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1

第六集:生女兒像中樂透


話說,等來等去,等左等右,錢王等不耐煩了。幾個月過去,如願排隊當上錢夫人的熟女們又多了好幾個,那群十大窮光蛋工會會長竟沒來報告,真是豈有此理!

王一怒,叫國務機要大臣打幾通手機,立刻又把十個可憐的老人家一起召進宮來。

「我說,長老,怎麼都沒有來報告?」
「啊……這--」
「說!」
「他來講--喂,你講啊!」
「快點,就你!」
「報、報告,尊貴的錢王,找、找不到哇!」
「什麼?」
「這個,她們的父母都把人送出國啦……」
「出國?小小國有哪裏不好?」
「他們說……」
(老人們吞吞吐吐各把實況轉述一遍,這錢王當場臉色發青,氣到說不出話來)
「王啊,我們討論了一下,想出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
「樂透!」
「什麼鬼點子?刮刮樂?」
「不是啦!」
「什麼爛主意?哪有辦樂透開獎送錢,才能把堂堂一個帥王子推銷出去的事?這成何體統!」
(錢王氣得要死,遠遠看的話,頭頂好像真有熱氣在冒哩)
「不是啦;是讓民間覺得生女兒就像中樂透--」
「那又是什麼意思?誰家生女兒就開國庫送錢?」
「錢王子才幾歲嘛;要是成的話,今年出生的女嬰,再等個十六年……」
「你敢再給我講一次!什麼十六年?我會被我兒子煩死!」
「我們想說,您聽聽看,就立個法、訂個法條,讓百姓從此喜歡生女兒,怎麼樣?」
「立法?什麼法?」
「例如,《女兒養育獎勵辦法》或《國家女性成長鼓勵計劃》或--」
「或什麼?」
「或直接了當一點,來個《女嬰樂透公約》、《女朋友人權條例》!」
「這些亂七八糟的名堂到底是誰想的啊?」
「名字不好,我們再多討論、討論嘛;好不好?」

聽完老人們一席話,錢王徹夜失眠。

當下錢語錄:人生一定非有女人才能活嗎?

2011/03/30

第五集:王室秘令


話說那日會議秘密召開又秘密解散,一場自由討論哈拉打屁完了,十位工會長老身為重要特使,就分頭遵照錢王最後所作成的重大決議,展開「小小國境尋女行動」──

咱不用那些發音奇怪的行政術語或機關名堂,簡單來講,就像是拿著一支有濃濃腳臭味的玻璃鞋,挨家挨戶請問有沒有身上散發出過期南瓜味的大姑娘一樣;長老會私下開出「公主教育全額補助支票」(錢國庫支付,錢王室特種家務費)求單身大姑娘來當錢王子的女同學。「女同學」當然只是檯面話,真正的目的是讓他們天天交換筆記、討論功課、抱怨教授、批評考試,同病相憐又生活同步,容易日久患難生情,日後順理成章給錢王子當女朋友。

民間幾十年來寧生兒不生女;要鎖定少數幾家生出女兒的,也不會太難。只是,這種秘密找「未婚姑娘」的苦差事,簡直折磨壞了那十位老人家。連忙好幾個月下來,竟然找不到半個!

「對不起,我家女兒講,留在小小國女人沒錢途,她早就移民去『性別平等國』囉。謝謝各位,再見!」有位媽媽客氣地說道。

「啊……真不巧哪,我家女兒覺得長大當妾或當情婦沒意思,她去年去『家庭道德國』考查,好像不太想搬回來哩……」另一位媽媽想一想,這麼回答道。

「哦,免費讀大學、研究所是很好啦。不過我女兒已經在『拉拉自由國』拿到博士學位了,打算留在當地娶個老婆。她出國前抱怨過,小小國境內女朋友真是難找啊!反正就算找到也娶不到……」有位爸爸偏著頭無奈地說道。

