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18/02/26
佛典故事:福報 Blessings
「我們四個人已經修到神足通,可以飛了!」一號婆羅門心滿意足。
「是啊,世界隨我們來去,無有障礙!」二號婆羅門完全認同。
「接下來?」三號婆羅門提出疑問。未來如何?
「修福報!」四號婆羅門建議。
「說到福報,據說人民供養飲食給瞿曇沙門,也就是大家都尊稱他為佛陀的王子出家人,就能修到殊勝的大福報!」一號婆羅門消息頗靈通。
「大福報,很好!」二號婆羅門再度深表認同。
「大福報是指什麼啊?」三號婆羅門追問下去。
「當然是上升梵天界啊!我們當梵志修一輩子求的不就是升天嗎?」四號婆羅門覺得升天是最大的福報。修到超升天上,人生夫復何求?
「不只這樣,」一號婆羅門耐心說明,「聽說供佛後聽經聞法可以證果解脫。我們梵志以升天為人生第一志願,既然不求解脫,更不想證果,一切以升天為目的,何必聽什麼佛法?不需要嘛!」
「沒錯。解什麼脫、證什麼果?沒必要!」二號、三號、四號異口同聲。
「走,我們出發吧!供佛的甜石蜜我老早準備好了。」
四人懷抱著全印度流行的美食向佛陀飛來。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一號婆羅門大聲報告。
「好,」佛陀收下,「諸行無常。」
佛法?不想聽!一號婆羅門伸手掩住耳朵調頭就走。在門外靜靜等待的其餘三人看到同伴遮耳奪門而出,心裏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人家沒興趣講什麼法?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換二號婆羅門大聲報告。
「好,」佛陀收下,「有為法興衰生滅。」
佛法?上一個擺明不想聽還不死心!二號婆羅門一樣伸手掩住耳朵調頭就走。
眼看又一個用力遮耳逃跑,門外三人搖頭苦笑,默默示意下一個進去。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三號婆羅門也大聲報告。
「好,」佛陀收下,「生皆歸死。」
還講?有完沒完?三號婆羅門受不了了,高舉雙手蓋住耳朵轉身落跑。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四號婆羅門一交出食物就準備伸手蓋耳朵。
「好,」佛陀收下,「涅槃寂滅最快樂。」
法音方落,四號婆羅門早就緊緊壓住耳洞往門外衝出去了!
最沒禮貌的供養方法出自最不究竟的修行方法論。佛陀觀察四個別有所圖、心不在道的婆羅門的念頭,知道他們事實上得度因緣已熟,隨後便施展神通力隱身去了。
供養求升天,此外無別意。四個婆羅門在老地方集合,坐下來開會。
「大家都供養完了,對吧?」一號婆羅門口氣有一點遲疑,「我供養完堅持不想聽法,偏偏不小心還是聽到一句,哎……你們狀況怎麼樣?他都跟你們講什麼?」
二號婆羅門抬頭看他,覺得奇怪:「你不是也遮住耳朵落跑?你一定在供養完甜石蜜以後聽到什麼法吧?」
「聽是聽到了,可是……」一號婆羅門好無奈。「佛陀開口才講第一句諸行無常我就趕快擋住耳朵,接下來講什麼都沒聽到。你呢?你聽到他講什麼?」
「我也有聽到第一句。」二號婆羅門態度倒坦然。「供養完,他開示說有為法興衰生滅。我不想再聽下去,出手蓋住耳朵調頭就走。老三,你一定也聽到了什麼法語對吧?」
三號婆羅門笑了。「沒聽到何必遮耳朵?供養完他馬上告訴我生皆歸死這句偈子。想升天的人最不想聽死不死的,當然轉身就往大門口衝。」他意味深長地望向最後一個人,頑皮地問:「老四,你呢?聽到什麼無上大法?」
「大法?是大法!」四號婆羅門也笑了。「這句可深了,涅槃寂滅最快樂!」
諸行無常。
有為法興衰生滅。
生皆歸死。
涅槃寂滅最快樂。
四個人一起修行一輩子,修到啟發神通飛天下地,沒證過果。沒想到你一句我一句心不甘情不願不小心聽到的法語交換完畢的當下竟然一起證到三果阿那含,只差一點點就成阿羅漢了。一證三果超凡入聖,心境馬上不同。
「原來證果是這樣……」四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開始自責。之前到底在想什麼?人生以升天為目的?他們很有默契地一起再度出發,集體請求出家。
「佛陀,請收我們當出家弟子!」證阿那含果的四個人一起請求。
「很好,比丘們,出家修梵行。」佛陀馬上同意。
他們的頭髮自動掉落,一身俗服自動變成袈裟,一現出家相就直接在佛陀面前證得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出曜經》
-修行筆記-
《出曜經》云:「所行非常,為磨滅法,不可恃怙,變易不住。」有為法假有如幻,幻生幻滅,緣起性空。正念觀照有為法相無常、苦、空、無我,止想無求。六道生死幻生幻滅,群靈受生、受身無非全墮世間有為法,枉受辛苦,受報消業。縱使修福生天,天報終盡散入六道輪迴生死,依舊無法解脫;識得升天福報不究竟,外道眾修正知見、出家修行依然有因緣修成正果。
2018/02/23
不妄語戒:台灣人的大妄語
台灣人最流行的大妄語就是這個:「X已經成佛了!」
一個滿臉苦相的老年女性站在路口發傳單招攬生意:股票,算命理算到股市,修行,把違背佛制的算命、邪教招生、炒股生意全放在同一張紙上。
「我有很賺錢的生意介紹給你!錢滾錢很賺!」
「出家人不玩股票。」
「還是要懂,錢很重要!」
「妳的傳單上提到道場?」
「我是XX的信徒。XX很了不起,已經證三身佛了!」
「好心勸告妳別打大妄語,沒成佛講成佛,果報下地獄。」
「沒有沒有,他都沒講,是我們信徒講。講了你也不信,我就不講了!」
「這個時代千萬別打大妄語講自己成佛,務必忠告他。現代人有十分之一是精神病患,萬一惹到了,真的放話你敢自稱成佛不然我來殺你看看、看看你殺不殺得死?這類個案發生過,網路上就有。」
「我都不看網路上講什麼。」
「妳一定沒什麼佛法薰修,不知道佛經直言打大妄語會下地獄。」
