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佛典故事:家人 Family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用情很深的人。所謂用「情」很深特指身為頂天立地的超級男子漢,他一生最重視的就是與朋友之間的「兄弟情誼」:對朋友弟兄們的重視遠遠超出對親兄弟的關懷,成天跟朋友泡在一起,完全懶得花時間跟骨肉兄弟說話。

可惜,身為講義氣、貴交情的男子漢,他選擇的朋友圈是典型的酒肉朋友圈,並不是良朋益友。跟惡友日積月累一起鬼混的結果,他養成相當嚴重的酗酒習慣。有一天,官府派員徵召,親自通知他為國家服兵役的從軍大日已到,無辜盡責的公務員竟然被醉到神智不清、喪失正常判斷能力的他一刀給殺死了!

妨礙公務、拒服兵役、酒後殺人?死罪!傳統保守又無視人權的帝制運作之下只有唯一死罪!「救我!」宿醉的他強忍種種不適到處奔走找朋友躲藏,成為一個亡命天涯的通緝犯。「我殺人了!官府通緝我,我不敢回家!求你們先讓我躲一陣子避避風頭!」真愛真情到底是嘴上講講或心口一如就看劫難時的表現。他滿心以為眾弟兄一定會挺他到底。他真的以為。

「啊?你殺了人?」酒肉朋友們全都大吃一驚:「不但殺人而且是殺官?一位負責軍務的高階公務員?完了,事情這麼大條你叫我們怎麼藏?你死定了!你快點出去,不要留在這裏拖累我們!萬一你事跡敗露的話豈不是牽連我們弟兄們一起連坐?你家裏不是有很多親兄弟嗎?出這麼大的事情,你幹啥不找親兄弟解決?去去去,去找你家的親兄弟!」

酒肉朋友的立場是「你有福我們共享,你有難你自己承當」、「有酒有肉是朋友,有災有難沒朋友」的現實功利派。怕官方懷疑搜索,怕藏匿要犯被牽連,直接把他轟了出去。他沒辦法只好摸摸鼻子回家,跪在他長期忽略、拒絕交談的親兄弟面前苦苦拜託:「哥哥、弟弟,求大家救救我!我不是故意的,實在是酒後誤事才殺人!」

「你放心,我們是親兄弟,我們會一起替你想辦法!」整群兄弟一點也不責怪他平常冷淡疏離的表現、不入流的酒肉朋友圈、荒腔走板的生活方式,馬上個個分頭出國置產買房、安排僕役隨從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一起與他面對殺人訴訟,想盡辦法救他一命。


原典出處:《出曜經 泥洹品》


-修行筆記-

一、生命權為何為人權之首、一切其他人權所依憑?

二、經云:「知親第一友也。」血親家人對人民的意義為何?法律意義為何?

三、人為何想求生?人為何想求死?在求生欲望(生存欲)與自殺欲望(死亡欲)之間,現代民主法治社會如何因應與調節?自殺現象的真相為何?聯合國與各國政府是否有責任向全球公民坦誠公開自殺白皮書,讓全球了解自殺的真相與真實統計數據、真實個案、相關防制工作運作情況?

四、當別家有人往生(例如其他陌生人的家人自殺身亡)時,依俗諦如何表現才合情合理合法、符合道德倫常與法治水準?在獲悉別家有家人自殺往生後惡意公開表現歡欣雀躍之情又開心歡呼的表現有何失當?公民嚴重欠缺同理心與正常合宜的情緒表現、語言表達能力而傷害喪家或喪家親友的感情、感受的現象如何處理?這是否代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有嚴重的缺失與不足?公民出身不好、家教不好、言行嚴重失當又年事已高、不可能(或不想)重返學校當學生重頭學習時,職場如何扛起社會教育的重責大任?


2018/11/27

超越苦際


苦際

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非無亦非有,如今不可獲。
難見諦不動,善觀而分別,當察愛盡原,是謂名苦際。
斷愛除其欲,竭河無流兆,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
見而實而見,聞而實而聞,知而實而知,是謂名苦際。

《出曜經 泥洹品》


斷愛結

眾施法施勝,眾樂法樂上,眾力忍力最,愛盡苦諦妙。

《出曜經 泥洹品》


超越苦際

斷愛除其欲者,愛之為病眾患之本,以拔愛本枝葉不滋,於中自拔永斷無餘,欲本自滅更不復生,由愛生欲流,猶如駛河漂溺生類,億千萬眾喪其命根不得全濟,河竭之後眾生往來無形傷害,是故說曰,斷愛除其欲,竭河無流兆也。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者,愛為形質、欲為枝葉、癡為潤津,若彼學人思惟妙觀,能斷此者超越苦際,是故說曰,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也。

