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佛典故事:前兒子 Ex-son

南陽人張諫原本娶妻生子過著凡夫人生,人過中年突然深信佛理,棄捨妻子、兒子,披剃出家。他受完戒就攝心用功、守護心珠自性光明,在心性上有所契悟,對玄妙佛理有所體會,不久就成為十方禪客雲集的大善知識。

出家的爸爸一旦成名,住在廣陵的俗家兒子就來攀緣了。

「請問……」久違的兒子才踏進院門就遇見出家的禪師爸爸:「請問這位莊嚴又具足威儀的師父,您知道俗名張諫的大師住在哪嗎?」

對面不識?也好,就對面不識。

「哦?施主往東南方走就找到了。」從諫禪師(現出家相的張諫)知道親生兒子完全認不出自己,順手遙指虛晃兩下,轉身掉頭就走。

「感謝!」兒子慌忙朝他指示的方向快步走去,走遠了。

「……」兒子才走,從諫禪師頭也不回地回到寮房,閉門不出拒絕見客。

辭親割愛的人不就是這樣?

多年之後的盛夏五月,年高八十幾歲的從諫禪師突然走到客堂向護法檀越告別:「大眾好好修行,善建福業!貧道今年初秋即將遠行去了。」待初秋時至,他洗完手親自焚香恭念彌勒佛聖號後右脇而臥,無疾入化。

門徒發現師父已經圓寂,遵奉師父生前交待的遺訓將師父的大體送到森林裏布施給野生鳥獸當食物。送屍三日後,門徒們入林收拾,發現遺體皮膚、肌骨、樣貌侊如活人,完全沒有腐敗,也沒有任何野生動物要靠過來吃。為了執行師父的布施遺訓,門徒們把大量餅干散蓋在師父的大體上,希望用餅干吸引野生動物來取食師父的遺體;未料隔天檢查一看還是沒用!雖然地上有狐狸、野狼留下的腳印足跡,牠們也只來吃吃餅干就離開,根本不想啃食禪師的遺體!

動物都不吃禪師恍如活人的遺體,怎麼辦?

起塔吧!

徒弟們就地火化師父的遺體,整理餘燼,就此納塔典藏。


原典出處:《兜率龜鏡集*從諫禪師》


-修行筆記-

人類的遺體除非蓄意火葬焚化,否則無論是舉行海葬、山葬、土葬、樹葬、花葬、天葬……都會回歸自然界的食物鏈系統,最終成為大量眾生(含昆蟲、細菌、微生物)的食物。一樣是生者皆歸死、四大假有分散再度回歸生態系統,差在亡者生前有沒有起一念無遮布施眾生的大慈悲心。


2021/02/27

佛典故事:黃金首 The Golden Head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外國住著一個虔信天神的外國婆羅門。他敬事天神,為天神蓋一大間神廟、打造大型天神像加以供奉,特別用純金打造神像首。

信仰這件事,繫乎人心。信徒眼裏的神像是神明的人間化身;非信徒眼裏的神像只是有市價行情、可以賣錢的世俗宗教文物。亮晶晶、光閃閃的純金神像首在神廟殿堂中央高高掛著,賊就來了。

「……奇怪,怎麼砍不動?」賊心裏納悶。

「我這神偷神器所向無敵,為什麼這次失靈啦?」賊滿頭大汗。

「……急死我了!」賊忙大半天,眼看天色就要亮了。

「哎呀呀……南無佛,給我頭!南無佛,給我頭!」賊情急之下念起佛來了。他這一念佛,轟地一聲黃金神首就突然崩落,得手了。

隔天一大清早,非常敬信神明的外國婆羅門帶一大群婆羅門香客上殿拜拜,發現昨天還好好的黃金神首不翼而飛。「神像怎麼會沒有頭?」婆羅門香客們紛紛交頭接耳:「世界上根本沒有神明嘛!神明連神像自己的頭都保不住還想保佑誰?」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當下,突然有一個婆羅門香客被附身了。「你們聽好!原本小賊沒辦法取下我的黃金神首,情急之下突然高聲念誦南無佛!他一念佛,我們神界的神明全體驚動,一時失控,他才趁機盜取我的神首!」