「哦,我女兒已經是『紳士風度國』的國民囉;她前年才出嫁,今年打算生小孩,現在要她回國來讀書恐怕不太可能啊!」這位爸爸笑咪咪地連聲回絕。

「諸位長老,我家女兒出國去啦!我們夫妻倆,覺得女孩子住在小小國不安全,十年前已經送女兒到『無性暴力國』親族家去住了,那裏環境很好,我們也很滿意。當地男人都覺得小小國的男人會對女人動粗硬上這種事很奇怪,他們還問我們夫妻說,是不是小小國的男人血統裏混有動物基因?是不是我們的男人很多是基因改造複製人,血統裏有其他動物成份,所以獸性比人性還強;談情說愛的人類語言功能太差,只好處處以獸性衝動了事?哈哈哈,我們當初一聽,簡直笑破肚皮哪!回答說,小小國科技沒有這麼發達啦,教育也一樣不發達啊,說不定連遺傳也不發達,才會代代生出一堆那種禽獸男吧?真希望我們女兒以後嫁給別國品種優良的男性,生個高格調的孫子給我們二老抱抱啊!哈哈哈,他們竟會以為我們小小國的男人是人獸混種複製人,所以行為充滿獸性;你說好笑不好笑?哈哈哈──」這對夫妻邊講邊笑得東倒西歪,長老們卻聽得快哭出來,心想:「完了完了;這下完了!民間覺得小小國的男人品種太差,拼命送女兒出國嫁外國人,我們錢王子要找女朋友談何容易?」

「那個,她在無核太空站上班,再一陣子就會住到無核星球去。這個星際移民計劃有很多大大國在合作,打算開發備用行星,她不可能會想搬回小小國啦。真對不起啊!」

「對不起,我女兒在『多元文化國』留學……」
「對不起,我女兒正在『零霸凌國』申請移民……」
「對不起,我們女兒──」
「不巧,她──」

幾個月下來,十位長老你看我、我看你,個個端出張老苦瓜臉,搖頭嘆氣。古云:「肥水不落外人田。」咱小小國已經求女了不可得,偏偏還雪上加霜,搞到肥女全落外國田之餘,民間低劣惡質的性文化、性暴力、性犯罪還被外國當笑話看,說什麼小小國的男人是「人獸混種複製人」--這下要怎麼跟錢王交待?

該日錢語錄:數據量化看不出品質。重量不重質的人口政策,自有量產瑕疪品的相應代價。

2011/03/29

長大


我們小時,聽老人講戰爭的記憶長大;我們曾以為,戰爭很正常。我們的父母,聽他們的父母講賺錢的故事長大;他們曾以為,為利不擇手段很正常。而今我們所留給你們不環保的一切,很可能會讓你們以為,為利放棄生存空間,為利放棄人命,為利破壞生態,為利而失去其他一切也很正常。你們聽見我們的道歉與不得已了嗎?

眾生在業感裏受報,當然覺得業報都天經地義很正常。

2011/03/28

從家庭誕生的強暴犯


台灣是個小地方,也才區區幾千萬人口。地小塊,人很擠,性犯罪比例及頻率之高卻驚世駭俗的多。台灣的家庭與學校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父母生養出強暴犯,有這麼多學校教出強暴犯,一個規模不大的小社會卻盛產強暴犯?

(在美國,假如有一名大學女生被強暴,馬上上全國新聞頭條,教育界、警界、與司法界動作都很大,媒體一再重播並警告民眾,待遇幾近對恐怖主義的報導。在台灣,強暴案已經多到不太會上頭條了,頂多社會版輕描淡寫關個一兩年、罰個幾萬塊。假如你有心的話,留意數一數,社會版幾乎每一兩天就出幾則性犯罪;一年累計下來,性犯罪行為人就破幾千,而且還不是每件個案都一定會報導。人口區區不超三千萬,才光「一年」的強暴犯罪人口總計就破幾千個,意思是說,假如你能活一百歲的話,你一生足足可以見證台灣這塊小土地上發生至少十萬宗以上的強暴案--人口素質的確不太好,對不對?)

醫學界與法學界幾十年來,在犯罪心理學或犯罪遺傳學這兩塊領域上,發展貧乏到堪稱可憐的地步。大家都會講,強暴犯是心理異常及變態的;身理是障礙及有病的;這種異常人格與生理機能相乘的結果,也很容易發展成為殺人犯--現在,問題來了:以上這些論述,幾十年來下來,是台灣人心軟遲遲不忍閹掉強暴犯的理由,為了害怕他被閹掉後,手段與作法更加兇殘、變本加厲--這類醫學假說,假設強暴犯的身心異常不可療癒,連閹也無用。

請問,若基於相同的理由,「強暴犯的身心異常不可療癒,連閹也無用」的假說成立的話,再度將強暴犯再度釋放回台灣社會混入百姓人群中是不是極不合理?「假如」這群性恐怖份子(難道性侵害不是一種恐怖主義?)連閹掉都無可救藥,連閹掉都還是個非姦即殺的淫魔,那麼,刑事立法對強暴犯應該有三個方向:一、終身隔絕監禁。二、終身住精神治療機構。三、統一強制結紮,杜絕行為人再生育出具有相同遺傳特質的下一代強暴犯來遺害台灣人。換句話說,「假如」連閹都沒用的話,釋放還放沒閹的強暴犯重回社會(假釋或刑滿)以方便他物色其他被害人的做法,是不是在拿大量百姓的身家性命在開玩笑?

