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15/02/28
偶像:現代解讀
兩千多年前的人以為「偶像」是指用石頭、金屬、木材、泥土……這些材質打造出來的宗教塑像、人體塑像、動物塑像。那是因為古人沒有現代科學技術。
從現代因緣以觀,科技發達,「偶像」的定義擴充了。現代人的他拍照片、自拍照片、影像檔案、電影檔案的內容都可以構成偶像。某些極度自戀的團體長期自拍影片或相片並且用網路公開、流通、宣傳的行為本身就是在崇拜偶像~~該團體以他們自己的成員當偶像,自己把自己英雄化、神聖化、烈士化、偶像化,希望引起世人共鳴,希望世人把他們當明星或神明一般崇拜,一天到晚自拍影片逼全世界看。
我們的確活在凟神時代。
凡人自稱為聖,極度自戀,長期自拍影片上傳,凡人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網路偶像」。這樣的現代網路宣傳凟神行為比古人捏泥人、造石像還嚴重上億倍:古人起碼不自戀;古人造像是造「他者」。現代這些以凡濫聖的凟神者一天到晚自拍把他們「自己」當偶像!
宗教世俗化(十六):近寺欺僧,近廟欺神(俗諺)
居士們私下會問些民間謗三寶的問題,也問好幾年了。
台灣在地人批判台灣佛教道場的理由就與歐美在地人批判歐美教會的理由差不多。誰離宗教總部或重心近就會容易質疑它,愈偏離中心或愈不了解宗教系統行政運作的就盲目歌頌或盲目批判。台灣民間嫉妒寺廟大、地多、富有;歐美民間更直接,狠批教會的銀行系統、金融系統、教產營運……不僅過份富有還變成歐美權貴洗錢管道或被權貴家族把持。
(這也是小僧對台灣民間的批判很少回應的理由。看多了,台灣算客氣,酸民的酸度還遠遠不及歐美民間狠批教廷、教會、教產的用詞激烈、激進、反宗教)
離宗教總部愈近,直接被救濟、被幫助的機會也很大。民間視常態性向民間支出善款(少則數十萬,多則上億)與各種免費服務(例如,正常心理諮商、婚姻諮商、自殺防治懇談一小時可以收費一千至三千元不等,找宗教師免費)的宗教慈善為理所當然。很典型的雙重標準:對龐大付出照單全收、多多益善,對龐大付出所必要的龐大營運成本很有意見。
如果台灣民間要學歐美社福體系也很好。
第一、國家代理徵收教堂稅,所得稅有一定比例轉給教會。同理,所有宗教平等,宮廟寺也都要向民間徵稅。
第二、社會福利體系正常化,政府主導而非宗教團體主導,學習歐美課徵重稅以支應社會福利支出。重稅者,所得稅平均課百分之三十以上。
第三、一如中國人當初逼僧眾放棄乞食傳統而農耕自食一樣(農禪制度在古代曾被炮轟成破戒;民意逼出家眾破戒),民意是否贊成出家眾違背佛制、學教會神職人員從事世俗工作並領世俗薪水?若然,僧眾忙上班俗務,可能就沒空免費聽民眾倒心理垃圾,人民有事就要自費花大錢找心理諮商師、掛精神科。
總之,這一星期看民間點評比較宗教慈善事業時,我笑了。民間真的不太了解歐美的宗教經濟怎麼運作,也不太了解宗教行政系統。既然大家覺得教會系統很棒,那麼,要不要學教廷運作,把台灣劃一大塊地給佛教當「佛廷」並且公開支持佛教教界開銀行、開金庫、印貨幣、以教會身份直接經營世俗事業賺錢?
