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

寶寶的時間軸


「寶寶怎麼來的?」他昂首天真地問。

「你是因為爸爸媽媽的愛出生的。」寶媽與寶爸溫暖地回答。

台灣是個多情的社會。寶爸和寶媽在國家社會親族的催促與祝福中戀愛結婚,自信滿滿地期待寶寶出世。傳宗接代,香火傳承,家庭倫理,增產報國,道德與法律雙雙支持寶寶出生。身為男嬰的寶寶被大家緊緊保護,身為男孩的寶寶被大家緊緊保護,身為男童的寶寶被大家緊緊保護,民主國家的兒少人權保障展開一張同樣溫情的無形大網呵護他、守衛他、照顧他,讓他平安健康長大。

十三歲那年他開始有了變化。青少年善於同儕比較,他開始察覺到自己不好看、不聰明、不出色、不吸引異性、甚至不討師長歡心。童年框限在寶爸與寶媽的小家世界裏渾然無覺,但是父母完全無法代扛他踏出家門後的學校社會人際壓力。十四歲的寶寶苦悶了,偷吸菸。十五歲的寶寶難捱了,偷喝酒。十六歲的寶寶寂寞了,偷嫖妓。十七歲的寶寶終於從不良場所結識的狐群狗黨身上搞到毒品,縱身毒海不可自拔。寶寶不是沒想過自殺,可是全社會都努力防治自殺與反對安樂死,他再不開心、不痛快、不滿意也覺得有苦撐活下去的責任。

他的變化家人不是不知道。家人本來就不是出身中上流社會,初初不以為意,一直拖到寶寶開始暴怒揮拳毆父打母才驚覺事情大條了。寶寶情緒失控,漸漸精神異常,出現嚴重暴力傾向,可是寶寶是他們的寶貝香火與親生骨肉。愛一個孩子就像中了無藥可解的劇毒,從懷胎落地就瘋狂愛上,一愛就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愛上了癮,怎麼可能說戒就戒地狠心為什麼國家社會公益大義滅親呢?「來,國家社會不適合你沒關係,爸媽照顧你一輩子。」上輩子欠恩情債的寶爸寶媽心甘情願。

一直到寶寶殺人坐牢,寶爸寶媽也沒有停止過這份深不可測的愛。他們夫妻倆失魂落魄地盯著神色異樣平靜卻不時胡言亂語的兒子,心思飛到好久好久以前。以前,寶寶還是個小嬰兒、小男孩(就像他親手屠殺的小女孩那麼可愛小巧惹人憐愛的小小孩)時,國家社會也曾經給予寶寶一模一樣的期待與想像。一個在眾人呵護關懷下長大的小孩怎麼會下手屠殺另一個在眾人呵護關懷下長大的小孩?寶爸寶媽想不通,除了看著兒子掉淚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殺人魔在當殺人魔以前都當過可愛的嬰兒與天真的兒童。世間凡人沒有神通,無從預知預言哪個胎兒出世會學壞造惡,不知道哪個小孩長大會變成殺人魔,不清楚哪個青少年會在人生考驗磨難中被擊倒而走上邪路。大家都是凡人,大家都不知道,大家都無能預知未來,大家只能集體鼓吹戀愛、婚姻、生育,最後再一起收拾不可避免的道德爛攤。每個胎兒、嬰兒、兒童都是潛在的殺人魔或被害者,大家無知又無奈地一律寄以厚望又再度失望,卻從來不肯對人性光輝絕望。

寶爸寶媽慈悲不墮胎、不殺嬰、不虐童,殺人魔活了下來。國家社會對兒少人權祭以高度保障,殺人魔得以平安走過兒童期、青少年期而存活下來。社會大眾整體而言傾向有道德、有品格、有良知,殺人魔在治安相對優良的太平盛世安全生活度日。正常人懂得對國家社會群眾對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感謝於心或縱使不感謝也至少報以對等的善意,殺人魔不一樣。在人生某個階段或某個時點他的心迷了路,再也看不清現實。「寶寶,為什麼你恩將仇報?」正常人想問都問不出口,不確定已經長大變成殺人魔的寶寶有沒有理解能力聽懂。