世界各國對學術界投入大量研究資金,可惜,很少在「強暴犯」這個古老大宗犯罪上大力深入研究。例如,以強暴犯家族史的跨代追蹤而言,有沒有可能一個強暴犯的出生,上溯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其原生家庭裏本身就有家暴行為、強迫性行為、性虐行為、性變態行為等等異常性嗜好的家族史?一個強暴犯的出生,有沒有可能就是一整個身理或心理上有這些異常特質的家族成員的綜合遺傳成果?一個強暴犯的家族女性長輩中,是否就存在因強暴懷孕(夫妻間的婚姻強暴當然也算)的受害人,只是壓案、隱瞞、矇混、不承認或不忍墮胎而生下強暴犯的後代--同時也替台灣社會再複製出下一代強暴犯?「假設」強暴犯的病態心理與身理特質都有遺傳可能、或形成家族內部的異常性嗜好的可能,不閹卻又放任他重回社會重施故技,除了方便一個強暴犯再生下新生代強暴犯之外,還有什麼社會效益可言?「假如」善良地「假設」行為人一犯即不再復犯好了;他身心理異常的基因特質一樣可以透過組成家庭、生育而再度遺傳給下一代--也就是誕生新生代強暴犯,同時替社會預約一個有強暴犯存在的恐怖未來,不是嗎?

強暴犯研究會替台灣社會省下大量金錢,而且相當有社會經濟效益。已經少子化了,禁不起這群淫魔本身已經是廢物的同時還殺害未成年人或年輕人,取走年輕的生命。人力資源很貴;每條命都是社會資源,一個對社會沒用處的人,又奪走對社會有用處的人,就是在浪費台灣人全體的人力資源。此外,為了那群強暴犯,從警政界、司法界、教育界、醫學界……長期消耗大量金錢與社會資源的事實,足證以社會大向度而言,強暴犯形同敗家子,奪命、奪才、又奪錢。所謂敗家子,都是從家庭生出來的,強暴犯的家人、至親、家族有義務對社會誠實坦白,給社會一個機會、一個方向、一個可能性,避免再出生另一個強暴犯。超量的強暴犯人口已經替台灣社會虛耗掉太多人命與金錢了。

大家都會講,強暴犯是心理異常及變態的;身理是障礙及有病的--這些指涉大量身心遺傳特質的價值判斷,是否也意謂著強暴犯的家族成員有社會義務告知社會大眾,從什麼樣的家庭容易生養出強暴犯,以利社會大眾找出一條可能的出路,以盡最大努力降低台灣的強暴犯人口比例?

2011/03/27

不邪淫戒:小男孩VS大男人


過去聽有關性侵案的爭議,中老年男性們往往很油條地會這麼講:「有的女人也會說謊,明明不是說成是啊。有的很難講,前一半同意後一半不同意。有的嘴上一直講不要,你要從其他方面去觀察到底是要不要。有的在談戀愛、交往、交易,有的是誤會,有的試探,有的女人……」

講這些,通常都「假設」它是千古兩性難題。「性侵算是兩性關係的低級暴力形態」這個不完整又方向搞偏的前提假設,讓局外的中老年男人們淪於品頭論足:「我們都不在場,你也不在場,你怎麼知道她真的、真的不要?」最後,大量局外的男人們謹慎又小心翼翼地,為了「少數幾個誣告耍賴或說謊或討不到錢才翻臉的壞女人」而一致同情「大部分因為本能而不得不反射動作形同野生禽獸的男人」--中老年男性們通常都「假設」它是男性與女性之間的迷局。真相呢?

真相是他們故意不去看見大量男人被男人強暴的案子。

那天一個男人提到他童年時被年長的男人性侵的事情。思考了好一陣子,我想他補充的,正是我們的社會一直逃避去注視的焦點:性犯罪作為一種身體暴力,一種心理變態式的控制欲,一種無視於他人的身體自主權的獸性淫欲,行為人根本不算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動物戀……當中的任何一種。行為人完全「不愛」也「不戀」被害人;一絲絲喜歡也沒有。行為人只是在替本身「暴力化的淫欲」或「淫欲化的暴力」找活體對象。這個活體,可能是個男人、男童、女人、女童,而在鄉下,可能找上一隻牛、一隻雞、一隻豬,有的還找上屍體、甚至是破碎不全的殘屍、最扯的也有找上一團腐爛到一半的器官充數--這些古書有的也有寫,並不是秘密;這些出於性欲的諸般愚行,古人早就都做過了。性侵行為本質上根本無關兩性情愛較量曖昧,更無關生育本能;它是純粹的暴力,對任何生物都可能進行。