「我們都不看佛經。我們修禪宗,我修四年了,直接打坐看到光、直接證到佛經講的境界,從來不必看佛經。也有剃頭的在我們那裏跟著XX禪師,還有天主教的、基督教的……」
「妳信了邪教,修錯了。外道。」
「不可以講外道!」
她扭頭不理我。信了邪師邪說,不信佛師佛說。沒成佛的人打大妄語自稱成佛的謊她信,真正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與聖弟子眾留下的三藏言教她不信。累劫與外道邪教結緣太深,對邪說容易發歡喜心,對正法沒有興趣。
不曉得我們台灣公民有幾成的生活判斷水平是這樣。萬一比例太高,恐怕會衝擊最基本的國防。是非判斷能力太弱,輕則損己,重則亡國。
為了一場愛情的埋葬
「為什麼出家?」那布問我。
「因為我媽媽。」來不及收臉上的知客慣性笑顏。
「你媽媽怎麼了?」那布整理驚人的藥袋山。
「我媽媽自殺。」笑容僵在臉上。
「你媽媽不是阿美族?」那布直視我難得哀傷的眼神。
「是阿美族。」
妄心飄回很久以前,無法回答嬰兒期的事實。嬰兒期的大腦沒有文化層級的記憶思考力。他的妻突然喚了我一聲妹,妄心再度飛回當下這裏。母親在她的愛情中選擇死亡,我在她的死亡中選擇出家。
「為什麼?」那布難得皺眉。
「不知道。」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全往生了。
最近台灣滿街雜誌閒書大談「愛的能力」。女菩薩往生四十多年了,台灣社會終於把最沒有能力面對的弱點放到檯面上來處理。當台灣社會努力談論愛與生育的話題時,我開始不斷夢回戒本與戒兄弟。世俗責任終於有世俗主流菁英出來扛,我可以通身放下。
法句經 忿怒品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貪婬不見法,愚癡意亦然,除婬去癡者,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如止奔車,是為善御,棄冥入明。
忍辱勝恚,善勝不善,勝者能施,至誠勝欺。
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三事,死則上天。
常自攝身,慈心不殺,是生天上,到彼無憂。
意常覺寤,明慕勤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
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訥忍、
亦毀中和,世無不毀;欲意非聖,不能制中。
一毀一譽,但為利名,明智所譽,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無所譏謗,如羅漢淨,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梵釋所稱,常守慎身,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進修德行,常守慎言,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誦習法言,常守慎心,以護瞋恚。
除心惡念,思惟念道,節身慎言,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忍辱最強;捨恚離慢,避諸愛會。
不著名色,無為滅苦,起而解怒,婬生自禁。
捨不明健,斯皆得安,瞋斷臥安,恚滅婬憂。
怒為毒本,軟意梵志,言善得譽,斷為無患。
同志相近,詳為作惡,後別餘恚,火自燒惱。
不知慚愧,無戒有怒,為怒所牽,不厭有務。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舉眾輕之,有力者忍,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自我與彼,大畏有三,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俱兩行義,我為彼教,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苦智勝愚,麤言惡說,欲常勝者,於言宜默。
夫為惡者,怒有怒報,怒不報怒,勝彼鬪負。
《法句經 忿怒品》
2018/02/21
法句經 好喜品
違道則自順、順道則自違,捨義取所好,是為順愛欲。
不當趣所愛、亦莫有不愛,愛之不見憂、不愛見亦憂;
是以莫造愛,愛憎惡所由,已除縛結者,無愛無所憎。
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
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
貪法戒成,至誠知慚,行身近道,為眾所愛。
欲態不出,思正乃語,心無貪愛,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從遠吉還,親厚普安,歸來喜歡。
好行福者,從此到彼,自受福祚,如親來喜。
起從聖教,禁制不善,近道見愛、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所住者異,近道昇天,不近墮獄。
《法句經 好喜品》
法句經 安寧品
我生已安,不慍於怨,眾人有怨,我行無怨;
我生已安,不病於病,眾人有病,我行無病;
我生已安,不慼於憂,眾人有憂,我行無憂。
我生已安,清淨無為,以樂為食,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澹泊無事,彌薪國火,安能燒我?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爭自安。
熱無過婬、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
