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銷歸自性,回到原點

2025/08/30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九十四)


佛告諸比丘:「天下無常堅固人,愛樂生死,不求度世道者,皆為癡。父母皆當別離,有憂哭之念,人轉相恩愛貪慕悲哀,天下無生不死者。我本經說,生者皆當死,死者復生,轉相憂哭,無休息時。須彌山尚崩壞,天上諸天亦死,作王者亦死,貧富貴賤下至畜生,無生不死者,莫怪佛却後三月當般泥洹。佛去亦當持經戒,在者亦當持經戒,趣至度世,不復生死,無復憂哭。佛經當使長久,佛去後天下賢者,當共持經戒,天下人自正心者,天上諸天,皆喜助人得福。佛經可讀、可諷、可學、可持、可思、可正心、可端意、可轉相教,有四事:端身、端心、端志、端口。復有四事,欲怒者忍,惡念者棄,貪欲者棄,常當憂死。復有四事:心欲邪者莫聽,心欲婬者莫聽,思欲惡者莫聽,思欲豪貴莫聽。復有四事:心常當憂死,心所欲圖惡者莫聽,當撿心,心當隨人,人莫隨心,心者誤人,心殺身,心取羅漢,心取天,心取人,心取畜生蟲蟻鳥獸,心取地獄,心取餓鬼,作形貌者,皆心所為。壽命,三者相隨,心最是師,命隨心,壽隨命,三者相隨,今我作佛,為天上天下所敬,皆心所為,當念生死之痛,與家室別離,當念八事,思惟佛經:一者當棄妻子求度世道,不與世間諍,無貪心。二者不得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吟嘯、歌戲。三者不得殺生,盜人財物,思念婬泆。四者不得懷怒癡貪。五者不得嫉彼慢人。六者不得思念作惡加痛於人。七者無作恣態,不得懈怠著臥,存味飲食。八者當憂身生老病死。持是八事,自端心,可與天下無諍,當趣度世道。諸比丘當思惟是八事,本四痛,佛經可長久。」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佛皆呼諸比丘:「今作心淨潔坐,自思惟,知生中慧者使心端,心端者婬怒癡態三態皆解,其比丘自說以斷生死之根,得羅漢道,一心無所復憂,不復憂生死,雖更苦,得不生死之道。」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九十三)


佛從喜豫聚,呼阿難:「至維耶梨國。」阿難言:「諾。」佛從喜豫聚,至維耶梨國,未至七里,佛止㮈園中。有婬女人,字㮈女,有五百婬女弟子,於城中聞佛以來在㮈園中,皆勅五百婬女弟子,令好莊衣嚴車,從城中出,至佛所欲見佛,為佛跪拜。時,佛在㮈園中,與千比丘俱,為諸比丘說經。佛見㮈女與五百婬弟子俱,皆好莊衣,佛勅諸比丘:「汝曹見㮈女與五百婬弟子俱,皆低頭,端若心,雖好莊衣來,譬如畫瓶,外有好畫,中但有不淨,封結不可發解,解者不淨臭即至。㮈女皆是瓶輩,其有比丘當見力。何等為見力?去惡就善,不聽婬態,寧自破骨破心燔燒身體,終不隨心作惡,不但力士為多力,能自端心,勝於力士。佛與心諍以來,其劫無數,不聽隨心,勤力精進,自致作佛。比丘可自齊端其心,心久在不淨中,今亦可自拔擢,自思惟身體五藏,亦可齊止生死之法,視外亦苦,視中亦苦,端若心。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佛出於天下,知天下生死之道,說經開化天上天下及鬼龍,無不傾側者,是佛第一威神。其有讀佛經,自端心得道者,是佛第二威神。佛於天下說經,賢者無不喜,聞者無不喜,學者轉相教,轉相授導,轉相端心,是佛第三威神。其學佛經者皆喜,如愚人得金,上智者得應真道,第二者可得不還,第三者可得頻來,第四者可得溝港,第五持優婆塞五戒者,可得天上,持三戒者,可得作人。佛出在天下,因現此道,是佛第四威神。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若來熟視佛,若說數聞佛名希見佛。時坐中有數十萬人,皆不問佛,若獨問,是佛第五威神。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佛與阿難俱,至竹芳聚,身皆大痛,欲般泥洹。佛自念:「諸比丘皆去,我獨般泥洹,不事無教戒?」阿難從一樹下起至佛所,問佛:「聖體不和寧差不?」佛言:「未差大劇,欲般泥洹。」阿難言:「且莫般泥洹,須比丘僧聚會。」佛告阿難:「我已有經戒,若曹但當案經戒奉行之,我亦在比丘僧中,比丘僧皆已知佛所教勅,事師法皆以付諸弟子,弟子但當持行熟學。今我身皆痛,我持佛威神治病,不復持心思病,如小差狀。」