心理上,他是個控制狂:一個逼迫被害人的罪人。
身理上,他是個被控制狂:一個服從性欲的奴隸。

他宰制強迫別人學他一樣,完全屈從於「個人的」性欲。他眼裏只有他自己,他的淫欲要逼迫天下眾生陪他完成。一種百分之百的自戀:他愛他自己,愛得要死,他要天下人學他自己,也完全服從他一個人的性欲。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藉由性行為來表達的控制與虐待。這種以性行為當工具的控制狂,假設是個男人(犯罪統計人數比例遠遠高過女人)時,他也會找上小男孩;而且,比起受害女性,小男孩與社會更會深覺恥辱,也更會壓案、吃案,在息事寧人的外表下擁有大量犯罪黑數。

性犯罪的「性行為」不是一般父母情侶間的兩情相悅或生殖行為,而是一種純粹的重暴力工具。這個工具,有時是槍、有時是刀、有時是謠言、流言、惡言;行為人則選擇他本身的身體器官,他把性行為當成傷害其他活體的手段。對於習慣或傾向於使用這個「武器」的犯人而言,你不閹他,不讓他絕子絕孫絕任何反應,等於像是替殺人犯留一把二十四小時永遠可以使用的槍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槍是長在他身上的器官,而且,有大量其他構造與他類似的人們不忍心閹他;他當然也知道這點。他一而再、再而三、五犯六犯,他是人類文明對強暴犯的縱容的產物--自古人們常常不忍心閹掉強暴犯;於是,他們的性格特質在大量基因裏存活到現在。今天放縱一個,等於是替後代子孫預約會再生出強暴犯的社會--充滿恐懼與不信任的社會。

你放縱他,以便他再找下一個女人、女孩、男孩、男人、屍體、小動物。你放縱他,你心軟,就像替殺人犯留一把源源不絕的殺人槍。你心疼他這個變態,可是你卻不心疼其他不變態的大量受害人。你同情他?為什麼?你同情他的什麼?是不是他是個「服從性欲的奴隸」,活生生地活出了你心裏壓抑的、受社會制約而不敢表現的自我?你不忍心閹他,是不是因為你的心理上也存有認同強迫性行為的因子?你同情他,是不是因為你也是他?你害怕若下手即閹,哪天你心理上那個「目前還壓抑得住」的性奴也一樣失控,被閹的換成你自己?你就是他嗎?

的確,你就是他。強暴犯可以是男人,受害人也同樣可以是男人,而且是以男童居多。這類受害男孩更害怕,更不敢講,更難面對與解決這麼大的人生難題。性侵不是什麼兩性交往的暴力版;性侵就是一種百分之百的暴力,它的槍就是身體。槍當然也打男人。被打中的男人一生受創,痛苦一輩子。

男人回憶起被男人性侵的童年,他說,也考慮過自殺,掙扎過來了。他沒尋死,卻選擇長年吸毒。後來他想辦法結識另一群與他一樣,童年被男人強暴的男人們,以互相尋求心理支持。他說,他們有的長大了,體力夠了,就找已經年老體衰的犯人「報復」並整到對方非常淒慘;有的來不及長大,直接自殺;有的(大部分)與他一樣染上毒癮或酒癮找麻痺;有的(極少數)告上法庭--可惜,他抱怨,法律很難懂,交叉詢問與法庭規矩都遠非兒童、青少年能應付、理解的,證據很難提出,而且更不利的是被害人身為兒童,卻要面對老奸巨滑的成人(那些強暴犯或許表面上有個穩定的異性戀婚姻,依然找上男童性侵--性侵無關愛戀,是百分之百的暴力),小孩子根本搞不懂陪審制,他更抱怨社會機構體系的協助不大,立法成效不彰,社會事件一再發生,他長大了,老了,社會還是老樣子。

這個常常不忍心閹強暴犯的社會,就這樣,長期以來讓大量男童身處險境--男人也有可能被姦殺。男人也可能被男人強暴。男人被男人強暴之後很痛苦,也一樣想自殺或真的去自殺。掙扎求生,卻淪為毒蟲、酒鬼者,所在多有。而且,長大之後,回頭再找老男人報復的更是有。這些男人很少敢公開告訴社會他們的人生故事,只敢私底下口耳相傳組成小圈圈互相鼓勵。

許許多多站在「異性戀角度」的立法政策擬定者長期誤把性侵害當成「兩性緋聞的變種形態」,以致於放過一個又一個強暴犯,老是捨不得閹。這麼多被男人姦害的男人(尤其是男童、青少年)的聲音,各國的刑事立法政策恐怕常常聽不見吧。把強暴錯當成兩性問題,一開始方向就搞錯了。

大男人既然捨不得閹壞人,那麼,世世代代的小男生,只好多多小心你們的小屁股囉!

