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為愛瘋狂:精神病患與包容社區


我「認識」他許多年了,直到總統大選投票日當夜才第一次看見他的模樣。他一如繼往,穿得正常,髮型正常,外表正常,走到路燈下停住彎腰後仰,發出武俠片才有的肺活量百分之百、中氣十足的仰天長嘯。聲量之大,幾條街路的社區鄰里家家戶戶清晰可聞。

多年前,社區人士告訴我他是誰;他無害,不必害怕。他是在地人,土生土長。原本好端端一個大男孩,一場戀愛被女方殘忍變心拋棄之後就瘋了。從此他不工作也不求學,父母養他照顧他,他則三不五時上街仰天長嘯。「失戀?」「聽說是失戀。」一場愛情換來失心瘋幾十年,瘋一輩子。

因此,除了外地人、觀光客、完全不認識他的臨時路人會受到驚嚇報警處理,警察再出面好心勸他回家並向不知內情的人解釋以外,社區與他之間和平共處很多年了。大家都認識他們一家人,大家都同情他的不幸戀情與慈心照顧他一生一世的年邁父母親,沒有人排斥他們一家人也不會說三道四。

男眾不痴情則已,一痴情起來跌到心井萬丈深淵無可自拔;不知道何謂真心真愛遊戲人間,一旦愛到了足以為愛瘋狂。愛是苦的對不對?相愛的幸福為生死無常受盡愛別離苦,不相愛的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重情深若成心魔,愛情最後只淪為終極業障。

《楞嚴經》中,佛陀向阿難開示道:「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愛是一邊,恨是一邊,愛恨兩頭皆苦,中道自性清涼。


佛典故事:天妒 Heavenly Jealousy


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一個了不起的國王,為人十分慈悲,善名遠播。他固定每個月都出巡民間親自訪視,帶著從國庫提領的寶物、衣服、棉被、醫藥等物資發放給需要的人民,如果遇見亡者就代為安葬,如果遇見窮人就反省自責:「國君道德低下,百姓才會貧困;國君道德高尚,百姓就會富足!人民窮苦一定是我這個領袖於德有虧!」

沒想到,世界上有以民心為己心、視民如親的賢明國王出世竟然激發統領天界的天王難以自制的妒火:「人間這個國王是怎麼搞的?道德高尚,勤政愛民,一定是圖謀不軌肖想轉世取代我的天王權位!我非得想個好辦法事先破壞他的計謀!」

妒火中燒的天王不認真治理天界,處心積慮為保全權位而下凡,化身成一個老學究,進宮向國王討錢:「國王,請給我一千兩銀子,謝謝。」

「一千?好。」國王說給就給。

「國王,我老了,恐遭小偷。這一千兩銀子先寄放在國王您身邊,改天我再來領。」老學究要求暫時寄放。

「小偷?我們國境內沒小偷!」國王覺得奇怪。

「國王,拜託讓我先寄放好不好?」老學究堅持。

「……好吧。」國王無奈同意。

老學究才出宮,轉眼間又幻化變身成青壯派學者,再度進宮乞討。

「國王,您真是功名蓋天下,道德舉世第一呀!在下特地遠道而來,有事相求。」青壯派學者開口就讚頌不已。

「歡迎!」國王以禮相待。

「國王,在下出身不好,投胎在平凡普通的人家,一輩子都想向上爬取得榮華富貴……這次在下專程前來,目的就是奪取大王的江山。國王,請把整個國家送我,王位給我坐!」青壯派學者很直接,開口就討權力。

「好啊!」國王一聽立刻應允。「我帶王后、王子搭便車出宮,從現在開始,這個國家就歸你統治了。」

「大王慢走,不送!」青壯派學者一派理所當然。

前國王、前王后、前王子才搭便車出門沒多久,登基的新王就溜下寶座再度變身成另一個年輕學者,半路攔人要車。王室一家布施慣了,唯一一部輕車說送就送,三個人乾脆下車徒步上山露營。一上山,與前國王交情甚佳的五通道士在山路上轉角相遇,施展神通力入定一觀便當下識破是天王下凡故意策反侵占老朋友的國土與王位。

