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平行線尷尬

(芭樂花滿天下)

當一個知客師遇到另一個知客師,自己人面對自己人時,職業表現就沒必要了。

她突然長篇大論介紹她的常住與居士,秀出相片,簡介法會、佛事、課程、……我耐心地聽著。直到她說溜嘴一句:「如果你在找道場,也可以考慮我們這一間一一」

我終於不得不打斷她長達幾十分鐘的廣告時間。「我從沒說過我要離開啊,誰說的?」

「啊一一」她突然語塞,表情非常尷尬,笑容非常難堪。

「誰告訴你的?」我畢竟有長達至少四十年以上坐在應酬桌面對公司高階主管的人生經驗,我還在笑,口氣甚至還帶一絲絲淡而不宣的俏皮。

「啊一一」她一定很掙扎吧,不妄語戒。掙扎幾秒之後,她選擇不回答。如果沒有人告訴她,是她自己偷偷挖角,是她一個人的專屬尷尬;如果有人背後示意她挖角,那是那個人打妄語騙她的專屬尷尬。我明白她已經做完她真正要做的事情了,換我。我倒是落落大方。我是直接收到口頭指令要留她的人住下來。反正,她對她的常住起大無明煩惱,對人事不滿,對工作不滿,對付出多年沒被肯定也不滿,何不就換一間呢?她不要。她說她討厭跟狗住在一起。

我還不只是資深知客;執事經驗直覺上告訴我,她心理上快爆炸了。但是,出於眷戀多年付出的一切(像結婚二十年的人妻留戀對夫家付出的一場血本無歸的青春),儘管無限怨念,她還是想拖我下水、拉我進場。這也是尼眾們教我的人事觀念之一:「誰」是「誰」的人。女人家的世界:自己不行就拉別人。

這件事已經過了許久,我從來沒有探究挖角真相的心理動機。

我每一次遇到每一個來挖角的人,無論是已經退道心要搬回俗家住的人,還是很想領眾卻有將無兵只好到處尋找比自己年輕的出家人的人,或者有種種目的、種種動機、遇到種種人生瓶頸的人,或是本身沒有接眾魅力只能挖別人的人的人,我已經胸有成竹了。既然行為模式一模一樣,我就直接拿出我做了十幾年的看家本領:宗教諮商。以前針對在家居士,現在針對出家眾,一樣是結緣服務,而且絕不會像外面的心理諮商師一樣講一個小時計算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的談話鐘點費。如果用外面專業心諮師的收費標準計算,我每收拾一場收入都破好幾萬,有的苦主一講幾小時,有的苦主一講好幾天。可以論市價卻堅持不收費,這個就叫積陰德。

無論自利或利他方面,只要修行生活或法務佛事種種運作上順利正常,一定不會跑來攀緣。會來,一定有事;有事就看是什麼事。無事不登三寶殿,緣起性空無為門。諮過起碼八、九、十個以上,我已經太習慣了。而且,苦主們只要搞清楚狀況後幾乎每一個都無比尷尬。


銀盌裏盛雪(ぎんわんりゆきをもる)


緣起,早在雪國嘗初冬落雪的神往。

續緣,乃在青春讀書吟詩嗜若狂。

一本林燿德在1987年委由洪範書店出版的《銀碗盛雪》從重南書街購入。一讀再讀,一個不知禪宗公案為何物的小孩子深陷詩句迷宮,怎麼參也參它不透。美是美絕了,實在搞不懂詩到底在講什麼;尤其是「上邪注」。

原來是和詩之作;唱和古代情詩「上邪」。「上邪」是一個痴情女寫給男朋友的情詩,大意是愛到死都不怕,天崩地裂才分別。不過,對一個堅決反核的好孩子而言,「上邪注」作為反核情詩就同時擁有政治革命的超人力量了。