佛語阿難:「今佛年已尊,且八十,如故車無堅強,我身體如此無堅強,我本不為若曹說,無有墮地不死者,最上有天,名不想入,壽八十億四千萬劫,會當復死,用是故起經於天下,斷生死之根本。我般泥洹以後,無得棄是經戒,轉相承用,自思中外,端心正行,當持戒法,中外令如常。其有四輩弟子,持戒法者,皆佛弟子,其有學佛經道者,皆是佛弟子。佛棄轉輪王,憂天上天下人,亦可自憂疾,去婬態、怒態、癡態。」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2025/08/28

兩種母親


世界上有兩種母親:有母性,沒母性。

第一種,有母性的母親,是指心理上、精神上、社會學層次上具有母德,倒不盡然具足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兒時我的知己之一就遇過那樣的母親。她的生母在小學時代病歿,父親忙於事業,為照顧她們姐妹而續弦再娶,對象是年紀比她的生母更年輕一些、跟父親一樣從事辦公室工作的高學歷上班族女性。她是我的知己,功課好,頭腦好,我常聽她提到她很喜歡她的後母且相處愉快,後母有相當知識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跟她們姐妹倆很投緣。唯一一次挨揍的理由,她大笑著告訴我,是因為她跟她已經讀大學的姐姐兩人童心未泯、為了搶出租漫畫看擺不平而大打出手、在地上扭打成一團(沒個知識圈女人家應有的家教與千金小姐的儀態),她的後母出聲制止多次無效才為了中斷她們姐妹抱在地上打滾互毆的嚴重錯誤而第一次動手打人。

這裏的重點是在舉例「母性」,不是強調成績總是前三名的優等生姐妹花的現實真面目。

第二種,沒母性的母親,是指心理上、精神上、社會學層次上不具有母德,倒不盡然100%不具足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長大後我的好友之一就不幸被那種生母誕下,痛苦一輩子。她的母親很晚婚、很老才生下她,婚後夫妻不睦,養沒幾年就跟她的生父離婚。父母離婚,單親媽媽扛家計工作扶養她,再加上她是獨生女,母女關係一直非常緊張,常常吵架冷戰。這種不快樂也不親密的母女關係拖到成年,她終於受不了了,趁母女大吵的因緣攤牌,逼問她的生母為何選擇這種家庭生活?她的生母在盛怒之下第一次講實話,告訴她,她本來就不愛她的父親,只是單純為了想生孩子找個條件可以的男人,生下她就達到結婚的目的,當然不在乎離婚。至於為何一意孤行想要孩子?她的生母的理由為四個字:養兒防老。她說,她希望老了有人會養她自己、照顧她的晚年、不想雇用非親非故的女傭,為了老年打算才決定生育後代。以現代術語而言,不是為愛,不是為親情,不是為小孩可愛,不是為渴望孩子「本身」,而是單純為了自我中心本位的自利動機:生一個人來養自己。據說她一告白,我的好友當場情緒崩潰、痛哭失聲。她一直覺得母親不愛她,從小到大懷疑母女之間根本沒有血緣關係,成長過程很痛苦,最後萬萬沒料到欠缺的不是生物學上的血緣基因關係,而是欠缺母性;出於欠缺母性而欠缺利他、利益下一代的動機與親情,100%為自利而生育。攤牌之後,我的好友心死透了。她麻木不仁地上班賺錢,月月砸幾萬讓重病的生母去住專業長照機構(有牌照的養老院)也不肯母女共住。她說沒感情就沒感情,既然為「投資」老年才生小孩、為「投資」老年才花錢養育她,那麼她就給母親她要的養老資源、金錢開銷。她說,沒有母愛,沒有感情,相處不來,沒有話講,她受不了見面就大吵,把她送去養老院眼不見為淨。至於那筆讓她生活品質壓到最低點的養老院月費天價開銷,她就當成投胎來還債。

世上並不是表面上有母親的身份就一定有母親的人格,不是有當母親的生物學經驗就有社會學上的母性表現;當沒血緣、有母性的母親被歌頌愛戴時,有血緣、沒母性的母親往往落得的下場是晚年從子女言行反應第一手反彈的現世報。

2025/08/27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九十二)