神明附身?神明附身。

這一講,婆羅門香客們加倍不信神了。「是嗎?這表示神不如佛嘛!人家念一句佛號,你的頭就丟了!走走走,我們以後都改信佛,不要再來這間神廟拜拜了!」


原典出處:《生經*佛說譬喻經》


-修行筆記-

一、經云:「賊人稱南無佛!得天頭去。何況賢者稱南無佛?十方尊神不敢當,但精進勿得懈怠。」

二、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的當下,不只有盜神像頭事件,還有惡意轟炸炸碎佛頭的恐怖主義犯罪、惡意斬截佛頭的盜賣文物犯罪、惡意修改佛頭成外道像或俗人像的文化犯罪、……大量不法行為。而且,上述不法行為既遂者眾,犯罪者亦眾多。這不是神首、佛首的「顏值」、「市價」、「交易行情」、「世遺認定」的小問題;而是當代人類的基因遺傳水平及文化素養程度已經墮落到無以附加的大問題。種種事相反應的是我們「人類一族」的人種水平下降到哪的世紀大問。

三、備註:在佛經中被否定的神明通常是指數千年前在「多神民俗信仰時代」盛行活人祭、血肉祭、殺牲祭、焚身祭……之類涉及殺生祭拜的鬼神信仰,並非指後期至現代的一神信仰。原始的神明信仰有相當比例援用在神廟裏直接宰殺活人(種姓階級出身低而被賣來祭神的犧牲者)血祭的野蠻風俗,是以強調改用後期不殺生的佛教信仰取而代之。


四種淨土

淨土有四者,一、凡聖同居土:即極樂世界七寶莊嚴、九品往生者,是化佛所居之土。二、方便有餘土:謂二乘人修方便道,斷四住惑,尚餘無明惑未盡,受法性身而居此土也。三、實報莊嚴土:菩薩方便已斷,餘習未盡,感得勝報,即別教十地、圓教三賢、乃至等覺所居,是報佛之土,馬鳴龍樹往生者也。四、常寂光土:即理性之土,是妙覺菩薩、究竟佛果法身所居也。

然其報土要修無漏正因,與理行相成,方得往生。尚非二乘所居,況容下凡能見?下品凡夫本無勝業,隨起一行,或修觀、或持名,乃至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同居見化彌陀。是以經中或云:「彼土純是菩薩,無有二乘。」或云:「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

斯皆隨機感見,土品殊分,非關拯接有其高下。西國大乘許、小乘不許,悉謂有餘實報二土。然極樂天宮各隨志願,宿根信發,精專一業,競趣寶所,彼此見佛,悟無生忍,位階不退。奚優奚劣?無以私心窺測如來聖教,猶豫結胸,自賺賺他,過非小!矣智鑒而慎諸!

《兜率龜鏡集》


2021/02/26

《兜率龜鏡集*經呪願文》法語選錄

 

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有千百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佛告文殊師利:「若欲生十方妙樂國土者,亦當禮敬藥師瑠璃光佛。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亦當禮敬藥師瑠璃光佛。」《大灌頂經》

爾時如來為妙德等五百長者說報恩品已,復告五百長者言:「未來世中一切眾生若有得聞此心地觀報四恩品,受持誦習,解說書寫,廣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長,諸天衛護,現身無疾,壽命延長。若命終時即得往生彌勒內宮,覩白毫相,超越生死,龍華三會當得解脫。十方淨土隨意往生,見佛聞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又世尊為彌勒等諸大大菩薩說阿蘭若功德莊嚴品已,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涅槃後五百歲法欲滅時,無量眾生厭離世間,渴仰如來,發無上菩提心,入阿蘭若為無上道,修習如是菩薩行願,於大菩提得不退轉。如是發心無量眾生命終上生覩史天宮,得見汝身,無邊福智之所莊嚴,超越生死,證不退轉。於當來世,大寶龍華菩提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菩薩說十種大願:一者願一切種供養無量諸佛。二者願護持一切諸佛正法。三者願通達一切諸佛正法。四者願生兜率天,乃至般涅槃。五者願行菩薩一切種正行。六者願成熟一切眾生。七者願於一切世界悉能現化。八者願一切菩薩一心方便,以大乘度。九者願一切正行方便無礙。十者願成無上正覺。《持地論》