2011/03/22

反自然的文明


為人父母師長者,對青少年最焦慮的幾件大事,無非是性早熟衍生的不當性行為、暴力、毒品、學業成績。第一件事,嚴格說來,是生理時鐘與文化制約悖反所形成的人為價值判斷。

以生理時鐘來說,不論東西方,古人以早婚、早生為常事;進入青春期,孩子們就可以論及婚嫁。古人在十二、十三歲到十五、十六歲之間,早早就結婚、生兒育女了;中年人常常已經是當祖父母的人,也不會四處逼中年人生育。當時的社會文明與自然規律脫節不大,青春期正是人生結婚期,沒什麼社會教育衝突。現代人就不一樣了,愈脫節愈遠。出於文明、文化制約及現代教育體系、經濟體系的運作模式,硬是違反人體生理時鐘,逼正有意願結婚生育的大量青少年不許結婚生育,也逼已經不想結婚生育的大量中年人結婚生育。社會文化違背自然規律,再製造大量現代人的集體生活壓力或精神焦慮--正值好奇的青春期,不用宣導、不用鼓勵、不用獎勵,他很想生,也很會生,你偏偏不准他生,寧願讓他們大量墮胎;等到步入中年,厭倦至極,無有興趣,才大力宣導、鼓勵、獎勵,要求中年人違反意願去生兒育女。這種刻意違背自然規律的現代人為生育文化,晚進竟到了無視生命危險,激勵逼近四十歲的女性加入生產行列的地步--人類以為自己能控制大自然而大加污染之餘,更以為自己能扭轉人體生理時鐘,而故意塑造出晚婚文化。晚婚文化本身背離人類的人生生理時鐘,青少年想婚你不准他婚;中年人拒婚、不婚你又逼婚、催婚;豈不是跨世代跟眾生過不去、製造大量眾生的心理衝突?

嚴格控管青少年維持單身身份的現代教育文化,與古人的教育風格差異極大。差異最大的,或許是現代人「人皆可逆自然而生」的後設文化思維。

青少年啊,如果你們生長在孔子的時代,十幾歲就名正言順找對象結婚生育,三四十歲就順理成章當上祖父母,社會也不會覺得有哪裏不對。中年人啊,如果你們生長在孔子的時代,到這把年紀,追求精神、性靈成長,不想再追逐情欲家庭而生兒育女,眾人也不會覺得有哪裏不對。老年人啊,如果你們生長在孔子的時代,清心寡欲平淡度日,別人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偏偏,我們當今的文明,正是處處以「反自然」為主流的文化體制,從青少年到老年時期,往往都不得不長期被硬逼著逆反自然而行啊!

2011/03/21

匿名網路攻擊現象


台灣社會有普遍的網路攻擊。一路看下來,匿名上網找通姦對象,故意騷擾異性者,有之;故意上網行宗教攻擊者,有之;拼命上網吐政治口水者,有之。這當中,匿名攻擊僧眾的現象,在台灣很普遍。這個習於對僧眾表達嚴重敵意的「特色」,除了華人(懂中文的人)以外,其他來自四十幾個國家的人們通常沒有。

有一次談及這個現象,一位居士講得很輕鬆:「中國人本來就很會亂罵人嘛。民族性。」是不是有高比例的華人,生活過得太差,心理太不快樂?除了這個理由,還能為了什麼,有事沒事故意上網謾罵呢?愛罵人的人,本身本來就是很不快樂、人生過得不好的人。如果台灣人這麼不快樂,不快樂到非上網四處亂開罵、發洩,而且還攻擊成風的話,真正要關心的是,民眾心理上出了什麼集體的問題?有高比例人口喜歡以言語攻擊他人,為什麼?

可惜啊……華人的祖先曾經很會寫詩、歌詠;後代子孫竟是擅長罵三字經、罵人!