《出曜經 泥洹品》


邪見與正見


眾生皆有我,為彼而生患,一一不相見,不覩邪見刺。
觀此刺因緣,眾生所染著,我造彼非有,彼造非我有。
眾生為慢纏,染著於憍慢,為見所迷惑,不免生死際。
以逮及當逮,二俱受塵垢,習於病根本,及學諸所學,
觀諸持戒者,梵行清淨人,瞻視病瘦者,是謂至邊際。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如是不觀身,亦不見死王。
當觀水上泡,亦觀幻野馬,如是不觀世,亦不見死王。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愚者所染著,善求遠離彼。
如是當觀身,如王雜色車,愚者所染著,智者遠離之。
如是當觀身,知病之所因,病與愚合會,焉能可恃怙?

《出曜經 觀品》


佛法於恭敬中求


盡共敬重法,已敬今敬者,若當甫恭敬,是謂佛法要。
若欲自求要,正身為第一,恭敬於正法,憶念佛教誡。

《出曜經 如來品》


戰勝自心


當學善言,沙門坐起,一坐所樂,求欲息心。
一坐一臥,獨步無伴,當自降伏,隻樂山林。
千千為敵,一夫勝之,莫若自伏,為戰中勝。
自勝為上,如彼眾生,自降之士,眾行具足。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乃謂為上。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不侵智者。
當自剋修,隨其教訓,己不被訓,焉能訓彼。
念自剋修,使彼信解,我己意專,智者所習。

《出曜經 我品》


2018/11/25

不邪淫戒:為何老生代擁抱邪淫?


有一天,高齡六十歲上下的她突然告訴我她做了一個夢。

她結過婚,女兒比我還大,母女出家都比我久。家母自殺身亡,我一生沒有母女共同生活的經驗,跟她相處對我而言是很新鮮的經驗:模擬與「母親」一起生活的人生體驗。

她說她夢見留在世俗的丈夫,夢見純樸的、老實的、普通的、不太會賺錢、沒什麼成就開個小吃店的丈夫對還現世俗在家身的她求歡,想行淫欲。夢中的她(比較年輕的她)一口拒絕了:「不行不行,我已經受持五戒了,是個佛弟子。我要保持清淨。」談完夢,她話鋒一轉開始回憶俗家的丈夫,感嘆他多麼平凡、多麼不懂得賺錢、夫妻一起經營小吃店的工作多麼勞苦;然後,她指名道姓一家頂頂有名的大企業集團廣納三妻四妾的巨富老闆,用少女夢幻般的羨慕神情告訴我:「像他就了不起。那些可以嫁給他當妾的女人不簡單!不曉得她們當初是怎麼辦到的?」

妳想當有錢人的妾?我嚇了一跳。

自幼我聽慣成人、長輩一對一向我傾訴她們/他們的情慾煩惱、夫妻問題、婚姻衝突、親族糾紛、親子相處問題。由於實在太習慣,出家以後也一樣對沒頭沒腦無厘頭地狂倒出家前世俗男女感情糾葛、夫妻是非恩怨等心理垃圾的師兄弟們的傾訴非常能「布施耳朵」。可能我長相太幼稚,自覺男女經驗很豐富的長輩在我面前忍不住要講一講情慾經驗(私人的性教育),怕我過份天真無知容易被騙。

我坐在她面前思考她的性道德標準。丈夫是平凡的、沒財力、沒社會名利成就的小吃店老闆,不是風雲絕代的大企業家。就算丈夫心裏只有她一個,身體也忠於她一個,她不屑跟那種丈夫行淫。可是,相反的,只要是一個有名有利非常富裕的大財團大老闆,就算是眾女共享、得不到完整的愛與忠誠的「非一男一女婚姻」,也就是「非忠誠的多偶婚」,她羨慕得要命,覺得有本事當有錢人的妾加入多角關係的是女中豪傑、了不起的女人。比起當一個跟沒錢的丈夫正淫的窮正室,對她而言違背《民法》規定的邪淫重婚當一個跟巨富的丈夫邪淫的富小妾更高尚、幸運、有本事、了不起。