一個人從寶寶變成殺人魔不是一秒兩秒或兩三分鐘的事。一個可愛的幼童要長大學壞變成殺人魔不是像煮泡麵或叫比薩那樣得來速,而是足足給國家社會至少十幾年以上(甚至三四十年以上)的漫長光陰來應變。寶寶有沒有給國家社會積極介入處置的機會或反應時間?

路過寶寶的時間軸,經過寶寶的痛苦人生,我彷彿看到寶寶當年還是個全身散發奶香味的男嬰時在國家社會無比寵愛的甜蜜懷抱裏傻呼呼地張開無牙的嘴笑著。我不確定現在有多少人要他死。我唯一確定的是那年那時那地整個國家社會都渴望他平安活著。


2016/03/26

小兒痲痺女孩:女性化霸凌(七十七)


她邊流淚邊痛罵丈夫性變態,不斷重覆著這三個字。辦完風風光光童話般俊男美女的婚禮才沒幾年竟淪落到如此不堪。社區裏有一家老雜貨店,店主是一對老夫婦,他們的女兒是小兒痲痺患者,長期坐在輪椅上幫忙顧店,以乖巧孝順聞名鄉里,大家都認識。她發現丈夫異樣,他向她坦白他與小兒痲痺女孩通姦,不是一次兩次,是長期連續性通姦。她暴怒下激烈爭吵,最後以離婚收場。離婚也治不好心理重創。

她非常忿怒,但半句指責身障小三的話都沒有。女方長期行動不便、肢體殘缺、生活圈狹小,她的丈夫卻挾身理優勢與性別優勢染污對方,讓女方成為道德上、精神上、社會評價上的真正殘缺者。她的丈夫狠狠破壞了一個身障者的人性尊嚴。他用通姦(文明社會唯負評無正評的不正當性欲)毀滅女方的「完美」:人之所以身而為人的文明價值與道德美學。她的好名聲,她的單純,她的平靜生活,還有她以毫無性醜聞污點的清純身份出嫁的人生機會全毀在一個墮落敗德的有婦之夫手上。

很多年過了,她在一次衝動下爬窗跳樓的自殺邊緣被家人硬拉搶救下來。她的人生在童話般的公主婚禮達到頂峰,從丈夫不倫出軌離婚分手後一路狂跌。

通姦行為若限縮在短期情欲辯證裏觀察似乎只是男癡女狂的本能衝動,但是放在社會脈絡裏長期檢視則不同。通姦效應波及的人際範圍不只性行為當事人,衍生自殺、他殺、情殺這類死亡下場也不少見──不論通姦除不除罪都無法解決它牽動的複雜社會效應。一個惡夫的通姦劣行同時毀了兩個女人的人生,貌美如花、事業有成、四肢健全的妻子與孝順乖巧、享有美名、身障心不障的小三一起毀在他的獸性無明上。人生代價不是刑法典有沒有條列出通姦罪的刑事政策一個動作可以全方位解決。

性行為不一定限於情欲目的,它也可以是一種具有攻擊性的社交武器,用以毀滅他人的社會評價與人生發展。它更可以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軍事武器,以間諜、誘騙、刺探等手段侵蝕或滅亡一個國家。兩次世界大戰過後幾十年各國間諜特工一一解密,有高比例都隱藏在配偶、情侶、性伴的身份下經年累月從事間諜工作出賣性伴侶,同床共枕行淫幾十年的對象根本不知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進行性引誘或性行為不見得代表私領域情欲執著,相反的,有時反而是公領域上的敵意、憎恨、破壞、加害,沒有感情,只是利用。

