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沒關係,慢慢來?


Save your words; save your life...

有句不成文的至理名言:「想出家,就默默用功,千萬別到處打廣告、四處逢人就講。一開口障道因緣就來。」怎麼說呢?

有個年輕女孩堅定地打算要出家,偏偏還沒來得及知道上面那段「排障警句」,已經正經又莊重地召告天下。才一講,一個個、一對對打算結婚、不打算結婚、交往中不知道會不會分手、沒對象不排除找對象……的各路人馬就特地辦場聚會來看她;結果當然不只是「看」她。

大夥七嘴八舌、語重心長:「真的啊?真的啊?哎呀,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像我(們)就慢慢來……學佛又不一定要出家……觀音菩薩也現在家相嘛……妳有想清楚嗎?有時只是一時想想,再等幾年,過了就沒了……學佛又不代表不能戀愛結婚嘛……」聽幾小時下來,她方心領神會:這票人馬,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會是專程來「勸退」的。好個「勸退」的藝術;她笑了。這票人有一半成對,一半積極想成對;一半支持另一半,全部沒出家的打算。

有些話在因緣未成熟時千萬別說。

有些事多嘴饒舌則破局。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Adults' Weakness




"Tell me if you face any unfair war," an American boy told me.
"Is there any fair war in this world?" I asked him.
 
Dear kid, you know, adults are very weak, even they don't really like to admit that to kids.

When they lack the ability to pursue any successful career, family, or any other life goal, they indulge in sex, drugs, or alcohol. When they are not strong enough to be kind and friendly, they fight, abuse, and lost themselves in many forms of violence. When they don't know how to save their own country, they blame or harm other countries instead; and when they couldn't work out any practical way to travel and live freely in the universe, they are trapped in this tiny planet and keep waging wars to kill each other.

Dear kid, the real strong ones live the life of love and compassion, the weak ones spread all kinds of wars and leave tons of problem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fter they die. How fair is that? Do you think it's fair for kids to pay for adults' weakness?

What does "fair" mean exactly?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最髒臭小孩 The Dirtiest Stinky Kid


一、生;終於生了!


才剛新婚不久,老婆就懷孕了。他興奮地要命,可是……

準爹:「奇怪,妳以前好香……怎麼現在從頭臭到腳咧?」

準娘:「哎喲,我是個大美人,怎麼可能發臭?一定是小孩自己的業啦!」

臭氣衝天,臭到久而不聞其臭,臭到鼻子也瘋狂的邊緣,老婆終於生了……

不生還好,一生煩惱。別家的奶娃是香噴噴水嫩嫩,讓爹娘看上一眼從此著魔發痴,親來親去捏上捏下抱左抱右寵前寵後寵翻天一輩子愛不完;這家的完全不一樣。這個兒子,空前絕後地又臭又髒──小小骨架上沒幾兩肉,瘦兮兮、乾巴巴,醜得可以。醜嘛也就算了,偏偏又不只難看,打出娘胎,全身上上下下還塗滿大小便,簡直像為娘的子宮打通直腸與膀胱。

畢竟是頭胎嘛;爹娘還是照養。原本想可能是沒經驗,說不定養一養就變好了;可是兒子一天天長大,竟然喜歡吃屎喝尿,怎麼教他改都沒辦法。到這個地步,爹娘和兩邊家族都放棄了,親情也磨光了。家人翻臉像翻書,一個連爹娘都嫌的最髒臭小孩,一把就被踢出了家門。


二、走;走去哪裏?

無家可歸,浪跡天涯,不等於浪漫唯美或風流瀟灑。雖說是形單影隻,他,小便照喝,大便照吃。這副灰頭土臉的德性,一路走來,竟被某些主張裸體的特異宗教人士看上。一輩子沒人愛的小孩,才聽對方這麼一誇,就不分三七二十一地加入了。

有道是,狗改不了吃屎;人要是愛吃屎,竟然也一樣。有一天,他吃屎喝尿的真面目被道上兄弟給一把逮著了。這群信徒雖然崇拜裸體,卻不信奉排泄物。對這小孩不符合道上規矩的行為,集體幾頓好罵好打下來,發現怎麼教也教不聽,最後也一樣放棄了,把他趕了出去。

物以類聚?真理可以檢驗,人生卻無法實驗。在人間,吃肉的講吃肉算人權;吃素的也講吃素算人權;吃動物的、不吃動物的,也分頭講講意義範圍用處大小不一定的動物權;可是,一個出娘胎就愛吃屎尿的小孩可不可以也大聲講吃大便喝小便算人權,甚至,還堅持把大小便物料併列為兒童福利行政條目咧?這個我們不研究;因為人放棄了他,他也放棄了人。

人不要他,他就找鬼。


三、醒;惡夢覺醒……

人間道邊是鬼上道。來到河岸、水溝、坑洞,他高高興興地跟整群餓鬼講:「遇見你們真好!人類不是打我就是罵我,獨獨你們最好,不罵也不打。全天下就這裏最快樂!」快樂是快樂,可惜快樂沒維持多久。連鬼也受不了他打破鬼道記錄的離譜髒臭等級,眾鬼既不打他也不罵他,私底下一個接一個偷溜,最後全默默溜光了。這下子,一人獨守空蕩蕩的鬼窟,他的快樂完了。

忍了這麼久,他終於哭了出來:「我……我這麼臭,臭到沒人要,靠你們才有生存的勇氣;現在連鬼都不要我了,是要我怎麼活?」這一痛哭,他哭到昏死過去。

人和鬼都不要他,佛還要他。昏死過去,才一甦醒,他睜眼就看見了佛陀。

「世尊,在這世間上,像我這種下下等人,能不能出家啊?」

「我此法中,無有尊卑不聽出家。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

「今天,值遇佛陀大恩,讓我隨心所願,捨去臭穢的身體,得以成為沙門!」

「你今天已經在我法中出家,好好用功修行,攝念一心。」

出家沒過多久,他證得阿羅漢果位。

四、報;前因後果──

人生,要怎麼說?在他沒示現成道身證阿羅漢以前,也在他沒夾帶大小便出世當人以前,在好久好久以前,他曾經在迦羅迦孫陀佛住世時的寶殿國國境內出家。當寶殿國國王為迦羅迦孫陀佛和比丘僧團建立僧房後,禮請他出任寺主一職,管理僧事。

有一天,剛好他外出不在時,有一尊羅漢比丘臨時到他的寺內。由於對方威儀詳序,非常莊嚴,居士一看,就恭恭敬敬地請入浴室洗澡,再用香油塗身。等到寺主回來,看見這個陌生的比丘用香油塗身,被居士們恭敬禮拜,就起了嫉妬心。

念頭,三細六粗;把持不住時,張嘴就是惡口。他衝著不認識的外來比丘僧,脫口就是惡罵:「你是出家人,怎麼這樣子?就像是人糞塗在你身上一樣!」沒修證的嘴正發飆,已修證的心生憐愍。羅漢比丘當場示現神通,飛上虛空,現十八變。尚未證得羅漢果位的寺主一看不得了,知道自己侮辱了聖者,生起了慚愧心,馬上懺悔道歉。

業緣,生生世世如影隨形,自作自受。一念失察,慢心惡口侮聖,報得夾屎尿出世、嗜食屎尿的苦果;又為當初善心出家修行,事後向羅漢懺悔罪咎,能值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出家,得以身證羅漢。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嚪婆羅似餓鬼緣》


-延伸思考向度-

宿造善惡業,百劫而不朽;罪業因緣故,今獲如是報。

One Or Two 1 OR 2


One, two
One or two

One, two, one or two
One two one two, one or two

One or two bad contracts won't ruin people's faith in money
One or two greedy lawyers won't destroy people's faith in legal system
One or two dangerous monks won't change people's faith in Buddhism
One or two sad news won't crash people's faith in religion