我沒有追問她為什麼心裏看不起丈夫、完全不愛丈夫也要勉強嫁給對方,為什麼嫌棄丈夫在男性圈內不怎麼樣還要生下他的孩子。我很習慣聽老生代陳述完全沒有愛情或有通姦、嫖娼、花酒、……大量邪淫問題的不幸一男一女婚姻,知道老生代處於一個性別極度不平等的年代。老生代在性別非常不平等的年代出生,有大量邪淫不忠的男性,在兩性關係處於劣勢的女性長輩只好退而求其次用金錢衡量丈夫的婚姻市場價值。不過,寧捨一個專情忠貞的平凡老百姓丈夫也渴望當一個花心不專的豪門巨富丈夫的眾妾之一的心情對我而言就像外太空那麼遙遠。當時非常年輕的我無法理解一個保守傳統的異性戀女眾怎麼會為了「金錢」單一因素歌頌雜交行為,用「金錢」而非「品德」評價男眾的功過?人格、品格、道德、感情、真愛……全都不重要,有錢就好?

我認清了世代鴻溝在台灣非常大、非常深、難以溝通的現實。老生代與新生代的性道德標準、愛情定義、婚姻期待完全是兩個世界。而且,以新生代相對強調真愛、忠誠、浪漫、專一的新時代婚戀期待標準檢視,老生代的婚姻有高比例是不相愛、不欣賞、不相配、嫌配偶社會條件差又不富裕卻在社會壓力、香火期待、單身歧視下勉強湊和的無愛婚姻。被社會壓力推進完全沒有愛情的婚姻,掙扎於「在無愛婚姻裏痛苦撐到死」或「終於忍無可忍通姦外遇找出口」兩條不歸路。由於無愛香火婚姻比例太高,大量下一代成為婚姻不幸福的父母的犧牲品,甚至必須被迫在「已通姦的父/母」與「被背叛的母/父」中間當夾心餅干選邊站。

這是很殘忍、殘酷的社會現實。傳統又保守、幾十年薰修佛法道理的已婚婦女都可以屈服在金錢重利誘惑之下全心全意擁抱男女雜交關係是當下老生代的性道德程度的有效指標。她不是一般台灣民婦,是一個肯受戒持戒、觀念非常傳統保守、家庭生活非常單純的難得老人。當一個社會裏最傳統、最保守、最願意以戒律自我規律的老人都樂意接納男女雜交行為並且完全沒有嚴格一男一女忠誠婚才正確或重婚納妾是犯法行為的基本現代性道德認知時,台灣當下民間性道德程度到哪裏很清楚。高齡社會人口結構下老生代人口比例屬於強勢階段,跟國際現代性道德有巨大的現實差距,除非世代交替無法改變。當下數人頭呈現出來的性道德標準不可能跟國際接軌。

台灣是一個世代鴻溝非常、非常深廣的社會,多層面的價值觀、家庭觀、社會觀、國家觀、世界觀都可以用年齡界分呈現出幾乎完全斷層的世界。女性老生代擇偶時有高比例把「金錢」列為第一要件可能是走過戰亂時代留下的心理創傷與窮苦經驗使然而忍不住拜金,卻也成為大量在家男眾的痛苦失戀主因與造就女人皆拜金的「厭女心理」。有相當高比例的台灣男性的失戀經驗都敗在女朋友、妻室的新歡是比自己更有名利財勢的新男友、外遇小王,為此憤世嫉俗地怒責「女人就是愛錢」。他們對女眾的憤怒與不滿是在於他們深知華人世界失衡的兩性關係與兩性文化養出太多用金錢成就衡量男眾的拜金女了。

外國人可能不曉得,在沒有一神論宗教的「反通姦誡訓」悠久宗教道德訓示歷史文化傳統下的現代華人世界裏連最基本的「一男一女忠誠家庭」、「一男一女不劈腿交往」都很難推廣,說得到做不到,嘴上談仁義道德,生活卻完全相反。以兩岸為例,通姦外遇比例之高,丈夫私下嫖娼取樂事件之多,拜金女以金錢為標準劈腿多男或接受不當雜交關係的惡例之多,假借工作名義包養二奶三奶歪風之盛(包養是一種賣淫形態,是一種時間相對長、頻率相對固定的獨賣式賣淫,是兩岸常見的通姦態樣之一),納妾多偶重婚傳統無法根除(台灣迄今還有至少納九個妾的商人。由於富裕,政商圈不但不敢指責他違法犯重婚罪,無人敢依法宣告其納妾婚違法無效,相反的對違法重婚的眾妾還畢恭畢敬尊稱),直到現在還是社會現實。

