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昔無邊劫,深信極尊敬,
以微妙音聲,讚歎諸如來。
今坐菩提座,是故我頂禮,
願以讚歎業,當得無上果。
《方廣大莊嚴經˙嚴菩提場品》
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你聞,今夜的風是杜鵑花的香味……」
俗諦層次上的性別議題充斥大量迄今無解且無限循環再製的邏輯迷思與謬誤,禁不起思考邏輯檢視,同時也敵不過社會壓力與團體迷思。
以代理孕母議題而言,它涉及龐大又複雜的認知偏誤結構:
一、以大自然界異性戀生物自然生殖機制論,通常母體就是父體的代理孕母。父體把精子放置在母體的子宮,全程由母體提供懷孕生產服務,父體完全免受懷孕生產痛苦、身心病苦、生命風險,輕鬆享受自己的胎兒在別人的身體裏受孕、細胞分裂、成長、出生的果報。人類的先驗邏輯漏洞在於會合理化一切大數現象(多數現象);因此,母體擔任父體的代理孕母事實被當成天經地義,特定母體擔任特定母體的代理孕母就不一樣,被當成特例去放大檢視、攻擊、污名化。
二、錯誤共識效應的普遍性、嚴重度遠超大多數人的想像。「大家都是那樣、大家都是如此、別人都怎麼說、社會都如何想如何說如何做如何過人生、……」的論述內容往往有強烈個別差異,人人一套版本。明明事實上每個人一種自己獨到的心意識版本、擁有個人特色強大的人生故事詮釋,但話講出來往往是全世界、全國、全社會、全人類、……怎樣又怎樣。性別議題領域尤其如此。關於代理孕母,真的有所謂「共識」存在嗎?還是只是想像的、錯誤的、編輯的、不存在的虛構共識?別的且不論,某些已經被推翻的中國皇朝後宮傳統就是皇后絕不懷孕、生產、哺乳、育嬰,高高在上把皇后以外的妃嬪等後宮女性的骨肉當成下一代接班人教養就好了。該王室傳統甚至超越代理孕母,直接把完全沒有皇后本人基因、只有皇帝基因的後嗣當成皇后的子女,在法律社會家庭意義上百分之百公開認許。
三、多數無明現象在大眾傳媒勢力興盛的現代加倍普遍。信念被型塑,認知被廣告,編輯過的非事實被當成事實行銷,不是共識也偽裝成共識,多數暴力變成多數無明。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民主(下至嬰兒上至老者,每個社會成員充分公開陳述針對特定社會性別議題的個人見解或人人平等具有認知立場見解投票權),存在社會權力位階運作、發言權的設限、團體的迷思、沉默的螺旋、思想市場商業化與交易化,社會上針對特定議題的特定假共識往往是少數強勢者刻意操作的產物。代理孕母爭議也一樣。
四、個別經驗差異往往沒有透過長達數世紀的廣泛田調累積、紀錄、分析、集結。不是每個人的人生見聞都會第一線處理代理孕母爭議:參與婦運?關懷婦女議題?服務弱勢婦女?從事相關議題的司法、醫療、社工、研究工作?還是家族成員本身就面臨過生男生女傳統性別歧視壓力或墮胎導致不孕種種現實理由而必須考慮該人生選項?或者當事人正好有需要?
它是科學問題還是人文問題?
它是倫理問題還是權力問題?
當母體千古理所當然擔當父體的代理孕母而受盡歌頌,母體擔當母體的代理孕母受盡團體壓力與社會污名為哪般?這真的只是簡單的生小孩問題嗎?
換畫皮跟換肚皮在「生育美學」認知層次上到底差在哪裏?
人妖換皮的真愛苦戀古風電影大賣,不是挺受各洲觀眾歡迎嗎?