1, 2
1 or 2

1, 2, 1 or 2
1 2 1 2, 1 or 2

1 or 2 crazy politians won't hurt people's faith in politics
1 or 2 big lies won't damage people's faith in history
1 or 2 broken relationship won't steal people's faith in love
1 or 2 stupid wars won't kill people's faith in peace

How can 1 or 2 honey-drops turn the salty sea sweet?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雙王物語——息諍記 Two Kings’ Story: Making Peace


在古印度大地上,大大小小諸國林立。波斯匿王雖然統領相對上大一點點的領土,卻為附近兩個鬥爭不休的小國家,感到十分頭大。

兩個小國雖說沒什麼國際地位和人力資源,更沒什麼強大實力或外交策略,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對外沒什麼與其他大國競爭較量的真本事,對內倒是有一對一輩子當死對頭的小國王。這兩個小國王彼此看不順眼,看到對方就討厭;彼此之間太多恩怨,日日夜夜陰謀計算要怎麼扳倒對方,忙到沒空休息。上面的不務政業,下面的一片倒楣。當國王的兩個是怒氣衝天,當百姓的是整群叫苦連天。

波斯匿王是佛弟子。他遠遠靜觀這對小國王,心想:「這兩個人長年流轉生死,恐怕很難度啊……」自知沒有真修實證,不足以勸架息諍,他轉而親自登門向佛陀請法:「佛啊,如來是無上法王,觀諸眾生有苦厄就加以救護,在世人種種鬥爭之間,能方便善巧令他們和解。這兩個小國王常常一起鬥爭,彼此傷害,恩怨深積,不可和解。請佛陀出面,勸和、疏導這對小國王,讓他們停止鬥爭吧……」佛答應了。

此時此刻,身為死對頭的兩個小國王,各自聚集了一大票兵馬,大眼瞪小眼正打算開戰。在如此危急的關鍵時刻,佛陀即時趕到了兩兵交接未接的現場。

關鍵時刻,一號小王忽然心生怯弱,驚惶怖畏不已,不想打了。佛陀便向他開示:「高者亦隨墮,常者亦有盡;生者皆有死,合會有別離。」一號小王聆聽法要,當下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向佛請求出家。佛陀方開口:「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他就馬上現了出家相。他十分精進,不久便親證阿羅漢果。

二號小王一看,佛陀已經把死對頭度出家了,心情大好,也隨後來聽佛陀說法。聽完,心生歡喜,又再度禮請世尊到自己國境中應供。供養完,二號小王在佛前發大誓願:「以我今日供養的善根功德,在未來世,替盲冥眾生作人天眼目;替無歸依的眾生作歸依;替無救無護的眾生作救護;替未解脫者的眾生安立解脫之道;替未安隱的眾生示安隱道,替未入涅槃的眾生示涅槃路。」

二號小王發完弘願,佛陀便微笑起來,佛顏並放五色光,開示道:「這個供養我的國王,因為供養我,不墮惡道,常常在天上人間受生享樂。過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他將會成佛。佛號無勝,從此廣度無量眾生。」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

-延伸思考向度-

吵架不如和解。和解之後,隨緣隨願好修行:有的成羅漢,有的成佛。

Be Honest With Children


When I was a kid, I fell in love with one country in Europe. The reason is simple: the teachers apologized to their students in class openly. As adults, they did't hide any wrongdoing of the older generations. "What we did during the war(s) is wrong."

That is so different from Chinese culture. We grew up and got used to blaming and hitting by adults, and criticized as a generation much, much worse than our ancestors. "One generation is getting worse than one generation," our adults signed all the way, all those years. I used to think that our best days were long gone; we were born but worthless. Dead, old, ancient people are always praised, but kids are often treated as some kind of "bad-modern products."

"One generation is getting worse than one generation." The solution is very simple: if we hate our new generation so much, just don't bring more kids to this world. Let other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who treat their kids well and think highly of them reproduce more children for this planet and do their best to benefit this world.

"One generation is getting worse than one generation." Chinese adults love this saying. Maybe it's better to reproduce less worse human beings to ruin the world, right? If our adults know and admit our children are of low quality and still insist on reproducing more, this kind of reproduction is just meaningless.

As an adult now, all I wanna say is, "Sorry, Chinese kids. The popular saying, one generation is getting worse than one generation, is wrong. I believe that when you all grow up, you will be much better Chinese adults than us."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佛典故事:變鬼 Reborn As A Ghost


目連尊者在大樹下入定。定中,他看見鬼。

「鬼,你過去生造過什麼大惡業?報得此世這般苦楚?」

「尊者,現在有佛住世,您自個兒去請教去。我又餓又渴,沒力氣回答……」

鬼,身體像焦爛的火柱般醜惡。肚子山一樣大,咽喉針一般細,頭髮刀似地尖。關節之間四處出火,自燒自焚,不斷痛苦地呻吟哀嚎。身為鬼,他到處奔馳狂走,日日夜夜,月月年年,連想要求得大小便之類穢物來充饑都了不可得。當鬼實在好苦。

目連尊者出了定之後,動身上路,向佛請法。

以佛證量,能知羅漢所不知。佛陀給了目連尊者答案:

很久以前,鬼不是鬼,而是個宗教觀與丈夫不合的富太太。丈夫賢善長者是三寶弟子,喜歡布施,名聲很好。有一次,有位比丘上門乞食,正巧長者有急事要辦,來不及親自供養,就再三交待太太:「妳好好看家,記得要起善念,布施飲食給比丘。」太太回答:「你別擔心,我會給他。你放心出門吧。」口頭上話講是講,富太太心裏老大不情願,很捨不得。她想:「我要是給他吃的,以後一而再、再而三,天天上門來討。這些人哪,最討厭、最礙眼了。」她既起了慳貪心,又起了嫌惡心,就故意叫比丘入門,再把對方關在空屋裏,活生生故意餓他,硬是不給食物。為了造下此等惡業,她在無量世中數數墮餓鬼身,飽受飢餓之苦。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賢善長者婦墮餓鬼緣


-延伸思考向度-

佛告目連:「欲知彼時長者婦者,今此餓鬼是。是故汝等,當勤布施,莫著慳貪。應作是學。」佛說是餓鬼緣時,諸在會者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戰事傷痕 Scar of War


It still hurts. It hurts even now.

那年,我們正值該要上幼稚園的年紀,並不很在乎上學。

吃點心、唱遊、尖叫推擠、美勞作品與胡亂塗鴉的作業本,不如和哥兒們整群一起出門奔跑廝混。天空裏,雲朵變形激發說故事的想像。晨日朝霞的清新,夕陽晚霞的神韻,在星子還多得數得出滿天星座的時代,我們是大自然的孩子。

我們也是戰事過後劫後餘生的人們生下的一代。

成人的記憶,是我們的有聲課本。還來不及理解和平、友善、人道、人權、人本、平等、公義、慈悲、博愛、共存、分享、互助……這些文明價值的定義或實務,我們就在聆聽中學了一肚皮的戰爭。

一肚皮的戰爭;充滿死亡、恐懼、逃難、疾病、貧窮、饑餓、欺凌、強暴、侵略、謊言、謀略、私刑、屠殺、破壞的戰爭。破碎的家庭與心碎的個人、瘋狂的追殺、喪心病狂的殘殺。分不清是殺的人有精神病還是餘悸猶存的人有官能症,在戰爭中,集體瘋人院般的互殺死亡模式,替我們一群小小孩灌飽了滿肚皮早熟的憂傷。

是哥兒們,就生死與共、有難同當。我們那天沒結夥去玩,卻正經八百地開會討論起「假如打仗了,我們這群小孩子該怎麼辦」這件生死大事。講了很多,想了很多。一個,要有防空洞。一個,要有食糧飲水。一個,要有光有照明、有棉被有衣物……「啊,那個誰誰誰家才剛生了嬰兒,嬰兒要怎麼辦?」該讀幼稚園的滿腦子不在乎幼稚園,倒是十分在乎戰爭。童年怎麼這麼早熟?有夠該死。「那……饅頭?」「要不要準備防身用具?」「我們能幫大人什麼忙?」家家戶戶的女人忙著張羅飯食,一群小孩臉色凝重地在準備面對生死大事。小鬼頭怎麼這麼不著邊際地面對現實?有夠夭壽喲,難怪隔壁阿婆老是搖搖頭這樣笑罵。

在大小離奇鬼故事與戰爭血肉記憶的非典型因果關係之間,誰管什麼狗屁邏輯?人類要是真的處處講求邏輯、事事不忘理性、時時體念合作,歷史上哪來這麼多同類相殘的大小戰爭?沙場又哪來這麼多冤死的鬼魂?有戰爭,證明人的獸性還是遠遠強過了人性。好好的佛性,偏偏用出來要獸性高過人性,拿他奈何哩?好好的佛性,不現佛顏要現魔面,拿他有啥辦法?