佛言:「天下有四痛,佛所知,人皆不知。用人不知故,生死不止,無休息時。何等為四?生痛、老痛、病痛、死痛,人不思惟是四痛,強力忍之故生死不絕無休止時,佛故發是四痛以告人。雖有父母妻子,皆當別離,轉相憂思啼哭不止。諸所惡見日在目前,用是故佛出經,當離是四痛,奉八戒,身亦可厭。」

佛言:「一者受佛語。二者當遠離愛欲就道,無所貪諍。三者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四者不得殺盜犯人婦女。五者不得嫉妬瞋恚愚癡。六者坐自思惟四痛,著意中。七者思念身體皆不淨。八者視生死身體皆當作土。去佛亦念是四痛,來佛亦念是四痛,去佛亦出是八戒,來佛亦出是八戒,當念佛經深義。諸比丘!有念於父母妻子,念世間生活者,不得度世道。樂世間心不樂道,道從心起,心正者可得道,心小端可得上天,明經者可得作人,當斷地獄、畜生、餓鬼道。佛為天下正生死道,諸比丘當思惟之。」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佛告逝心理家:「人在世間,其有貪欲,自放恣者,即有五惡。何等為五?一者財產日耗減。二者不知道意。三者眾人所不敬,死時有悔。四者醜名惡聲,遠聞天下。五者死入地獄三惡道中。人能伏心,不自放恣者,即有五善。何等為五?一者財產日增。二者有道行。三者眾人所敬,至死無悔。四者好名善譽,遠聞天下。五者死生上福德之處。不自放恣,有是五善,汝等自思惟之。」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明日,雨舍公往請佛,佛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往。飯食訖竟,佛即呪願言:「使若得道,莫樂國公位,雖今世不得離於縣官者,若今飯佛及比丘僧,使若後世脫於縣官。世有明者,當飯食賢善道人,道人呪願,不棄仕官,求官不可有貪心、酷心、進心、樂心、勸心,去是五心事縣官者,可得無他,死後可得除地獄之罪。雨舍公!若自思惟。」公言:「諾,受教。」佛及比丘僧皆起去。佛出城門,公即隨佛後,視佛從何城門出,欲名佛所出門為佛城門;所度小溪水,名為佛溪。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佛言諸比丘:「皆聽。持善心與天下無諍,自思惟當知無常,以慧憂身。持善心與天下無諍,自思惟以即明,明者即去貪婬、瞋恚、愚癡之態,三態去,即得度世道,不復生死,心不復走,一心無所著,如國王樂獨思,若干人眾中我獨主。得道者,度世者,亦自思心,有若干千萬端,今皆主是心,如國王典主人民。」

《長阿含經*佛般泥洹經》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九十一)


毘婆尸世尊,說法鹿野園,
欠拏帝穌嚕,俱來至佛所,
即以頭面禮,瞻仰而一心。
開示施戒門,苦集滅道法,
聞已深信受,了達無生滅,
俱求於出家,即受善逝戒。
復覩神通力,速發精進心,
須臾諸漏盡,成就阿羅漢。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佛即攝受剃髮受戒,復為彼眾現三神通令發精進:一變化神通,二說法神通,三調伏神通。如是現已,時八萬人,勇猛精進。不久之間,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滿度摩城內,眾有八萬人,
聞於欠拏等,出家成聖道,
俱發清淨心,而來詣佛所。
聞法心歡喜,速起勇猛心,
合掌白世尊,願聽我出家,
受持於戒律。應時為攝受,
剃髮而受戒,復為現神通,
斷盡諸結縛,如滅尸利林,
熾㷔永不生,成就大解脫,
如是眾苦依,當得滅無有。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忍辱最為上,能忍得涅槃。
過去佛所說,出家作沙門,
遠離於殺害,身口七支過,
持此戒具足,發生大智慧,
得佛清淨身,世間無有上,
出生無漏智,盡苦苦生死。
無漏不思議,破闇到彼岸,
釋梵一切天,俱聽大僊戒。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2025/08/26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九十)

 


