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憶馬尾女孩:我的第一位菲律賓朋友


亞洲,就像以前的美洲一樣,至今還很喜歡把人分成「主人」與「傭人」,建立主從人際二元概念。在這種復古式主從封建關係再度於台灣興起以前,在滿街流行類似「奴隸」的「某傭」等不良名詞(個人很不喜歡這種奴式稱謂)之前,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在職場上,認識了當年的她。

她綁著馬尾巴,是位漂亮的大姐姐。她會常常私下幫我一把,告訴我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與竅門,讓打工生活進行得順利一些。她來自菲律賓,是一位擁有大學理工系所文憑的未婚女性;要讀那種科系,必須十分聰明。為何她肯屈就自己隻身來台灣,與一個還沒拿到大學文憑的小孩子做一模一樣的基層工作呢?她告訴我,若留在她的國家,從事她專業的工作,拿的薪水還遠不如來台灣賺基層勞動薪資。她要養家--所以,她來台灣工作,目的在於寄錢回去給家裏。她的國家太窮,讓她放棄了在本國從事專業知識份子工作的機會,寧可來台灣賺基層服務業的辛苦錢。

(很熟悉,對不對?當年很多台灣高級知識份子,也曾遠赴他國去洗盤子)

後來,「菲傭」兩個字,我怎麼也聽不順耳。畢竟,我的第一位菲律賓朋友,是位貌美又聰明的知識份子;不但英文、中文、菲文都很流暢,讀了一個我恐怕沒本事去讀的科系,而且又很有愛心地天天照顧著一個台灣打工小孩。「菲傭」?我不認識什麼「某傭」,我認識的是「朋友」。

註:美國人以日常事務能親自動手為豪。DIY蓋房子、修車子、弄電器、拉水管、裝燈泡、除草、種花、打掃、採購、開車、洗車……樣樣能自主、自理就很proud,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才有用、有意思、有味道。若事事要仰賴別人幫忙協助,代表人老了、病了、弱了、不行了,美國人還會有點難過呢……這種強調個人自主性的文化思惟,與喜歡有「某傭」使喚來使喚去的台式思考,很不一樣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