緣份由淺入深,終於,我在管理佛學圖書幾年的時間裏,找到了銀碗盛雪真正的古典出處:禪宗;而且是正偏偏正互相迴互的君臣五位曹洞宗,禪門裏的王公貴族。

僧問巴陵:「如何是提婆宗?」 
巴陵云:「銀碗裡盛雪。」

嗯哼,原來根本無關男女情痴或核爆後人類集體滅絕。(也許普丁可以做到,動用核武以便讓全球人類滅絕成為以億為單位的史上最大陪葬;陪普丁一起面對衰老後不可避免的終局死亡)

是碗?是雪?疑情養大了,溯源去。

於是,尋覓到一代曹洞宗師,上聖下嚴大和尚,我的皈依師父。

緊接著在皈依一代臨濟宗師上惟下覺大和尚(後期被尊稱為導師恩公知安大和尚)後,終於找到了原汁原味的正統曹洞傳人。如果說,皈依上惟下覺大和尚是理性的求法,那麼,皈依上聖下嚴大和尚是感性的求詩。當時,在「主張沒有任何宗派山頭立場的中立佛學社」裏,只要是台灣承認的正法道場的佛法書籍幾乎都有收藏,也會不時收到佛教藝術團體或居士主事的佛教印經組織的免費結緣出版品。學佛之初身邊就是各宗各派的佛弟子,有因緣直接拜見各宗各派的開山方丈或宗教領袖,基本上養成不執一非他、不攻擊不同宗派的中立習慣;一種盡量淡薄「我執」、「法執」的求法態度。

僧問巴陵:「如何是提婆宗?」 

幾十年前身在佛研所的我並沒有找一支白碗坐在山頭靜候一場初雪。

我只是一頭栽進三論宗,龍樹菩薩辯才滔滔建構出的中道世界。

巴陵云:「銀碗裡盛雪。」

中道、因明、邏輯、破顯邪正、……末法時期漫天黑雪,我獨自擎著一支泛白空碗,等待奇蹟式地偶然落進碗心的純白雪花,一手承接臨濟,一手承接曹洞,雙手當心守護著一朵後期佛學理論研究早已全盤推翻的靈山奇花。

(當然,以最前衛的科學研究理論而言,相對論也能適用到社會科學研究,「人」的「人為介入」勢必左右研究客體與研究成果。換句話說,沒有證果的凡夫位上的凡夫做的學術研究會限縮在凡夫位的六根門頭感知的普通人類的十八界塵境、人間境界,事實上根本研究不出凡夫法界以外的有效客觀存在。肉眼看不到天人只是一個小小的日常實例)

因緣法甚深,對不對?

從一本詩集踏成出家求道之路。

從一首巧借禪宗典故的融古現代情詩起手,開展為併傳兩宗禪脈。

2022/09/29

TOP 20 in 365 Days

01台灣

02美國

03德國

04羅馬尼亞

05葡萄牙

06法國

07香港

08愛爾蘭

09日本

10瑞典

11加拿大

12馬來西亞

13英國

14荷蘭

15塞爾維亞

16印尼

17澳門

18澳洲

19越南

20其他


丈夫

兩年前,我問一個前佛子人妻為什麼不親近道場跟比丘學習佛法?

她跟拙僧完全不熟,對我完全不了解,一無所知。她的眼裏,我不過就是一個看起來很稚氣、很年輕、很不起眼的普通僧人。於是,她講實話了。她說,她覺得她的丈夫比比丘更有修行。接下來,她就主動談了很多她的丈夫的人格特質、優點、生活互動相處點滴。她的結論是說,她只要向丈夫學習就好了,沒必要找比丘請法、學佛。

慢心,太強烈的驕傲,遮障了她的學佛之路。於是,她被她的我慢心所騙,選擇遠離道場、脫離任何學佛因緣。她覺得全地球的出家比丘都比不上她的丈夫有修行,她跟她丈夫一個人學就好了。

