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贏還是不贏? To Win or Not To Win


阿育王征戰一生,攻下二十八萬里地。他不但身為王者之尊、到處管別人,甚至還一手統理陸地龍、藥叉等其他非人眾生。阿育王喜歡權力,不喜歡不被服從;偏偏國界之北的大龍池裏住著一條很有個性的龍王,硬是不肯投降、不願屈就、不甘為臣,讓阿育王很不高興。

龍王沒有別的特長或本領,卻相當有福報。他日夜守護佛陀舍利,勤加供養、培福修德、念茲在茲,死也不肯投降──龍族有龍族的尊嚴,怎可輕易敗在一個普通人類手下?

權力欲這種煩惱厲害的地方,就是能令眾生明知自己終歸一死、生命苦短,依舊不應爭而爭、不當奪而奪、非理而戰、無德而殺。阿育王不爽到極點,親自率領四大軍隊到北地的龍池畔,高聲叫喚龍王出面迎戰。

「哼!你叫你的,我有佛陀舍利呢!誰怕誰?我才不理你!」龍王想。

「真該死!這條小龍還真有個性;我們大軍遠征出馬,竟然拿牠沒半點辦法!」阿育王想。

一般平民是日日辛苦、勤於工作勞動、照顧家庭溫飽,年頭忙到年尾累得半死沒有力氣出兵作亂。阿育王和老百姓完全相反!身為國王,要錢有的是錢、要權有的是權、要什麼有什麼。阿育王閒到沒事幹,專門一天到晚帶著大軍往龍池跑,站在池畔叫囂挑釁──

(插播:以史為鏡,吾人不難明白,若欲世界和平零戰事,宜將王室皇族的財產悉數平均分給全體百姓。王室成員若需要從事正當職業謀生以持家,就沒空到處製造國際糾紛或找藉口興戰擾民;王室有錢有閒就多作亂)

「有種出來跟我對打!你這條死小龍!」阿育王大叫。

「……」誰理你?龍王不回答。

「切!死小龍!爛小龍!你以為你有佛舍利就了不起?」阿育王再叫。

「……」你叫啊!龍王很安靜。

「你、你、你,你這條世界無敵大壞龍!臭龍!竟然有膽跩成這樣!本王三次親自宣戰、你三度不予理會,分明是看不起本王!一定是你供養舍利,才會威神福報全贏我!」阿育王一個人鬼叫大半天得不到回應,終於氣到抓狂了。「你給我等著!等我回去作功德供養三寶,回頭一定把你打到落花流水!氣死我了……」

雖說發心不正,全為權謀一口氣(正確來講是面子),阿育王回宮後果真到處修立塔寺、廣請眾僧,拼命累積功德。他想知道功德到底夠不夠贏龍王,還特地請工匠打造一條金龍和一尊自己的金像,天天把兩尊金公仔放到「功德秤」上秤重量。一開始,金龍公仔顯然比金王公仔重很多。慢慢地,阿育王拼功德拼多了,兩個公仔漸漸變一樣肥,也差不多重。阿育王再接再厲、努力集功德點數,終於讓金王公仔一天比一天肥,比金龍公仔超重許多。

(插播:以史為鏡,吾人可知王室歷朝擁重金,生活奢華之難以言喻。百姓是生計難求心酸酸、肚子空空苦哈哈,王室竟然可以閒到天天玩金公仔!坐擁重金玩玩具也就罷,兵也是百姓當、命也是百姓出,最後軍功又只算在國王一個人身上,還美其名說是歷史評價)

這一天終於讓阿育王給等到了。他四度出兵北上,行軍半路就遠遠看到龍王一家大小全到齊、公龍母龍小小龍集體出場,諸龍雲集,至誠熱烈歡迎他的到來。

一人一龍,同為佛子。從血拼版圖、較量權力到轉化成力拼功德,從前的敵人化為今日的道友,最後竟然一起拼出了「修行共識」!龍王歡天喜地地將一部分佛陀舍利者獻給阿育王,而阿育王也高高興興地到處廣興塔寺、闡揚佛法!


原典出處:《雜譬喻經》


-延伸思考向度-

一、何為真正的「勝利」?

二、何為「真功德」?

三、王室過度富裕奢侈與王室好戰好鬥的普遍事實之間有無因果關係?

四、以力服人、以武服人、以殺服人、以權服人、以利服人、以德服人……層次上有何差異?為何說「上乘兵法即心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