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菩薩品》
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12/05/31
性別教育
《大般涅槃經菩薩品》
父母生身之我,不淨之我,無我之我
關於愛欲
2012/05/29
台灣酒家文化印象
長期酒精中毒、酒癮上身、最後又死於幻覺--這是小僧對於台灣啤酒與米酒的終身印象:它們能殺死家人。被害的家人乖乖長期花錢買死,換來慢性自殺的人生,連原本可以和樂的家庭生活也殺光了。
喝洋酒也沒有比較高級。再長大一點,就見識到酗酒酗到把婚姻家庭都輸掉的。高薪買貴酒結局與低薪買劣酒一樣。酒也可以殺掉婚姻,很快,也很容易。
所謂的家庭制度崩解,從三五十年前酒家文化在台灣土地裏深深下種時就開始了。現在我們後知後覺地驚嘆不已時,這朵酒家文化大毒花已經完全盛放。
世間、出世間
所修慧有二 世間出世間
取著名世間 無取著出世
修善巧方便 依二種差別
有所得世間 無所得出世
若唯說一乘 是名惡說法
不能自成熟 亦不能度他
一向惡眾生 為說三乘教
是則為愚癡 不名摩訶薩
有堪趣三乘 欣求聞正法
為說樂生死 非為智者相
專意諦思惟 隨根欲教化
此善巧方便 智者所稱譽
眾生雖有惡 而堪入三乘
隨根器教導 令解脫眾惡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素食人口與酒家文化
2012年,有人提出台灣素食者約占人口 10% 的看法。根據這個推測數字統計,依此假設台灣是全球第三大的「素食區域」。
在台灣,會吃素(各種素食定義、範圍並不同)的人口有很多類型:佛教徒、一貫道道親、部分基督教或天主教徒、印度教徒、其他實踐素食的信徒、養生美容有機健康素食主義者、受醫囑限制葷食的病人、葷食過敏體質、……等,種類非常多元。
近幾十年來,一般而言公認全台灣約有 25% 人口是佛教徒。以吃素人口 10% 中再扣去非佛教徒的人口比例,表示在號稱四分之一人口為佛教徒(未受三皈依、只是拿香跟拜、佛道不分的民間信仰可能都被算進去了)的台灣,吃素的佛教徒很可能最多才占信徒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多數人為了配合家庭生活或職場應酬文化(不論是出於不得已或是本身的飲食喜好)依然維持肉食生活。
這樣的現象與台灣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酒家文化」不可分割。酒家文化是指飲酒食肉的生活方式。在台灣早期,男性拒絕酒肉不但易受批評為不像大人、不成熟、不懂人情世故,甚至還受貶低嘲笑「像女眾」。酒家文化對台灣影響很大;不僅是家庭生活品質與國民健康程度的問題,也在民間形成一股壓迫感相當大的次文化,逼使人們為了文化氛圍與群眾壓力而(超量)攝取酒肉--縱使非常虔誠、有道心、有善根的居士也可能為了世俗職涯而天天應酬,縱使心中百般不願意,卻深怕堅持無酒肉的健康生活方式會丟掉生意。不少應付酒肉宴席的人內心並不快樂,只是把這份不快樂與被強迫的無奈藏在心裏,不敢對人據實以告。在酒家文化的長期惡法壓力下多了很多不快樂又多病的台灣人,也多了很多原本可以更長壽卻不幸英年早逝的人才。
以宗教善法在台灣的興盛、各類宗教信徒總人口比例之高,迄今素食者卻僅占人口 10% 之少,酒家文化扮演了相當重要的文化抗衡角色。從現實職場以觀,目前台灣職場很少能像歐美那樣發展出素食者友善的環境:尊重少數人的飲食選擇,不歧視素食者,不施壓逼食葷食,不在日常對話中譏評嘲諷素食族群,甚至在工作相關的細節上處處留意要尊重不同員工的飲食需要,創造出相當友善的素食職場環境。這方面要靠民間基層主動的文化薰習與共識養成,不是光張貼標語教條就能產生成效。
做人不一定非要一輩子在酒家文化裏討生活。台灣,加油!