「國王,您一家三口上哪去?這麼辛苦?」五通道士試探地問。

「老友,你最了解我,你懂的。」國王認為不必說太多。

「……」五通道士沒再追問,施展神通力變化出一輛新車給王室家族乘坐,送他們上山。

年輕學者一發現有人送新車,一不做二不休又變身成另一張臉、另一副軀殼,厚著臉皮再度開口討車。車?你要就給你吧!如此一來,前王室一家三口又落得下地散步的命運,慢慢走出前領土國界,來到友好鄰國。

「國王,真巧!老身想跟您領寄放的一千兩銀子,現在就要!」不管前王室一家子折騰整天身心疲累,天王又化身成老學究上前討錢。

「啊,糟了!」前國王一驚:「我把國家送人了,忘記你的一千兩銀子還寄放在國庫裏,我忘了先領!」

「我不管,限你三天內還錢!」老學究十分堅持。

「哎,好吧。我先把王后、王子抵押給民間幫傭,先借一千兩銀子給你好不好?」國王沒辦法只好找辦法。

「好吧。」老學究一臉不情願。

王后才抵押過去就變成女僕,必須親自侍奉沒出嫁的千金小姐洗澡。她才脫掉滿身珠寶吊掛在珠寶架上,天王又變身成野生飛鷹俯衝奪寶而去。等千金小姐脫光衣服,一轉身發現珠寶架空空如也,當場厲聲尖叫:「小偷!這個新來的女僕手腳不乾淨,她偷我的珠寶!」她一叫,全家驚動,三兩下就把前王后五花大綁送去官府押進大牢。白天才鬧完一場害前王后被打入大牢,晚上天王又趁前王子陪這戶人家的少爺睡覺隨侍的機會,偷偷潛入臥室把熟睡的少爺謀殺了。隔天受害家屬一發現自然又是懷疑到前王子頭上,不由分說也把他五花大綁送去官府押進大牢。這對可憐的沒落貴族母子不到二十四小時從至尊王族淪為待宰死囚,無法可想,只能相擁而泣。

「什麼?我老婆兒子都坐牢了?」前國王好不容易周轉到一千兩銀子登門贖人,當場聽到不可置信的黑暗消息,只能到行刑場看親人最後一面。「十方諸佛啊,」前國王心裏暗暗禱告:「我過去生一定造下極重惡業才會招感如此嚴重的惡報吧!」既然無法可施,他就地一坐深入禪定,當場證果得通,以神通觀見一切惡運全都源自天王妒心造業;每一個奇怪的問題人物都是天王下凡變現。

「那種爛天王留著做什麼?你何不快點把他殺了報仇?」前國王正入定,空中突然傳來意外的聲音。

「不能殺。」前國王拒絕。「我聽說,天王也是透過修行福德才升天擔任天王,用慈母般的慈悲心善待一切六道眾生,六道群靈都蒙受他的深重恩德。他豈是在因地上廣造惡業才升天當上天王的?」

「……」空中的聲音不再回應,消失了。

妒心熾盛的天王做掉人王之後惡業果熟,死墮地獄,從六道之首直墮六道之末。眼看淪喪道德的天王直墮地獄,正常的天人、天龍、鬼神都非常高興,互道恭喜。嫉妒天王的神通力一消散,鄰國國王就突然釋放入獄的前王后、前王子,與前國王相見敘舊,關心事件的前因後果。當大家後知後覺一切因因果果源自權力欲薰心的嫉妒與錯誤,無不悲傷感嘆不已……

「老友,留在我的國家,我的國家分一半給你治理。」鄰國國王誠心邀請。

「不必了,非常感謝。」前國王十分感激:「我的舊臣、將帥、軍隊、人民已經全體在我國邊境恭迎我回國了。」


原典出處:《六度集經》


-修行筆記-

經云:「時王者,吾身是。妻者,俱夷是。子者,羅云是。天帝者,調達是。山中梵志,舍利弗是。彼國王者,彌勒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這是提婆達多過去生擔任帝釋天時發生的公案:尊為天王,貴為天身,偏偏不具足天王應該具足的德行,一失天身直墮地獄。

修行若不發菩提心,不想解脫,不想成佛,只以人天不究竟福報為目標,不出六道生死輪迴,最後只是不斷在六道妄想苦報中受苦受難。我們修行人宜慎之!