2011/03/20

小地震


誦經時,發生一場小地震。

誦持漢傳大乘經典,有些歷史大問是個人所無法解答的。

例如,修習南傳或藏傳佛教的居士會對漢傳堅持吃素的行門有很大的疑問;信佛拜佛、以佛子自居,但是完全不具有出世知見,甚至強烈反對出家的居士,對於出家一事也以孝順父母與生兒育女而大為質疑;雖誦阿含經、本身不修出世法或反對出家的居士,有的也四處批判大乘經典是偽經,或者故意留言反譏僧眾:「你憑什麼自認為修得比我好?」有時,看世俗人時常故意去各方法師的版面留下極不友善的留言,看這些看到習慣後,我想,這個問題倒可以留給各大心理系所去研究、研究--世俗人故意匿名留大量惡意留言給出家眾的普遍現象,除了是看準出家眾不像俗人會依法提出告訴、好欺負、好侮辱之外,這些俗人本身好於對僧眾表示攻擊性語言的行為,其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還是現代人的精神健康方面,有待多多加強關心?

去佛日久,時代遷變,物換星移,末法時代,根機下劣。歷史演變與地理環境,甚至是文化、國情,所造成的不同詮釋與個人宗教心得,至少,最低底限上,留給個人宗教自由。

2011/03/19

第四集:秘密會議


雖說錢新聞在門外狂燒,小老百姓無不爭買搶看小小國眾佳麗美照,資訊烈焰卻被擋在會議室大門外。

門內氣氛是嚴肅的、凝重的、低調的,還帶點興師問罪的沒啥好聲好氣。

「我說,各位窮光蛋工會會長、各位長老,我那大兒子說,諸位早就知道了--知而不報,該當何罪?來人哪,拖下去斬了--」錢王才張口,就是開罵。

「報告錢王,您是八點檔連續劇看太多了吧?這這這什麼跟什麼?咱小小國民主法治,依賺錢比賽公正、公開、公平、公然推您第一名當王,程序透明,結果光明,還講什麼拖下去斬了咧……落伍了啦!」會長一號最老,馬上笑咪咪地應道。

「哎,大王子長大了,真快哪……老囉、老囉……」會長二號啜口茶,嘆了口氣。

「這大王子,長得像錢王當年一樣帥哪!時間過得真快啊……」會長三號又補充一句。

「真的?像我一樣帥啊?哪裏、哪裏……」錢王終於笑了。被誇兒子帥,為父心裏沒有不暗爽的,這是人性。

「這可不?那身高、神氣、動作、口氣,都像啊,像極了哪!」會長四號也插嘴道。

「喝!那為什麼找不到女人?你們給我老實招出來!」錢王畢竟不是省油的燈,馬上又板起臉言歸正傳,擺出一副兇狠精明的模樣,「全部給我講清楚,從一號開始!長老,到底怎麼回事?」

「啊……尊敬的錢王啊,話說,那年,辦完賺錢比賽以後,小小國國民都覺悟啦;這個,生男兒有用,生女兒沒用啊!後來,二三十年下來,沒人肯生女兒啊!」會長一號停頓了一下,又再接下去,「--我想想;對了,大家數學都很好,算一算都知道嘛。您想想,養大個兒子,只要會賺錢,要娶幾個老婆都行;比如說,您一年一年下來,我們就抓個大數字,假設有七千位錢夫人來講,平均一位夫人擁有七千之一個丈夫;反過來講,錢王您一人擁有七千個老婆,這樣,咱小小國的婚姻市場上的性別投資報酬率,男人比女人,多達四千九百萬倍!養女兒不是賠錢貨是什麼?咱小小國,向來不准一個女人公然占有好幾個丈夫,可是,一個男人只要有本事賺錢,要公開地或偷偷地娶幾個就有娶個嘛--大家又不是笨蛋,誰要生女兒呀?」

「你、你意思是說,以婚姻市場來講,男人遠遠比女人的效益高?問題是這下可好,搞到沒女嬰啦,二三十年後,我兒子半個女朋友也找不到,市占率變成零嘿!」錢王深鎖眉頭,歪著頭想。