在西方世界像空氣一樣自然的一男一女單偶婚在兩岸千古雜交群婚制度的巨大邪淫陰影下迄今還無法完全全面實施。換句話說,一男多女、一女多男的邪淫雜交行為還是華人世界的嚴重內政問題、社會現實、性病散播主因,由於華人古書充斥男女雜交的「非單偶制」內容而被大量男女視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西方已經建立起幾百年習慣一男一女單偶制的正淫社會而追求更高標的性道德境界,兩岸還在掙扎著要擺脫千古男女雜交傳統,台灣也還困在必須向雜交邪淫歪風興盛的民間推廣「絕不通姦」的一男一女單偶婚的現代化早期階段。由於現階段還處於連「完全不通姦的單偶婚」、「杜絕通姦文化」、「大降通姦離婚率」這麼基本的正淫道德都做不到的現代化早期階段,只能面對現實按步就班一步一步來,從最基本的單偶制開始教起。

一個雜交文化陰影不散的社會、通姦現象嚴重的性背德社會、只要金錢條件投合就可以接受雜交關係的拜金社會只能從最基本的一男一女單偶制開始學起吧。就像對小學生不能強迫施以博士教育,小學生聽不懂也學不會一樣,對因通姦離婚、因通姦再婚的通姦邪淫問題相當嚴重的台灣而言,如果能教出「不通姦,不雜交,不包養,性忠誠」的民風就阿彌陀佛了,現階段無法期待會有齊同歐美的高標性道德或性別平權。一個有雜交群偶婚包袱又有通姦雜交亂象的社會要先學會「不雜交」、「不重婚」、「不雜偶多偶成家」的基本正淫性道德才有辦法再學別的。


2018/11/23

不妄語戒:通姦毀家,墮畜牲道


家庭是社會很基本的基層單位組織,別說世俗人在家庭投胎出世為人,地球上各大宗教宗教師、神職人員、僧眾、尼眾、在家信眾也全都是在家庭誕生。毀家敗家令家庭壞散離異最大的禍首之一就是「通姦」,也就是負有性行為忠誠義務的配偶故意違背忠誠義務,在沒有正式離婚終止民事婚姻契約的前提下故意、惡意與婚姻外第三人發生屬性為雜交的性行為。通姦者出於自私自利的考量劈腿配偶與小三/小王二人、兼獲婚姻利益與情慾官能享樂的行為在道德系統與動物行為學、生物學上的屬性定位是「雜交」。

通姦的性行為屬性是雜交。雜交就是雜交;縱使你抗辯你個人對特定小三/小王是「真愛」,外人也不會百分之百相信。畢竟,你對配偶「不是真愛」都能娶能嫁、能行淫能合作生殖了,婚姻生活度過一段時日後另外發展通姦行為而自稱「真愛」的說詞恐怕也禁不起時間考驗,日後為婚姻、生殖、遺產、金錢等大量現實利益回歸家庭逃回原配身邊或再度放縱情慾移情別戀第四方、第五方、第六方、……以後又可以充分證實你當下宣稱「小三是真愛」的說詞為虛偽陳述。

如果你是個力挺異性戀男人通姦、雜交、背叛配偶與其他生理女性進行屬性為雜交的性行為的異性戀男人,請你誠實告訴全台灣,你心裏真正守護的是男性沙文社會中的男性雜交霸權與男性沙文文化千古默許的「雜交邪淫」。如果你把「鎖定」特定一個小三、小王的雜交性行為定調為「真愛」,而你本身也的確有通姦雜交經驗,事後還在理念上、言語上公開高調肯定你自己的通姦經驗是真愛,請你誠實告訴全台灣你是個守護「異性戀男性通姦特權」且公開把通姦雜交行為美化為「真愛」的護姦人士、婚外雜交愛好者,不要欺騙整群台灣鄉下樸實老人家你在「守護家庭」。你明明是一個高調肯定通姦就是真愛的人,也是一個公開宣稱真愛一個小三就不算邪淫的雜交支持者,不要虛偽陳述你是個守護家庭的人去欺騙社會、誤導民間家長。

沒受過高等教育、讀不懂各國外文資訊、性教育底子差、年輕時代人云亦云糊裏糊塗踏入無愛香火婚姻的老生代可能很容易被你騙,我們這種長期接宗教諮商個案、見識大量可憐在家眾的情慾犯罪、功能失調家庭、感情糾紛、倫理淪喪問題的宗教師可是很難被你騙倒。通姦者啊,你只是一個有通姦經驗、公開宣稱通姦是真愛的雜交支持者。