2020/03/16

隨緣度眾生


恭讀暢懷長老開示文集《隨緣度眾生》,思惟度眾因緣,含自性無明眾生與假有境界眾生。時值武漢肺炎(武漢新冠病毒)全球流行共業,人人平等面對生死關卡,還有什麼比觀照心念、管理念頭、清楚明白作主更重要?

八、九年前,在業界盡忠職守認真工作的老同學很早就告訴我,當今地球人口至少十分之一有或輕或重的精神疾病,無論確不確診或有無病識感。雖然我知道積極主動結識法師、渴望與法師互動的居士有相當比例是精神病患受苦人士,我也不排斥。一直到發生一件意外插曲為止,我才開始謹慎調整互動模式。

事情的開始很單純。A女有思覺失調症、婚姻家暴問題的家族史,重鬱且有自殺傾向。與A女長期互動中,我開始寫相關度眾法語、文章、心得,固定在台大醫院癌症部門看診拿藥、也有嚴重心理問題的B女就「突然」出現了,每週固定花好幾天等我一起吃飯、說話。

B女在單身時期就業期間出現精神問題,中斷工作卻沒有依優生學原則維持單身,而是出嫁給「完全知情」的先生並繁衍下一代,生出遺傳到B女的精神障礙、拿精障手冊的女兒們,一樣無法工作。原本一家四口的生活靠先生一人工作支撐,在B女驗出癌症末期、為此精神無法負荷跳樓自殺被搶救生還以後完全變調。B女必須固定跑好幾家醫院看診之餘,依然日日在家吵鬧幾欲尋死。先生必須出門工作,無法二十四小時陪她,只好把精神狀態最差的次女安置在家,由精神狀態稍佳的長女陪媽媽到處求診治病。B女主動找我攀談,開門見山就說她已經自殺未遂過了,被救回來以後現在還是想自殺,主因是她害怕面對癌末極度痛苦的死亡過程。雖然B女非常可憐,但是,她激烈的言詞、異常的表情與動作在公開場合相當引人側目,除了客人經常投以異樣眼光、反應,店家也深感困擾。我對B女的開示是針對B女這個人本身的特殊病況與家庭問題,完全與他人無關,但是,令我意外的是我們在公開場合「正常」的請法對話竟然演變出「不正常」的連鎖效應。

C女有精神問題與司空見慣的模仿癖,出於無病識感也一樣結婚生子將情緒障礙等精神問題遺傳給下一代,沒有按優生學道理保持單身。所以,當完全不信仰佛教的C女某一天突然模仿我對B女開示的佛教法語字句說給我聽時,我的心中馬上亮起紅燈。所謂「毛道菩薩」就這麼回事:我太粗心,沒有堅持特殊請法私下一對一進行的接眾原則,在公開場合處理重度精神病患的請法,話傳開以後傳給多心的C女,讓C女把與C女百分之百無關的開示內容意外錯植到她自己身上,誤以為我針對乳癌末期、自殺未遂、有嚴重自殺傾向、精神重度不穩的B女說的「個案開示」與她有關係(事實上完全無關)。事發當下我只想止血,當下停止境緣相續,對無病識感、模仿癖嚴重的C女完全沒有詳細說明B女個案來龍去脈,笑笑放過。醫學上不太重視模仿癖,似乎認為無傷大雅又相當常見,不過,真實個案上只要遇過一個精神病患出於病態模仿另一個宗教諮商個案,而且是不信佛教模仿佛教、反對宗教開示模仿宗教開示、一生不願出家又模仿出家人言論的異常個案就能深刻體會它傷害力不小。生活上零病識感,經常重覆大量表面上看似無害的異常言行與異常行為模式,難怪會把親生兒子逼到想自殺。小孩子沒有心理學基底與人際社交經驗,哪堪得起?