千萬別愚痴妄想到盤算利用性行為證明些什麼。人類社會的文明尺度除了為家庭倫理與香火傳承肯認夫妻、父母、子女等以情欲為核心成立的人際關係,從而對擇偶過程進行的自願自發自由戀愛行為附帶支持以外,對其他性行為的文明評價幾乎一面倒盡是負評。文明評價並不會因為一個人是身障者就給予道德優待(意指將道德標準下修),只要心理健全、精神自主、人格完整,文明評價對身障者的性道德要求一樣嚴格,公平以待。


2016/03/24

不邪淫戒:性道德的迷惑


直到現在,地表上仍有許多成人不明白一項性道德黃金定律:「性侵害是重罪,性侵害不是權利。」教育系統長期側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相對輕忽道德人格養成與實際生活價值演練,殘餘的獸性無明依舊在性道德領域肆虐,造成大量無辜受害者的傷痛、不幸、重創、死亡。

一、婚姻衍生的性義務不能合理化「配偶性侵犯行」

約莫在高中時期,由於大量閱讀社會學論文報告與女性主義思潮論述,我第一次明白「婚姻強暴」普遍存在。受訪的高齡女性坦言她並不那麼喜歡性生活,一生不知性高潮為何物,只是丈夫強要就被動配合而已。由於早期教育不普及、人權觀念不彰、性別意識薄弱,受害已婚婦女並不曉得配偶之間強迫性的性行為一樣構成性侵罪,婚姻關係從未替具備配偶身份的性侵犯背書。

出家後在道場遇見形形色色的苦命女性居士之餘,對無緣謀面卻深受其害的女性佛子的悲慘際遇更是深感同情與不捨。有女性佛子長期受善妒的丈夫嚴密監控,直到妒意、疑心強大到不准她聽經聞法,才終於忍不住痛哭向女眾法師傾訴,說他的丈夫性慾很強,經常強要,她在畏懼下不敢不從,為此得精神病必須長期服用精神藥物,也不敢向精神科醫師直言相告她長期被丈夫強迫性交(醫界不知情就無法通報警界、社工介入處理)。她為丈夫善妒失去朋友人際圈,能到佛教道場聽法是唯一的解脫與休息,結果丈夫又以道場有其他男性居士進出為藉口(這是相當誇張的說詞。道場居士有高比例持守不邪淫戒或菩薩戒,更有高比例是佛子夫妻或佛化家庭全家一起學佛,性道德標準比世俗嚴格許多,外遇機會極低)要再度將她幽禁在家。她是典型的婚姻強暴受害人、家暴受害人,身心嚴重受創,可是困在幾乎等於性奴人生的婚姻關係裏經年累月煎熬,找不到出口。

二、戀愛交往衍生的調情互動不能合理化「約會強暴」

約會強暴之惡,別說世俗職場或一般學校會發生,出身名校名門的高材生也一樣受害。對知識份子圈而言,聰明不難,道德很難。知識份子一旦耽溺情慾,由於知識衍生的身份框架限縮人際圈,往往更容易同類相感地感召大量一樣主張性自由、性解放、情欲自主的知識份子。自由派的性論述本身一向「沒有」替性侵犯行背書,但是性論述對道德訓練不強、知識訓練超強的知識份子而言是極大致命傷,在價值系統混淆下一不小心越界犯下約會強暴、學運性侵、強迫墮胎、劈腿糾紛的大有人在。事情發生後,由於高級知識份子更注重前途與社會形象,被害人選擇壓案吞忍的比例也驚人的高。

三、職場權力關係不能合理化「辦公室強暴」

權力不是祝福,而是對人性的殘忍試煉。一個凡人在沒有權力時很容易配合社會規範表現出相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言行,但是一旦掌握權力並且了解權力往往伴隨不遵守社會道德標準的背德特權後,隨順獸性濫用權力去加害他人、滿足私利的凡人並不少見。辦公室強暴的犯濫就是個中翹楚;辦公室婚外情甚至有一部分是在當事人被性侵害又被恐嚇要對外聲張姦情嫁禍的惡緣下屈就而成。

