愁。吃飽了,好用功專心誦經,沒問題!」小沙彌一聽,馬上不哭了。從此,他常常去找那長者化緣飲食,回去專心誦經,於是,既然功課進度都有完成,每一天,老和尚與小沙彌師徒二人皆大歡喜。

很久很久、很多劫後,老和尚成為定光佛;又很久、很久以後,小沙彌也成佛了,名為釋迦牟尼佛。而長者呢?長者不是別人,正是被釋迦牟尼佛授記必成佛道、在眾弟子當中多聞總持第一的阿難尊者。由於他在過去生發心供養、護持小沙彌誦經與用功辦道,所以獲得聞佛說法、過耳不忘的殊勝果報!

原典出處:《賢愚經阿難總持品第四十五》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不邪淫戒--聽父母老師怎麼說


在幼童身上若發現太早熟的淫欲心或不雅舉措,不論幼童是把自己、其他幼童、還是長輩當對象,父母老師發現時通常會很緊張,也會出言制止糾正,而且顧慮到小孩聽不懂有社會意義的解釋,往往會使用一些在情緒上感染力很強的字句:「羞羞臉。」「警察會來抓你。」「你壞壞,要打打。」「好髒!」「不禮貌!」「不可以!這不對!」等等。不論被打或被罵,相當多兒童學會將淫欲等同天大的嚴重壞事。

等青春期一到,父母老師更緊張;為恐少男少女失控葬送前程、或一失足與日後註定要後悔的分手對象在一起、或者製造嬰兒給家族、社會製造問題,有的更嚴厲管教:「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有的是不敢管,怕愈管愈叛逆出亂子,表面上假裝不知道,事實上偷偷在餐點裏下避孕藥。不論怎麼樣,世代關係很多搞得很緊張,淫欲像是天大的罪惡,沒本事養就別冒險生娃娃。小的好奇想試,老的拼命擋、拼命管制。

奇妙的是,青年期以後因緣就大逆轉。此時,看多情場無常、愛恨情仇太複雜傷神,有的青年寧可單身過平靜日子,守身如玉。這下子,人生前二十年講一大堆淫欲之禍害罪惡的父母師長,一改往例,開始三天兩頭追問有無對象?有無戀愛?有無結婚?更神奇的是,還有父母左盼右盼,一聽說兒子同居女朋友懷孕,歡天喜地成天勸女方嫁給兒子,反而是女方不肯,還威脅若再逼婚的話她就拋棄這個娶不到老婆的兒子、換個男人。老的成天逼戀、逼婚、逼生,小的是千閃萬躲。

這階段,世代關係呈現另一種緊張。相反的是,小的縱然不想要淫欲或婚姻,老的也希望小的要。很多人活到人生這個階段才明白老人家當年不是真心覺得淫欲不好;他們自己本身也喜歡、也實踐,只是覺得之前時間太早,怕小孩子出亂子。有時,為了逼戀、逼婚、逼生,有的老人家竟然跟後輩當面讚嘆起夫妻性生活來了。此時,假如你的記性尚可,還記得他們二十年、三十年前痛斥淫欲的言論時,往往會深覺人心真是深不可測。同一件事,二三十年前講得像會下地獄,二三十年後說得像上天堂。前後態度、發言與立場矛盾之大,可信度真是低啊。

中年以後,前半段有婚姻打拼婚姻,沒婚姻誓守不婚;後半段有婚姻掙扎離婚或外遇或再娶,沒婚姻則造化在個人。此時人老了,再回頭反觀父母老師的人生,同樣以成人立場來思惟成人的人生選擇,往往會明白長輩本身也大多數沒有完美理想的婚戀關係或子女。

想教成人不要邪淫、不要嫖妓、不要外遇、不要當感情騙子,不要亂生小孩,不要性犯罪等等,比教小孩別做出不當性行為、別當小爸爸小媽媽還要難上千百倍。畢竟都是成人了,父母老師要怎麼再說得動他「不要邪淫」呢?當年既然拼命逼戀、逼婚、逼生,小輩已經打心底明白父母老師支持、肯定性行為了;接下來,人生歷練一多,名利地位都有了,等到不再把感情忠誠看在眼裏,色膽包天、我行我素邪淫度日時,又怎麼會把父母老師的教訓當一回事?