當下武漢肺炎(武漢新冠病毒)全球流行,私下一對一進行的接眾原則更行不通。聚餐應供請法之類隱私性高的公開場合都不能去,一邊恭讀《隨緣度眾生》一邊思惟度眾事宜,我自知菩薩行門必須再加油,心還不夠細,無法面面俱到護念每一種眾生。

假有境界眾生以外,自性無明眾生的處理在佛門算觀照基本功了。全球大流行疾疫,在人人面對死劫難關的當下,我自知八識田會冒奇奇怪怪的種子,業感使然,不理它放過就好了。唯冒的業識種子如此奇特,簡直沒有道理可言。面對死劫,妄心竟是逼出這種八識種子:「好想養迷你兔。安靜的,乖巧的,小小隻的,比兒童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迷你兔。」奇怪嗎?不奇怪。這是八識田種子印象裏最後的家庭溫暖:在俗家男菩薩允許下養一大缸魚、巴西烏龜、迷你兔、……的青春期歲月。沒錯,就缺了小兔子。

我記得,那隻好小、好小的雪白迷你兔柔軟的屍體躺在弟弟手上,已經哭泣一整個下午的兩個小朋友邊哭邊向我走來,告訴我他怎麼死的。把玩時一不小心重摔下地,當場吐血身亡。在升學壓力下日日泡考卷海、爬參考書山、掛耳機把搖滾樂開到最大聲充當噪音防堵隔音牆的日子裏,失去姐姐大玩偶的弟弟妹妹從男菩薩那裏獲得小烏龜、小兔子當臨時玩伴,客廳多了至少一兩打招財大金魚的大魚缸,我早出晚歸忙到沒空參與,只有那天破例花好長的時間把小朋友哄到停止哭泣,為他們解釋死亡這件事情。小動物生命通常比人類短很多,若能關懷珍愛的時間不關懷珍愛,很快就只剩永別。

且回向當我年輕時,那隻好萌、好小、卻與我無緣的迷你兔超生淨土。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再不歇心放下,好心的龍天護法又會成就善法因緣突然讓萌兔寶寶現前……妄想不能打,再打變動物園。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2020/03/13

福德與福田


如菩薩欲行佛道,初行檀波羅蜜,應求福田。所以者何?福田因緣功德故,所願得滿。如種良田,則所收益多;如佛說餘田果報有量,賢聖田無量,果報亦無量。

《大智度論卷五十四》

隨喜福德者,不勞身、口業作諸功德,但以心方便見他修福,隨而歡喜作是念:「一切眾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為殊勝!」若離福德,人與畜生同行三事,三事者:婬欲、飲食、戰鬪。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眾生所共尊重愛敬。譬如熱時,清涼滿月,無不樂仰;亦如大會告集,伎樂、餚饌無不畢備,遠近諸人咸共欣赴。修福之人,亦復如是。

福德有二種樂因緣:世間,出世間。出世間者,諸無漏法,雖無福報,能生福德,故名福德。是故有漏、無漏,通名福德。

復次,福德是菩薩摩訶薩根本,能滿所願;一切聖人所讚歎,無智人所毀呰;智人所行處,無智人所遠離。是福德因緣故,作人王、轉輪聖王、天王、阿羅漢、辟支佛、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一切種智、自在無礙,皆從福德中生。如是等種種福德,得正見故,隨而歡喜。

復次,菩薩自念:我應與一切眾生樂,而眾生能自行福德,是故心生歡喜。復次,一切眾生行善,與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隨喜。諸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三世諸佛及菩薩、聲聞、辟支佛及一切修福眾生布施、持戒、修定慧,於此福德中生隨喜福德,是故名隨喜。