菩薩有十大願,常悉修行:一者,願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種善根,施與一切眾生,迴向佛道。令我此願念念增長,世世所生終不忘失,常為陀羅尼之所守護。二者,願我以此善根,生處值佛,常得供養,不生無佛國中。三者,願我親近諸佛隨侍左右,如影隨形。四者,願我既得親近,為我說法,成就五通。五者,願我通達世諦假名流布,解第一義,得正法智。六者,願我以無厭心為眾生說示教利喜,皆令開解。七者,願我以佛神力徧至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聽受正法,廣攝眾生。八者,願我隨順清淨法輪,一切眾生聽我法者、聞我名者,即得捨離一切煩惱。九者,願我隨逐眾生將護與樂,捨身命財,荷負正法,除無利益。十者,願我雖行正法,心無所行,亦無不行,為化眾生不捨正願。願我以此十大誓願遍眾生界,攝受一切恒沙諸願。若眾生界有盡,我願乃盡;然眾生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亦不可盡。廣度眾生,無邊法界,所修善根皆悉迴向無上正覺,生彌勒佛前聞清淨法,悟無生忍。但行住坐臥、一生已來所修善根,並共法界眾生迴向彌勒佛前!《發菩提心論》


2021/02/25

《兜率龜鏡集》法語選錄:恒超法師

超,姓馮氏,范陽人。祖父不仕,世修儒道,而家富巨萬。超生而聰慧,童穉不戲弄,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諷騷,辭調新奇,播流人口。忽一日因閱佛經洗然開悟,乃歎曰:「人生富貴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運載。」遂投駐蹕寺出俗,學大小乘經律論,講諸經論二十餘年,宣導各三十餘徧。節操高邁,緇素見之,無不怯懼。

時郡守李君素重高風,欲飛章舉賜紫衣。超聞驚愕,遂命筆為詩云:「虗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厭樹遮山色,憐牕向月明。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復令人勸勉,超確乎不拔。

相國瀛王馮道聞其名,知是鄉關宗人,先遺其書,序以歸向之意。超曰:「貧道閑人早捨父母,尅志修行。本期彌勒知名,不謂浪傳於宰衡之耳也,於吾何益?」門人敦喻,不得已而答書具陳:「出家之人豈得以虗名薄利而留心乎?」

以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數辰而終於本院。院眾咸聞天樂沸空,乃升兜率之明證也。春秋七十三,僧臘三十五。茶毗收舍利二百餘顆,分施之外,緘五十顆於本院起塔。

《兜率龜鏡集*恒超法師》


2021/02/24

《兜率龜鏡集》法語選錄:法誠禪師

誠,姓樊氏,雍州萬年人也。童小出家,止藍田王效寺事沙門僧弘,誦法華經以為恒任。又謁禪林寺相禪師,詢於定行而德茂時宗。學優眾仰,隋文欽德,請遵戒範,乃陳表固辭,負笈長驅。夢感普賢勸書大教,誠曰:「大教,大乘也。諸佛智慧,所謂般若。」時學士張靜者,時號筆工,罕有加勝。乃請至山舍,令受齋戒,潔淨自修,口含香汁,身被新服,靜利其貨,竭力寫之。終部已來,誠恒每日燒香供養在其案前,點畫之間,心緣目視,略無遺漏。時感異鳥,形色希有,飛入室中,徘徊鼓舞,下至經案,自然馴狎,久之翔近。明年經了,將事興慶,鳥又飛來。前後如此者非復可述。

至貞觀十四年夏末,忽感餘疾,自知即世,願生兜率。索水浴訖又索絡轝,傍自檢校,不許榮厚。至月末,日將現,無故語曰:「欲來但入,未暇絃歌!」顧侍人曰:「吾聞諸行無常,生滅不住,九品往生。此言驗矣!今有童子相迎,久在門外。吾今去也!爾等!佛有正戒無得有虧,後致悔也。」言已,口出光明照於楹內,又聞異香苾芬而至。但見端坐儼然,不覺其神已逝。時年七十有八。

《兜率龜鏡集*法誠禪師》


過敏管理

過敏的人假如在打掃保養好的環境還不斷有過敏反應,通常元兇出在身上的冬季衣物有大量活塵蟎。

在冬季,過敏體質的人衣物要常換洗:常沾頭皮屑的帽子、常沾脖油的圍巾、常沾空氣灰塵的外衣、……至少三天換全新。人體二六時中掉大量死細胞、死皮,這些人體脫落死去的舊細胞是塵蟎的食物;一平方公分的面積就能長幾十萬、幾百萬隻塵蟎。如果冬季衣物沒有常換,等於每天身體帶著幾千萬隻以上的活塵蟎生活,當然無論身在何處都過敏。