2015/02/25
佛典故事:金耳環 Golden Earrings
這樣怎麼搶?惡賊放棄了,收手,掉頭,轉身離去。
惡賊的身影漸漸遠了,再也看不見了。
父親放心了。他把兒子的屍頭按在兒子的屍體上,卻發現無論如何變換角度都接不回去……
原典出處:《百喻經 父取兒耳璫喻》
-無明筆記-
一、因小失大是凡夫常犯的錯誤。為名利造戲論,說種種有無二見,打種種妄想,偏離正法。愚痴的人為貪圖世間無常名利而故意打妄語,從此喪失遠大沙門道果,命終下墮三惡道。
二、佛經公案並不避諱呈現人生百態,包含各種功能失調甚至有犯罪問題的親子關係。佛法教導眾生「孝順父母」有其隱含未表的前提,特指符合社會定義下的正常優良父母,排除剝削、利用、虐待、謀殺、販賣、……親生子女的惡劣父母。與長期片面歌頌父母的中華文化不同,佛經如實呈現父母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有智有愚、有優有劣……的多元現實面貌。
三、假如兒女知道父母打算謀害、謀殺自己,惡因緣即將現前或正在現前,不應該困於愚孝乖乖留在原地就範讓父母下手兇殺或安排集體自殺,事後讓父母成為殺人犯(如本故事所示)。正確的做法是逃走、遠離、報案、尋求社會管道介入及協助,趁父母尚未犯下大錯以前防止悲劇發生。
不邪淫戒:讀文學,學做人
pig's head case 閱讀中,讀到原本打算高昇檢察總長、再從檢察總長跳政壇的知名律師栽了。他栽在與辦公室裏的律師助理(女性)發生不當性行為。他以為是兩願外遇,女方提告性騷擾/性侵,女方勝訴後敲走一大筆錢,他失去工作又失去妻子。女方勝訴的理由是主張她並不情願,她是在畏懼失去工作的恐懼心理下勉強同意與上司發生關係。
政治夢破滅的倒楣律師主角事後自嘲說他有 self destruction 傾向,又拿某個知名男議員在公廁向陌生男子搭訕的新聞來打比方:「世人會覺得可笑又愚蠢,但是,人性就是有自我毀滅這面!」
在金字塔階級社會,高處不勝寒。平平大家都辛苦勞動,站得高就被大眾嚴格檢視:「為什麼你得到的比別人多?憑什麼?你有哪裏比別人好?」因此,社會底層能被容忍的惡在社會高層不能。一個混混可以一生嫖妓淫亂過日子,一個律師政要會因為一件性醜聞失去一切。
這是大名大利大富大貴的社會代價:誰得到這些,社會大眾就會要求他要有超乎常人的高道德標準與高社會貢獻。
2015/02/24
宗教世俗化(十五):豬頭與抗辯
法律小說裏的文創宗教法律案進入重頭戲。大學生站在被告席上被反覆逼問到底知不知道豬頭、豬肉、豬血對受害教徒的意義?知不知道對準齋戒月中的清真寺門口扔豬頭的行為會傷害到教徒?大學生不斷強調他的無知與無辜,說他不懂齋戒月為何,直到事情被炒成全國、國際新聞才懂。接下來被逼問得更尖銳:到底知不知道「豬」對該教教徒的意義?
哎,放下精彩的法庭論戰,我想起台灣。
台灣這地方要抗辯很容易:「庭上,台灣這地方,學校沒有正規宗教教育,社會沒有宗教通識常識,有大量人口對宗教信仰無知到會當面開口勸誘法師或神父修女找性對象行淫結婚生育。人民無知、知識水平低落至此,連神職人員不能染污耽淫這麼簡單的普世宗教常識也沒有,如何成罪?」
千萬不要對寺廟扔豬頭或供豬頭或拜豬頭。
就算人家吞忍不計較,心裏也會輕慢:「人口素質好差!」
出家眾也會因為犯錯下三惡道
晚期大乘經典很少提及僧眾犯錯墮惡道的實例,在早期如《阿含經》、《法句經》、甚至律藏等以佛陀時期的僧團修行生活為開示主軸的原始教典中,佛陀舉了非常多僧眾做錯事而受惡報或下三惡道的實例。
最知名的例子是累劫墮鬼身的惡比丘。甚至連迦葉佛的比丘弟子都有為犯下大錯而墮鬼身的慘例,直到釋迦牟尼佛出世時鬼報還沒受完,鬼身醜形駭人,佛陀藉機開示警惕弟子。
其他墮畜牲道與墮地獄者也有,佛陀也一一開示緣起,說明出家功德召感何等善報、犯錯業障召感何等惡報。因此,很多高僧古德誠惶誠恐地謙稱只願保住一身大衣、不犯五戒、不墮惡道、蒙佛慈力往生淨土。
說到背因果這件事,僧眾扛的因果更重。居士還有理由講忙俗務、忙家業、忙東忙西忙到沒空仔細研究經教佛理,僧眾可沒得找藉口。
不殺生戒:別讓人民起煩惱
有無聊人士惡意恐嚇要殺害某位高人氣名人,令居士心生大煩惱。網民、鄉民、居士的想法很雷同、近似,覺得該名人發心替大眾做事,他的命是人民的,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
小僧想安慰起煩惱的人:
第一、全球保守估計至少有十分之一人口有程度不一的精神疾病。這還是多年前的舊數據,現今恐怕比例更高。
第二、扣除上述心理生病而可能有異常瞋殺心念、言語、行為的人以外,各國社會都有高比例情緒管理差或偶爾言行失控的人。
第三、再扣除以上明顯瞋習重或自律能力差的人,台灣本來就有一定比例人口是黑道份子、罪犯、或人格教養嚴重不足而言行失當的人。
第四、華人圈的文化傳統相對權威、高壓、單向,有很多人不會溝通也不想溝通,EQ很差,有人際衝突時訴諸打、罵、殺、暴力。打罵文化教出來的人口有暴力傾向。
這類惡意恐嚇的個案很多,不見得會上新聞,小僧這輩子聽很多了。甚至還有無明到直接當小僧的面吵架互相恐嚇要行兇或找黑道圍事的愚痴男眾。這類預謀造殺業的口頭恐嚇是錯誤行為,卻也是光會催生人口(量)卻無能擔保人口品質(質)的台灣的大共業。
我們不妨一起反省:這種無明愚痴的惡人是誰催生的?是誰懷孕生的?是誰養的?是誰教的?是什麼樣的社會風氣薰修出來的?重量不重質的盲目催生政策有沒有國安大問題?