持是隨喜福德共一切眾生,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共一切眾生者,是福德不可得與一切眾生,而果報可與。菩薩既得福德果報——衣服、飲食等世間樂具,以利益眾生。菩薩以福德清淨身口,人所信受,為眾生說法,令得十善道、四禪等,與作後世利益。末後成佛,得福德果報,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無量光明,觀者無厭;無量清淨,梵音柔和,無礙解脫等諸佛法,於三事示現,度無量阿僧祇眾生。般涅槃後,碎身舍利,與人供養,久後皆令得道。是果報可與一切眾生,以果中說因故,言「福德與眾生共」。若福德可以與人者,諸佛從初發心所集福德盡可與人,然後更作。善法體不可與人,今直以無畏、無惱施與眾生用。

《大智度論卷六十一》


般若波羅蜜住世


若般若波羅蜜在於世者,佛寶、法寶、比丘僧寶終不滅。若般若波羅蜜在於世者,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一切種智,皆現於世。若般若波羅蜜在於世者,世間便有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菩薩摩訶薩、無上佛道、轉法輪、成就眾生、淨佛世界。

《大智度論卷五十七》

佛語阿難:「一切有為法中,智慧第一;一切智慧中,度彼岸般若波羅蜜第一。」譬如行路,雖有眾伴,導師第一;般若亦如是,雖一切善法各各有力,般若波羅蜜能示導出三界、到三乘。若無般若波羅蜜,雖行布施等善法,隨受業行,果報有盡;以有盡故,尚不能得小乘涅槃,何況無上道!

若布施等善法,能觀如佛道相不二、不生不滅、不得不失、畢竟空寂,是名「迴向薩婆若」。是布施福,世世常受果報而不盡,後當得一切種智。如布施,一切法亦如是相。

《大智度論卷五十八》

見般若波羅蜜,與見佛無異。

《大智度論卷五十九》

不與不善法合,不與善法合;不與世間法合,不與出世間法合;不與有漏法合,不與無漏法合;不與有罪法合,不與無罪法合;不與有為法合,不與無為法合。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為得諸法故生,以是故於諸法無所合。

《大智度論卷六十二》

諸天著二種樂:欲樂、定樂,不能懃苦書持般若波羅蜜。閻浮提人能精進書、持、受學、正憶念。如經說:「閻浮提人以三因緣勝諸天及欝單曰人:一者、能斷淫欲,二者、強識念力,三者、能精懃勇猛。」是閻浮提人能書寫、讀、誦、受持,以是故諸天來下,禮拜般若經卷,或欲聞說。

《大智度論卷六十五》


應無所住


菩薩摩訶薩住初發心中,我當具足檀波羅蜜不應住,乃至我當具足般若波羅蜜不應住;具足六波羅蜜當入菩薩位,不應住;入菩薩位已,當住阿鞞跋致地,不應住;菩薩當具足五神通,不應住,以有所得故。菩薩住五神通已,我當遊無量阿僧祇佛界,禮敬、供養諸佛,聽法;聽法已,為他人說;菩薩摩訶薩如是不應住,以有所得故。如諸佛世界嚴淨,我亦當莊嚴世界,不應住,以有所得故。成就眾生令入佛道,不應住;到無量阿僧祇世界諸佛所,尊重、愛敬、供養,以香華、瓔珞、澤香、搗香、幢幡、華蓋、百千億種寶衣供養諸佛,不應住,以有所得故。我當令無量阿僧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是菩薩不應住;我當生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應住;我當生一切三昧門,不應住;隨所欲遊戲諸三昧,不應住;我當生一切陀羅尼門,不應住;我當得佛十力,不應住;我當得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不應住;我當具足大慈大悲,不應住;我當具足三十二相,不應住;我當具足八十隨形好,不應住,以有所得故。

是八人——是信行人、是法行人,如是不應住;須陀洹極七世生不應住,家家不應住;須陀洹命終垢盡不應住;須陀洹中間入涅槃不應住;是人向斯陀含果證不應住;是人斯陀含,一往來入涅槃不應住;是人向阿那含果證不應住;斯陀含一種不應住;是人阿那含,彼間入涅槃,不應住;是人向阿羅漢果證不應住;是人阿羅漢今世入無餘涅槃不應住;是辟支佛不應住;過聲聞、辟支佛地,我當住菩薩地,不應住;道種智中不應住,以有所得故。一切種、一切法知已,斷諸煩惱及習,不應住;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轉法輪,不應住;作佛事,度無量阿僧祇眾生入涅槃,不應住。