為何權力濫用不止?因為權力濫用者向來沒有獲得相對稱的「權力懲罰」。例如,若身為高階主管卻利用主管身份營造的公務上命令服從關係強迫下屬滿足或配合其私人性慾、姦淫下屬,除了法定刑罰以外,真正配套的社會懲罰應該是懲罰加害人終身不得再擔任任何高階領導職務,終身剝奪其「掌權的權利」。很可惜,人類對於權力濫用者一向高度縱容。權力濫用者完全不怕權力濫用會導致一生一世再也無法爬到人事金字塔高階玩弄特權的惡果,世俗刑罰並不會阻卻行為人再度取得權力名位的社會機會,當然犯罪預防成效奇差無比。

四、喝酒不能合理化「撿屍型性侵」

「撿屍」是性侵行為人利用被害人酒醉狀態犯下性侵罪行的行為的俚俗講法,不正式,有爭議,但是非常傳神:這型強暴犯在精神上的確有戀屍癖或戀屍癖傾向才會故意找酒醉、不清醒、不自願、沒有任何主動反應的被害人性交。換句話說,喜歡撿屍的性侵犯的的確確性心理不正常,傾向戀屍癖。(個人良心建議監控撿屍型性侵犯,視之為重大遺傳疾病基因源,不要讓他們繁衍出更多問題後代來拖累人口素質。)

由於傳統父權社會男尊女卑,傳統兩性教育祭出兩套性道德標準,童女、少女被灌輸相對「聖人化」的性道德,童男、少男被洗腦相對「淫魔化」的性道德,自幼就被極不平等的性道德標準割裂出兩套完全不對等的性道德態度。因此,一旦男眾女眾長大成人、開始步入勸淫、勸戀、勸婚、勸生的成人世界後,這兩套在未成年時期長期灌輸的刻板性道德觀就產生強大的衝突與各式各樣的情欲互動誤判。

飲酒行為是個中顯例。男孩或男人飲酒,其他男人很少會據此研判他是在被動勾引、蓄意風騷、賣弄姿態、欲迎還拒,換句話說,就是為此產生「喝酒的男人就是想勾引其他男人與其發生性關係的壞男人」的歹毒惡念。(註:gay bar 文化有另一套情慾文化判讀,此略)但是女孩或女人飲酒就完全不一樣了。面對飲酒的女孩或女人,男眾在父權文化洗腦出的偏執下有高比例都誤判,誤解為她「以飲酒行為暗示性交合意」或她是自己主動撤除身體防衛的「壞女孩」來替性侵害找性文化上的認知藉口。這種爛藉口不但在法律上站不住腳,在道德上也完全沒有說服力。

撿屍性侵犯當然重度愚痴。故意喝酒、故意開車、酒駕肇事的駕駛都不能拿飲酒合理化殺人犯意了,更何況飲酒的性侵被害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表達過淫欲意願。縱不論戀屍癖傾向的心理問題,光就道德智商(道德智商與知識智商是兩碼事)而言也有重大遺傳瑕疪,不該放任其繁衍劣質後代。

五、性工作與性產業都不能合理化「職業性侵罪」

在歐美,由於人權報告相對公開透明,歐美性工作、性產業的業者死亡率、性病得病率、年輕夭亡率、職業傷害致生精神疾病率、因特種職業身份遭受性侵暴行率的統計研究七早八早就公開了(亡者姓名也開列死亡清冊),全部是非性工作、非性產業的數倍之高。女性性工作者或女性性產業工作者(尤其AV女優)在工作上遭受客戶或其他演員性侵害的比例高出常人數倍以上,接受個人專訪者甚至坦言自從踏入該行業後就被強暴至少四、五次以上,也有從業女星為此吸毒或自殺。