有。不催生還好,一催生催出劣質人口來為害社會:只會催生,沒有能力提供充裕的社經資源條件讓被催生出來的公民充分社會化、有水準。
2015/02/21
2015/02/18
被當真的玩笑
讀一本法律小說,書中提到一個爆笑到極點的純文創宗教法律個案:
有一個大學生閒來無聊,趁社區裏的清真寺在舉行宗教節日儀式時,背著媽媽從家裏的冰箱拿出一只冷凍的豬頭(frozen pig's head)對準該寺門口朝圍牆裏扔,解凍的豬血沿路滴淌弄髒高級地毯,驚動教徒,以為有人對他們的信仰有意見。地方事件引起旅遊記者注意,被媒體大肆渲染報導,從地方電視紅到全國電視變成大新聞。大學生惡作劇完就直接離開現場,不知道信徒的反應,直到晚上回家看電視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嚇得六神無主跟媽媽坦誠自己做錯事。他的媽媽氣得半死,打電話找當大律師的大弟求救。大律師聞訊沮喪不已,推測頑皮無知的外甥很可能會被告,罪名極可能是仇恨罪(hate crime)。大弟深感苦惱,離婚無子又同樣在法院體系服務的二弟打電話安慰氣頭上的媽媽(他的姐姐),才開口問外甥怎麼幹出這種事情就被姐姐激動吐槽:「你最後一次養小孩是什麼時候?我可從來沒追問你不孕是不是因為無精蟲或精蟲太少!」她才發完飆,二弟馬上冷靜地反問姐姐有沒有吃藥。
現在問題來了。
開玩笑的人高估玩笑對象的包容度、幽默感、寬容雅量、忍辱修養,說出或做出可能會冒犯對方或使對方很不舒服的言語或行為時,怎麼辦?世界上有沒有「玩笑過當」或「開玩笑開過頭」或「EQ太差不懂人情世故」或「顯屬過度白目」這類法定免責或減責理由來緩衝夾處在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中間的灰色地帶的「不禮貌又傷害宗教感情的不當宗教玩笑」?若完全偏坦宗教自由而全面封殺這類白目玩笑的話,有損言論自由;若完全偏坦言論自由而全面放任這類白目玩笑的話,有損宗教自由。當白目的玩笑被當真時,有沒有可能找出中道的、圓融的處理辦法,讓雙方有和解、理解、甚至諒解的空間?
讀完這個荒唐可笑的純文創個案後,思索會不會有什麼調皮搗蛋的學生或小朋友把冷凍的豬頭往正在辦法會的佛寺的素食供桌扔的問題,也沙盤推演了師父們與信徒們可能的反應。一般來講,佛寺的包容度很高,大家都很在乎《金剛經》中的忍辱仙人立下的修行典範。若針對平空亂丟過來的豬頭事件開示的話,正經八百的法語教化內容可能遠比依法律判刑定罪更加倍折磨胡鬧的當事人:「小朋友,殺豬就是跟豬結大惡緣、造殺生業。殺業招殺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互討殺債,輕則多病短壽易夭亡,重則下墮三惡道!在大家集眾共修的法會亂丟豬頭故意弄髒壇場真是愚痴啊!」
「愚痴」是古代譯經大德的文言文高級用語,用現代中文翻譯就是傻、笨、呆,也就是台灣民間通俗講法「白目」的意思。這就是節省司法資源的處理辦法:既然小朋友膽敢公然開白目的玩笑,就直接公開告訴小朋友他的言行很白目,告誡下不為例就是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