從邪淫成人的角度以觀,過淫欲生活的成人與自己半斤八兩、五十步笑百步;想教訓他、指正他、導正他、勸說他,談何容易?更何況,邪淫的定義隨時空、文化、社會背景、法制發展而變化:以前對的,現在可能是錯的;以前被排斥的,現在可能被接受了;以前合法的,現在犯法了;以前要加害處死的,現在是人權自由。時代的演變、流動的觀念、複雜的多元觀點充滿可變性,更遠遠不止是道德、法律、社會習俗、宗教信仰、八卦流言等等這麼簡單。

不邪淫戒這條戒的精神與意義何在,或許該請天下的父母老師共同來研究討論吧?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不邪淫戒--聽墮胎少女怎麼說


「邪淫」在華人社會,是個應該廣泛討論,卻千百年逃避的公領域嚴重社會問題。例如,以爭議性很大的墮胎議題來講,華人不太想面對;有個案發生了,也自我安慰:那是少數例外嘛,大多數人都安份守己在老實度日,都很「正常」(是嗎?)

成人既然常常把常見的社會現象以「少數例外」塘塞蒙混、轉移話題,一個小孩子的求知欲自然會另尋出路:「好,你們都不告訴我,我去查書、調論文、泡圖書館、翻白皮書!」所以,大概十二、十三來歲時,一個驚天動地的可怕事實被發現了:台灣女性有很高的墮胎比例,在全球一百多國裏,排名很前面。大學時代時,台灣女性墮胎率常常居全球十名以內。再後來那幾年,進了全球前三名之餘,也拿過全球冠軍。奇怪的是,這麼大的事,都在全世界出名二三十年了,也沒什麼大為報導或宣導,更沒有廣為提醒民眾要小心人身安全。

阿彌陀佛;怎麼這麼會墮?

它的震撼力,不是在什麼醫學界、法學界、社會學界的各家觀點與數據報表而已;而是,以這件事來講,教育體制低調處理到大多數百姓與在職學生都不知道。課堂上,日日讀聖賢書、古德文章、高深玄妙的哲理與道德講訓;為了考試,背也背得、默也默得;這一讀十幾二十年的聖賢文章,怎麼換來的是這等世界級墮胎指數的成果?書上的道理與生活行持脫節;讀書為考試作功名,不為真正薰陶教化出聖賢,或起碼像聖賢的人生!

是不是這樣?

她很蒼白,隔壁班的女生。臉白到泛青,又手捂著肚子,我以為她生理痛。她搖頭,有氣無力,一會兒就回家了。她的好朋友,見我一臉呆頭傻腦,等她一走,告訴我,她剛拿第二個。什麼?第二個?我眼睛瞪老大--我們才了不起十五六來歲,她拿第二個小孩啦?沒錯。你可能還見過她男朋友。什麼?見過?就那個後段班的啊。他爸氣他沒考上明星高中,逼他去補習;他去補那年和她有了第一個小孩,墮掉了。後來,他重考上了第一志願,他高一、她高二,剛放完假開學,墮的是第二個。我靜靜聽著;像聽神話故事。你不知道,她都說她覺得怪怪的,有時課堂考試卷寫不出來,就在心裏求:「你們要保佑媽媽啊……」這不是鬼故事?不是啦,我看她是心理怪怪的。那,她爸媽不管?哎,她爸外遇,和她媽成天吵離婚,有時爸爸打媽媽、打哥哥,她哥就再打她;不過,等懷孕了,男朋友怕被父母發現躲起來,還是她哥幫忙湊錢帶她去打孩子的。等一下,我有個問題。他們不會避孕嗎?哎,她男朋友不肯啦……。總之,基於對方的要求,她沒避孕。什麼理由?(那種理由,兒童不宜,從略)這麼差的男朋友,怎麼不分手?怎麼分手?她家裏那樣,她都自殺過幾次了;再沒這男的,她可能又去尋死。

