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善惡夾雜,濁世之路


隨緣讀畢《清淨赤子心》一書這天,法國巴黎剛爆發的回教激進恐怖份子屠殺案方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人類發展數千年的宗教文明理論上應該勸人為善、勸世向善、以善為導,史實卻證明信仰容易被惡用、誤用、錯用、濫用,不當的宗教詮釋或傳教目的反而成為不肖信徒造下極惡罪業的荒唐藉口。

善法為何成為惡法的溫床?質疑理想中的良善宗教為何變質成現實上的暴力惡法的遠遠不只是歐洲人,對宗教幻滅的新生代人口一代比一代多。假如宗教信仰會強化恐怖主義、戰亂鬥爭、性別歧視、性向歧視、單身歧視、種族歧視、冷血屠殺、性醜聞或政治醜聞、貧富差距的話,不如當個守法又理性的現代無神論公民就好了!」如此直抒己見的現代人非常多。

宗教教育是《清淨赤子心》一書的主軸,然而提起我仔細閱讀該書的動機的卻不是宗教書寫的部分,而是它誠實又懇切地點出卻沒有深入探究的普世教育重點:如何教孩子適當應付善惡夾雜的世界並具備平安生存的能力。多數家長與教師焦慮罣礙的是他們會提早老化、死亡,無法保護新生代一生一世。家長與教師是過來人。所有的家長與教師都是「資深又年長的孩子」,他們希望能夠教會孩子一輩子能用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在離開家長與教師所提供的生活保護網或溫室般的正向環境後還能獨當一面生存、避險、離惡的生活能力。只要是成人都知道五濁惡世善惡夾雜,善惡法相相對成立。純善無惡的淨土世界可修可證,但是生活在眾生相殺相啖的肉食星球就要面對現實,五濁「惡」世,業報如是。

在青春期時,師長們在課堂上坦言他們最焦慮、擔憂的並不是學業成績平平、愛玩使壞、叛逆出錯的普通小孩,而是從小在溫室環境養大、不知人世險惡、一帆風順又品學兼優的前段班乖小孩。身為老師,同時又是孩子的父母,他們經常將心比心地把學生當成親生子女疼愛。活到半百,看多人世浮沉,對人生別有一番體會,老師們感嘆萬千:「你們看看,那些風光一輩子,到頭來大起大落、老死獄中的,有不少家境出身名門,高學歷,高成就,有財有勢,最後卻犯下大錯。為什麼呢?沒壞過,不知道惡是什麼,一路順順利利升學就業出社會,活在大家的掌聲跟肯定裏。這種型的小孩等到進了社會大染缸裏面對種種誘惑時反而最沒有抵抗力,一跌就跌很重!那種早年叛逆過、做錯過事的小孩很早就嘗過苦頭,知道做壞事的惡果代價多大,老了反而保守、節制、自律;相反的,一輩子都沒有壞過,不知道輕重,一旦出錯都出大錯!」

善惡哲思曾經是古人一輩子的功課,不論修不修行都認真深入探究善惡價值思考。現代功利化、功能化、知識化、技術化的教育系統不然,培養職業技能成為教學重點,將道德、人格、價值、思想、文化放一邊。功利導向的教育抽掉價值系統,溫室導向的教育抽掉社會現實,一樣培養出大量對惡法誘惑欠缺抵抗力的現代學子。正確而言,或許不是對惡人、惡友、惡事、惡境、惡緣無力抵抗,而是在誘惑境界現前時,對自己內心久伏未現又沒有處理經驗的三毒無明的強大業力無從抵抗,只好隨業流轉,眼睜睜看妄心造作後受大苦報。

善惡屬於妄立對法。既是妄立、假名、相對示現,善惡的定義與分界無常幻變、法無定法,在教師與家長間也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唯一標準答案。舉宗教教育中最常見的現實教育爭議為例:僧俗生涯規劃。一般平凡父母期待學校教導性教育的動機與目的並不是希望學校將小孩教成離欲無染的出世聖人,而是希望把小孩教成有情有欲、肯婚肯生肯傳香火的凡人。當宿世善根純厚、年幼茹素、善良有德的幼童出世後,其異於一般孩童的出色表現雖然令成人驚喜,卻也往往為俗家親眷帶來重大教育難題:「萬一他長大要出家怎麼辦?」在華人圈,善惡價值系統的矛盾在情欲家業場域更明顯。古諺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十個字不思考沒問題,思考就是大問題。淫若是惡,天下無淫則無男女情欲,無情欲無懷孕生產,無懷孕生產則新生代不出世,新生代不出世則父母子女關係無從建立,以淫欲為親情緣份、受生緣起的父母子女關係既不成立,誰對誰行孝盡孝、以孝為善呢?與情欲人倫有關的善惡價值觀向來是人間最複雜鞎難的教育課題。聖人是善中之善、出世之善,但是,絕大多數的凡人父母並不希望子女善良到連情欲家業都捨棄,內心希望小孩不要善到那種地步,還是保留下人性本能必要之惡比較好。因此,晚輩有出家因緣的家族往往會出現與華人傳統道德想像完全相反的倫理場景:年輕人希望絕欲去愛走出世路,長輩卻集體開口勸說男女淫欲之事,以年長者身份親自開口向年幼者行銷性行為。由於大環境多半如此,願意護持子女出家的佛子父母極其稀有,簡直形同乘願再來的在家大菩薩。

僧俗生涯規劃是善惡價值觀的最佳社會試紙之一,每個人真正的道德底線或人性紅線設定到哪一試便知。曾經面對親眷出家與否的人生課題的家族對善惡相對論的體會通常很深:道德系統不僅充斥灰色地帶,黑、白之間的深灰淺灰還是無量多元漸層。縱使教條化的道德傳統一致肯定離欲無染是神性的、清淨的、出世的、純善的,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渴望孩子不要「善」到連情欲家業都不需要或揚棄本能的地步,依舊希望孩子保留情欲之「惡」。縱使情欲在傳統華人道德體系及古老宗教傳統的定位中屬於惡中之惡(萬惡淫為首),只要祭出香火生育目的就完全翻轉、反惡為善,進而成為父母子女關係起點、孝道倫常之基,成為善中之善(百善孝為先);然而,但書中又有但書,只要偏離結婚生育成家立業的主軸,情欲表現又有高比例會淪為社會道德譴責非難的攻擊目標──這是很常見的價值兩難,重重層層曖昧難斷,也是色字頭上一把刀、折殺天下無數知識份子或各界英雌好漢的利害關鍵所在。可惜在教條刻板教育掛帥、史哲思辯教育邊緣化的華人圈裏有大量價值矛盾向來不被重視或面對,只好各自隨業流轉吃苦長教訓。

勸善的宗教演變成鼓勵屠殺惡業的邪教,平步青雲的人生勝利組演變成五欲誘惑下完全失控的人生敗將,為什麼?理想上應該護惜人命的宗教變成大屠殺的理論依據,為什麼?理論上應該教導出良善人格的教育系統教出大量為情所困、為愛受苦、為欲犯錯的公民,為什麼?原本渴望教育出具備道德人品的子女的父母突然成為親自向子女行銷世俗五欲之樂的背德障道因緣,為什麼?善與惡這兩個看似簡單卻複雜的字在課堂上教導的比重如此之少,在現實人生卻要一輩子面對,在二六時中不停地處理、回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