我雖然現出家相,我對於任何有代孕需要的男性女性都深感同情。畢竟我本人一路被催婚催生到老(理由往往說是我長相長這樣或種種條件怎麼樣),現出家相二十幾年來沒有脫離過香火社會的逼婚逼生壓力共業,深諳香火執著威力。香火共識有沒有是不知道(可能根本沒有),香火共業倒是很強。
很久很久超久以前,僧團裏有很多剎利種姓出身的貴族僧,不少本即佛陀的俗家親族。佛陀成道以後,尊者優陀夷一天雄雄想到,請示佛陀一件俗諦因緣:「世尊!以前您在王宮時脫下身上所有的無價瓔珞珠寶賞賜給王妃耶輸陀羅,對她那麼地好,為什麼她還耍脾氣不開心?」
「……這……」佛陀莊重地如理思惟宮廷夫妻日記那一頁:似曾相識。
那天,年輕帥氣的希達多王子坐在王宮大門前行大布施,免費放送種種瓔珞珠寶給民女。攝於王子大威德力,女眾們排隊領賞時個個害羞不敢注視王子的迷人雙眼,低頭拿到就走。等他現有的獎品發完了,遠遠才走來一個貴族女子。 不是平民,竟然是摩訶那摩大臣的寶貝千金耶輸陀羅。
她害羞嗎?不害羞。
她低頭嗎?不低頭。
她迴避嗎?不迴避。
她臉紅嗎?不臉紅。
她大拉拉地大方信步走到王子面前,一臉似曾相識。
「王子!現在可以送我無憂珠寶禮品組了吧!請拿來。」
「沒有了。」王子說:「妳太晚來,全送完了。」
「我犯了什麼錯?人家都有我沒有?為什麼你騙我,獨獨不送我珠寶?」
「哎,我沒騙妳!妳自己太晚到,來不及搶限量禮……」王子人生第一次被女生找碴,一時倒也手足無措起來,看看手,看看腳,正巧看到自己手上戴著一只超級昂貴的「王子印環」,隨手脫下來就放在耶輸陀羅手心。「吶,送妳。」
「只有這樣?」此生此世初見面,耶輸陀羅就傲嬌了。「我對你而言只值這樣?」她瞪他。
「啊……」王子再度手足無措。「要不然我全身上下所有現前的珠寶名飾都送給妳,妳自己選、自己拿!隨妳高興!」
「我豈能把王子高貴的身體當場剝光光?」她眉毛一挑,心裏很不爽地走了。
實在是有點不堪回首的初戀。佛陀如理追憶了一遍,開示尊者優陀夷:「優陀夷啊!你用心好好聽,我為你解說。耶輸陀羅不但是這輩子我送她瓔珞她還不開心,她過去生就曾經為一點點小事因緣生我的氣,事後送她好多珍寶補救她還是不高興!」
「真的?」打聽王室八卦也是一種累劫習氣。尊者優陀夷更好奇了:「太奇怪了!世尊,這因緣到底怎麼回事?願世尊為我解說!」是說怎麼這麼有智慧,明明是在挖人家夫妻愛情八卦,偏偏聽起來像在請法?
「哎,這個(超難搞的)女人……」(也許是內心獨白)佛陀無比莊重地開示一段宿世王室婚姻緣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王子犯了點小錯,被父王驅擯出界。他帶著王妃躲在荒郊野外的寺院裏生活,相依為命。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口糧吃完就換打獵,打獵不夠還補抓蟲,終於讓王子徒手抓到一條大鱷魚來夫妻進補。
王子把皮剝好,把鍋裏的水煮滾下肉。肉還沒煮熟,火太大,水太少,湯汁已經快見底了!「王妃,肉不夠熟,妳去打水。」
「好。」她乖乖地去打水了。
「……噢,我好餓!」眼看她打水打半天沒回來,饑腸咕嚕的王子再也受不了了,一個人大吃特吃把整鍋要熟不熟的川燙鱷魚吃個精光。鱷魚鍋才見底,王妃偏偏就那麼湊巧地回來了。
「老公,肉呢?」王妃一臉狐疑。
「沒肉!鱷魚不知怎搞的起死回生復活,爬走了!」王子開始亂掰。
「為什麼會這樣?鱷魚都煮到三四分熟了,哪會爬走?」王妃不是笨女人。哼,臭男人,敢騙我!