時,毘婆尸太子告瑜誐言:「與我如法安置車馬,今欲出外遊觀園林。」瑜誐聞已即往廐中,安置車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見一苾芻剃除鬚髮,身被袈裟。太子曰:「此是何人?」瑜誐答言:「此是出家人。」太子曰:「云何名出家人?」瑜誐答言:「悟老病死,入解脫門,行忍辱慈悲,求涅槃安樂,永別親愛,願作沙門,名出家人。」太子聞已歡喜至前:「善哉善哉!行慈悲忍辱平等善法,能背塵勞趣求安樂,我亦願為。」言已歸宮,即發信心,行出家法,作沙門相。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太子出王城,遊觀諸園苑,
忽見老病人,及彼無常者,
念念不久停,恒受種種苦;
復覩出家人,剃除於鬚髮,
服壞色袈裟,進止身儀雅,
常行平等慈,忍辱諸善法。
是故求出家,棄捨五欲樂,
父母并眷屬,國城諸珍寶,
即作沙門相,忍辱自調伏,
息除貪愛心,勤求解脫樂。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入三摩地諦觀此法,無明滅則行滅。如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一大苦蘊而自不生。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彼佛如來身,難成能得成,
觀察緣生法,復斷貪瞋癡,
究竟於彼岸,成就大解脫,
如日在山頂,徧照於一切。

《長阿含經*毘婆尸經》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九)


常行慈悲心,成就三摩地,
通達諸法相,具足大智慧,
多聞而聰敏,為大法之師,
眾中居第一,名聞於十方。
人天皆歸敬,精進力堅固,
斷盡諸煩惱,而證無生滅。
承侍佛世尊,恒獲於己利,
如是諸如來,成就真佛子。

《長阿含經*七佛經》

如是過現劫,毗婆尸等佛,
所度眾苾芻,成就大智慧,
勤修於正道,菩提之分法,
五根與五力,四念四神足,
七覺八聖支,及彼三摩地,
寂靜眼等根,通達於法藏,
開悟諸群生,增長於慧命,
如是賢劫中,皆嘆未曾有。
佛以大悲智,自覺覺於他,
威德大神通,所說皆如是。

《長阿含經*七佛經》

菩薩從兜率,下降閻浮時,
如雲亦如風,須臾至母腹,
身放大光明,照耀人天界,
地獄鐵圍山,皆悉無幽暗。
佛剎眾境界,隨住於母身,
如是大仙眾,亦來俱集會。

《長阿含經*七佛經》

菩薩處胎時,清淨無瑕穢,
猶如琉璃珠,亦如摩尼寶,
光明照世間,如日出雲翳,
成就第一義,出生最上智。
令母無憂惱,恒行眾善業,
有情皆歸仰,安處剎帝利。

《長阿含經*七佛經》

菩薩處胎時,令母心清淨,
不聞染污名,遠離五欲過,
斷除貪愛根,不受諸苦惱,
身心恒安隱,常得於快樂。

《長阿含經*七佛經》

菩薩處胎中,母自持五戒,
右脇生童子,無彼諸苦惱,
譬如天帝釋,受妙五欲樂,
於後命終時,速得生天上。

《長阿含經*七佛經》

菩薩降生時,身器悉清淨,
遠離諸穢惡,膿血洟唾等,
譬如憍尸衣,及彼摩尼寶,
瑩淨體光明,塵垢皆不住。

《長阿含經*七佛經》

2025/08/24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八)


世間先有此釋種出已,然後有沙門種。剎利種中有人自思惟:「世間恩愛汙穢不淨,何足貪著也?」於是捨家,剃除鬚髮,法服求道:「我是沙門!我是沙門!」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眾中有人自思惟:「世間恩愛汙穢不淨,何足貪著?」於是捨家,剃除鬚髮,法服求道:「我是沙門!我是沙門!」

若剎利眾中,有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行不善已,身壞命終,一向受苦。或婆羅門、居士、首陀羅,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彼行不善已,身壞命終,一向受苦。剎利種身行善、口行善、意念善,身壞命終,一向受樂。婆羅門、居士、首陀羅,身行善、口行善、意等念善,身壞命終,一向受樂。剎利種身中有二種行,口、意有二種行,彼身、意行二種已,身壞命終,受苦樂報。婆羅門、居士、首陀羅,身二種行,口、意二種行,彼身、意行二種行已,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剎利眾中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求道,彼修七覺意,彼以信堅固出家為道,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我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婆羅門、居士、首陀羅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求道,彼修七覺意,彼以信堅固出家為道,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作證:我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受後有。此四種中,出明行成,得阿羅漢為最第一。

《長阿含經*世記經*世本緣品》

剎利生為最,能集諸種姓,
明行成具足,天人中為最。

《長阿含經*世記經*世本緣品》

2025/08/23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七)


日天子身出千光,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斯由宿業功德,故有此千光,是故日天子名為千光。宿業功德云何?或有一人供養沙門、婆羅門,濟諸窮乏,施以飲食、衣服、湯藥、象馬、車乘、房舍、燈燭,分布時與,隨其所須,不逆人意,供養持戒諸賢聖人。由彼種種無數法喜光明因緣,善心歡喜。如剎利王水澆頭種初登王位,善心歡喜,亦復如是。以此因緣,身壞命終,為日天子,得日宮殿,有千光明,故言善業得千光明。