「王啊,物極必反、物極必反喲……」會長五號忽然有感而發,喃喃自語道。

「……,換你說!」錢王邊思考,邊望向會長二號。

「啊,高貴的錢王,如果換成勞動市場來講,以前古老時代,大家都說男人要養家,女人嫁被養,就習慣好的學位、好的職位、好的工作、好的薪水、好的勞動條件、好的家產遺產等等都儘量分配給男人;最後,父母也學勢利了--生兒子,一來,能替家裏招媳婦;二來,兒子有本事的話,又能多招幾個女人;三來,兒子本身就賺得比女兒多,又替一家子增加勞動人口、提高家庭所得,連孫子的經濟收入也是祖父母在享用--父母哪個不精打細算?養兒防老,個個都為自己老年的經濟生活盤算,當然寧可生兒子嘛!養女兒,本來就賺得少,等嫁了人,不但人住夫家、替夫家勞動,薪水、財產、生活資源也通常歸給夫家,天下有哪個父母願意白白付出幾十年,養大女兒以後,再把她一生的勞動效益拱手送別人的?當然不生女兒嘛……我說英明的錢王,這個經濟效益分配體系的結構設計本身,就是對生兒子利多啊!」會長二號慢調斯理說完,喝口茶,靜靜看著錢王,下了結論:「天下有幾對父母肯當菩薩,養大女兒再嫁出去、一生服務付出都是替別人家啊?拒生女兒是很正常的人性反應嘛……別的不講,孫子也不會跟著媽媽、外祖父母的姓氏哇。」

「對生兒子有利的經濟結構嗎……」錢王的眉心皺成一團。他想起兒子衝著他大叫的表情:「都是你害的!哼!」

「也就是說,我們選擇重度偏坦男性的勞動市場利益分配模型,原本用意是想半鼓勵、半逼迫女性們大量走進家庭、生育、繁殖、一生從事無償家務勞動;沒想到,竟然造成大量父母拒絕生育女嬰的反應!誰都會算計,想想,生兒子有諸般好處,生個女兒做什麼?女兒不婚,賺輸人家;女兒結婚,賺的都給人家--」會長六號也適時地加上他長期觀察的心得。

「為什麼非要用經濟成果分配,用金錢結構來逼女人走入家庭?這是不是表示,假如沒有這個,沒有金錢誘因的話,男人『本身』對女人來講,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吸引力?」會長七號忽然拋出一個怪問題。

「如果,長老您是個女人,是個有錢的女人,您嫁不嫁?」錢王也忽然反問道。

「我?我當然不嫁!看我家我媽、我祖母、我曾祖母、曾曾祖母……操勞一輩子,除了兒女感恩她們,在史書、家譜上連半點書寫、紀念、功德都沒有。有的呢,連個名字也沒有,就光用夫姓掛個某氏、某氏的,雖說是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最後人類歷史對她什麼都不記得,白忙一場!幸好我是個男人;當會長的,史書寫個會長;就算沒出息,史書也會寫個某某組員、某某工人、某某職員,至少有名有姓!」會長七號輕鬆地講,這很好理解,秘密會議現場個個都是男人。

「的確有不少女人寫文章說,她一輩子裏覺得最受人群尊敬的時刻,就是在懷孕後期頂個大肚子走在路上,到坐月子被丈夫服侍那幾個月期間--過了那段黃金時段,就被打回原形,成為一個性別次等、不重要的生命體……」錢王回想著。他知道,他有好幾個老婆閒時也寫書出書,她們也寫過類似的句子。當一個男人,的確一輩子都可以覺得自己很重要,對社會、對人群很重要,不是人類當中的次級品或瑕疪品。

「還有,就算有少數幾個會讀書、聰明、有思想的女人,其實對社會用處也不大。通常,權或錢都還是在掌握我們長老手裏。我們哪,就重用少數幾個學歷文憑或工作資歷不錯的女人、提拔提拔、加薪加薪;再利用她們,來向其他比較不讀書、不聰明的女人灌輸那樣的觀念:搞女權的都是壞女人、偏激份子、心理變態、製造問題、不懂得與男人和平共處--所以,花一點小錢買通少數女性菁英的心,就可以讓大部分平凡女人保持安於現狀,停止思考性別平權做太差的事實,也停止替不平權爭取平權,就讓一大群女人自己去窩裏反!只要長期讓本來就沒什麼社會資源的笨女人,群起反過來攻擊、貶低、污名化會替她們爭福利、爭投票權、爭同工同酬、爭教育資源、爭人生自主性的女人,內部消耗消耗,就沒力氣再來一起跟我們男人爭什麼有的沒的權了嘛!」會長三號十分得意地講了一段,這麼聰明的辦法,當年正是他提出來的。女人嘛,就個個送去嫁人生小孩就好,沒事跟男人爭什麼社會成就做什麼?