換句話說,當全球大量觀眾在消費色情影音商品時,有高比例都不知道他們觀看的對象有高比例是性侵受害人、性病病人、因長期強迫性交產生精神疾病的精神病患或毒癮患者、甚至是不到三、四十歲就直接因從事性工作死於性病的死人。觀眾不曉得演員的幕後人生是精神病院長期休養、菸毒勒戒反覆循環、性侵輪暴重刑案(假戲真做一樣是刑事案);觀眾不知道色情工作者與色情演員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縮短多少--幾乎打對折。

上述職場性侵事實正好揭露父權社會是比母權社會更不道德的社會的不幸事實。一個女眾縱使同意以性行為為工作內容或職業表演內容也是針對性自主權帶有附加條件的限縮同意:當她「自願」、「同意」、「收入對價經過她認可」、「性服務或性演出內容與她事前同意內容完全一致」時,客戶、導演、同事才能對她進行她本人毫無爭議的合意性行為。可是,由於父權社會教導出大量過度男性利益本位的男眾,往往在道德價值思惟上嚴重傾向男性利益思考,誤以為女眾只要「以性為服務或工作」就等於身體不設限地全面開通任何態樣的性行為互動,由性文化扭曲誤判引進性侵害犯罪。

父權社會比母權社會的性品味更低俗。上古母權社會與現代社會一樣有性崇拜,但是視娼妓為聖職,在古廟長期公開與不同男信徒進行性行為的主動權握在女方手裏,縱使性行為是工作、表演、宗教儀式也完全沒有強暴成份,掌有大權的女方被崇拜性行為的古人膜拜尊敬,聖妓的社經地位是比世俗男性更高級的聖職。父權社會不然,原始性崇拜墮落成性侵害或強姦暴行的溫床,上古對女體(母體)的恭敬文化早已被對女體(母體)的輕賤心理取代。

六、結語

情欲的愚痴有沒有藥醫?有。最上乘的藥是法藥,完全持梵行,完全阻絕世俗情慾文化共業,既然脫離世俗淫欲交媾網絡就不會被扭曲的世俗性文化衍生的性道德誤判波及,人際互動只保留精神性、公益性、無關情慾的友誼,徹底與問題重重的既有不當性文化切割。肯服這帖藥的人畢竟不多,退而求其次有第二帖藥:教育。歐美已經在做了,把傳統上保留給現實人生跌跌撞撞自己衝撞、自己吃苦、自己倒楣的情慾文化或情慾溝通直接搬上青少年性教育課堂,一邊教刑法法案上的性侵罪法條一邊在學生們模擬約會調情對話與情慾試探問答的開放討論裏教學生如何判斷性對象究竟有沒有同意性交、在法律上或道德上是否構成同意、或者純屬誤判實為性侵罪行。

好命的、沒過出家的在家眾曾天真地問我:「師父,為什麼要談性?」由於在家或職業上不必處理,一般人不必也沒機會面對性犯罪受害人,不曉得淫欲作為最大根本無明煩惱害死多少眾生、量產多少受害者。受害者隱藏在社會角落,害怕被報復,害怕被歧視,害怕被輕賤,害怕被有色眼光打不良標籤,除了找與弱勢者站在一起的宗教師、社工師或其他相關從業人員訴苦以外還能如何?父權社會沒有為受害人打造出盡情發聲的公義管道,逼他們只能躲在角落靜靜療傷,甚至直到自殺身亡都沒有向全社會公開冤訴的機會。這一場自從人類打造出父權社會之後就沒有執行過的性別轉型正義如果連深知民間疾苦的宗教師都故意不聞不問裝不知道裝沒事兒,還有誰會關心?