復以何等故,名為宿業光明?或有人不殺生,不盜,不邪婬,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不貪取,不瞋恚、邪見,以此因緣,善心歡喜。猶如四衢道頭有大浴池,清淨無穢,有人遠行,疲極熱渴,來入此池,澡浴清涼,歡喜愛樂。彼十善者,善心歡喜,亦復如是。其人身壞命終,為日天子,居日宮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緣故,名善業光明。

復以何緣名千光明?或有人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以此因緣,善心歡喜,身壞命終,為日天子,居日宮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緣故,名善業千光明。

《長阿含經*世記經*世本緣品》

月天子身出千光明,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斯由宿業功德故有此光明,是故月天子名曰千光。宿業功德云何?世間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施諸窮乏飲食、衣服、湯藥、象馬、車乘、房舍、燈燭,分布時與,隨意所須,不逆人意,供養持戒諸賢聖人。猶是種種無數法喜,善心光明。如剎利王水澆頭種初登王位,善心歡喜,亦復如是。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為月天子,月宮殿有千光明,故言善業得千光明。

復以何業得千光明?世間有人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不貪取、瞋恚、邪見,以此因緣,善心歡喜。猶如四衢道頭有大浴池清淨無穢,有人遠行,疲極熱渴,來入此池,澡浴清涼,歡喜快樂。彼行十善者,善心歡喜,亦復如是。其人身壞命終,為月天子,居月宮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緣故,名善業千光。

復以何因緣得千光明?世間有人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以此因緣,善心歡喜。身壞命終,為月天子,居月宮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緣故,名善業千光。

《長阿含經*世記經*世本緣品》

2025/08/22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六)


佛告比丘:「有三中劫。何等為三?一名刀兵劫,二名穀貴劫,三名疾疫劫。云何為刀兵劫?此世間人本壽四萬歲,其後稍減壽二萬歲,其後復減壽萬歲,轉壽千歲,轉壽五百歲,轉壽三百歲、二百歲,如今人壽於百歲少出多減;其後人壽稍減,當壽十歲,是時女人生五月行嫁。時,世間所有美味,酥油、蜜、石蜜、黑石蜜,諸有美味皆悉自然消滅,五穀不生,唯有稊稗。是時,有上服錦綾、繒絹、劫貝、芻摩皆無復有,唯有麤織草衣。爾時,此地純生荊棘、蚊虻、蜂蝎、蚖蛇、毒虫,金銀、琉璃、七寶珠玉自然沒地,唯有石沙穢惡充滿。是時,眾生但增十惡,不復聞有十善之名,乃無善名,況有行善者?爾時,人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能為惡者,則得供養,人所敬待,如今人孝順父母,敬事師長,能為善者,則得供養,人所敬待。彼人為惡,便得供養,亦復如是。時人命終墮畜生中,猶如今人得生天上。時,人相見懷毒害心,但欲相殺。猶如獵師見彼群鹿,但欲殺之,無一善念。其人如是,但欲相殺,無一善念。爾時,此地溝㵎、溪谷、山陵、塠阜,無一平地,時,人行來恐怖惶懼,衣毛為竪。

時,七日中有刀劍劫起,時,人手執草木、瓦石,皆變成刀劍,刀劍鋒利,所擬皆斷,展轉相害。其中有黠慧者見刀兵相害,恐怖逃避,入山林、坑㵎無人之處,七日藏避,心口自言:『我不害人,人勿害我。』其人於七日中,食草木根,以自存活,過七日已,還出山林。時,有一人得共相見,歡喜而言:『今見生人,今見生人。』猶如父母與一子別,久乃相見,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彼亦如是,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是時,人民於七日中,哭泣相向,復於七日中,共相娛樂,歡喜慶賀。時人身壞命終,皆墮地獄中。所以者何?斯由其人常懷瞋怒,害心相向,無慈仁故,是為刀兵劫。

佛告比丘:「云何為飢餓劫?爾時,人民多行非法,邪見顛倒,為十惡業,以行惡故,天不降雨,百草枯死,五穀不成,但有莖稈。云何為飢餓?爾時,人民收掃田里、街巷、道陌、糞土遺穀,以自存活,是為飢餓。復次,飢餓時,其人於街巷、市里、屠殺之處及丘塚間,拾諸骸骨,煮汁飲之,以此自存,是為白骨飢餓。復次,飢餓劫時,所種五穀盡變成草木,時,人取華煮汁而飲。復次,飢餓時,草木華落,覆在土下,時,人掘地取華煮食,以是自存,是為草木飢餓。爾時,眾生身壞命終,墮餓鬼中。所以者何?斯由其人於飢餓劫中,常懷慳貪,無施惠心,不肯分割,不念厄人故也,是為飢餓劫。」