喜歡戰爭嗎?享受戰爭嗎?八識田不會放過你。自作自受,等著瞧。

童年很遠了。那天我們憂心沖沖分頭向自家大人們轉述我們的結論,大人們驚訝地面帶奇異神色,眼睛發亮地正色回答:「啊,小孩子怎麼想這麼多?不會不會,不會有戰爭啦。你們乖乖吃飯、乖乖長大就好……那些都過去了。」童年過去很久了,不去思考戰爭也很久了。

成年後,卻忽然開始大量夢見戰爭。夢裏,「我」是個男人;一個普通年輕男人。不是在山路裏被追殺,拼命狂跑想找寺廟躲的落難兵,就是領著一群手下霸凌另一個年輕男人的小混球。反覆重來的夢,呼吸困難的驚惶,仗勢欺人的霸氣;有卑微保命的那面,也有充滿攻擊性的這面。就那麼一個對世界和平沒有半分正面貢獻的爛男人。這些與戰爭、軍隊、男人之間追殺打群架、包抄動拳腳有關的事,在八識田。男人有什麼劣根性?通通在八識田。有什麼弱點毛病?也通通在八識田。喜歡套用什麼大道理或小藉口來正當化欲望和目的?八識田。心意識裏一夢一世生死;一夢就再活一遍那等驚慌恐怖--生死臨界的掙扎,瘋狂逃命的絕望。

心,是一個人最高昂的生死代價。投胎來投胎去,換身體、換國別、換星球……換不掉心意識。心把最後的懲罰與評判,一對一只留給你。打人、罵人、欺負人、攻擊人、陷害人、折磨人、傷人殺人……最後,道道傷痕只會原原本本地刻印在心頭上。

八識田舊傷要痛,就忍忍。自做孽,對不對?

對別人殘忍不仁,就是對自己終極的殘忍。

到現在,還有一大堆虛擬戰爭遊戲設計給小孩玩。把這類殘忍的傳承當成樂子、玩具、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課餘娛樂的同時,現實的國與國之間仗還不斷在打。學不會教訓的成人,生生死死痛苦不夠的成人,一樣到現在還賣力地把戰爭文化透過各類媒體散播給代代子子孫孫。要是真的身陷戰事的國家,孩子們死的死、殘的殘、上戰場的上戰場,哪來死活閒工夫打虛擬電腦遊戰?

小小孩們:我真心希望你們就光幻想、玩玩戰爭遊戲,玩到看透它的殘忍非理性就收手作罷。我真心祝福你們的現實人生,永遠不要經歷真正的戰爭。現下覺得好玩,只為從來沒有親身苦過吧。有閒工夫買賣、把玩虛擬戰爭遊戲,只為身不在真實戰場。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佛典故事:賭.債.一局棋 Gamble.Debt.A Chess Game


賭債這玩意兒,生生世世追你跑,天涯海角躲不掉……

「錢拿來!要不乖乖交給本大爺五百塊,通通不許過!」

不是綠林大盜;也不是變裝俠盜。小巷路中央,婆羅門大聲叫嚷著,死不放行。他蹲著、固守著他用腳指頭兒尖尖,在泥土地上刻劃出的一條虛擬人造凹線。討錢?對。理由?小爺我今天不爽。

一個婆羅門竟然敢摃上佛陀與一整群比丘?到底哪根筋不對頭?

一個叫囂討錢,一群靜默端嚴;一個蹲地怒視,一群原地站立。

汗流了下來,時間和空間膠著了下來。瓶沙王、波斯匿王、毘舍呿釋種、福樓那、……一群善信護法聞訊趕來,各各備好上妙珍寶財物,好說歹說勸婆羅門笑納、放了僧團一馬。對嘛;人生有緣一場,幹啥沒事搞壞關係、橫結惡緣、換來生生世世四面八方都碰壁?

「我-不-要!通通給我拿走!就是要他的五百塊!」

管你包金包銀包能源,小爺我偏偏看不上眼,不收就不收,要你管?婆羅門鼻孔翹高高,遙遙手指頭兒尖尖,順著這道想像的空中指跡望去──呵,目標正中紅心;百分之百是向佛要錢。

一個婆羅門,沒頭沒腦故意摃上佛陀本人?玩什麼花樣?發什麼神經?這件怪事,終於傳到大護法須達長者的耳裏。一聽有個來歷不明的婆羅門為難佛陀,他二話不說,馬上準備好五百塊趕到現場,好聲好氣地勸婆羅門收下,讓佛陀通過。

「哦?你送的?那可以,我收。喂,你們可以走啦……」

你看我、我看你,婆羅門大搖大擺、心滿意足地起身離去。

怎麼這個怪婆羅門誰也不肯搭理,獨獨就肯收須達長者出的錢呢?佛陀、須達長者、婆羅門三個人之間的因緣,結在過去生一局棋。

古早以前,梵摩達多王有個兒子,名叫善生王子。善生王子和親友出遊,半路正巧碰上名伶和輔相的兒子兩個人在下棋玩耍。玩要盡興,再加上兩個人有身份有背景也有錢,就相約賭博,下注五百塊錢。

一局棋玩到最後,輔相的兒子輸了。輸就輸,偏偏不服;不服就不服,好死不死還賴皮。這時,半路觀棋戰的善生王子開口安慰名伶:「沒關係,我們很熟。他賴帳,我就替他還。」講完了,名伶相信善生王子的信用,一夥人就各自解散歸家。事後輔相的兒子仗勢欺人,竟半毛賭債也不還。這筆賭帳,當然就算在半路自告奮勇代償的善生王子身上了。

三個人,集合在一筆賭債的糾纏。窮追猛打生生世世,善生王子已成佛,輔相的兒子成為大護法須達長者,而名伶則投胎為婆羅門。這筆討了幾劫幾世的五百塊錢賭債,等到半路作保的人都成了佛,才好不容易終於了斷。

(話說回來,這名伶還算個善良老實的怪咖。他既沒追加輪迴幾世以來的驚人利息,又沒補充追索精神賠償,也沒有怨東怪西多廢言。那世五百塊,這世一模一樣只要五百塊!連幣別、匯率、通貨膨脹、……半分也沒多斤斤計較哩!至於討債有沒有時效問題呢?因果業報輪迴,不可說、不可說……)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婆羅門從佛債索緣》


-延伸思考向度-

賭局,膚淺來看,錢有輸有贏,屁股拍拍鳥獸散。

賭局,深層來看,心有欺有詐,生生世世互討債。

戒賭,能替人生省掉大大小小許多麻煩。要是實在是手頭上錢太多,心癢癢地、手癢癢地,很想平白無故通通進貢給「賭神」的話,台灣的慈善機構和公益、弱勢團體很多,足足夠你細水長流捐一輩子……敬祝施主布施法喜!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Heal The Love Scar


This is not a love song...

Crazy for love, people would say.

It hurts so bad, people cry; they're extremely sad.

She dumped me, left me, abandoned me, ignored me, I'd die! Some shout in their heart.

He changed, turned away, found another gal or guy, I wanna kill him...