2016/03/21

佛典故事:月光兒 Moonlight Son


喪子之痛對青壯父母的沉重打擊遠超成家立業的青壯兒女為年邁父母送終。

兼務農業的婆羅門夫妻喜獲獨子,取名為「月光」。月光長大了,與同伴出城遊觀,走到僧坊看到比誦經,非常開心。他當場學到一首四句偈,內心深深發起信心與恭敬心。沒想到,他才高高興興熟背經偈返家,七天後就突然急病往生,轉生到忉利天當天人。

「哇……我苦命的乖寶貝兒啊!」「嗚,怎麼這麼狠心,就這樣拋下爹娘走了?」婆羅門夫妻大慟不已,抱著心肝愛兒的屍體不肯放手,從家裏沿路哭到墳場哭個不停:「我們倆就這麼一個兒子,現在離我們而去,以後我們老了有誰照顧?人生這麼痛苦,生不如死,我們倒不如追隨他一起去死,不要回家!」送葬的隊伍還有各方親屬好友,任憑大家安慰勸導也沒有用。這對傷心欲絕的夫妻打定主意要留在墳地一起尋死,不願重拾正常生活。

人間父母如此悲傷痛苦,讓轉世成忉利天人的兒子天宮動搖,坐立不安,只好發動神通觀察究竟,這才知道留在人世的父母死守塚間抱屍痛哭,死意堅決。父母看不開、放不下、一心求死,當天人的兒子再也忍不住了,變身下凡探視。

墳地上,遠遠地走來一個隱居修行的仙人,以火自焚,苦行炙身。他的舉動引起婆羅門夫妻的注意,忍不住開口發問:「仙人,你為什麼要自己燒自己?你在追求什麼呢?」「我追求王位,」仙人忍痛回答,「我要當王,用黃金打造車子,用大量珍奇寶貝裝飾居所,讓日光天子和月光天子當左右手,由四大天王親手替我拉車,觀光遊歷四天下。如此享受豈不爽快?」怎麼那麼迷信?有知識學問的婆羅門覺得對方愚蠢,反詰:「你就算是花上整整一百年日日夜夜燒身自虐也求不到你想要的天福享受啊!」沒用?仙人看著婆羅門,突然換了話題:「你懷裏緊緊抱著屍體又是為了追求什麼?」好不容易轉移注意力的婆羅門一想到兒子又悲從中來,滑下熱淚:「這是我的獨生子,年紀輕輕夭折。我緊緊擁他入懷只望他可以復活!」「你還講我?」仙人笑了。「你自己就抱著死屍巴望他奇蹟似地起死回生,就算抱上一百年也救不回往生的兒子啊!」

對喔,死人怎麼會復活?

婆羅門聽仙人這麼一反問,心裏突然清醒了大半,慚愧起來。他不再哭泣,只是沉默地站著,思考著,無言哀傷。仙人看婆羅門終於好不容易理智恢復一大半,可以聽進去別人的話了,這才回復天人本形,向親生父母報告:「爹,娘,我就是你們剛往生的兒子。我在往生前曾經出門遊玩,到僧坊學會佛法經偈,心生歡喜,對佛法生起信心,為此命終得以生天。我今天特地為寬慰父母的憂苦心情才變化成修行仙人的外表,下凡相勸!」

「是兒子!兒子回來了!」婆羅門夫妻立刻轉憂為喜,跟隨天人兒子到佛所供養聽法,一起當場證得初果果位。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 月光兒生天緣》


-修行筆記-

面對生死大事,斷常二見令人加重無明煩惱,不是耽溺五欲惡法不肯修善就是悲觀絕望不肯放下。認知生輪迴事實反而令人釋懷,不著苦樂,容易生起修善斷惡的動力,不易為世間無常法相打擊而絕望悲觀。


2016/03/19

拾得詩:對比


可笑是林泉
數里少人煙
雲從巖嶂起
瀑布水潺潺
猿啼暢道曲
虎嘯出人閒
松風清颯颯
鳥語聲關關
獨步繞石澗
孤陟上峰巒
時坐盤陀石
偃仰攀蘿沿
遙望城隍處
唯聞鬧喧喧

一鬧一靜,一喧一默。若與拾得對比,吾人竟似如何?