佛告比丘:「云何為疾疫劫?爾時,世人修行正法,正見,不顛倒見,具十善行。他方世界有鬼神來,此間鬼神放逸婬亂,不能護人,他方鬼神侵嬈此世間人,撾打捶杖,接其精氣,使人心亂,驅逼將去。猶如國王勅諸將帥有所守護,餘方有賊寇來侵嬈,此放逸之人劫於村國。此亦如是,他方世界有鬼神來,取此間人,撾打捶杖,接其精氣,驅逼將去。」

佛告比丘:「正使此間鬼神不放逸婬亂,他方世界有大力鬼神來,此間鬼神畏怖避去,彼大鬼神侵嬈此人,撾打捶杖,接其精氣,殺之而去。譬如國王、若王大臣,遣諸將帥守衛人民,將帥清慎,無有放逸;他方有強猛將帥,人兵眾多來破村城,掠奪人物。彼亦如是,正使此間鬼神不敢放逸,他方世界有大力鬼神來,此間鬼神恐怖避去,彼大鬼神侵嬈此人,撾打捶杖,接其精氣,殺之而去。時,疾疫劫中人民身壞命終,皆生天上。所以者何?斯由時人慈心相向,展轉相問:『汝病差不?身安隱不?』以此因緣得生天上。是故名為疾疫劫。是為三中劫也。」

《長阿含經*世記經*三中劫品》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五)


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有為諸法,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長阿含經*世記經*三災品》

魔所繫縛復過於是,計吾我人為魔所縛,不計吾我人魔縛得解,愛我為縛,愛愛為縛,我當有為縛,我當無為縛,有色為縛,無色為縛,有色無色為縛,我有想為縛,無想為縛,有想無想為縛,我為大患、為癰、為刺。是故,賢聖弟子知我為大患、為癰、為刺,捨吾我想,修無我行,觀彼我為重擔、為放逸、為有。當有我是有為,當有無我是有為,有色是有為,無色是有為,有色無色是有為,有想是有為,無想是有為,有想無想是有為,有為為大患、為刺、為瘡。是故,賢聖弟子知有為為大患、為刺、為瘡故,捨有為,為無為行。

《長阿含經*世記經*戰鬪品》

彼亦無大力,我亦不恐畏,
如何大智士,與彼無智諍。

《長阿含經*世記經*戰鬪品》

我常言智者,不應與愚諍,
愚罵而智默,即為信勝彼。

《長阿含經*世記經*戰鬪品》

彼愚無知見,謂我懷恐怖,
我觀第一義,忍默為最上。
惡中之惡者,於瞋復生瞋,
能於瞋不瞋,為戰中最上。
夫人有二緣,為己亦為他,
眾人諍有訟,不報者為勝。
夫人有二緣,為己亦為他,
見無諍訟者,乃謂為愚騃。
若人有大力,能忍無力者,
此力為第一,於忍中最上。
愚自謂有力,此力非為力,
如法忍力者,此力不可沮。

《長阿含經*世記經*戰鬪品》

2025/08/20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四)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善哉!我聞善言,世間乃能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爾時,帝釋欲使諸天倍生歡喜,即說偈言:「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受化修齋戒,其人與我同。」

佛告比丘:「帝釋說此偈,非為善受,非為善說,我所不可。所以者何?彼天帝釋婬、怒、癡未盡,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未離苦本。」

若我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平等解脫。如此比丘應說此偈:「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受化修齋戒,其人與我同。」

佛告比丘:「彼比丘說此偈者,乃名善受,乃名善說,我所印可。所以者何?彼比丘婬、怒、癡盡已,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離於苦本。」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佛告比丘:「設有外道梵志問言:『諸賢!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其欲死時,彼守護鬼神攝其精氣,其人則死者。今人何故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2025/08/19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三)