假如,你天真地以為,考試高壓、道德文章、升學壓力與未來就業經濟壓力能抑制青少年的性問題,恐怕是徹底想錯了;正因為考試高壓與原生家庭的問題重重交織,青少年更變本加厲在性行為中找身心慰藉,不到二十歲,老早墮了兩、三、四、五個孩子。而且小小年紀也有一堆不讓女方避孕的理由--你以為五六十歲放不下女色的老頭才會講的荒唐理由,那個小男生也照講--考試與生存壓力愈大,人沒得在心靈上找出路,就往動物本能退化。青少年如此,成家立業的成人又有其他問題;為了經濟壓力與生育計劃,平均下來,已婚婦女也一生至少拿過一兩個孩子。換句話說,墮胎幾乎是欲愛色愛的副產物;選這條路,難免會有墮胎風險--也就是為人父母者親自決定殺死親生骨肉的風險。半點浪漫美好也無;墮者,殺也。始於淫欲,終於殺生。而且,不管交往過程中總共墮過幾個,事後分手各奔西東的也很多,情情愛愛三兩下通歸無常。

墮胎女子們等到因為分手或死亡而與亡嬰的父親緣份結束後追憶當年往往都自怪太傻。或許,也有的沒機會談傻不傻的問題,只有不斷痛哭--有的前後幾任丈夫與男友下來,墮到有一天被醫生宣告她再也無法受孕時,她才發現她想要有孩子。有的當地下第三者久了,想生不能生;對方作為一個背叛的丈夫,不想被老婆發現,也不要她生;她只有哭得昏天搶地覺得當初白痴愛錯人;有的小學生為懷孕而失學嫁人;有的國中生為墮胎而休學;有的高中生為這個放棄大學與前程;有的大學生墮幾年以後畢業了,才發現新娘是別人。

當課本代代印著大道理,人生現實卻處處是這種悲慘墮胎故事時,你不覺得很奇怪嗎?當媒體拼命捧美女帥男,生活裏的男男女女是這樣互相折磨糾纏,你不覺得很詭異嗎?當愛情作為一種俗世宗教被崇奉,邪淫或墮胎卻處處可得以見聞,你不覺得很那個嗎?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不邪淫戒--聽小孩怎麼說


這裏是欲界。
淫欲能讓人來投胎受生。
淫欲是生死業與父母子女關係的根本。
每個小孩幾乎都知道他是父母所生。
不論早熟或晚熟,每個小孩都會知道:
小孩是父母行使性行為的產物。
業力如此。事實上,這是欲界生死根本。

現在問題來了。

如何看待父母間的性行為不忠誠?小孩如何看著爸爸,心知肚明他去邪淫嫖妓?如何看著媽媽,一清二楚她去尋歡作樂?如何面對人性很無情、殘忍、自私的事實,明白性行為不見得有忠誠?如何接受父母一念淫心發動,各找各的新對象又可以再製造別的小孩的事實?小孩很快會明白,他一點也不特別;父母可以隨興換對象,跟誰都能生。若父母的性生活如此隨便,小孩是要怎麼對父母發起恭敬心、孝順心、報恩心呢?

人的出生,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是父母真心想要孩子,細心規劃設想所生。大多數世俗追求感官刺激的男男女女,求的僅僅是一己私欲之滿足;談那麼多性自由,很少人重視性自由所帶來的下一代「人生品質」的事實,已足資證明。眾生只想滿足淫欲妄想,甚至沒考慮過現在的小孩怎麼想;更沒思考可能因而產生的「不幸下一代」會怎麼想;他們的人生怎麼過。

處處只為自己。處處只為欲望。高比例的自私父母,帶來高比例的問題原生家庭。他們很少肯靜下心為這些過去、現在、未來的無量孩子們想一想。有些孩子們長大了,回頭怨恨起父母:「世間這麼苦,何必把我生來?」父母當年志不在給他好的人生與成長,生下他只是一場欲望所帶來的意外災害,當然欠缺良好的育兒環境與條件。他一生被經濟壓力、學歷壓力、工作壓力、社會階級壓力等等所折磨,起無明又無可奈何,最後怨父母當年一念淫欲心生了他,讓他一生吃苦受罪。有些孩子們長期夾處在有外遇感情問題的父母之間,分父派母派,裏外不是人。有些孩子們與父母、父母情人們間的關係複雜,家庭裏人際相處與家產處分的問題一大堆。有些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去分清楚兄弟姐妹:誰是大老婆的、誰是側室的、誰是外面生的、誰是驗DNA才忽然半路來認父母的、誰是性交易不小心有的、誰是一夜情有的、誰是長期外遇低調養大的、誰是能登記又誰是不能登記的、誰能公開誰不能公開的……,有的小孩數這些兩三代累積下來三妻四妾包外遇的親眷族譜,數到頭腦都數花了,數來數去還要重頭再數一遍。當然也有小孩從父母的性隨便態度學到性隨便,甚至無明、愚痴、沒教養到成為性犯罪;或者也有樣學樣四處去當感情騙子,到處亂生小孩,只會生不會養,不負責任。