(後記:早年曾走走看看各類職場,發現文、理、醫、工、法、政、商各行各業都一樣淪陷在酒家文化,了無出期。拒絕酒肉者很容易會被職場中的長官、同事、顧客勸退,彷彿職場人際關係完全不是以精神品質、工作理念或共事狀況為基石,而是以能不能天天共坐一桌飲酒食肉為評判標準。當年觀察到台灣職場現實因緣如此,深覺除了出家以外別的三百六十四行全都不適合走……)
2012/05/28
法意識的流變:不殺生戒
宗教作為神權時代的法政系統,戒規的力量曾與王法並駕齊軀,在封建王國內有實際上的法效力,在各大傳統古老教典中也留下不少明文規定的獎懲規則。
從神權、王權過渡到現代民權,民主立憲國家中的宗教角色與神權時代非常不同。在漢傳佛教中,不殺生戒就明顯經過相當大幅度的歷史流變:「不殺生」的適用範圍,因素有佛心天子之美稱的梁武帝的堅持,作出比佛陀住世時代更加嚴格的擴大解釋--三淨肉、五淨肉從持戒原則轉變成例外開緣,以大乘菩薩戒精神取代原始小乘戒傳統。素食從此成為漢傳佛教的特色。
值得留意的是,梁武帝對動物雖有慈悲心,不過他身為帝王,活在王權時代的時節因緣下,並沒有將不殺生戒的適用範圍放大到(權力不分立的)現實國政運作中:當時死刑依然在執行,軍隊武力依然在訓練,若有必要時,為保護帝王本身的人身安全或守衛國家的主權,文武官員與軍隊同樣具有殺人的可能性。不論是波斯匿王或梁武帝,王權時代的佛子護法帝王都沒有把不殺生的適用與執行範圍擴張解釋到國政或軍事、刑事系統;死刑犯與出征的軍隊照舊存在。
這個特色,就算是現代落實廢除死刑的民主國家也一樣:縱使刑事政策方面已經變更為廢死,這些國家都保有軍隊、武器、國防,沒有簽訂全球止戰休兵戒殺公約,也沒有區域性的軍事禁殺令,更沒有完全禁止警界在執法時攜帶或使用槍械--不但保留了殺生的高度可能性,而且是正當殺人的可能性。
此外,縱然是主張廢死的現代國家,也沒有完全禁絕境內公民食用肉品(眾生肉)的自由。換句話說,廢死只是單純的一個刑事政策選項,透過軍力及警力實踐公權力的殺人可能性以及現實生活中透過飲食選擇殺害眾生命的可能性都被容許、保留、合理化,沒有刑責可言。光主張廢死的刑事政策顯然並不等於持守狹義或廣義的不殺生戒--僅針對少數死囚寬容,依然允許大規模的戰事殺人可能性與飲食殺生可能性,表示這是世俗單項刑事政策考量,與不殺生的宗教情操或戒律標準根本無涉。
民權時代,宗教的角色已不再兼具法政功能,而是支持法治社會運作、提倡善法善行的道德系統。廢死這個全新的現代刑事政策命題爭議度之高也在於這是人類漫長死刑歷史上的創舉;與其只追問不殺生戒的適用範圍在現代因緣下是否宜擴充解釋到廢除死刑以慈悲少數死囚,不如多追問不殺生戒能否大規模適用到「全國/全球戒除殺生食肉」與「全國/全球休兵禁止戰爭」以慈悲絕大多數的人類與眾生吧?
這兩個大命題若辦不到,表示人類社會贊成殺生殺人的共業文化還很強勢,社會共識與文化意識型態依然支持大規模的殺人與殺生,離全球廢除死刑的境界還相當遙遠。若連對戰場上無辜無錯的民兵、百姓或生活上無辜無錯的動物都無法生起慈悲心以放生護生,如何要求人們的人道水平或生命理念高到會無條件原諒曾經犯錯而懺悔前非的死囚,並且完全放下想報復、報仇、以殺報殺的心念呢?
文化流變因緣若未成熟,民意基礎不夠深厚,人權保障或人道實踐的腳步就快不起來--有因無緣果不生;縱有慈悲心,只要欠缺社會文化共識與多數民意基礎,制度面就無法建立。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冷靜觀察全球各國肉品市場上屍解成塊狀的眾多動物死囚們就可略知一二了--主張廢死的國家也一樣殺生食肉,軍力武力警力也一樣在運作!
2012/05/27
廢死不廢死?