拙僧這張臉太稚氣,很容易被在家眾看不起。

但是,正為了這種「輕賤」,我有因緣聽到很多別的僧尼一生聽不到的實話。

徒弟的法名

高僧大德取法名不是取徒弟已經擁有的特質,而是「補足」徒弟的不足與缺憾。

我的法名叫見仙並非出自一般人聯想的「天人下凡」或「親眼見到仙界天人」之類的美好善報。完全相反,真正的因地是為了在生母自殺之後,我的童年經年累月看得見鬼道眾生。為此,常常被大人送去收驚。小孩子說得平靜,大人卻嚇到必送收驚。

法名是師父開給徒弟的畢生功課。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教師節快樂。


「前」專業:"Ex"-Pro

一、八正道的菩薩俗諦應用練習

難得「專業」一下。不,「前」專業一下。

在社會場域,含家庭到國家林林總總的人類組織,每當發生女人打女人的性別戰爭時,專業政治分析通常會提出總綱:父權社會分化女性,讓絕大多數社經資源遠遠低於男性(特指階級地位相偌的兩性對比)的女性在爭奪所剩無幾的稀少社經資源時互相攻擊。女性主義很早就看破了女性在父權社會是了無團結力量的一盤散沙,女人之間很少有準兄弟情誼的姐妹情誼。

所謂「兄弟情誼」,是連明知別的男人嫖娼通姦還能兄弟相挺,小三小四小五偷生還有哥兒們幫瞞。男人傾向團結成全別的男人的邪淫不忠。

「姐妹情誼」在父權框架下是碎片:一知道別的女人「可能」男性性伴侶不只一個就群起圍攻。女人會集體全力協助男人管制其他女人的性貞操。

「前」專業是只要看到女人打女人就拆解分析父權結構;通常高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答案都在這裏。剩下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就看個別緣份。

哭完了,進入理智時間:正思惟。

二、教師節快樂;給受了傷的

「讀」完《我記得》,讓天心學姐的影像陪我走一段我太熟悉的人生。我以為我累積了足夠的文學心情寫小說,電光一閃的興緻牙痛完就碎了。

那間「順成蛋糕」是家父的最愛西點麵包店。東區馬路口是他無數子夜下班動線必經之地。然而,在作家的咖啡館裏,作家看著電腦上的無聊字句,輕輕淡淡,並沒注意到熱咖啡以外的世界有一個孩子輕聲踩踏著最後幾十年的紅塵路。

沒什麼人想談孔子或呂赫若;教師節標誌人物的文化選擇、時代業障、文學想像或文學電影。突然之間,全台灣確診的(或許一半?)跟沒確診的(或許另一半?)都不知所措地陷入一場愛情,不管有沒有床單可以打滾都在八卦腦霧裏翻滾吧不論相不相信。至於我相信什麼……唯一相信大家都受傷了,九天玄女可能今夜沒空降落。

那我親自路過的,親自告別的,最後都變成了受傷的。

而受傷的終於都凝然了,結晶成淚光掩映的。嘿,是你嗎?

是不是就容我在教師節打個小工,當個三分鐘的師父DJ,點一首「我的心真的受傷了」給所有在愛情八卦裏確診或隔離的人,安慰所有在別人的愛情故事裏腦霧迷茫的人。有些心情、妄念、八識種子用淚水打包就可以了,水漾漾地準備開始結疤。

男生聽 Jacky 版。

女生聽 Ivana 版。

幸好,當了師父這麼幾十年下來,修行實在進步太多了!

以前女同學都形容我好有女人味又多嫵媚的還當成娘娘參拜,現在教界頂多數落我「可愛」也就完了。

我~的~人~真~的~可~愛~了~~~~~~~(顏值幼稚化)

不哭不哭,痛痛飛走了,給受傷的。

就像說,人家再怎麼掰都不能改變本大師沒交過男朋友的事實。

人家再怎麼猜也不能改變了無床單好滾的事實。

生命很可貴的,管人家怎麼亂講?