天下人都具有為人子女的身份。
別讓放縱的性行為成為子女一生看輕父母的理由。
別讓不負責的性行為成為家庭問題的根源與災禍。

佛陀教導在家眾持守不邪淫戒,真正是大慈悲、大智慧。
若眾生想離苦得樂,社會上要有高比例的眾生持守不邪淫戒。
今天有負責任、具有自制力的父母,明天才有人品節操出色的下一代。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孝,一個難題


孝,是個難題,也難在父母子女間繫於情愛的輪迴業緣。若父母要你學他們一輩子過欲愛生活,你卻希望離欲持戒,怎麼辦?若父母要你與他們一樣吃肉喝酒,你卻不喜殺生,怎麼辦?若父母五戒都不持,也不信三寶,擋你學佛出家時,又怎麼辦?這世間,父母多是凡夫做;九成以上期待孩子學自己當父母,追求功名富貴,把基因傳下去,很少要孩子修行成道的。這世間,會助孩子出生死輪迴的出格父母太少了。

孝,是個難題。假設父母本身道德人品均出色,孝順服從是沒問題,不但對子女有益,也對社會有益。問題在於,若父母本身有些人性問題時,該如何?

不論中國人對「孝」的詮釋如何,依然限於世俗知解,不出生死輪迴,也多半逃避去討論並不少見的原生家庭問題,很怕面對不適格父母存在的事實。父母子女因緣的多元複雜,不是光一個孝字就解決了。結果,西方華裔移民出於長期文化比較與觀察,直接出書,明白講華人有很高比例的家庭問題:打罵、性別歧視、三妻四妾多角戀、私生子、虐童、溝通不良、過分權威化、……不少都功能失調(這是心理學界普遍接受的常識性結論,雖然多數華人社會不願承認與面對)。這些書都很暢銷,書裏不作八股文章,講的是現實人生的真話,舉的是實例,不唱高調,不哄世人。移民海外久了,這些華裔長大了再為人父母、生兒育女之後,多半感嘆當中國人的小孩好可憐。華人家庭有太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秘密,外人常常搞不清楚別人家的真實問題何在,就祭出一個「孝」字當萬靈藥,結果,幾千年下來,華人社會至今依然是全球有名的高家暴、高虐童、高性別歧視、權威高壓、家庭嚴重溝通不良的典範。「孝」談了幾千年,如果依然不能在現實上解決華人的家庭問題,那就要誠實另尋出路。至少,回歸佛法本懷,也是一條光明路。

當年若太子順了淨飯王的世俗知見而接下王位,印度史上只會多一個國王,我們根本不會有三寶住世,也不會有「佛陀」之名自古流傳至今。佛陀違背父王要他留在世俗的心願,半夜出城(現代話是離家出走)。理由無他,以人生格局而言,父親的確不如兒子。有了這個出格的兒子,一個不聽他的話留在家裏當國王、不告而別出家去的兒子,人類才會幾千年來都一直記得淨飯王,還感恩他生了一尊佛來這世間。

在所有關於孝順的討論中,我支持佛陀的「孝道」。他拒絕盲從父親的世俗期待,堅持出家,堅持成道,也因此人類才會一直記得淨飯王,原因是他有這一位偉大的兒子。否則,一個小國國王、一個凡夫,誰會記得他呢?若非兒子超越了父親的人生格局,誰又會記得這個放不下權位的父親呢?
 