你是一個破壞台灣家庭價值的惡人。

你騙全台灣你守護家庭,事實上你守護的是通姦。

你是個雜交癖者,以通姦為真愛。


宗教實務備註:通姦是邪淫

我們身為僧眾,依知見、依薰修很清楚犯下通姦邪淫的「婚外性交行為」的在家異性戀者的果報是必墮三惡道,下一世很容易直接轉世為以雜交為常態的非單偶畜牲道眾生,就要直接勸導、教化、指正,而不是隨順他的邪淫習氣(喜歡同時坐擁多個女性性伴侶的錯誤沙豬觀念)與通姦背叛合法配偶的犯法行為(是的,台灣是舉世稀有的還保留通姦罪的少見特例,很少現代民主國家把它歸刑法管制,而是讓民法、行政法、兒少福利法等其他法域去處理),最後還陪伴他一起站台歧視壓迫其他弱勢者。

身為法師,你不應該縱容一個有通姦前科、迄今還公開主張「對一個小三是真愛,不算邪淫,只有到處換很多個小三才算是邪淫」的惡見邪見的通姦權支持者、擁護異性戀男性的「真愛通姦權」的人散播他的「通姦真愛家庭論」,更不應該替一個通姦犯的歧視言行背書。你明知他必下畜牲道無疑,怎麼不度他也不調整他的邪淫惡習惡見,反而還跟他站在一起去壓迫別人?

身為法師,你不應該默許一個必墮畜牲道的異性戀邪淫者的惡見惡行之餘還一起擴大歧視、撕裂社會。

通姦,在教堂滿地的歐美民主國家是「道德文化」、「信仰」、「生活」上無法認同的背德惡行,是一種罪。

歧視,在先進民主國家直接訂立「歧視法」入罪。

我們台灣人活到這把年紀,婚也結了,孩子也生了,同時犯了通姦、歧視兩大道德錯誤,竟還有臉公開宣揚「小三是真愛就不算邪淫」的邪見?以雜交為性生活常態還自以為正確?難怪通姦離婚率過高成為台灣的社會問題,單親家庭成為很多人的童年重創。這代表老生代的婚姻觀、家庭觀偏差,帶著邪淫知解踏入婚姻再雜交出軌背叛配偶,最後還自我包庇小三等於真愛?

怎麼會有邪淫通姦者一點慚愧心都沒有還自以為自己的家庭觀念很端正啊?


2018/11/21

佛典故事:地獄門 Door To Hell


提婆達多雖然貴為王族,從出生那天開始就不曾快樂過。堂兄希達多王子的耀眼鋒芒完全遮蔽他的存在價值,在他自卑的心裏留下永難彌補的傷害。一輩子活在眾人愛戴、身心光明的優秀堂兄身後躲在陰影裏自傷自憐,提婆達多的黑暗人生基調從此只剩七個字:至死不悔的嫉妒。

出家前已經夠嫉妒了,競爭心理重到不惜出家一較高下的提婆達多出家後更加瘋狂嫉妒,身現僧相了無僧格,要名,要利,要權,要勢,要人脈,要班底,要戰爭,要屠殺,要顛覆政體,要當國師,最後竟然愚痴無明到連色都要了!

出家後提婆達多一再起惡心殺心謀害佛陀的性命,不斷失敗。挑起鬥爭矛盾、為爭權奪利跟佛陀比拼的他不惜聯手血氣方剛的阿闍世王殺父害母橫奪王位高升國師,變成印度諸國人人嫌惡的「最不受歡迎惡比丘」。

事情弄到這種地步,犯下五逆重罪的年輕阿闍世王擔心奪權暴政引爆民變,決定把不擇手段一起搞權謀的國師送走:「你先出國避風頭。你我做的事儼然已成印度境內十六大國頭條新聞,每個百姓都在罵你、怪你、排斥你:哪來這種惡性比丘造大惡業起瞋恨心傷害世尊如來?」

「大王,苦惱哇!」好不容易共謀天下成了事更成了勢,利用完自己的惡王阿闍世害怕暴政被推翻竟然打算黑鍋全推給自己背、把自己丟到外國無名無利從零開始,提婆達多忍不住憂上心頭。「……好吧,我走!」若是抗命,說不定屠殺親族眼皮都不眨半下、心狠手辣的惡王下一個追殺的就是自己?心神不寧的他再怎麼不甘心也非走不可,他知道。

出國出哪國?出國不如回國。提婆達多選擇回到嫉妒人生的原點,出生地迦毗羅衛國。「既生希達,何生調達」心理不平衡一輩子,政教合一渾水也以身試法攪和了一回卻被過河拆橋落得一無所有返鄉,他的內心充滿了憤怒。既然出家也贏不了希達多,希達多不要的王位名利權勢淫色就全歸我這個堂弟吧?