天有十法,何等為十?一者飛去無限數。二者飛來無限數。三者去無碍。四者來無碍。五者天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脉、血肉。六者身無不淨大小便利。七者身無疲極。八者天女不產。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隨意色,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眾色,隨意而現。此是諸天十法。人有七色。云何為七?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黃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人魔色。諸天、阿須倫有七色,亦復如是。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從螢火光至佛光明,合集爾所光明,不如苦諦光明,集諦、滅諦、道諦光明。是故,諸比丘!欲求光明者,當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光明,當作是修行。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閻浮提人壽命百歲,少出多減。拘耶尼人壽命二百歲,少出多減。弗于逮人壽三百歲,少出多減。欝單曰人盡壽千歲,無有增減。餓鬼壽七萬歲,少出多減。龍、金翅鳥壽一劫,或有減者。阿須倫壽天千歲,少出多減。四天王壽天五百歲,少出多減。忉利天壽天千歲,少出多減。焰摩天壽天二千歲,少出多減。兜率天壽天四千歲,少出多減。化自在天壽天八千歲,少出多減。他化自在天壽天萬六千歲,少出多減。梵迦夷天壽命一劫,或有減者。光音天壽命二劫,或有減者。遍淨天壽命三劫,或有減者。果實天壽命四劫,或有減者。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或有減者。無造天壽命千劫,或有減者。無熱天壽命二千劫,或有減者。善見天壽命三千劫,或有減者。大善見天壽命四千劫,或有減者。色究竟天壽命五千劫,或有減者。空處天壽命萬劫,或有減者。識處天壽命二萬一千劫,或有減者。不用處天壽命四萬二千劫,或有減者。有想無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或有減者。齊此為眾生,齊此為壽命,齊此為世界,齊此名為生、老、病、死往來所趣,界、入聚也。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佛告比丘:「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摶、細滑食為第一,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彼彼眾生所食不同。閻浮提人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欝單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龍、金翅鳥食黿鼉、魚鱉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阿須倫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自上諸天以禪定喜樂為食。何等眾生觸食?卵生眾生觸食。何等眾生念食?有眾生因念食得存,諸根增長,壽命不絕,是為念食。何等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天,是名識食。」

《長阿含經*世記經*忉利天品》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二)


諸盲人群集,於此競諍訟,象身本一體,異相生是非。

《長阿含經*世記經*龍鳥品》

佛告比丘:「諸外道異學亦復如是,不知苦諦,不知習諦、盡諦、道諦,各生異見,互相是非,謂己為是,便起諍訟。若有沙門、婆羅門能如實知苦聖諦、苦習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彼自思惟,相共和合,同一受,同一師,同一水乳,熾然佛法,安樂久住。」

《長阿含經*世記經*龍鳥品》

若人不知苦,不知苦所起,
亦復不知苦,所可滅盡處,
亦復不能知,滅於苦集道,
失於心解脫,慧解脫亦失,
不能究苦本,生老病死源。
若能諦知苦,知苦所起因,
亦能知彼苦,所可滅盡處,
又能善分別,滅苦集聖道,
則得心解脫,慧解脫亦然。
斯人能究竟,苦陰之根本,
盡生老病死,受有之根原。

《長阿含經*世記經*龍鳥品》

諸比丘!是故汝等當勤方便思惟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長阿含經*世記經*龍鳥品》

2025/08/17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一)


閻羅王自生念言:「世間眾生迷惑無識,身為惡行,口、意為惡,其後命終,少有不受此苦。世間眾生若能改惡,修身、口、意為善行者,命終受樂,如彼天神。我若命終生人中者,若遇如來,當於正法中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清淨信修淨梵行,所作已辦,斷除生死,於現法中自身作證,不受後有。」

《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

雖見天使者,而猶為放逸,
其人常懷憂,生於卑賤處。
若有智慧人,見於天使者,
親近賢聖法,而不為放逸。
見受生恐畏,由生老病死,
無受則解脫,生老病死盡。
彼得安隱處,現在得無為,
已渡諸憂畏,決定般涅槃。

《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八十)


佛告比丘:「有三使者,云何為三?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身壞命終,墮地獄中。獄卒將此罪人詣閻羅王所,到已,白言:『此是天使所召也,唯願大王善問其辭。』王問罪人言:『汝不見初使耶?』罪人報言:『我不見也。』王復告曰:『汝在人中時,頗見老人頭白齒落,目視矇矇,皮緩肌𣎅,僂脊柱杖,呻吟而行,身體戰掉,氣力衰微。見此人不?』罪人言:『見。』王復告曰:『汝何不自念:「我亦如是。」』彼人報言:『我時放逸,不自覺知。』王復語言:『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惡從善,今當令汝知放逸苦。』王又告言:『今汝受罪,非父母過,非兄弟過,亦非天帝,亦非先祖,亦非知識、僮僕、使人,亦非沙門、婆羅門過。汝自有惡,汝今自受。』