拾得詩:即境即心


松風冷颼颼
片片雲霞起
匼匝幾重山
縱目千萬里
谿潭水澄澄
徹底鏡相似 
可貴靈臺物
七寶莫能比

寫境者或意在寫心,寫心者或意在寫境。心境非一非二、亦一亦二,迥超四句百非,法相如是。


2016/03/18

何苦為難女明星?女性化霸凌(七十六)


之一:最後一部電影

身為電影藝術的終生支持者與堅定愛好者,出家前我特地選了一個安靜美好的夜晚獨自出門上電影院,觀賞當時以為是「人生最後一部電影」的日本賣座大片,日本文學電影「失樂園」。

(按:當時不曉得依現代大乘佛法精神與禪宗圓融見解,台灣也相當鼓勵在電影藝術界從業的佛子將修行精神引入職場與藝術;當然也不曉得演藝圈佛子人口眾多,有許多大護法、大居士、法師親眷;更不曉得會有因緣在專業佛子的供僧因緣下再度上電影院看幾乎是相當於藝術版修行心得的電影)

讀完文學原著再看文學電影,與其說是在觀賞「淫欲乃生死根本煩惱」的最佳電影公案,倒不如說是在深度學習、嚴格觀察文學電影化或道德議題藝術化的專業表現手法。我印象非常深刻,全場觀眾從熱烈到哀傷的美感氛圍直到男女主角「馬上風」式的殉情畫面一出就瞬間崩壞成全戲院哄堂大笑,愈是成家立業的爸爸媽媽級觀眾笑得愈大聲。就這樣,一部唯美爭議的文學愛情悲劇片突然變成超級爆笑片,整家戲院熱鬧滾滾、對話高亢、笑聲不斷,踏入與原著風貌徹底兩極化的黑色喜劇境界。

之二:電影原聲帶

原本正經八百帶著研究精神看片的我被觀眾的笑語聲感染,忍不住也笑出來。正在此時,散場的片尾曲卻用力拉扯我正擬離座的雙腿,硬生生把我留在座位上把歌聽完。台灣天后級女歌手以國語詮釋的失樂園主題曲竟然百分之百精準表達出日本文學原著的悲情美學,我震撼了。

坐著把歌聽完,迎著夜風,穿過家家戶戶依舊爆笑聲浪不斷的散場人潮,我步入唱片行找到電影原聲帶買下來。我這對被熱愛音樂的愛樂家族訓練出來的挑剔耳根向來很少中意華語作品(連粵語唱片也買得比國語唱片多得多),挑剔到被朋友嫌責「為何崇洋媚外」的地步,但是失樂園的中文版片尾主題曲是我不得不肯定的華語歌壇出色優異作品。

我萬萬沒想到,告別最後一部電影與最後一張電影原聲帶去出家後清麗脫俗的金嗓就此成為絕響,更沒料到打擊天才歌手的病魔源自父權社會對女體強加的瘦身魔咒──瘦身魔咒害慘各洲各國大量女性公民、害慘業界大量女明星,我家那個也不例外。

之三:女身為苦,女星更苦

我家那女明星上台下台當然兩碼事(有誰會在至親家人面前擺出職業表演姿態?當然是回復成原汁原位、道道地地的正常家人)。平常要美要妝要瘦要流行通通沒問題,等到感情問題不順或不爽就故意讓自己爆肥大腫胖,圓成至少兩、三、四倍以上,一個人宅著自甘墮落、自暴自棄地大吃大喝大睡狂打電動,等肥到不成人形再苛虐自己進行反人道減肥術,反反覆覆沒完沒了。我從她身上聽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減肥方法,什麼光吃蘋果與喝水,什麼飲食限定某家某牌蒟蒻果凍以外什麼都不吃,什麼狂餓幾頓邊餓邊運動消卡路里,什麼減肥藥減肥食品減肥操、……當然也是從她身上最早得知早期黑心減肥藥有不少滲雜禁藥、不明成份、危險成份的事情,吃錯藥引發重病或死亡在女明星圈內並不少見。危害大眾性命健康的事情往往是在特定職業圈內的公認常識,司法界卻無從及早知悉這些珍貴資訊,無法即時從源頭控管。

