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度盛夏,法語清涼


一、境酷熱,正好觀心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云:百骸潰散,歸火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


二、世塵妄,還是觀心

嗟夫!今之人,迷來久矣,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鍊臂,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爾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賢聖,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三、火大旺,不離心體

在汝身中,汝自不見。汝於十二時中,知飢知渴,知寒知熱,或瞋或喜,竟是何物?且色身是地、水、火、風四緣所集,其質頑而無情,豈能見聞覺知?能見聞覺知者,必是汝佛性。故臨際云:『四大不解說法聽法,虛空不解說法聽法,只汝目前歷歷孤明勿形段者,始解說法聽法。』所謂勿形段者,是諸佛之法印,亦是汝本來心也。則佛性現在汝身,何假外求?汝若不信,略舉古聖入道因緣,令汝除疑,汝須諦信。


四、尋佛去,返觀自心

昔異見王問婆羅提尊者曰:『何者是佛?』尊者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否?』尊者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尊者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今不見。』尊者曰:『今見作用,王自不見。』王曰:『於我有否?』尊者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尊者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尊者曰:『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王聞,心即開悟。


五、信不信,繼續觀心

又僧問歸宗和尚:『如何是佛?』宗云:『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僧云:『和尚誠言,焉敢不信。』師云:『即汝是。』僧云:『如何保任?』師云:『一翳在眼,空華亂墜。』其僧言下有省。


六、頓或漸,返源在心

夫入道多門,以要言之,不出頓悟、漸修兩門耳。雖曰頓悟頓修,是最上根機得入也。若推過去,已是多生,依悟而修,漸熏而來。至於今生,聞即發悟,一時頓畢。以實而論,是亦先悟後修之機也。則而此頓、漸兩門,是千聖軌轍也。則從上諸聖,莫不先悟後修,因修乃證。


七、真法身,靈覺妙心

頓悟者,凡夫迷時,四大為身,妄想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靈知是真佛也。心外覓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識指爾入路,一念迴光,見自本性。而此性地,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與諸佛,分毫不殊,故云頓悟也。漸修者,頓悟本性,與佛無殊;無始習氣,難卒頓除。故依悟而修,漸熏功成,長養聖胎,久久成聖,故云漸修也。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諸根具足,與他無異,然其力未充,頗經歲月,方始成人。


節錄自《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