世俗親眷,因累劫業力因緣而相會。親人若不希望你走離欲解脫之路,縱然明知世俗婚姻、家庭、事業、學業、功名富貴樣樣生滅無常,充滿苦惱也不完美,一樣會不斷開口勸說世俗欲愛生活多「正常」,要求你學他們一樣。若看不破親眷情愛本質上就是輪迴業力這一關,情情愛愛放不下,別人示現個親眷身拉你下生死海,就耳根子軟、人家講什麼你都盲從的話,求出生死輪迴、成佛作祖,遙遙無期。不但如此,在世時既然心裏執著親眷,往生時,鬼神變現個親眷相哄哄你,三兩句就拉你下三惡道去了。

口業因果與言論自由


有一個匿名眾生,身為一個全世界非常知名的言論不自由國度的子民。這位眾生,一邊貼滿國旗,表達他熱愛國家的心意,一邊痛寫他去美國歐巴馬的官網留言後被刪除,他恨恨地寫道,那美國人刪他的留言,哪來什麼言論自由可言?

這位眾生不知道,美國人是出了名的敢罵美國政府,公領域的合法批判是常有的事;美國人光罵美國政府就可以大量自由發表,犯不著再爬到別國的官網去亂批。他更不知道,愈民主的國家,政府愈禁得起人民罵,廣納民意酌情參考;愈不民主的國家,人民不敢罵政府,罵了怕被殺頭抄家,才會跑去罵別人的政府。

夏蟲不可與語冰。活在一個言論不自由的國度裏久了,根本想像不到言論自由的滋味是什麼,不知道合法、不合法或合理、不合理的界限與範圍到哪裏,也不明白法制民主國家討論了幾百年的言論自由內涵究竟是什麼,就急忽忽去別國的官網留言開罵,反而丟盡自己國家的顏面。

匿名上網造口業,本來就是出於不敢承擔、不願承擔的懦夫眾生性。這位眾生所不知者,他這一路亂寫亂罵,反而是顯出美國人的雅量,也更突顯他的國家在民主法制水平上的落後,與網路禮儀教育的失敗。口業因果不僅是個人,搞不好還丟國家、民族的臉啊!

好鈍的眼根!


眼睛,在六根中,當然算是很鈍的。它往往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對「人」也只限於薄薄一層皮相,對「面」也分不出有沒有整容做假,光線阻隔或故意遮掩就看不見。人體二十四小時都在場的屎、尿、筋、骨、血、汗、微生物、寄生蟲、細菌……,由於眼根的業報看不到細微之處,人眼中就有了執著的人,有了執著就有了愛著,有了愛著就產生占有,有了占有就造生死業,有了業就有了欲界種種眾生的出生與死亡。父母子女間的這層欲愛關係,本來就是奠基於人體業障的不清淨果報,不可愛,也不值得愛。

世俗愛情的產生,本質上是因為眼根的業報太鈍、看不清楚;也是因為心太粗、想不清楚;換句話說,六根的鈍與心的粗作為業緣,人們才有陷入種種欲界糾纏的可能。再講明白些,欲愛色愛是立基在色身不完美的業報上所產生,也是不完美的業報身才會產生的無明需求。再換句話說,那些大眾傳媒每天推銷的情情愛愛,說穿了就是人的業障。有了業報身這個業障,才進一步有了愛恨的業障。

若給你一雙清明的慧眼,看透人體的真相,身體根本沒什麼可取之處。若你有一雙法眼,唯見法相、不見皮相,大概也不會留戀欲界這場幻夢了吧?人體既不清淨也不可愛;年輕時,人還會用衣裝香水等等掩蓋,日日小心處理大小便排洩物;等老了、醜了、甚至大小便失控以後,再多衣裝香水也沒用了。人體九孔流不淨、體味難聞、油垢常出、粗糙難看……的事實,想藏也藏不住。

眼根很鈍,往往讓眾生只看表面。如果眼根鈍到不行,人眼的業報就是有限、不完美,那麼,打開心眼。打開心眼,別讓好鈍的眼根左右你一生一世。

(常常寫不淨觀相關文章,理由也很簡單:這世間上,很少人有聽過不淨觀;有聽過不淨觀的也很少人發心去修。既是一件稀有的文化資產與智慧傳承,應該記錄下來)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淨土工程


在教義理體上,禪淨一如,平等平等。只是,對於淨土的理解,每個人在體悟層次上就有差異:從閉門念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放棄地球眾生所發生的一切、通通當成與我無關、什麼都不管、不聞不問的「自利」,到把地球當成一方有待打造的淨土工程,將淨土信仰落實在積極淨化社會人性,關心人生、關心眾生的「利他」;從個人修持與生活上不想皈依、持戒、修行、僅僅期待往生佛事有做、有助念、阿彌陀佛聖號「十念往生」就好,到精進用功,把淨土五經當成生活準則來實踐,自利利他,不以下品下生為目的,此生此世就植「上品上生」之因--此界信仰淨土法門的行人,也是各隨習性願力而不同。