小時只會呆呆傻傻乖乖聽大人訴苦這些大人世界的事情,長大後體悟就不同了。佛法以女身為苦、女報為惡、女欲為痴當然是以父系社會的僵化性別成見立說,女性主義理論卻有不少暗合佛法之處。女眾為何身陷瘦身美學迷思?女眾活在父權共業的男性視野。為何女眾非要瘦削、胸大、腰細、臀圓才算美?女性主義有一派理論引進現代生物科學假說:男人要求女人瘦最大的動機是幫助男人可以光憑視覺區分沒有懷孕的女人與已經懷孕的孕婦。

之四、解讀共業

從生物學解構世間男女情慾完全沒有社會文化想像建構的情慾文化成份,很單純是化學反應、生物本能、繁殖動機、生死歷程這些與畜牲道無二無別的色身果報而已。在父系社會,情慾思考慣例與相關行為模式都以男性利益為核心。為幫助男性可以光靠視覺分別與哪些女性交配可以獲得致孕繁殖效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說服女性普遍保養身材、硬性維持不正常也不自然的瘦削體態,以便一但女性有孕在身時可以輕易用肉眼判別出來──假如女眾都是天然胖,哪怕當中有誰懷孕五、六個月也看不太出來;可是假如女眾都是人工瘦就不同了。只要女眾集體變成反自然、反常態的人工瘦子,哪怕只是懷孕兩、三個月有一丁點肥腰胖臉水腫都很明顯。父系社會的變態瘦身文化奪走大量婦女的生命與健康,可是男人不在乎。生物本能是極端自私的,尤其是短視到只看一生一世一地一時的平凡在欲人士,有時為達成個人生物本能目的連犧牲交配對象也在所不惜。

從這個面向觀察,父系文化其實是另類謀殺文化,充滿戰爭、鬥爭、歧視、迫害,爭權奪利式的修羅法界是男性掌權的社會的固定特質,很少有例外。由於父系文化架構不變,女皇、女帝、女領袖偶爾出世也無法有什麼大作為,一樣被父系社會的錯誤核心價值拘束,甚至還變本加厲模仿不當男性風格,加倍兇殘暴虐。

女明星處境的惡劣其實只是突顯婦女處境的惡劣。女明星是婦女當中相對更美、更有才華、更有職涯潛力、更受社會大眾公開肯定的一群。如果連女明星都走不出性別壓迫,一般婦女要怎麼辦?


2016/03/16

拾得詩:風景


迢迢山徑峻
萬仞險隘危
石橋莓苔綠
時見片雲飛
瀑布縣如練
月影落潭暉
更登華頂上
猶待孤鶴期


人境四料簡且置。鳥跡過空,心呢?

觀光不離觀心,心旅行。


拾得詩:隱居


無事閒快活
唯有隱居人
林花長似錦
四季色常新
或向巖間坐
旋瞻丹桂輪
雖然身暢逸
猶念世間人

古人詩中美景在現代社會重金求而不可得,常常必須交通勞頓出國、出城、出門觀光才找得到。生活如詩如畫,不必另覓詩畫;禪境美學非一非二。


拾得詩:天台三士


寒山自寒山
拾得自拾得
凡愚豈見知
豐干卻相識
見時不可見
覓時何處覓
借問有何緣
向道無為力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明指天台,暗契楞嚴,無為而詩,無作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