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等忍在眾生中一切能忍;柔順法忍於深法中忍。此二忍增長作證,得無生忍;最後肉身,悉見十方諸佛化現在前於空中坐,是名「大忍成就」。

《大智度論卷第六》

行者當令身、口、心忍,絕諸忿恨。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菩薩如是觀婬欲樂,能自制心,忍不傾動。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瞋罪如是,乃至不受佛語。以是之故,應當除瞋,修行忍辱。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則至佛道。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法忍者,於內六情不著,於外六塵不受,能於此二不作分別。何以故?內相如外,外相如內,二相俱不可得故;一相故,因緣合故,其實空故,一切法相常清淨故,如、真際、法性相故,不二入故,雖無二亦不一。如是觀諸法,心信不轉,是名法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菩薩於諸煩惱中,應當修忍,不應斷結。何以故?若斷結者,所失甚多,墮阿羅漢道中,與根敗無異。是故遮而不斷,以修忍辱,不隨結使。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一切除却,信佛法清淨不壞相,心不悔、不轉,是名法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諸法性常空,心亦不著空;如是法能忍,是佛道初相。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不分別是忍事、忍法者,深入畢竟空故,是名法忍。得是法忍,常不復瞋惱眾生。法忍相應慧,是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