What? Wait a minute!

What're all these moody silly destructive dark feelings all about?

L-O-V-E.

Just a four-letter word; a split second of sound.

You're ready to die or kill for this?

How could you end up this way?

When you fell in love, weren't you happy?

Love with desire was a creation of your own mind.

Before you met her or him or whatever special gender type, that love of yours is non-existent.

After you got dumped, divorced, replaced, fired, or whatever special ending style, where is love?

You can break up or seperate from each other only because you became together first.

Before that, you even haven't met yet; you even didn't know each other.

You're back to the original zero point, that's all.

Only the scar of love, memories, or feelings, stays a little while.

Even memories and feelings of love will be eaten up as time gose by.

Everything begins by your own mind will end.

The essence of love is emptiness. It came and went; started and ended.

How can you crave the happiness of love, but can't stand the inevitable pain?

Be sure you're ready for the end when you decide to begin.

Be sure you're O.K. with loss when you win.

Don't die for love; love isn't some silly weapon used to kill yourself.

Don't kill for love; love isn't some excuse manipulated to justify other people's death.

Love is empty.

Love is a dream, a drama, a process you made up by yourself freely.

In that case, please be ready for every price it will take.

Love is a bad reason for killing; it doesn't make sense at all.

How can you punish anyone for your own creation?

Deal with the scar; live on.

Heal the pain and suffering, live on.

When love is gone, it's gone; that's all.

Something came is meant to be gone.

You know that, don't you?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一屋、二妻、死の家 One House, Two Wives, Home of Death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王國,由梵摩達多王治理。在公職上,他是個好國王。他用正法來治國,人民家居樂業,非常幸福。但是,在私生活上,他的家庭生活並不太順心。

年輕時,他愛上一個性情溫柔和順,體貼細心的女人,娶為王后。可惜,多年下來她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在王室以血脈定權脈的傳統壓力下,出於國王身份,他無論如何都非要想辦法生出子女不可,否則權落旁家、有愧宗室。為了王室子嗣,多年後他娶了另一個女人當嬪妃──縱使愛情不存在,生育和權位的社會利益存在。不相愛,孩子照生。

後來,嬪妃果真生下一個兒子,立為法護王子。夫妻之間沒有愛情,一樣能為別的社會理由而生育。法護王子長大了,個性仁慈、頭腦聰明、孝順父母,身為唯一的王位接班人,非常受父王寵愛。

接班人既然有了,梵摩達多王心頭重擔放下,回復往日與王后形影不離的恩愛生活,常常兩人親密出遊。這場三角關係,最後結果是相愛的兩人依舊相愛,不相愛的兩人保持表面名份。而當丈夫的,與王后遊山玩水之餘,偶爾也會命令手下,送外地好酒好食回城給留守的嬪妃。

她只是被國王利用來生育的工具,他對她沒有半絲真感情。他們兩人甜甜蜜蜜老夫老妻日夜相依,獨守王宮的嬪妃卻一天比一天清醒。愈清醒,她的恨就愈深。她恨利用她的身體卻不愛她的人的男人;她更恨替他生下來的兒子。這個兒子存在,同時證明她的愛情完全不存在。她的存在意義,只是為了成為這個王儲的子宮。她是工具,她是機器;她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用後即丟的過客。她好恨。

這天,使者又奉王命,大老遠從城外趕回王宮,專程替嬪妃送上好酒好食時,她終於忍不住發飆了。由愛生恨,當一個人想愛卻愛不到的時刻。愛能生出恨,一如女人能生出孩子。

「你滾!送什麼酒?我寧可割開王子的咽喉,放血來喝,也不喝國王送的酒!」

使者一驚,馬上飛馬出城,向國王報告無法完成王令的理由。國王聽到這種離譜的氣話,馬上發火,瞋心壓倒理智,向使者大吼:「好哇,有種講這種惡毒的話……可以!就照她的意思,把法護王子送到宮裏,試試看她能不能辦到?」

使者依言,又再度奉王命,大老遠從城外趕回王宮,從學堂接王子下課,再專程送往嬪妃內宮,下達王令。她一看到兒子,就明白丈夫當真了。

她的心境,她的苦楚,她無望無救無法成就的愛情,最後只腐壞發臭為深不可測的憎恨。三角關係的力場,平衡是那麼的脆弱。三個人,往往就存在最無奈、最不想退出又無法退出、不得不退出又不甘心就此退出的這一個。她,就是這一個。她好恨。

好恨。她一把抓住不幸的根源;出自她的子宮的王儲。她捏住他年輕的咽喉,回頭舉刀作勢要刺──

「媽,為什麼?」他跪下來。

「我哪裏做錯?」他合掌。

「你父王要你死,別怨我!」她說。

「對不起、對不起──媽……」他語無倫次

「說什麼都沒有用!」她終於下手。

「……」他想再說什麼,來不及了。

「……」她想回答什麼,都太晚了。

他的死,以她的愛與恨一起陪葬。

難以保持平衡的三角關係,幸福嗎?
 
沒有感情基礎的生育行為、香火安排、傳宗接代,真的幸福嗎?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法護王子為母所殺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王一子者,則我身是;彼時母者,今提婆達多是。」

二、在有家暴問題的家庭中,父方或母方虐嬰、虐童、虐待子女的現象,往往是夫妻之間感情或婚姻問題的宣洩出口。男女之間處理不了種種問題,將諸多生活或情緒上的壓力、挫折、焦慮,移轉到下一代身上:「要不是為了你,要不是為了生下你,我怎麼會跟他(她)在一起?」虐待下一代的家族或家庭,核心往往有不可告人的婚姻或感情問題。成人對愛情關係的懦弱無力,矛盾地轉化為親情關係的暴力。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當笨賊遇上和尚 When A Stupid Thief Meets A Monk


說他笨,他還真是笨。

天下這麼多事業,偏偏他選擇當賊。

說他賊,他也真是賊。
手腳不乾淨長期養成壞習慣,連心理都偷出了嚴重的偷竊癮。久而久之,他對正當行業失去興趣,懶得改行,就以職業竊賊自居,沾沾自喜地靠這個過活。幹這行天生不討喜,人見人厭。人們不再呼他爹娘取的本名,改叫他「惡奴」──被害人氣得半死,只能恨得牙癢癢,吐口口水,咒罵一句:Damn! That “Bad Slave”!

罵歸罵,氣歸氣,人一旦走歪路、上邪道,要回頭是岸實在很難。尋常百姓被他光顧多了沒意思,這晚他心血來潮,忽然想換換口味。他偷偷摸摸走出郊外,隻身到荒野墓地裏,物色下手的新對象。死人?賠葬品?墓埤?屍衣?供品?香花?只差天上月光光兒的沒得偷,哪怕是死人的東西,他也打定主意來者不拒。

他萬萬沒想到,黑夜裏,亂葬厚葬交雜埋、好死不死都得死的人間大墳場,竟有活人住。他摸進房,一看,是個光頭和尚。
「笨賊」,顧名思義,對世間、出世間、世出世間的因果事理一律愚痴無知,連什麼「盜亦有道」的盜家古訓也沒放心裏。明知是光頭和尚,明明知道出家人窮,東西他一樣想要。他心想,既是和尚,沒啥可怕;他不懂什麼隱私權或禮儀客套那些文明教養,也就這樣大搖大擺走進僧房。

第一晚,他講:「喂,比丘,你毛毯不錯,給我吧?」給了。

第二晚,他講:「喂,比丘,你這塊衣料頂好,我想要!」給了。

第三晚,他講:「喂,比丘,你這吃飯用的鉢不賴,交上來!」什麼?