理體上當然是平等平等,佛性各各本具。這個也不論修持不修持,如是。而事相上,不修的依然殺盜淫,修行圓滿則成佛作祖。佛性是平等,眾生拿來用是殺盜淫、貪瞋痴;佛菩薩拿來是六度萬行--心性起淨念用,當然感招淨土果報;若心性還在起染污煩惱用,卻期待不清淨的身口意能招感淨土,以非淨因期待清淨果,那麼,三千大千世界有哪一塊違背因果法則的淨土肯收你呢?

自性清淨淨土,人人本具;不生不死、不來不去,也無所謂往生不往生。若是希望以有相之業報形、投生於事相上的淨土,那麼,既是在假有妄法上求,因果上就必須在有為法上落實。怎麼落實?當下這裏。地球淨土工程之打造營建,人人有責。既然已經來受生了,就承擔!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Body Language


Always before your eyes
Bones, blood, flesh
Yet you choose not to see

Always inside the body 
Waste, urine, excrement
Yet you don't want to think

Always keep changing
Odor, oil, dirt
Yet you just ignore it

Hey, here's body talking...
Me, me, me
Old age, sickness, death

Hey, here's body talking...
You, you, you
Lust, desire, suffering 

Call him honey
Call her sweetie
Don't you just refer to the body?

Be sure that you also
Fall in love with those countless parasites
Living and dying each moment in the body

Be sure that you also
Fall in love with emptiness and illusion
The essence of the body

擺渡人


全球人口當中,修行人一向在比例上極為稀有。
所以,如果你決意成為出家人或梵行居士,
就要一生正向面對各種眾生的好奇心,
與無奇不有的問題或舉措。

很多欲愛成癮的無明眾生,看見你是人群裏極稀有難得的純淨善良人,紛紛來投石問路、試試運氣;很多自身連在家戒都不持、酒色財氣的剛強眾生,拿他偷讀來的出家、在家戒條,來批評擾亂、處處踢館;很多搞不清楚狀況的愚痴眾生,出於好奇,一天到晚挖你的個資與出身背景;很多不信佛法、自己私生活問題一大堆的眾生,拿佛經禪話來問難,想打擊你的信念與行持……這些,對一個駛向彼岸中的擺渡人而言,是不可免的逆風與橫流。性空?也是。不過,修行畢竟是在假有裏練功。

(若不信,君試向天下人進言:「愛欲本空,大家通通都別執著愛欲妄法,全都出家好不好?」眾生會馬上群起跟你談現實傳宗接代與人口問題,沒有哪個會肯直下承擔、把情愛、婚姻、家庭、生兒育女之事一起空掉。眾生是在假有裏討生活;雖然口頭上講講空性,事實上,愛也要,欲也要,菸酒也要、肉也要;通通空不掉。君若再不信,再向天下人進言:「色身不可執戀,四大本空,別再執著生兒育女了!」眾生會集體跟你起煩惱:「什麼空不空?我死了以後,一定要有我的血緣的小孩子活下去。我父母生了我,我再生小孩子,這很正常哇!」至於明明本身婚姻愛情問題一大堆不會處理、還來推銷什麼「男女之事很正常」的苦惱眾生,也所在多有,十分常見--眾生在假有中討生活,修不修也不是嘴上掛些佛學名相就好;要觀其言行日用。)

在生死裏的眾生,為業所縳,想拖出家人回生死欲流,與他同在。
想出生死欲流的出家人,想拉在家人出生死輪迴苦難,與他同在。

看誰度得動誰;看誰擺渡有力。

看是你自溺於生死海,有本事拖出家人下水、陪你一起累劫輪迴受苦;
抑或,由擺渡的出家人一把撈你,登離欲解脫的清淨法船,同登彼岸。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假裝


假裝的人往往並不曉得「假裝」本身是件很容易被識破的事--

就好比一個廢燈泡底座,頭上頂朵玫瑰花,就想混進第一屆花博會場參展一樣。

沒受三皈五戒,不打算持戒,對佛法沒信心,在生活上沉迷酒色財氣、依然故我的人,就算表面上對外裝成佛教徒,學些佛學名相掛嘴上,依舊是頭上頂了朵玫瑰花的廢燈泡底座,並不是在大地中有根基、充滿生命力的玫瑰花。