「所以,你意思是說,順便壓抑女人的聰明和成就?好讓笨女人傳笨基因給下一代?」會長七號反詰。他不太高興;以他家族內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比例來講,聽這些性別權謀論,心理上並不是很舒服--「你自己不也是媽媽生的嗎?你喜歡被一個沒思想、沒成就、沒才能、沒生存價值的媽媽生下來嗎?」

「女人如果這麼不好、這麼低等、處處比男人差的話,我們男人這麼執著女人,人生要是沒女人就痛不欲生,想方設法逼婚、催婚、求婚、勸婚……這又是為了什麼?男人為什麼這麼愛結婚又死不承認?明明沒結婚會死的通常是男人,不是嗎?」會長八號偏著頭、開始自言自語。

「什麼話?當女人多好!不用上班、不用被老闆壓搾、也不用過勞死,就在家陪小孩、收薪水袋、睡到自然醒、醒來去大採購、再回頭逼丈夫拼命賺錢來花--我還寧可我是個女人,要我一定嫁!」會長九號表達了不同意見。

「嘿嘿,嫁給我嗎?」錢王難得從一大堆財務報表、會計帳目、待批簽呈、財經政策、人事議案、……諸多國家錢大事裏休息休息,聽聽這些有的沒的,忽然也覺得有點意思。話才講完,會長九號當場臉紅了。

「報告錢王,總之,性別文化如此這般發展,不論古書也好、新知也好,民間多半也很會往男性比女性高級的方向來詮釋,把女權份子、平權份子、工運份子、學運份子一起妖魔化。反正,大家普遍接受女性較不利、較差、較低等,慢慢的當父母的人就不肯生女嬰了啦。生出來長大,頂多是被比美、比三圍、比外貌、比愛情婚姻、比生育懷孕而已;萬一好死不死生個長得不美的不就賠死?除了美和生育,女兒有什麼用?美也會老,生又是生給夫家,有什麼用?」會長四號一向對文化剖析有濃厚興趣,他其實覺得,文化無非是種大幻術--假設女人都這麼爛好了。問題是,事實上,天下有哪個人不是女人生的?要你承認你的親生母親是低等人種,你本人就是被次級人類生來這個人世的,你肯是不肯?女人很差、很業障、很低等,人人出世的源頭不就是很差、很業障、很低等?這算是人類集體的自我厭惡心理嗎?

「這麼說,二三十年下來,總還是有人不小心生下女嬰的吧?找出來,調查出來,找幾個年紀相當的,發錢讓她們免費上大學、上研究所,當我兒子的同學嘛,那不簡單?」錢王忽然覺得這件事很不可思議--他一個人坐享七千多個老婆,外面民間竟然死都不肯生女兒,而且還理由充分,講得頭頭是道哩。人生真是充滿矛盾啊;還是,人算不如天算?

(待續)

當天錢語錄:如果你深覺女人不好,祝福你心想事成,住在一個完全沒有女人存在的世界裏!

2011/03/18

何必鹽慌?Why Salt Panic?


暨香港、大陸爆鹽慌後,台灣民間竟出現這樣的對話:

「不要恐慌!不要搶!」
(我也要!我也要!)
「一個人一包!不要囤積!排隊!」
(哈……邊盯著牛皮紙袋邊伸手準備搶)
「外面有人買不到很可憐耶!都不替別人想!」
(聽說再過幾天鹽就沒有了!)
「氣死我了;我告訴你,吃鹽不能抗幅射啦!……」
(……搶到手一轟而散)
「別人也要活耶!」
(搶到的人群已遠去--)

看著空空蕩蕩的鹽櫃,只剩零星幾小瓶價格過份高貴的特種鹽。現場紙袋一經拆封,立刻被搶光光的場面,亦屬畢生未嘗見。到底在慌什麼呢?亂搶一通又有什麼重大意義?

正常情況下,眾生都惜命、愛命、欲生不欲死。若是有想消災免難的心情,也很好,可以做些實際的事情來修修福德與定力:例如,原本每天都非吃動物性食品不可的,發個心齋戒茹素,修修護生惜命的福德--每當吃飯時間到了,心裏就這麼想:

「原本我打算吃牛排,現在不吃了,放生了一條牛。原本我要吃五花肉,現在省了,放生了一條豬。原本我熱愛海鮮、吻仔魚、蝦蛤蟹類,現在全都不沾,又放生了好幾十種水族、幾百幾千條命。原本我會去吃高級吃到飽,一次吃幾十款肉食的,現在也不吃了,就又放生了幾十種生命。原本我愛吃雞鴨鵝等等禽類和蛋,現在也改了,就又放生了好多條命。這樣,算一算,吃素一天,就從我嘴邊放生了那麼多條命。這樣心很安定,很平穩,又能多吃蔬果增強抵抗力,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好。有因有果,護生放生得健康長壽、平安吉祥之果,這樣子我可以平常心來過日子,不用恐慌,不用緊張,不用亂搶!」

果地上惜己命,因地上也要懂得惜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