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水果師風雲


欽慕上廣下欽大和尚的高僧行誼,試行過數年以水果為主食的生活,果報不佳,何以故?廣公當年因緣不比今世,現代人對水果的觀感大變。

首先,尼師中高達八成以上信受中醫理論,堅持女眾體質必屬虛寒,不宜食用水果,更不宜多食。尼師既然絕大多數堅信女眾必定要多食燒烤煎炒類的熱補、溫補飲食,對其他女眾食用高比例水果便心生煩惱或關心、擔憂,怕虛寒傷身。此外,台灣水果行情在十年內不合理飆漲六至十倍不止,水果成為獻拜諸佛菩薩的高級天價供品,再也不是台灣早期市井小民隨時隨地廉價取得的平民食物。為此寺院收受的供果數量大減,不比台灣早期,吃水果不再構成苦行,甚至被戲稱為「修太子行」了。

舉例而言,火龍果在上市早期乏人問津,被中醫定調為冷性水果,一大顆火龍果在鄉下以新台幣五元、八元的行情叫賣還不見得賣得出去。「別人不吃的,我吃!」當年這麼思惟著,吃了好多年火龍果,邊吃邊被大姐們擔心「會不會太虛冷啊?」後期火龍果被炒作到一小顆也叫價四五十元以上、一大顆七八十元以上的地步,變成富裕家庭才有能力長期食用的天價水果了!

水果師從苦行僧到太子行的價值評判大改只為時節因緣不同。時節因緣不同,無關是非對錯;只要因緣再度改變,心念轉,業報轉,境界轉,法相又不一樣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