人生到最後就剩下一條往生被可以翻滾,每個人都一樣。

本「前」社長認為,打擊謠言的行動藝術就是真的拖一條全新消毒過的床單去西門町捷運站前用力打滾……翻滾吧,生命力!這一招還是蛙人訓練必備的軍事技能,有夠帥的。

PS 哭泣完決定找個人結婚的可以聽「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版」

PS 敬請支持辦素桌

哭完了,接下來請堅住正念。

三、偉哉「老」相

由於有出家眾不了解,說明一下:

佛教界有佛教界的師生倫理,並不能隨便亂叫師父。皈依有皈依師父,受戒有授戒師父,剃度有剃度師父,受大戒又有受大戒的師父。並不是一般沒走過教界的人想像中的只要遇到是個男人就脫口而出叫師父。

至於拙僧的因緣又特殊一些。我的外相比實際年紀小約二三十歲,真實年齡大於顏值一代。出於這個色塵誤解,通常初見面的出家僧尼會誤判我的年紀與出家年資,把我看做大學剛畢業、二十幾歲剛剃度的小沙彌尼的也不少。太常被誤判成只有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出家人,也常常被要求要「亂叫師父」。

前陣子,最好笑的因緣是一個足足晚我一世代的老學弟。二十幾年前我出研究所,二十幾年後遇到一個年紀很老的研一學弟。她很老了,沒證到任何果位神通,把我看成小沙彌尼使喚:「你!就是你!你長得最可愛!你去比丘寮叫你師父過來,我要跟他講話!」

我一聽就笑了。怎麼這麼沒規矩呢?要請法,你也應該自己謙虛地用兩隻腳走去請法,或謙虛地自己開口約時間請益佛法,怎麼會是大拉拉坐在椅子上像使喚奴才一樣叫常住法師去「叫」住持過來?當成你坐在星巴克點一杯咖啡啊?

後來,她有學到一點點謙虛。學會自己開口請法了。不過,還是沒有看破因緣法相。她開始遊說我讀佛學院,當她的「學弟」。我當下覺得很有趣;有修證的長老開口是問我要不要去他開的佛學院教書,一般學僧相反,一般學僧是看顏值問我要不要一起去讀書當學生。「色塵」這一關有沒有過?當面關。

這種因緣遇多了,我思惟,只要在注重老相、崇拜老相、視老為德的台灣,一定可以專攻專修至死。眾生因緣要的是外表長相夠老、夠成熟、夠像老人的法師,這是我無法達到的因緣條件。不必坐在教學開示的位置就代表可以一生專修至死。再加上教界人才濟濟、個個能言善道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弘化一方,完全就不差我一個。真真是放心。

(註:事實上,我真正在行的是理工生醫自然類組,會轉向文組純粹是人生意外。依生物學科學分析,人類的外表、顏值、身體要「衰老」一樣是生物學緣起法可以解釋的生理現象:一、父母精卵結合的生育年齡很晚,逼近中晚年。二、家族遺傳顏值本即老相,有家族基因特性。三、兄弟姐妹排行在後,自幼習慣模仿大齡兄姐的海量成熟言行。四、家庭環境或學校環境的文化薰修傾向灌輸上幾代的舊版價值觀,很少接觸新興後期同儕文化。五、結過婚生過兒女,過度頻繁的性行為、性經驗、生殖活動的健康折損令外貌迅速老化又沒有財力進行醫美手術重建青春。六、人生極為滄桑,經歷種種大起大落大風大浪的折磨,身心蒼老。以上因緣條件不必全部具足,只要有一兩項在生物機能方面影響力夠強大就可以打造出衰老的面相)

執著外表顏值也執著大半輩子,再怎麼執取也夠了。當下請切換正見。


2022/09/27

Before Teacher's Day...