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
我為世尊,長解無憂,正度三有,獨降眾魔。
見聖人快,得依附快,得離愚人,為善獨快,
守正道快,工說法快,與世無諍,戒具常快,
依賢居快,如親親會,近仁智者,多聞高遠。
壽命鮮少,而棄世多,學當取要,令至老安。
諸欲得甘露,棄欲滅諦快,欲度生死苦,當服甘露味。
《法句經 安寧品》
2018/02/19
法句經 述佛品
己勝不受惡,一切勝世間,叡智廓無彊,開曚令入道。
決網無罣礙,愛盡無所積,佛意深無極,未踐迹令踐。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滅,根斷無欲意,學正念清明。
見諦淨無穢,已度五道淵,佛出照世間,為除眾憂苦。
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
我既無歸保,亦獨無伴侶,積一行得佛,自然通聖道。
船師能渡水,精進為橋梁,人以種姓繫,度者為健雄。
壞惡度為佛,止地為梵志,除饉為學法,斷種為弟子。
觀行忍第一,佛說泥洹最,捨罪作沙門,無嬈害於彼。
不嬈亦不惱,如戒一切持,少食捨身貪,有行幽隱處。
意諦以有黠,是能奉佛教。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為尊貴,斷漏無婬,諸釋中雄,一群從心。
快哉福報,所願皆成,敏於上寂,自致泥洹。
或多自歸,山川樹神,廟立圖像,祭祠求福;
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我眾苦。
如有自歸,佛法聖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
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志道不慳,利哉斯人,自歸佛者。
明人難值,亦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
諸佛興快,說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
《法句經 述佛品》
法句經 世俗品
如車行道,捨平大途,從邪徑敗,生折軸憂。
離法如是,從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
順行正道,勿隨邪業,行住臥安,世世無患。
萬物如泡,意如野馬,居世若幻,奈何樂此?
若能斷此,伐其樹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如樂之人,或從惱意,以飯食眾。
此輩日夜,不得定意,世俗無眼,莫見道真。
如少見明,當養善意,如鴈將群,避羅高翔。
明人導世,度脫邪眾。世皆有死,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當行道真。癡覆天下,貪令不見,
邪疑却道,苦愚從是。一法脫過,謂妄語人,
不免後世,靡惡不更。
雖多積珍寶,嵩高至于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迹。
不善像如善,愛如似無愛,以苦為樂像,狂夫為所厭。
《法句經 世俗品》
法句經 愛身品
自愛身者,慎護所守,悕望欲解,學正不寐。
為身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惓則智。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
本我所造,後我自受,為惡自更,如剛鑽珠。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
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
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疾之,見而為惡。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
亦各須熟,彼不自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如有自憂,欲生天上,敬樂聞法,當念佛教。
凡用必豫慮,勿以損所務,如是意日修,事務不失時。
夫治事之士,能至終成利,真見身應行,如是得所欲。
《法句經 愛身品》
法句經 老耗品
何喜何笑?命常熾然,深弊幽冥,如不求錠。
見身形範,倚以為安,多想致病,豈知非真?
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
身死神徙,如御棄車,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身為如城,骨幹肉塗,生至老死,但藏恚慢。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仂學。
人之無聞,老若特牛,但長肌肥,無有福慧。
生死無聊,往來艱難,意猗貪身,生苦無端。
慧以見苦,是故棄身,滅意斷行,愛盡無生。
不修梵行、又不富財,老如白鷺,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又不積財,老羸氣竭,思故何逮?
老如秋葉,何穢鑑錄?命疾脫至,亦用後悔。
命欲日夜盡,及時可懃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
當學燃意燈,自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燭觀道地。
《法句經 老耗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