「嫁給我!」提婆達多隔天私自闖進後宮糾纏在丈夫出家成佛後一生純潔、守身如玉的王妃耶輸陀羅:「我娶妳當王后,聖女意下如何?」

「跟你結婚?」耶輸陀羅王妃一聽變臉,強作鎮定:「你把右手伸出來給我牽看看。」

「牽手?好!」提婆達多以為求婚成功,興奮不已。

沒想到一出手悲劇了。風韻猶存、美如天仙的大美人王妃纖纖小手一握直接把他的粗壯大手捏到骨折,五隻指甲還鮮血直流,失血過多當場昏死過去。這手法在女界稱為「正當防衛」,對色狼、性騷犯、性侵犯等惡人使用不犯法。

提婆達多不知昏了多久才悠悠醒來,一醒就被耶輸陀羅王妃這位厲害大嫂教訓一頓:「你一定不曉得我受的教育也是女性當中數一數二的上流王室教育,力氣之大除了悉達多王子以外舉世無雙。你跟我握握手就骨折,要是膽敢跟我結婚擁抱豈不被我用力捏爛,當場分屍死在我懷裏?把你高壓擠爛成像防狼噴霧劑的水霧、大樹鋸碎的木屑那樣瑣碎精細的微小粒子喲……要我動手把你碎屍萬段有什麼難?」可怕的女人!大力女神!提婆達多頭殼壞去才會向她求婚!一個嚴重敵視謀害親夫的殺人未遂犯的好女人為夫報仇雪恨都來不及了,哪會願意下嫁給仇敵「與敵共枕」?笑話!

受傷的提婆達多仗著自己是王子的堂弟(也是一種王子)的身份在宮殿裏四處亂闖,跑進希達多王子堂兄出家前的大臥室的王床就躺,你家就是我家這樣。這一躺,王室工作人員個個氣得咬牙切齒,怎麼有這麼不知恥不要臉的殺人犯哪?王族也好,侍從也好,上上下下同心協力包抄上來,硬是把他從王床上一把抓起來扔到地板上,讓他左半邊屁股摔到沒辦法走路,呼叫一部動物司機駕駛的古代計程轎把他趕上轎轟走了。「你這個惡性比丘!殺人犯!提婆達多,你應該向尊貴的大沙門佛陀懺悔!」

「為什麼大家心裏只有他?」聽到佛陀名號,嫉妒之火立刻燒光提婆達多的理智。「記得他常常開示說什麼大道理……什麼『有身無瘡痏,不為毒所害,毒無奈瘡何,無惡無所造。』老是吹牛他無敵鐵金剛似百毒不侵。既然愛講,我就下毒!我就順著大家的意去表演假裝懺悔,再趁機用事前沾上劇毒的指甲劃傷他的腳,毒氣從傷口向他全身迅速擴散後不消幾秒一定暴斃身亡!」

預謀殺人計畫很快就著手進行。他裝出溫和柔順的慚愧懺悔樣登門拜佛,拜託大家把他抬進門,再要求大家把他放到地板上讓他一步一步走到佛陀面前致歉。兄弟一家親的檯面好話或期待好事騙過了天真的眾人,誰曉得他親如兄弟也要殺?只不過,一個殺機濃厚的兇手再會殺也救不了自己必死的有為業報,再會騙也瞞不了因緣果報。提婆達多才一下地,地獄之門就在他雙腳下打開冒出地獄之火,短短幾秒內就把他活活燒死,神識離開烈焰中的焦屍墮入地獄轉世為無間獄囚。

原典出處:《出曜經 惡行品》


2018/11/20

佛典故事:特別的小馬 The Special Pony


身為佛教在家大護法的一代名醫藥王耆域非常喜歡供僧。不過學佛歸學佛、供僧歸供僧,卻是以凡夫識心學佛、以凡夫俗眼供僧;對於比丘的修行表現起分別心大小眼,有的供養,有的不供養。有時供僧功德主覺得自己護法護教發大心出錢出力就會忍不住這樣,對師父們的修行表現相當介意!