已經窮到不能再窮的比丘,頓了一下,開始思考。「鉢?也就才這麼一個鉢,天天都要靠它乞食活命。這個賊人也搞不懂忍耐他是慈悲,一討再討,得寸進尺,沒完沒了,永遠不會滿足。這次我要想想辦法,設計設計,逼他受三皈依,下次就不敢再找上門……」認識了三天,第三次見面,比丘終於開了口。

「你等一下,先在旁邊休息,等會就給你鉢,乖。」笨賊一連兩天講講就有,這一聽,心想:「要等?成啊!」就乖乖地在角落坐下來。他坐著,看著和尚走進僧房。

「你過來。我累死了,沒氣力。你手伸進來,鉢就給你。」笨賊一連兩天數度得手,這一聽,心想:「伸手?成啊!」就乖乖地出手探到門內……這一伸一探,喝,手就當場牢牢給綁在床脚,動也動彈不得。這下子笨賊慌了。
這人不是個和尚嗎?要綁人也應該是我這行來綁吧?笨賊想不太通。他沒想多久,比丘就步出房門,手上拿著根大杖子,出手就痛打。

狠打第一下,他講:「喂,賊人,打一下哪,要皈依佛!」他痛昏過去。

等痛醒,和尚連珠炮兒似就是一頓開示好罵;罵完之後再度擺出架勢──

狠打第二下,他講:「喂,賊人,打兩下哪,要皈依法!」他又昏過去。

等痛醒,他才知道沒被打死。痛得要死不活的,和尚又是一頓厲聲訓示。訓完了,乖乖,還沒完,三度擺好姿勢──

狠打第三下,他講:「喂,賊人,打三下哪,要皈依僧!」他當然昏死過去。

半死不死的交界,笨賊意識模模糊糊地想:「哎喲!我的老天爺!沒想到這個和尚不出手看來斯文,一出手下手竟然這麼重……嘖嘖嘖……痛徹心肺,痛得要死,痛到我完全想不出別的形容詞……出手一下比一下重,這次我要是不討饒的話,他要再授個什麼第四個什麼皈的,非死不可!不打死也非痛死不可……哎喲,好痛……」

這一想,忍著劇痛的笨賊馬上五體投地,想藉此表達他完全投降的保命立場。比丘一看,歇了手,鬆了綁,放了他,一路拖他出墳場,直到佛陀面前。

說他笨,他的笨終於也有無常的一天。

「感恩佛陀;謝謝佛陀;佛陀大慈大悲!」笨賊大聲向佛表露心跡:「幸好佛陀只教比丘三皈依……好加在、好加在哪。只有三皈還死不了;要是來個四皈,我這條小命鐵定完蛋!命都沒了哇,還皈個什麼皈哩?」

說他賊,他的盜賊人生一樣有無常的一天。

佛陀知道賊人的心已經被比丘調伏,宿世善根也成熟了,便特地向他開示說法。一聽法,這個不再笨也不再賊的笨賊,心開意解,當場證得須陀洹果,主動開口求出家。

出家後不久,這個人見人厭、不再惡也不再奴的Bad Slave,證得阿羅漢果。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劫賊惡奴緣》


-延伸思考向度-

回頭是岸。有佛性的,都有回頭的資質。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花市之戰 The War of Flower Markets


一、美,到底值多少錢?

商場如戰場。再優美、再有氣質的物品,一但轉化為商品之後,它的人文、精神、美感、內涵價值,就悉數量化成會計報表與財務營運。事前動機或事後目的都可以脫俗絕美、出塵離染、深刻嚴謹;不過,在搶到它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過程,只是一場把金錢利益都講白了的商業大戰。

人學會講話和買賣物品這兩件事以後,不久就學會了討價還價。從光明面看是契約自由,你情我願;從黑暗面看是現實功利,利益互換。光明黑暗常相隨逐,有日就有夜,受胎成人的軀體,腳下就跟著影子。

佛陀這時常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波斯匿王為了佛陀,捨棄早年的天神信仰,改信佛法。原本用來拜神的香花,現在則改用來供養佛陀。當國王的人不種花;有花供佛,當然是來自民間對國王的進貢。

送花人離開王宮之後,便拿著剩下的花趕往花市。花的美與芳香,離開布施供養或情誼互贈的場合,回到交易現場,就還原為商品與金錢之間的互換行當。

二、美,做生意還是做功德?

從王室退下的花,雖只剩下唯一一朵,在花市漫漫花海裏,卻是拔尖上品,眼尖的行家一看就靠攏了過來。兩個潛在顧客馬上大步走來,開始進行典型的討價還價。

天道信徒:「老闆,你手上拿的這朵花,賣是不賣?」

送花人:「當然賣。」

須達長者:「老闆,你手上拿的這朵花,要不要賣?」

送花人:「要賣。不然我來這裏幹啥?」

一朵好花,兩客相爭。價錢是你來我往愈開愈高,已經從一兩十兩金子叫價到百兩千兩,還爭不出個所以然,雙方都不肯放棄。客人僵持不下,價格愈出愈離奇,送花人終於忍不住打破沉默,開了金口。
 
送花人:「我說,這主,您買花幹啥?」

天道信徒:「我哪,打算拿去供養那羅延天,求福報。」

送花人:「我說,那主,您買花又想幹啥?」

須達長者:「我要用來供佛。」

送花人:「佛?佛是什麼啊?」

須達長者:「前看後看,無窮無盡、無有極限;佛是三界中尊,也是一切諸天世人所共同敬仰的對象。

送花人這一聽,心裏有了新的想法:「嘿嘿,依我看,這位須達長者態度安詳,說話有條有理,個性不衝動魯莽。今天他光為我手頭區區一朵花,竟肯開出百千兩金以上的天價,一定是供養了這朵花以後,會交換到更大的利益吧?不管那個更大的利益是什麼,我也要!

送花人這一想,開口下了結論:「兩位客人,我哪,這朵花現在不打算賣啦。我要自己拿去供佛。再見!」

三、美,來自花朵色香或心性法香?

須達長者畢竟隨佛修行久了,雖然遇上這種兩光老闆,一下子要賣、一下子不賣地胡亂隨興所至,他也沒有罵「老闆真機車」這類俗話。相反的,對方打算供佛,他還加倍歡喜。於是,他歡天喜地帶著送花人到精舍拜見佛陀。

送花人以花為業,對美學、美感、美的品味十分專業又講究。他進門一打量,發現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上還閃閃光明普曜,好看得不得了,馬上深心信受,發起無比的恭敬心。他依當地習俗,將花朵散在佛頂上空時,驚訝地發現,花竟在虛空中變成了大花蓋,穩穩地依隨在佛的上方。

送花人當下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我今天散花的善根、功德,讓我來世替一切盲冥眾生作人天眼目;替無歸無依的人作歸依;替無救無護的人作救護;替還沒解脫的人開立解脫之路;讓尚未入涅槃的人終入涅槃!」

佛陀看著送花人,輕輕地微笑著。這名一生守園植花的送花人,以今世持花散佛的功德,來世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將證得佛果,佛號「花盛」。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不論古今中外,社會上都存在各種金錢交易。如何在不可避免的量化過程裏,始終保有對品質與價值的人生堅持?

二、供花有哪幾種方法?您曾試過花供養嗎?