「佛教徒」這個光環,不是能裝得來的;一時能騙騙人、哄哄人,也撐不了多久,很快就會穿幫。經典與佛學知識更是如此。若沒有老實修行,還是堅持酒、肉、女色、名利等欲界習氣或興趣,就算搬出阿含經經文或滿街書店有得買的禪話機鋒、四處找法師踢館、勉強說幾句法語,沒有戒德修持,對佛法又沒信心,心行不端正的人,說出來就是會走樣--

本身全不照阿含經生活,還在食色性也當中打滾,一群鎮日討論女色的無聊男子們,竟異想天開在口頭上「指導」出家眾如何如何,實在真可憐憫。愈跟法師賣弄這些法語知識,不就愈提醒法師正在面對的是個生活上通通做不到的剛強眾生!畢竟,若真正對阿含經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早就依經義而出家修行,朝證悟阿羅漢果的目標而精進努力了,怎麼還停留在原地踏步?沒出家,根本不明出家事,竟自己邊讀阿含經邊自己猜猜看,猜完還意猶未盡來「指導」法師,處處辯解女色與酒肉都空、人空所以不用持戒、謗經謗法!更可悲的是,明明不行持,骨子裏反對所有宗教,又要一下子裝成基督徒,一下子裝成佛教徒,四處賣弄聖經或佛經上讀來的經文,笑罵其他有信仰的人;這份虛偽與我慢,又是另一層更複雜的無明了。而且,正因為是裝出來的,根本沒有受正統南傳佛教的薰修,完全不知道南傳佛教的居士對法師不是這樣的--真正奉行阿含經的正信居士,哪裏會自己不受三皈五戒,反而處處指著阿含經找法師踢館、又愛找單身女居士抬摃說笑,又專談些情情愛愛的話題呢?好好的參禪法門,被這等無明眾生一用,竟句句成為貨真價實的「口頭禪」囉。

修行這件事,裝不得。不是佛弟子,就別裝佛弟子。既是騙的,騙再久也不會變真的。

就好比一個廢燈泡底座,頭上頂朵玫瑰花,還在炫耀花香與色彩、自吹自擂時,別人已經透過枯凋死亡中的花瓣,看清那個底座的銹敗本質了--什麼都不是,只是會裝。

什麼都不是,只是會裝。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把雲帶回家


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飛在雲端上方。

那年代,飛機噪音還很大,機身也還不穩;不過小小窗子外的雲海,對一個幼幼班年紀的小小孩來講,實在太神奇、太美妙,讓他完全不在意忽上忽下的一點點頭暈與反胃。他計劃要把雲帶回家;就像,就像大人出門玩一定要買名產、伴手禮一樣。這是雲嘿!沒人賣、又買不到的雲嘿!他開口說了願望。祖母笑了--啊,在飛機上,窗子是不能打開的啊,傻嬰仔!

給天下所有的傻嬰仔:天上的雲端搬不回家,電腦上的雲端卻可以啊!長大之後,老了以後,別忘記你純真的夢想……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像這樣,不好嗎?


他一臉憔悴與滄桑。
他有著灰白的髮與尼古丁薰來的淒涼。
他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他只特地來說一句簡潔的題外話:
「像這樣,不好嗎?」

他指的當然不是那朵盛開的蓮花。
他指的是蓮花所在的泥塘……
「像這樣,不好嗎?」
 
蓮花開了又謝了。
他又老了。
更老了。
眼神裏一抹驚慌的痛苦卻比他更有口才,
比他更會說話、更懂表達--
「像這樣,不好嗎?」

他指的是,財產、職位。
他指的是,收入、度假。
他問了,卻得不到半句回答。

不是不好。只是通通一樣。哪怕滿口袋的社會階級與鈔票,嘴上的菸都一個樣。哪怕鈔票足以吃遍五六十個國家,大魚大肉都眾生身上殺來的,沒兩樣。就算住遍幾星幾月大飯店、大旅館、大豪宅,酒精穿腸成臭尿,又一樣。不論愛過誰或被誰愛,一個換過一個,個個早晚分手、死亡、吵翻或鬧僵,結局也都一樣。三天五天、一星期兩星期、或者高興就放的年假,換個國家、換個語言,菸酒不離、一心愁苦的本尊還是一模一樣。流浪與逃避,淡然與絕望,全都一個樣!衣服很高貴,飯店很昂貴,朋友很名貴;出口的依舊是充滿性別歧視的髒話。結果,人一點也沒有變高級啊!地球繞了幾十圈,不變的還是人啊!一直都是這個模樣--表面上,老了,也累了;不過,眼神裏的痛楚還是與那年一模一樣。

