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不像


從出家第一年起就聽慣了「你不像出家眾」的評語,而且一開始就得到正確解答:著相。

初出家,身為沙彌尼,嫁過人、生過小孩、出家很久、逼近晚年的比丘尼師兄就半山腰喚住我特地嘲笑:「你不像會出家的人。」「為什麼?」「你長這樣照理講會有很多俗緣,不太可能有機會出家!」類似的推理與誤解在僧團一再重演,最後連解釋或反問都免了。她用她的人生經驗推理,她認為她被追就嫁就生,別人一定也差不多。暗示長相沒人要或長相有人要但已經走完家業情欲才有出家可能。嚴格說來,她的想法是父權社會灌輸的性別成見。

稍微不著色相、但著心靈的直言是為其他理由:看起來不笨,條件不算壞,為什麼出家?一輩子在華人圈生活且「完全」不接觸任何異文化圈者認為比一般人活潑、洋派、開明,更加不像「想像中」思想系統幾乎完全由中文古籍知識塑型的典型漢僧。

如果您覺得不像,小僧建議您把人生撥出十分之一的時間,例如五年到十年不等,想盡辦法結識至少幾百位到幾千位不等的出家僧。只要您與大量現代僧眾有真實的互動就會明白小僧會出家非常正常。

「是」出家眾,您覺得像不像是您的妄想,不動我「是」的現實。「真」出家眾,您用在家傳媒印象評斷是不是還是您的妄想,不動我「真」的事實。電視上演的出家僧形象本來就與現實有極大落差;傳媒的成見薰修多了反而無法接受實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