三、有「花盛佛」,也有「乳光如來」。因地行,果地名。他日成佛時,您的尊號為何?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佛典故事:寂寞病中人 The Lonely Patient


輪迴路漫漫,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每個人都薰染出一身習氣毛病。

舍衛國的婆持加也不例外。他個性兇惡,好起瞋心亂發脾氣,人人敬而遠之。最後,他的人際關係圈乏善可陳,只相信六師外道之類的宗教團體。

再怎麼滿腔火氣的人,無論如何兇狠猛烈,一樣鬥不過無常。再會罵人、整人、修理人、折磨人、傷害人,也敵不過自己的色身之累。身體要老、要病、大病垂危時,對自己的業報身發火半點用處也沒有。病得要死的婆持加,沒半個人來探望,沒人理會,甚至,沒半個人上門關心他的飲食醫藥情況。天天躺病床,意識在生與死的模糊交界中時而昏昧時而清醒,他終於反省了。

「哎……人生好苦。世界上有誰能救我的命?要是有誰能夠救我的話,我一定一輩子侍奉他。哎……我這種人,大概只有佛陀肯理我、救我吧?要是能見佛陀一面有多好……」


妄想打到這裏,忽然出現一道光芒,照耀在病危、憔悴、孤單的婆持加身上。這一照,婆持加馬上身心清涼,喜不自勝。當他努力撐起病體,五體投地,在心底起心動念要從此皈命於佛時,佛陀竟出現在病房中。他一驚,馬上起身合掌奉迎,請佛陀就座。

「婆持加,現在的你,哪裏最苦?」佛陀問。

「通通都苦。身苦,心也苦。」婆持加老實回答。

我曠劫以來修慈悲行,誓願療治眾生的身病、心病。」佛陀心念一動,帝釋天就飛往香山採藥草「白乳」,再趕到婆持加的家裏,將藥草供奉給佛陀。佛陀取了藥草,就轉交給婆持加服用。佛陀加持,妙藥加功,婆持加當場藥到病除,身心快樂,對佛陀生起更強的信心。

大病初癒的婆持加,以美食餚饍與妙好衣價供養佛及比丘僧,並且發大誓願:「以我此等供養的善根功德,至誠回向。就好比佛陀醫治好我的身心病痛,讓我平安快樂一樣;我來世也要治好一切眾生的身心病苦,讓眾生平安快樂!」他的大願才發完,佛陀的慈容就浮現出一抹微笑,並且放出五色光芒。

佛陀知道,婆持加在來世必定成佛,佛號也是釋迦牟尼,也同樣會廣度無量眾生。每尊因地發願的未來佛都會受到十方三世諸佛祝福與加持……有時,這份肯定與祝福並不透過世俗語言表達,而是來自一抹不可思議的微笑!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婆持加困病緣》


-延伸思考向度-

人人皆為未來佛。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The Money-Prince: A Drama 錢王子:泡泡劇


I was not born in a kingdom. Fairytales have never convinced me since childhood. The only reason why I keep writing a Chinese mini-drama about a cry-baby prince (錢王子泡泡劇) is Buddhism. There are so many stories about kings, queens, princesses, and prince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Buddhist Sutras ar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ose kingdoms and their people, too.

Buddha was born as a prince, a super good-looking and smart one. As a follower of an enlightened prince, it's natural for me to think a lot about a real prince's royal life-style. Writing is another way of thinking for me. It's fun to merge thinking into writing, and share the funny drama with people. By creating the Money-Prince from the Money-Palace, I alse invented a mini-kingdom built upon Capitalism.

What is Dharmma? Dharmma is the mind of the beings.

I wish this funny drama could be a modern way of Dharmma talk, too.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第八集:社會化的青春期


社會化這件事,從離開子宮就開始了……

錢王子走了,一走好幾個月無消無息。

青春期,誰不是這樣熬的?

他回到王宮,安靜地、乖巧地、平平穩穩地過每一天。他不怪我寫他;甚至也不再怪錢王錯誤的政策和民間的生育品味導致人口失衡。他變了,他開始打量自己。他的心思像把刀,尖銳而犀利。在使勁渾身解數揮刀向大人們抗議無效之後,他終於明白世界上無奈的人不只他自己。無奈也不光只是因為一個人還太年輕。

很久、很久以後,我才後知後覺地知道了他改變的原因。那天來痛哭一場、可愛又脆弱的大男孩,在回宮的路上忽然起了疑情:「為什麼我非要交女朋友不可?沒女人又怎樣?不像我老爸那樣在女人堆裏度日,又不會死。更何況,為什麼……」他忽然被他自己嚇了一大跳。他沒有「喜歡」過任何女人,包括後宮裏那群媽媽們、妹妹們在內,雖然他在女人堆長大。他深信,身為男人,就要像他的爸爸,或像整群長老們,追女人、交女友、娶太太、從第一個開始沒完沒了的蒐集:從一個到十個,從十個到百個千個,要是有錢又有權,本事愈大就愈浪蕩。書上這樣寫,學校這樣教,其他的老男人也大半輩子這樣子活。他以為當個男人天生就要這樣。他以為是個男人就該學。至少,他本來這麼以為。

他驚訝地發現,他吵著要女朋友,只是社會這樣子教他。他急著在青春期體驗愛情,也是社會這樣子鼓勵他。他追尋心裏不存在的「女孩」,理由只是簡單到他的身體是個男人,而社會規定男人追女人才正常。愛情從身體與性別開始下社會定義,不是心。從頭到尾,他沒回頭聽過他心底的聲音。

一個人長期不聽心底的聲音,猛然一聽,卻發現一片空白時,只會忽然發現自己的荒謬。

他笑自己的無知。他笑這幾年的迷惘。他笑他流過的眼淚。他來找我吵架那天,吵到哭,哭紅了眼,衝回王宮。那天他哭得太厲害,哭了一路。回到宮裏,他發抖著朝書房走去,只想迴避任何一個媽媽的盤問。他躲開所有人,筆直朝書房前進。然後,從小陪他讀書的家教老師追了上來:「你怎麼了?」他問。「發生什麼事?」他拉住他。「怎麼哭成這樣?」他問個沒完,他又哭個不停,最後乾脆兩個人鎖在書房裏,哄他到天亮。痛哭的人沒胃口,安慰的人也就陪著餓。哭得半死的人說不出理由,陪伴的人也就不再多問。每次他哭,家教老師就陪他。從小到大,全王室都知道這對師生很親近,也都沒有意見。畢竟,他的家教老師也是鄰國的大王子,不但是兩國之間身份特殊的外交特使,又兼任跨國資訊交流長。這種人事安排,本來就是兩國國王公私併用的默契。大王子教大王子,加強兩國友好關係與文化交流,對兩個小國的密切結盟非常有利。

錢王子以為一片空白的心底,有眼淚在。總是有陪他哭的人影也在。他怎麼沒看見?

他變了。他才開始打量自己,不久就發現自己心底藏了另一個人。要命的是,那個人跟他一樣,身體上、生理上也是個男人。他慌了,不知道該不該為了這個新發現再來找我大吵一架。萬一他的心事又被寫下來,怎麼辦?他是不是應該生氣?這次他是不是還能理直氣壯大吼大叫「你亂寫」呢?

青春期怎麼這麼難?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貧窮的裁縫師 The Poor Tailor


「窮」這件事,也一樣無常

舍衛國裏,有一個很窮的裁縫師。裁縫這行,工時長,作工細,勞神勞力又傷眼力;不過,勞動報酬很低。他雖然靠這份技能勉強混口飯吃,但是往往有一頓沒一頓,始終脫不了貧、存不了錢。

「哎……我是不是過去生都不布施,這輩子才窮成這樣啊?」把手頭針線一放,他無奈地想。「貧窮的日子好痛苦啊……要是我這輩子又不布施,下輩子處境豈不是更糟?」他愈想愈不對。「我決定了。我要存一點點可以拿來布施的東西,拿去布施,來世才不用重蹈覆轍……」他痛定思痛,發願一定要有所改變。

好不容易,這天他有了一些在工作之餘可以靈活運用的縷線。拿著縷線走在回家的路上時,他正巧遇見佛陀與比丘們入城托鉢乞食。於是他恭恭敬敬地走上前,親手拿縷線供養佛陀。佛陀納受之後,馬上示現僧服破了洞,當場用裁縫師供養的縷線來縫補。

「好高興……好歡喜啊!」眼見布施派上用場,裁縫師的心情無比喜悅。他實在太高興了,開口就向佛陀發願:「我所布施的雖然這麼微少,所幸值遇世尊大良福田。供養世尊,我誓願日後也成就佛道,度無量眾生。大威德的世尊,請您為我證知此事!」

