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25/09/09
2025/09/08
2025/09/07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一百零一)
佛告諸比丘:「皆聽,其為道者,當知四諦,凡人不知,故走長塗,宛轉生死,無休止時,吾是以啟汝意。何等四?一曰知苦苦,是謂真諦。二曰苦由習生,是謂真諦。三曰苦習盡滅,是謂真諦。四曰苦習盡受道,是謂真諦。於苦不慧不知,故走長塗,生死不休,當以知此苦諦。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以要言之,五盛陰苦。已覺斯苦,能斷愛習,是謂得眼,為極是生,後不復有苦;猶習者從愛,苦習都盡,受道之諦,得眼見證,為盡是生,後不復有。已見真諦,得道眼者,無復生死,長塗永絕。如是比丘,又當復知道得八行。何等八?一以專心,受佛經法。二棄愛欲,與世無諍。三終不為殺、盜、婬行。四不欺讒侫飾惡罵。五不嫉妬貪餮不信。六念非常、苦、空、非身。七觀形中臭穢不淨。八不貪身知當歸土。諸往古佛,皆見此四諦,諸當來佛,亦見此四諦,其有貪慕家居恩愛及樂世間榮名之壽者,終不得是度世之道;道從心生,心淨者乃得道。其次心端,不犯五戒,可得上天;其次信道,好學經法,後可得作人。若都欲斷絕地獄、畜生、餓鬼道者,當以一心,奉行經戒。今佛為天下,解脫生死,開現正道,其欲學者,當諦思惟。」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人能降心。不放恣者,有五豐德:一自撿攝,財產日增。二自撿攝,得近道意。三自撿攝,眾人所敬,至死無悔。四自撿攝,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自撿攝,身死神生天上福地。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佛呪願言:「佛助爾喜,為天人供養,土民作導,飯佛比丘僧,稱譽正法,受道慧語,奉行經戒,都呪願此,可敬知敬,可事知事,博施兼愛,有慈哀心,使汝一切常獲福利,得見正道。」大臣歡喜,佛復言:「汝於今世,雖有官事,緣由此福,後必解脫。若人得飯佛及真賢持戒者,沙門呪願,終不徒棄。又當以知,若欲在官及居位者,不可有貪心,不可侈心,不可憍心,不可虐心,不可快心,去此五者,後無咎悔,死得上天,除惡道罪。」佛說已從坐起,出東城門,雨舍追侍曰:「當名此門為瞿曇門。」佛度津渚,又追名之,為瞿曇津。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
大乘道之典,一切渡天人,
亦為自解脫,度岸得昇仙,
都使諸弟子,縛解致泥洹。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2025/09/06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一百)
佛言:「比丘有七教,則法不衰。何等七教?一當數會講誦經道,無有懈怠。二當和順,忠正相教,轉相承用。三當無取無願於他,唯樂山澤。四當絕望長幼先後,相事以禮。五當慈孝承事師長,受識教誨。六當奉法,敬畏經戒,以修梵行。七當遵道供養聖眾,開解童蒙,來學者受給施衣、食、臥床、疾藥。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守,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守清淨,不樂有為。二守無欲,不貪利養。三守忍辱,無所諍訟。四守空行,不入眾聚。五守法意,不起眾想。六守一心,坐禪定意。七守約損,衣食麁踈,草蓐為床。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敬,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為敬佛,善心禮事,無他倚行。二為敬法,志在道意,無他倚行。三為敬眾,依受教令,無他倚行。四為敬學,事持戒者,無他倚行。五為敬聞,事講授者,無他倚行。六為敬淨無欲,無他倚行。七為敬定,事坐禪寂,無他倚行。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財,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當有信,見正喜樂。二當有戒,慎護不犯,三當有慚,改過自悔。四當有愧,順所言行。五當多聞,諷誦無厭。六當智慧,深行微妙。七當法施,勿望禮貺。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覺意,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志念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二法解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三精進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四愛喜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五一向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六惟定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七行護覺倚淨無淫,捨分散意。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知,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當知法,佛十二部經,諦受誦論。二當知議,求諸法慧,博解其要。三當知時,可誦可步可禪可臥,無失時宜。四當自知,所入法行,多少深淺,熟與初始,志當曰勝。五當知節,勿貪美妙,適身節食,無以自病。六當知眾,入比丘眾,梵志聖人,君子及士民眾分別知可敬、可住、可坐、可默、可語。七當知人,觀其所好,察其志能,隨意勸導,令知聖化。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惟,則法不衰,當善念行:一惟經道,當如人念父母,父母生子,思極一世,惟法活人,無數世度人生死。二惟人生,無不有苦,憂念妻之家屬所有,死各離散不知所墮,若身有罪,親不能解,知此非常,當念行道。三惟精進,端身口意,取道不難。四惟謙虛,無自憍大,承事明哲,矜誨未聞,愍傷教之。五惟降意,不馳六情,抑淫怒癡態,無有邪行。六惟軀中,但盛臭穢,風寒熱血,無可貪者。七惟自觀,形如糞土,日當念死,天地開闢,生民以來,無不死者,世間如夢,所見歡愛,不知為化,悟乃覺空,當知是幻,勿以自欺。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復有六重法,當善念行,可得久住:一為修身,以起慈心,依聖旬通,諸清淨者,行此重任,和一愛敬,施於同學,無取無諍,勉共守行行。二為修口善行,以起慈心。三為修意善行,以起慈心。四為所見法際,若得衣食、應器餘物,終不愛藏。五為持戒不犯,不以摸貿,能用勸人。六為若從正見得出正要受道苦盡度知見了,行此重任,皆以聖旬通清淨用和愛敬,施於同道,無取無諍,轉相建立,共守道行。又復比丘,當為愍傷,一切蠕動,至於蟣蝨,必加慈心,人之死亡,當為悲哀,彼得為人,如不聞道,家室啼哭,亦不知死,魂神所趣;唯得道者,能知之耳。佛為是故敷陳經法,經不可不學,道不可不行,天下多道,王道為大,佛道如是,最為其上。譬數十人,俱共射准,有前中者,有後中者,要射不止,必復中准,又如天下眾流不息皆歸于海。比丘如此,行道不止,會得解脫,如佛法教,轉相承用,諷詠佛語,常用時誨,四輩弟子,展轉相教,如是佛經,可得久住。」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2025/09/05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九十九)
佛言阿難:「汝寧不聞越祇國人數相聚會,講論政事,修備自守?」
對曰:「聞其數相聚會,講論政事,修備自守。」
佛言:「如是,彼為不衰,汝聞越祇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轉相承用。」
對曰:「聞其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轉相承用。」
「汝聞越祇奉法相率,無取無願,不敢有過?」
對曰:「聞其奉法相率,無取無願,不敢有過。」
「汝聞越祇禮化謹敬,男女有別,長幼相事?」
對曰:「聞其禮化謹敬,男女有別,長幼相事。」
「汝聞越祇孝於父母,遜悌師長,受識教誨?」
對曰:「聞其孝於父母,遜悌師長,受識教誨。」
「汝聞越祇承天則地,敬畏鬼神,敬順四時?」
對曰:「聞其承天則地,敬畏鬼神,敬順四時。」
「汝聞越祇尊奉道德,國有沙門應真及四方來者,供養衣食臥床疾藥?」
對曰:「聞其尊奉道德,國有沙門應真及四方來者,供養衣食臥床疾藥。」
佛言:「夫有國者,行此七法,難可得危。」
雨舍對曰:「使越祇人持一者,尚不可攻,何況有七?國事多故當還。」請辭。
佛言:「可,置知是時。」
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