宗教信仰的教規不是單一僵化不變的固定系統,它至少有三個成份:一、王法(國法)二、教規(戒條)三、不成文甚至沒有現成表述建構的現實民俗文化。
佛經呈現的教規,也至少含有以下三種成份:一、古印度在集結這些經典當時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王法(國法)。二、古印度當時因緣條件下適用的教規。三、古印度種姓制度下產生的民俗文化。
時空拉回幾千年前,地球上根本沒有民主立憲國家,不但各地王國盛行死刑,還盛行大小內戰、外戰,遍地是軍人或武士階級。那個時空的王室與規模殺業不可分,司法無獨立可言,貴族要殺就殺,哪怕是護持佛教的國王們照樣發兵上戰場殺人。
也就是說,想了解佛教界對廢死的立場如何是個全新的現代命題,古代時空裏不存在,翻遍佛經裏的古王國也沒有哪國要廢死刑的;那是古人的共業。既知如此,除非想研究通透古印度時空下發展出的不殺生教規「適用範圍與資格」究竟何在,否則想從古印度王權社會的道德、信仰、民俗、法共識去推論出現代民主國家廢不廢死的刑事政策究竟能在什麼基準點上比較起?
這個全新的命題真正想問的是現代佛弟子對不殺生戒的全新詮釋與實踐可能--廢死議題在古印度王權社會根本不存在--古人活在死刑全盛的時代,沒有人會像現代民主國家一樣在分權體系下倡議廢死的刑事政策。
現實來說,成為佛弟子之前,人都是先成為公民、國民,從薰修國法開始的。法意識如何,與每個人早期受的教育、年代背景、生活歷練、法學素養都有關,信仰產生的影響反而是人生後期的事情。
從古至今,沒有宗教信仰敢不理會世俗的權力架構與世俗規則;若世俗王權不支持,宗教團體不但不可能運作,甚至很容易被瓦解而消失。因此,大部分的宗教團體會站在主流法政立場,也往往公開表態支持主流法政見解,等到社會共識共見與王意民意風向改變後,才會被動地更換立場以支持新的主流知見。王室或民主、封建或法制,特定時空下的法政背景會造就不同時代的信徒差異性相當大的教義詮釋,也是跟著主流走的時代脈動過程。
既知如此,就不用為不同的立場表態起煩惱了。
2012/05/26
甘露與毒藥
或有服甘露 傷命而早夭
或復服甘露 壽命得長存
或有服毒生 有緣服毒死
無礙智甘露 所謂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 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為藥 不消則為毒
方等亦如是 智者為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聲聞及緣覺 大乘為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為第一
如是勤精進 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 成人中象王
《大般涅槃經》
按:契機為妙藥,不契機成雜毒。
2012/05/24
菜錢即藥錢:基改世界裏的小黃瓜
這六行自言自語、辯無辯辯,全都是為了一條小黃瓜。正常人靠食補藥補溫補十全大補,在下不正常,四季都靠小黃瓜補──小黃瓜當人生良藥。既然當藥,一身飢餓病、渴病、生死大病的輪迴重症病患就免不了要留意藥錢。
生存這回事,有哪樣不花錢?何況花的是藥錢。這幾年,一條不胖不瘦沒拉皮的小黃瓜平均值新台幣5元;大出時可能降到4~4.5元,颱風等不可抗力天災一來甚至飆到超出10元。二十年前,小黃瓜這味藥不是這樣賣的。那年頭,一條有曲線有姿態有鳥吻蟲跡的小黃瓜平均算新台幣2元(號稱一斤10元),萬一怎麼樣了不起也就漲到3.5~4元。若遇到有機種興趣、養瓜算娛樂的老婆婆,一大袋子50元塞到你懷裏,紅卜、野菜、薑、……又幾支隨緣歡喜送,缺牙的嘴笑開了:「哎喲……好難得現在還有年輕人會上菜市場買菜哦……都不像我們年輕時代,現在小孩子很多都吃外面不會煮──好難得看到這麼少年的人客!」
二十年前,新台幣50元的台灣自由食品市場人情豪華精裝版的規格如下:
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小黃瓜:至少總共約40條。
薑一小塊:這一塊二十年後要賣新台幣至少10元。
紅卜:當年它是常用贈品,藝術化陳述通常稱為「配色用的」。
野菜:至少2種,二十年後滿街打燈籠也找不到人賣。
名言佳句:「妹妹,妳還有沒有要什麼?妳真的會煮嗎?」
(很想再抓幾樣送妳的眼神會發亮)
二十年後,我依然活在全球都量販基改食品的基改地球上,到現在還沒病死。基改生物工程檯面下是怎麼改的我既不專業、不了解、也不想管。我知道的只是全球飢餓人口不減反增、全球糧價不降反漲、全球食材種類不多反少、患病人口比例不低反高,而且小黃瓜年復一年還在繼續漲價!
「抗議,抗議!禪人講什麼小黃瓜價格,實在太俗、沒氣質、欠意境!」
「連菜錢、藥錢、基改不基改都糊塗,等參到貓年豬月也不清不楚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