供僧這一天,耆域發現般特比丘「看起來」其貌不揚又不會背誦法偈、口才不佳,心裏不太高興。他當場向佛陀表示他不願意供養對方,滿臉棄嫌。佛陀知道耆域心生分別錯過羅漢福田,故意叫已經證果的般特比丘羅漢僧當場示現神通力給他看。耆域一看不得了,自己有眼無珠不識羅漢聖僧,心生慚愧,立刻痛改前非並且對般特比丘特別恭敬。

「耆域啊,你的習氣還是沒改啊……」佛陀慈祥地注視這個優秀(不如說太過優秀才慢心難降)的在家大弟子,對他說起一段宿世因緣:

很久很久以前在無量大劫的古早時代,耆域在人間出生為人。當年的他並未行醫,而是專營專業馬場事業的大商人,素以國際販馬商業貿易聞名於世,各國國王都認識他。

有一天,身為名氣人氣叮噹乍響的一代國際大商人的耆域親自率領旗下一千匹好馬出國交易。臨將出境通關以前,一匹懷孕滿月的母馬順利生下一頭毛色不純的小花馬。他心想,毛色不純正,母馬也還好,沒什麼大不了,隨手把初出生的小花馬當路過伴手禮送給路人就算了,大搖大擺出境做生意。

出國做生意不是一般小生意,是直接向外國元首接單的國際大交易!外國國王對動物相當有興趣,對馬更有專業研究,一點都不外行:「大馬商主啊,本王善觀馬好惡,發現你賣的這一千匹成馬都只是普通的馬,馬陣裏卻有一隻可憐的母馬心事重重鎮日悲鳴。她的叫聲非常特殊,與眾不同,一定是在懷念她生下的小馬!她要是生產,一定是生下毛色不純的小花馬對不對?那匹小花馬長大以後格外出色,會變成一匹市價等於這一千匹成馬總合的稀世名馬!要是你肯割愛把那隻奇葩小花馬賣給本王,本王就大方連同這一千匹平凡無奇的馬也順便買下讓你發大財;要是你捨不得出讓那匹未來市價千倍的珍貴小花馬的話,本王就不買了!」

不識貨、不懂馬、只是單純把動物當成生財工具的大馬商主本來就沒把那隻小花馬放在眼裏。看不上眼,了無印象,送別人就三兩下忘光。外國國王這一問把他問得一頭霧水:「什麼小花馬?我一路辛苦趕路出國,完全不記得有哪匹母馬半路生過什麼小馬!」

外國國王:「不,一定有!本王對馬超內行,還會替馬看相!依本王觀察,那匹整天悲傷哀鳴的母馬一定有生下小花馬。光聽她的叫聲就可以確定她一定生下了一頭稀世名馬,母子分離萬分不捨!」

「是是是,在下回去想想,調查一下!」國際大馬商完全傻眼,只能陪笑告辭另想辦法。這可是一筆足與國家元首建交、鞏固邦誼、經濟互利、共存共榮的重要國際交易,哪能輕易放手?

他回到馬營苦思到半夜睡不著覺,盯著那匹淚眼迷離唉唉叫的悲情母馬陷入苦思,終於把記憶喚醒了。「啊……沒錯!我一定是讓時差給弄糊塗了,腦袋一時空古力秀逗!她在出國前不是生下一頭小花馬嗎?該死,我忙趕路沒注意,隨便順手送給不熟的路人了……」

母馬念子是日夜悲傷鳴泣,小馬呢?這匹小花馬可真是不同凡馬,出生就懂得說人話!是一頭語言天才特異功能舉世無雙、如金似玉的奇妙小馬啊!「新主人,謝謝您大恩收容在下小花馬!」牠知道自己不被舊主人欣賞才隨隨便便送走,十分感恩新主人慈悲收容照顧自己。「新主人,在下那不識金馬寶馬稀世花馬真實價值的無知舊主人如果後悔來向您討馬的話,您可千萬別跟他客氣。他有錢得很,您大可跟他開出五百頭成馬的天價當成將在下買回的條件,否則一切免談。您放心,他無論如何都會千方百計把我買回去,只管放心叫價就是了!」

花馬雖小不可輕。小小年紀知恩報恩,對於愛護小動物的善心人士很懂得馬的報恩之道。果不其然,牠誠心誠意的告白講完才沒幾天,那個冒冒失失、慌慌張張、急得熱鍋上蟑螂似的大馬商主就風塵僕僕入境,一回國馬上登門「按贖索驥」點名就要小花馬。