以我們出家二十幾年而言,出家久,衣物新新舊舊數量夠,換洗不是問題。新出家不久又會過敏的法師就要辛苦些,秋冬準備至少5~7套上述衣物更換。這是沒辦法的事,秋冬衣物難乾,台灣文化很少使用歐美洗脫烘衣機一次OK免晾晒(為省電),所以台灣的法師只能準備好幾倍的衣物換洗、等晒乾。此外,嚴重過敏者在發作時,枕巾、枕套要很勤換,頭皮要天天洗。要不然,頭油、頭頂上養幾千萬隻塵蟎又堆在帽子裏,會不斷刺激出過敏反應。

最嚴重的過敏者必須自購「洗鼻機」,每日清洗鼻腔。這是洗衣物、換枕巾都沒效時的做法:每天洗呼吸道,把人體無法排掉的異物、生物、……以人工方法洗出體外。萬一什麼辦法都試過還無效,過敏反應一直現前,醫界下下之策就是開慢性處方籤,讓病人每天吃類固醇、抗組織胺等藥物控制過敏反應。但那類藥物吃久必有副作用後遺症;吃幾年吃出抗藥性以後難免藥量愈下愈重,等吃個二十年、三十年之久,醫界一樣會為了保護病人的腎臟而強迫過敏病患把抗過敏藥物戒掉。

總之,這是生活在高溼度的台灣一定要面對的業報。醫界告訴我,台灣人口有七成以上終身過敏,環境溼,也不斷透過遺傳傳給新生代,這是無解的業力,只能靠人人努力去做過敏管理。


2021/02/22

Shifu & Shifu



尊敬仰慕師父就會學師父。以前在我胖胖的時代,我拼命學惟覺老和尚的坡務特色與飲食風格。後來實在是沒辦法,生病以後體重下跌約十七公斤,人從胖子變瘦子,氣力小很多,自然而然就變成聖嚴老和尚的坡務特色。

徒弟真的是會「像」師父。

以後等我轉世成男身當比丘一定長很帥。

(最後一句旨在讚嘆我的師父都很帥)


《兜率龜鏡集》法語選錄:道宣律師

乾封年初,冥感天人來談律相,言:「鈔文輕重、義中舛誤皆譯者之過,非師之咎,請師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也。貞觀中曾隱沁部雲室山,人睹天童給侍左右。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

宣遽問:「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某非常人,即北方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

宣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

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捨,敢不奉獻?」

俄授於宣,宣保持供養焉。

復次,庭除有一天來禮謁,謂曰:「律師當生覩史天宮。」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

爾後十旬,安坐而化,則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臘五十二。

《兜率龜鏡集*道宣律師》


2021/02/21

《兜率龜鏡集》法語選錄:玄奘法師

奘生常以來願見彌勒。及遊西域,又聞無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頻祈請,咸有願證。懷此專至,益增翹勵。後至玉華,但有隙次無不發願生覩史多天,見彌勒佛。自翻大般若經六百卷了,惟自䇿勤,行道禮懺。

麟德元年,告翻經僧及門人曰:「有為之法必歸磨滅,泡幻形質何得久停?行年六十五矣,必卒玉華。於經論有疑者,今可速問!」

聞者驚曰:「年未耆耄,何出此言?」

報曰:「此事自知。」

遂往辭佛,先造俱胝十億像所,禮懺辭別。告寺僧曰:「奘必當死。經云:『此身可惡,猶如死狗。』奘既死已,近宮寺山靜處藏之。」

因既臥疾,開目閉目見大蓮花鮮白而至,又見偉相,知生佛前。命僧讀所翻經論名目已,總有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自懷忻悅,總召門人,有緣並集。無常將及,急來相見,對寺僧門人辭訣并遺表訖,便默念彌勒,令傍人稱曰:「南謨彌勒如來,應正等覺,願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眾願捨命已必生其中。

至二月四日,右脇累足,右手支頭,左手䏶上,鏗然不動。有問何相?報曰:「勿問,妨吾正念。」至五日中夜氣絕神逝,迄兩月顏色如常。

《兜率龜鏡集*玄奘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