時,閻羅王以第一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二天使問罪人言:『云何汝不見第二天使耶?』對曰:『不見。』王又問言:『汝本為人時,頗見人疾病困篤,臥著牀褥,屎尿臭處,身臥其上,不能起居,飲食須人,百節酸疼,流淚呻吟,不能言語。汝見是不?』答曰:『見。』王又報言:『汝何不自念:「如此病苦,我亦當爾?」』罪人報言:『我時放逸,不自覺知。』王又語言:『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惡從善,今當令汝知放逸苦。』王又告言:『今汝受罪,非父母過,非兄弟過,亦非天帝過,亦非先祖,亦非知識、僮僕、使人,亦非沙門、婆羅門過。汝自為惡,汝今自受。』

時,閻羅王以第二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三天使問罪人言:『云何汝不見第三天使耶?』答言:『不見。』王又問言:『汝本為人時,頗見人死,身壞命終,諸根永滅,身體挺直,猶如枯木,捐棄塚間,鳥獸所食,或衣棺槨,或以火燒。汝見是不?』罪人報曰:『實見。』王又報言:『汝何不自念:「我亦當死,與彼無異。」』罪人報言:『我時放逸,不自覺知。』王復語言:『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惡從善,今當令汝知放逸苦。』王又告言:『汝今受罪,非父母過,非兄弟過,亦非天帝,亦非先祖,亦非知識、僮僕、使人,亦非沙門、婆羅門過。汝自為惡,汝今自受。』時,閻羅王以三天使具詰問已,即付獄卒。時,彼獄卒即將罪人詣大地獄,其大地獄縱廣百由旬,下深百由旬。

《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

2025/08/15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九)


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凡出家者應行二法:一賢聖默然,二講論法語。汝等集在講堂,亦應如此賢聖默然,講論法語。

《長阿含經*世記經*閻浮提州品》

身為不善業,口意亦不善,
斯墮想地獄,怖懼衣毛竪。
惡意向父母,佛及諸聲聞,
則墮黑繩獄,苦痛不可稱。
但造三惡業,不修三善行,
墮堆壓地獄,苦痛不可稱。
瞋恚懷毒害,殺生血污手,
造諸雜惡行,墮叫喚地獄。
常習眾邪見,為愛網所覆,
造此卑陋行,墮大叫喚獄。
常為燒炙行,燒炙諸眾生,
墮燒炙地獄,長夜受燒炙。
捨於善果業,善果清淨道,
為眾弊惡行,墮大燒炙獄。
為極重罪行,必生惡趣業,
墮無間地獄,受罪不可稱。
想及黑繩獄,堆壓二叫喚,
燒炙大燒炙,無間為第八。
此八大地獄,洞然火光色,
斯由宿惡殃,小獄有十六。

《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

爾時,梵王說此偈言: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由其惡口。
應毀者譽,應譽者毀,
口為惡業,身受其罪。
技術取財,其過薄少,
毀謗賢聖,其罪甚重。

百千無雲壽,四十一雲壽,
謗聖受斯殃,由心口為惡。

佛告比丘:「彼梵天說如是偈,為真正言,佛所印可。所以者何?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亦說此義。

《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八)


佛告布吒婆樓:「汝言我身色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餔成長,衣服莊嚴,無常、磨滅,以此為我者。我說此為染汙,為清淨,為得解?汝意或謂染汙法不可滅,清淨法不可生,常在苦中。勿作是念。何以故?染汙法可滅盡,清淨法可出生,處安樂地,歡喜愛樂,專念一心,智慧增廣。梵志!我於欲界天、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天,說為染汙,亦說清淨,亦說得解。汝意或謂染汙法不可滅,清淨法不可生,常在苦中。勿作是念。所以者何?染汙可滅,淨法可生,處安樂地,歡喜愛樂,專念一心,智慧增廣。」

《長阿含經*布吒婆樓經》

佛告梵志:「若有異學欲於我法中出家為道者,先四月觀察,稱眾人意,然後乃得出家受戒。雖有是法,亦觀人耳。」

梵志白佛言:「諸有異學欲於佛法中出家受戒者,先當四月觀察,稱眾人意,然後乃得出家受戒。如我今者,乃能於佛法中四歲觀察,稱眾人意,然後乃望出家受戒。」

佛告梵志:「我先語汝,雖有是法,當觀其人。」

時,彼梵志即於正法中得出家受戒。如是不久以信堅固,淨修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即成阿羅漢。

《長阿含經*布吒婆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