佛陀看著裁縫師,回答道:「你今天遇見我,發起信心、誠心來布施。你未來會成佛,佛號為十綖,佛名廣聞,周遍十方,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裁縫師親聞佛陀為自己授記,信心更深,便五體投地,立下大誓願:「以此布施縷線的所有功德,回向於未來世,替一切盲冥眾生作人天眼目;我願成為無歸無依的眾生的歸依,成為無救無護的眾生的救護。我願度脫尚未解脫的眾生,安定眾生身心,讓眾生親證寂靜涅槃。」
有願必成。有因有果,真實無妄。

這尊未來佛發完弘願後,一絲微笑在佛陀的慈顏上綻放開來……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延伸思考向度-

共業有結構性貧窮。結構問題,可以用制度因緣轉。別業有果報性貧窮。個人問題,可以用心念、行動、作為來積極改善。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Between Sex Markets And Educational System


Sex work is a super hot issue recently. From the judicial point of view, that's a big legal issue full of debates. From the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gender discrimination, population policy, civilian survey, and health-control all mix up. From the economical point of view, sex-market treats human bodies as goods, sex activities as services; the transaction itself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aily-life business. From the educational point of view, it's even harder to put into textbooks or classroom.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it seems to be men's second nature to consume and buy women's bodies without any feeling of love or long-term relationship. In sex markets, women also buy men's bodies with money, treat them as goods and service. Many kids, including boys and girls, are sold by adults as sex toys, too.

Education might be the key-point here.

Almost every mundane educational system in every country teaches the students to believe that sexual desire is human nature, born with and pursued after until the day one dies. If schools teach kids this way, media also encourages this point of view, most people would believe there's no way out at all. Is that true? Is sexual desire a super drug that nobody could live without? Is it REALLY so addictive that if one can't get it through marriage or love, he/she must buy it with money or force it on others and finally end oneself as a criminal?

Why can't schools teach the students the truth: Sexual desire is a karma-drug; born with and addictive,  but it's also possible to get rid of it? We teach kids, "Don't do drugs." Why can't we teach kids, "It's possible to get rid of sexual desire if one knows how?"

There are indeed a lot of ways for people to quit the deadly sex-drug or increase self-control; but no school teaches these lessons to its students openly. Instead, our society has to deal with sex-markets, rapes, sexual abuse, sexual harassment, sex-related crimes...etc., and keeps telling people that's one part of human nature, there's no way out.

There are a lot of ways OUT. People just don't teach them in schools. People never learn those ways in schools, they believe they have to pursue sexual desire until the day they die, some love, some buy, some sell, some commit all kinds of crimes.

As far as I know, only Buddhism teaches these ways openly. Sexual-desire is like a drug; this craving is curable, stoppable, and possible to control. The key-point is not even the body; it depends on how well one could control his/her own mind and become a true master of the body, not a slave of desire.

How about showing people the way OUT from our educational system first? It's much better and fairer than punishing those who never have the chance to learn how to quit or control their desire after they make mistakes.

Solving a big problem from its root is much better.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性騷擾 Sexual Harassment


一、壞男人的自白

那輩子,我沒出家。我是個普通的男人,靠賣香營生。賣香也是服務業,與客人互動的機會很多。有一天,一個青少女來到我的香舖。她的容貌十分美麗,我一看,就犯了異性戀男人的劣根性。

「劣根性」是指有興趣,不過沒半分誠意。

要是有誠意想娶,就要長期相處,珍惜她的感受與想法。要是有誠意交往,就要告白示好,重視她的需要與意願。這兩點,都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想趁機滿足一下私欲衝動,運用我強勢的生理性別,當場欺負她。我想占便宜,不想建立任何感情關係。我在意的是我本身的欲望,完全不在乎她本人的想法。
「劣根性」是指有淫欲,但是不打算認真。

欲念一起,我下手捉住她的手臂,調戲一番。身體沒碰觸,也沒有進一步強迫她就範,就是只想惡意騷擾這個女人一下;她不要是她的事,我只管我要。為了這等惡行,雖說是賣香也賣了一輩子,我死後直墮地獄


二、好男人的懺悔

受地獄罪畢,我好不容易又回到人間。雖是再度受身為人,不論在何時何地受生,五百世以來,我的右手臂都會自然枯,生活上極其不方便,處處苦惱。每一世都受這種苦惱業報身折磨,折磨到最後,我終於悟了。過去生造罪,就要受惡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一生一遇見佛陀,我馬上毅然捨家出家。

現在我已證得阿羅漢。雖然過去生的殘業猶在,右手臂仍然大不如左手臂便利,但是身心清涼,念念入涅槃,六通具足自在


三、過來人給男眾的忠告

假設男眾有喜歡侵犯別人的習氣,壽終直墮地獄,受苦受難。所以,就算受身成男眾,也不應該從事與男女淫色有關的性犯罪。應該像捨離火災一樣,棄絕淫欲猛火。要是有智慧、有覺照力的男眾,對於生存、生活上,要能知足。假設日常生活上看見其他婦女,要能提起正念,修不淨觀

當年我對那個年輕女孩性騷擾時,自己安慰自己這又沒什麼;結果死墮地獄,親受苦報。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我,那才明白罪福業報不可捨離。現在,既有福報值佛陀住世,親聞導師甘露法音,令我身證羅漢,對三界已無有執著,身心清涼,滅度無餘。此生此世,將是我在人間的最後一世。

男眾啊;有為者亦若是。


原典出處:《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迦耶品第十六》


-延伸思考向度-

果位聖人,都是從凡夫因地修來的。加油!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佛典故事:我眼裏的女人 Women In My Eye


*妳在我眼裏是這樣的*

我,入城乞食。
我,看見死亡的女體。
屍身發青,膿污臭惡,世間人就不愛了。
於是我結跏趺而坐,起心觀人體的無常、敗壞、不淨。
人身老朽,病侵惡色,世間人就不愛了。

我,志在修定。
然於定境,卻聽見微細的聲音
定力不足,恐怖心驚動而起。
睜開雙眼,這具女屍仍在原地。

她死亡的小腹潰爛開來,壞去的器官暗沉萎縮,血肉惡露雜流而乾。世間人不會吻不會擁抱不會動情不會執念不會珍視的所有不淨物,該流的全從七孔八孔九孔自動流了出來。能流的,早已流乾,屍臭留下來。她的大小腸和胃袋外翻,她的五臟全在我眼前打開。心臟、肝肺、殘尿餘屎一地四散,壞掉了,醜了臭了發噁了發腥了,世間人不會想抱想占想上想買。愛她的,現在是成千上萬的蛆。無數數不清的蟲兒,發狂地、熱烈地、本能地愛著這大團屍體解構的美食。

*妳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我觀看,我讓色塵向我開示。
的死平靜了我。
她是她,我是我。她會死,難道我不會?
我這個男人的身體,和女人差在一點點生理構造上的差異。
男屍女屍,死後大同小異。
本質上虛無一場。
等虛妄色塵因緣壞散,世間人就不愛了。

那天出定後,我在修行上再也不懈怠了。
不出城,心思不在人世飲食。
就算入城乞食,就算路上看見女人。
就算是正妹,國色天香。
世間人眼裏的美人,女死必成屍。
只差一口氣,一口氣;腦死不動就是死人。
女身,壞了、敗了、死了、散了,問問誰家男人還起欲樂?