「啊,這位朋友,您辛苦幫我照顧我的母馬生下的小花馬,真是感謝!我今天特地帶一匹上好的高價成馬來跟您交換,請把那匹可愛的小花馬還給我吧?」國際大馬商一臉笑意。

「不要。」

「啊,不要?」

「我本來就沒跟您討那匹小花馬,是您當初嫌麻煩推給我養的!」

「啊,那個嘛……」

「您知不知道特別費心勞神照顧才剛出生的小花馬有多苦?我不是女人,更不是母馬,一輩子從沒餵過奶,也從來沒有養小馬的經驗,光張羅馬奶給牠喝就忙死了!」

「啊,是是是,您費心勞神了……我們交換,好不好?」

「這樣吧。我知道您很會做生意,是全球富豪名冊上大名頂頂的大富商。您若肯出五百匹優質成馬的合理價錢來換的話,我就忍痛割愛還給您。這麼難養倒養出感情了,我好捨不得。」長相可愛又會說話的寵物小花馬當然好,誰捨得?

「五百匹?好好好,只要肯還我就行!」

就這樣,大馬商人爽快灑錢,用五百匹好馬的天價換回一隻稀世說人話小花馬,再以牠為國際貿易重點商品的優厚條件成功與外國國王達成一筆天價國際貿易。買賣雙方都覺得大賺一票,雙贏!

故事聽到這裏,耆域低頭傻笑。

佛陀看著優秀的醫學奇才弟子,溫和地開示道:「過去世的你初初瞧不起其貌不揚的小花馬,知道牠真正的非凡價值以後才追悔不已,甘心花五百匹良馬的天價贖回來,先賤而後貴!你這輩子還是有相同的習氣啊!」


原典出處:《出曜經 馬喻品》


-修行筆記-

一、識才之人乃人才中的人才;「識才之才」若出世,人才才會被當人才。

二、馬與人類自古親密為伴,是人類非常重視的高價經濟動物。馬有何重要性?為何自古為王者所重?

三、會說話的神奇小花馬寓意何在?人與動物的跨物種言論自由能帶給人類何等實質商機與商業利益?

四、做生意的秘訣何在?商機不離心法,如何讓人感動、讓動物感動、讓互利共贏的大眾都深感共同得益,人人有獎?交友在交心,國際情誼與商場情誼長長久久的道理何在?


2018/11/19

佛典故事:野草 Weed


王者居高臨下,心量大,眼界廣。他獨立高樓遠眺四方,發現遠方似乎模模糊糊有個人影。視力一級棒的國王定睛一看不得了,他在做什麼?拔草!拔草原本是件日常小事,在神秘客手上卻變成反常大事:每拔一枝草緊握在手,原本油綠綠的青草就硬化變異成在大太陽下反光刺眼的全新鋒利寶刀!

這是魔術還是妖術?國王冷汗直流。只見神秘客每拔一草化一刀就用力把寶刀就地扔下,在蒼茫天地間形隻影單立於遍地刀海,像在進行只有他自己懂的神秘儀式!好奇心被挑起來的國王決定要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命令手下立刻趕到現場把神秘客召進正殿親自詰問。

國王:「你剛才在草地上變什麼戲法?為什麼普通的野草一到你手上就化成上等的好刀?既然了無價值的野草變成市價奇高的寶刀,為什麼又捨得全部就地扔掉?」

神秘客:「小民好佛,長期聽經聞法。我知道佛經上有這樣的記載:佛陀叮囑侍者阿難尊者一件不幸的末世災劫。佛陀說,在他老人家圓寂入滅以後世道將一路衰敗墮落,五濁惡世世風日下如入長夜,三毒無明眾生彼此瞋心惱害,惡言惡行相向以為日常。重瞋惡世的共業召感之下,末法眾生很容易起無明鬧衝突興戰亂,人人在盛怒下信手抓起一瓦一石都能當場化為刀劍!小民發生隨手拈草全化利刃的異事是不是代表佛陀的末世預言在我們的時代就要現前了?我是個一生信佛修善的人,豈敢以身見證黑暗時代的降臨?我不願意當五濁惡世大小三災巨變的禍首!為了守護地球,守護人類,守護人間,守護國家,守護世道,守護國民,守護得來不易的修行人生,守護善法,我把不吉祥的化刀全都扔了!」

國王:「是嗎?你真是個稀有難得的大善人!本王為感謝、表彰你的善行與發心,決定要賞你領地民戶!」


原典出處:《出曜經 恚品》


-修行筆記-

《出曜經》云:「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世間誰不知道瞋心憤恨的煩惱禍患?理上知道,事上見聞人間世無量警世惡報,問題難在立志真修實證將「瞋」這項粗重三毒無明修掉、斷掉、轉掉、化掉、空掉,銷歸無上金剛寶王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