結果,那夜王妃自己餓肚皮睡著,從此跟丈夫記仇,常常擺臉色不高興。
這種流放打野味的小夫妻生活熬幾年後,父王往生了。父王一往生,大臣們急忙跑來荒郊野外的寺院迎接繼任國王與王后,入宮灌頂。夫妻倆既然回復王位,當然完全恢復從前國庫通家庫的家庭生活,要什麼有什麼,新任國王只要拿到什麼高級珍寶、時尚衣服、無價稀物,動不動一轉手就賞賜王妃。奇怪的是,無論他再怎麼示好、討好、求歡,她就是一臉不悅。
「愛妃啊,我的后!」新任國王看好好一個熱情奔放大美女變冰雪奇緣女主角,不禁打心裏難受:「寶貝,我什麼寶貝都給妳,無價珍寶無條件賞賜妳,為什麼妳就是一臉不高興,不像以前一臉溫柔笑咪咪?」
「哼!」新任王后狂瞪他一眼。「還敢問?最殊勝的大王聽好來,從前你打獵抓到一隻大鱷魚來進補,剝完皮才煮一半就故意把我支開去打水,你自己一個人偷偷躲在廚房裏整鍋吃完!你騙我!你故意調虎離山!」
「啥?就為一隻鱷魚?」新任國王忽然覺得好悲情。豈料一鍋肉,壞我一生情!
佛陀精準無比地追述完那時那地那世的王室夫妻生活以後,用很複雜的表情轉頭對尊者優陀夷尊者開示:「你要知道!那個悲慘的愛妻國王就是我,那個超難搞的記仇王后就是她!我不過為這件小事得罪她、惹到她,無論日後回宮送她金山銀山跟她求和她都不接受,一直懷恨在心,一臉不歡喜!直到這一世也一樣,我一直給她錢,給她好多好多錢,她還是不高興!」
原典出處:《佛本行集經》
-修行筆記-
男人真命苦。
尊貴如佛陀都世世這麼地難為人夫,大眾沒事還是千萬別招惹太座吧?祝福全天下夫妻圓圓滿滿、相愛相惜。
雪山白茫茫一片,住了一隻母老虎正妹。她的毛色光鮮,一天到晚被住山的野獸們撩妹:「妳是我的!妳是我的!」
「不要吵了!」老獸們很受不了少獸們一直吼叫。「你們都給我等等,不要爭!讓那隻母老虎自己的丈夫自己選,選哪隻就嫁哪隻,她嫁給誰,誰就在雪山稱王!」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種種差別形相。所謂: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樹形,或如華形,或如宮殿形,或如眾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數小時努力尋找動物園或保育中心的幼虎紀錄片之後,這隻躺在體重計上圓嘟嘟的小福虎選上了。超迷你引磬的尺寸在現實世界是找不到的;除非人類嬰兒也會用小手手敲引磬才可能使用。甲骨文「福」字的古意是在神主牌或祖靈祭台旁虔誠伸出雙手傾倒一罐祭酒,代表向神聖的存在力量祈福。
爾時西北方世界,有國名雲,其佛號曰雲王。彼有菩薩摩訶薩,名雲雷震聲,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爾時菩薩以神通力,化作沈水香雲及栴檀香雲,遍布菩提道場,諸天眾會皆生歡喜奇特之心,共相謂言:「以何因緣有斯瑞應?」其香雲中,出妙頌曰:
法雲覆一切,普雨於法雨,能斷貪瞋癡,世間諸過患,渡生死海者,故我今頂禮。
尊為大醫王,善拔煩惱箭,眾生未調伏,而當調伏之。
眾生處世間,恒為煩惱覆,尊當以慧日,照之令得除。
世間無依怙,今當得依怙,而於虛空中,雨種種衣食。
諸天龍神等,皆生歡喜心,辯才大導師,願速坐道場。
降伏眾魔怨,當成無上道,似昔諸如來,所證菩提法。
無量劫修習,利益諸群生,願速坐道場,證無上菩提。
《方廣大莊嚴經˙詣菩提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