四如意足中不應住;入是三昧,住如恒河沙等劫壽,不應住;我當得壽命無殃數劫,不應住;三十二相,一一相百福莊嚴,不應住;我一世界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不應住;我三千大千世界純是金剛,不應住;使我菩提樹當出如是香,眾生聞者,無有婬欲、瞋恚、愚癡,亦無聲聞、辟支佛心,是一切人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眾生聞是香者,身病、意病皆悉除盡,不應住。

當使我世界中無有色、受、想、行、識名字,不應住;當使我世界中無有檀波羅蜜名字乃至無有般若波羅蜜名字,當使我世界中無有四念處名字乃至無有十八不共法名字,亦無須陀洹名字乃至無有佛名字,不應住,以有所得故。何以故?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諸法無所得故。如是,憍尸迦!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不應住,以無所得故。

《大智度論卷五十四》

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應如是住,如諸佛住於諸法中,非住非不住。

《大智度論卷五十四》

為斷法愛故,不應住;不欲違諸佛說畢竟空智慧故,不應住。若以方便不著心,憐愍眾生故,雖住無咎。

《大智度論卷五十四》

諸佛得佛道時,於諸法中不得定實相故,當何所住!

《大智度論卷五十四》

諸佛心於一切法中無所住,所謂色乃至一切種智;菩薩亦應如是學,用無所住心行般若波羅蜜。如諸佛無所住心中亦不住,非不住心中亦不住,畢竟清淨故。諸菩薩亦應隨佛住,畢竟清淨故,諸菩薩亦應隨佛學。

《大智度論卷五十四》

是人善修諸法空,亦不著空;不著空者,云何當得便!

《大智度論卷五十六》


2020/03/11

中道


離是二邊行中道,是為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三》

一切法實觀,皆是空、無相、無作相;皆是空、無相、無作相故,則無得便,亦無受便者;是故空不應得空便,無相不應得無相便,無作不應得無作便,以一相故。

《大智度論卷五十六》

此中說因緣:「是諸賢聖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故。」般若波羅蜜是諸法實相,正遍知名為佛,小不如是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轉不如是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愛念、供養能知諸法實相者,是天王、人王等世間福德人。是故常說:「般若波羅蜜出生諸賢聖、剎利大姓,乃至一切諸天。」

《大智度論卷六十》


2020/03/10

萌龜盃籃球賽 SCT之首發神射龜「法國」

一分鐘的「法國上籃」微電影檔案太大,此處無法上傳,善巧變通分享迷你照片輯:









自從「法國」勇敢懸空長達幾分鐘並睡熟以後,眾龜紛紛群起仿效一一嘗試,但唯有「法國」與「法歐」最不怕拍照。「法文」個性內向,一被發現就快閃下水啦!

至於「法青」……「法青」個兒小卻無比強悍,吃飯時間一定咬緊師兄弟的小手手,咬得人家滿池驚逃,不被我「按頭頭」就死不鬆口。觀看大海龜動保片快奔逃回我掌心的是他,想要回家時定定地蹲在我掌心搖屁股(規律地依地心引力方向上下搖動屁股,一秒約來回一次)表達渴望回家的心情的也是他,迄今都對吊掛在空中籃框的自娛行為不感興趣。

龜族如此有靈性,說不定是「警龜」、「醫龜」、「運動龜」、「修行龜」等專業動物工作也能勝任哩!


度眾本空


此中佛說眾生空因緣,所謂十方如恒河沙諸佛以神通力為眾生無量劫說法,一一佛度無量阿僧祇眾生入涅槃,假令如是,於眾生無所減少。若實有眾生,實有減少者,諸佛應有減眾生罪。若眾生實空,和合因緣有假名眾生故,無有定相,是故爾所佛度眾生實無減少。若不度亦不增。是故諸佛無減眾生咎!是故說:「菩薩欲度眾生,為欲度虛空。」

《大智度論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