我這麼想。我這麼觀。
這麼思,這麼行;我走了出來。
我從愛欲場裏輕輕地走了出來。
梵行成為再自然不過的事。

*妳在我記憶裏是這樣的*

行梵行升梵天,這裏沒有因果謬誤。
梵天命盡,我來人間過最後一世。
我為法來,我為佛來;只為此時此地有佛住世。
生豪貴家,為富家子,可是我想修行。
 
富人家多女人,但是我不愛。
女人在我眼裏,與腐壞堆積的屍塊無異。
過去世的修行,修過的不淨觀,我記得。
前世看過的女屍,經歷的心理轉折,我記得。
記得了,念就死了。

離家出國城,我到水岸邊。
彼岸的沙門,寂滅而清涼,諸根清淨。
我好困頓哪,我吼著。
我想捨離欲望啊,我吼著。

*最後一世可以是這樣的*

佛陀啊,您說別害怕,過來。
過來,此岸沒有困頓苦惱。
彼岸;哀愍世間苦的世尊所在。
對於法,絕妙無比的法,我如飢似渴。
從識義,到解義;從法義,到見道諦。
我從佛出家,一夜而煩惱漏盡。
世間欲火從此不燒我,三界火宅從此不燒我。

天將亮,我的心清涼了。
我記得,前世所作的善行。
我知道,這會是我最後一世。
這是我,夜耶的故事。
最後一場人間世,故事留給後世。
此時,此刻,在阿耨達池。
 

原典出處:《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夜耶品第十一》


-延伸思考向度-

女眾,的的確確是許許多多異性戀男眾、雙性戀男女眾、同性戀女眾的煩惱。活著的女人讓人起煩惱:娶不娶是煩惱,離不離是煩惱,愛不愛是煩惱,分手不分手是煩惱,太美太醜太平庸也是煩惱,當成終身承諾、逢場作戲、交易買賣、生育工具……,不管選哪樣總是有一堆麻煩後遺症。如果女眾讓你受夠了,讓你厭倦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隨時有把女眾觀成女屍的自由。女眾生必有死;人死總必成屍──你有面對現實的自由。你有看破女色的絕對自由。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Hell Builders


Who will go to hell?

Several years ago, some people started to spread opinions such as "Homos will go to hell." "Homos are monsters." in my country. That made me think a lot about the idea "hell" for years. Several days ago, a young boy in my country killed himself for lots of unfair social discriminations, one of them was people kept criticizing him as a "girly boy."

People's discriminations build and create many living hells for other people. Harsh words and malicious interactions are real HELL for some people; they hurt, they suffer, they keep silence. After living in this living hell for too long, some of them choose death instead.

We can't blame them when a society is so cruel and heartless. We can't save them when some people are careless and ignorant about their words. Where is hell? Hell is right here, right now, when discriminations grow wild everywhere, it's HELL already. A living hell built by people. Those hell-builders even don't know they can kill other people only by unfair judgments.

Are you a hell-builder for other people?
Will you go to hell for building living-hells for people?
Do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Maybe you're tough enough to spread hatred; but some people are vulnerable enough to choose death. Remember this: no one is God-like enough to decide who will go to hell and who won't. At least you can stop creating hells for others if you yourself don't want to go to hell.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門當戶對 Too Good To Be Our Son-In-Law

這廂眼光獨到,品味超群;可惜,那廂已從欲界女色這關畢業了……

當爹娘的,眼下看心肝寶貝兒女一天天長大成熟,就想起當年小兩口子自己。想當年,我們兩個多年輕!不光只少壯有氣力,還一個俊秀英朗萬人迷,一個美得冒泡好得意。現在雖然是歲月處處著痕跡,一個發福半禿放臭屁,一個細紋隆乳兼拉皮;在我們家下一代青春貌美的皮相上頭,猶原依稀可見當年那對賢伉儷…… 

爹:「我們家這寶貝女兒,真是天下第一大美人兒……」

娘:「那可不?長得多討喜!」

爹:「對,都是妳的功勞,多會生哪!就像妳……」

娘:「討厭啦,她的身高和細腰才像你……」

爹:「哈哈,她是我們合作的結晶,缺了誰都不行!」

娘:「話說回來,我們家這個全國第一的美女,以後要過著世界第一的玫瑰人生才行!」

爹:「對啊。看來看去,以前那些小國上門求親的小國王、小王子、大臣的兒子、家族企業的小開、財團名門的後代……沒半個配得上我們家寶貝女兒。」

娘:「不是全都推掉了嗎?」

爹:「是都推光了。左看右看,每個都不搭。」

娘:「你都怎麼拒絕人家?」

爹:「我都一律這樣子回答,要像我女兒這麼好看的人,才能嫁。」

家裏養出這麼個全國第一大美女,當爹娘的心知肚明,結個門當戶對的好親事,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要權有權,將來要什麼、想什麼、做什麼,不論怎樣發展都容易。婚姻市場這朵頂級名花,誰家男子不是眼巴巴、流口水、心跳加速地在期待、張望、想像?兩老有的是挑剔的自信;也就一路理直氣壯挑剔至今。

這天,當爹的出門閒逛,走著走著到城外來。在樹間林下,一個特別出色的人選,當場緊緊扣住他的視線:對方身體散發金色光芒,非常好看。從頭到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簡直是超出人類水平,逼近日神月神天人等級的高水準。人已經夠好看了,又加上神情莊重,在林木間攝心靜坐,氣質又是人間絕無僅有。這個男人內在外在雙好,當爹的看一輩子也從沒看過。他心想,這個肯定是世界第一美型帥男;終於給我等到了。心意一定下來,他就馬上興高采烈地衝回家。

爹:「美女的娘,找著了哇!」

娘:「找著了?什麼啊?」

爹:「當然是我們未來的女婿啊!」

娘:「當真?」

爹:「當然真的。何必騙妳?」

娘:「太好啦……好高興!」

爹:「女兒快來,快點打扮打扮,我們去看妳將來的老公去!」

娘:「來,把珠寶瓔珞都戴上,跟爹娘一起出門吧!」

三個人一番忙亂,趕到城外時,那尊世界第一美型帥男已不在原地打坐,而是起身經行。待定神一看,這當娘的當場洩了氣。仔細觀察對方走路的威儀,莊嚴的神情,正直的背影,殊特的行跡,出於女人的直覺,她馬上知道這場親事絕對是不行。

娘:「哎,白跑一趟又空歡喜一場;他沒辦法當我們家女婿的啦……」

爹:「為什麼?」

娘:「淫欲心重的人,走路拖腳根;瞋恨心重的人,走路收斂指頭;愚痴心重的人沒個章法胡亂走。你看看,那個人的走法,完全不落這三種。看那個人的足跡,恐怕是天人尊、是個覺悟的聖人!」

爹:「喝,妳這個笨女人,別亂講!少貧嘴壞女兒的終身大事,她一定可以嫁到這個上流女婿……」

人世間盲目的豈只愛情?有時親情也會造成視覺短路與判斷錯誤。當爹的把花兒般絕美的乖女兒小手一拉,就直接大步走近對方面前。人世間被下半身誤一世的又何只是男眾?這未曉人事的青春美女一抬眼,發現對方是世間難得一見的美型帥男,不止相貌好看,氣質涵養人品都超絕出格,心裏馬上燃起慾念。

爹:「我今天打算把女兒許配給你,當你的妻妾。」當爹的已經回絕掉太多上門提親的人家,對於女兒的美貌條件,他實在太有自信了。他自認為天下沒有能抗拒她的男人。他真的以為。

當世界第一美型帥男覺知年輕女孩的心思,又聽見對方父親說明來意,打破沉默而開口時,那舉世無雙的妙音韻是這樣子回答的:「以前我看見魔王的三個女兒,都不起邪婬意念,今天又怎麼會回頭抱這個屎尿之軀?連用腳碰都不願意。我主張不婬不欲,不行非法。一般普通人不修觀,明知臭惡又不厭離,欲心不休止也不計後果的苦痛代價,光看見外表好看就執取了。我怎麼有可能接受?……」

原典出處:《摩因提女經


-延伸思考向度-


門當戶對,在傳統婚姻市場一向是個重點條件。不過,物色女婿一路挑三撿四,最後竟能看上佛陀,一方面是表示有眼光、有品味、有佛緣,一方面也是欠宗教常識和人生歷練。求愛、求偶、求婚姻、求親家、求子嗣這等欲界生死大事,要找就找欲界同好們有志一同去商量;還是別找上已經捨離欲海、正在捨離欲海、將要捨離欲海的修行人吧。若死心塌地非纏上修行人勸說不可,就要有心理準備,聽一番離欲入道超脫三界苦海的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