他辛辛苦苦灑鈔票、搭飛機、換國家,看遍人間泥塘。他只是不想停手、不想罷休;不願停下腳步去看一看不用花錢的一池蓮花。或許,是因為只消一眼,他就要落淚了?在他心裏,始終有一朵在多年之前,初開未久即早凋的蓮花。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旅行與定居


而旅行與定居,完全是不同的兩件事。一件被定義為藝術或醒悟;另一件,常常只是一件被體現、被感知、被習慣、而後被忽略的現實。

當一個旅人,在冬夜或春晨投宿旅店時,每一步都是離開的倒數;每一站都是即將消逝的行路。他所有的護照或證件,始終將他繫屬於一個非回歸不可的所在;不論事實上他想或不想,更不論能力上或心理上,他要或不要。

無論如何,不論花多少預算,如何吃、如何住、如何拍照或趕路,他框限在一個旅人特有的視野--他不會去想當地的垃圾問題,不會在乎隔壁鄰居,不會為了交通罰單或菜錢多少而傷神,也不會去管他如何在那裏日復一日老去--畢竟,他心裏知道、也一直在進行一場無可避免的離去。他不會思考為當地社區留下什麼;不會介意那裏下一代的生存環境;也無所謂在他走了之後,那些久居住民才會關心的種種大小生活問題。他,以一顆旅人過客之心看待人、事、物在時空中遷化更移,對那裏,終將只剩照片上沖洗褪色的回憶。

客塵主空。

不像詩,不像警句,不像任何典型的人生場景。誰是客?有人以人在異鄉為客。有人不論身在何方,心無止盡地漂泊無依,一生為客。有人以世間一遊,幻軀為客。有人以六塵境界通為是客。有人以俗夢一場示現為客。客,終究是走了。客一走,主人留著;住民留著;天地留著;空性既沒走,也沒留著。空性沒來過,也沒離開過。

莫謗楞嚴


如來謂斯經可以鼓吹乎群心,開決乎佛性,爰集大眾,會于室羅筏城。天龍鬼神,共覃斯教。嗚呼!三界以五欲而成,故摩登伽以宣淫,為發題之始也;眾生以愛纏而起,故阿難以破惑為成道之基也!是以論有心,則以無心為攝;悲有生,則以無生為誘;談有相,則破一切色境為主;示有作,則脫一切煩惱為樂。此蓋覺虛妄,而歸真實也!至若舉三十六地獄之因果、十鬼十類之緣業,此蓋昧真實而起虛妄也!不明實相,無以煥菩提之心;不破妄塵,無以悟眾生之性;是法微妙,知之者亦已鮮矣!能深究於此,復廣其利於天下。

《新印大佛頂首楞嚴經序》前雄武軍節度推官許洞撰

這段序文,出自古人手筆;自古以來,亦有上根利智之在家護法,護持薰修楞嚴經。可見得,對楞嚴法門之相應,不拘僧俗二相,乃法緣與根器問題。同樣的,自古以來,世間會謗經、疑經之俗漢所在多有;也各有各謗經、疑經的個人動機或論據。不論如何,檢視一個人在真實人生中,現實食衣住行或人際關係的真相,往往謗經、疑經的真正原因就在那裏--楞嚴經這部經,對生死根本的開示如此直截了當,而且絲毫不隱藏。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覺林菩薩偈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畫圖,對作畫的人而言,初初像是在摹繪世界,漸漸,愈來愈像是心靈寫真。相同的景色,百人畫是百樣風景,千人畫是千般印象。人生怎麼畫,人人各有千秋。與其鎮日度量、評判別人的畫作,不如自己下筆:懂批判,不見得懂創作;懂說,不見得懂做。或謂,此偈得破地獄;事相地獄且不論,此偈先破心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