 





《佛本行集經》法語選錄:一生補處菩薩託生之家有六十功德

往昔一生補處菩薩,所託家者,有六十種功德具足,滿於彼家。何等六十?彼家本來清淨好種(一)。一切諸聖恒觀彼家(二)。彼家不行一切惡事(三)。彼家所生悉皆清淨(四)。彼家種姓真正無雜(五)。彼家體胤嫡嫡相承,無有斷絕(六)。彼家昔來不斷王種(七)。彼家所生一切諸王,皆是往昔深種善根(八)。生彼家者,常為諸聖之所讚歎(九)。彼家生者,具大威德(十)。彼家多有端正婦女(十一)。彼家多有智慧男兒(十二)。彼家所生,心性調順(十三)。彼家所生,無有戲調(十四)。彼家生者,無所可畏(十五)。彼家生者,不曾怯弱(十六)。彼家生者,聰明多智(十七)。彼家生者,多解工巧(十八)。彼家生者,皆畏過罪(十九)。彼家所生,不與世間工巧雜合,亦不貪財以為活命(二十)。彼家所生,常存朋友(二十一)。彼家所生,不以殺害諸蟲諸獸以自活命(二十二)。彼家種姓恒知恩義(二十三)。彼家種族能修苦行(二十四)。彼家所生,不隨他轉(二十五)。彼家所生,不曾懷恨(二十六)。彼家所生,不結癡心(二十七)。彼家生者,不以怖畏隨順於他(二十八)。彼家生者,畏殺害他(二十九)。彼家生者,無有罪患(三十)。彼家生者,乞食得多(三十一)。至彼家者,無空發遣(三十二)。彼家剛強難可降伏(三十三)。彼家法則恒出禮律(三十四)。彼家常樂布施眾生(三十五)。彼家建立因果勤劬(三十六)。彼家所生,世間勇健(三十七)。彼家恒常供養一切諸仙諸聖(三十八)。彼家恒常供養神靈(三十九)。彼家恒常供養諸天(四十)。彼家恒常供養大人(四十一)。彼家歷世無有怨讎(四十二)。彼家名聲威振十方(四十三)。彼家,一切諸家為最(四十四)。彼家生者,上世已來悉是聖種(四十五)。彼家生者,於聖種中最為第一(四十六)。彼家生者,恒是轉輪聖王之種(四十七)。彼家生者,是大威德人之種姓(四十八)。彼家生者,多有無量眷屬圍繞(四十九)。彼家生者,所有眷屬不可破壞(五十)。彼家生者,所有眷屬勝一切人(五十一)。彼家生者,悉孝養母(五十二)。彼家生者,皆孝順父(五十三)。彼家生者,悉皆供養一切沙門(五十四)。彼家生者,悉皆供養諸婆羅門(五十五)。彼家生者,豐饒五穀,倉庫盈溢(五十六)。彼家生者,多有金銀車𤦲瑪瑙,一切資財無所乏少(五十七)。彼家生者,多畜奴婢象馬牛羊,一切具足(五十八)。彼家生者,不曾事他(五十九)。彼家生者,如是一切眾事具足,於世間中無所乏少(六十)。

《佛本行集經*上託兜率品下》


《佛本行集經》法語選錄:四攝法

諸佛菩薩晝夜常說一切諸法,有四種攝而攝眾生。何等為四?一者布施,二者愛語,三者利益,四者同事。

《佛本行集經*發心供養品下》


此佛大威德,離欲得寂靜,釋迦牟尼佛,皆悉供養來。

《佛本行集經*發心供養品下》


《佛本行集經》法語選錄:寶體佛

時,彼村人聞寶體佛說法教化,聽受法已,歡喜踊躍,心發弘誓,作如是言:「願我未來如似寶體如來所得一切諸法,我皆具足;又願我於大眾之中,如是說法,令一切人歡喜信受。如今世尊寶體如來將比丘眾,安庠而行,一種無異。」時彼村人供養如來,具足尊重,恭敬心已,隨佛向寺,剃除鬚髮,捨俗出家,得成比丘。時彼寶體如來住世,為諸眾生說法已訖,入般涅槃。涅槃之後,無量無邊天人眾等,闍維佛身,復將無量供養之具,於闍維所而設供養。時彼比丘既聞如來入般涅槃,生大憂惱,作如是念:「我今可往至闍維所,若至彼處,應得異法。」是時比丘速疾往詣彼闍維所,到彼處已,即得異寶。初得之時,謂彼珍寶不甚清淨,少有塵垢。

爾時,比丘細刮拭看,即知清淨真琉璃寶,價數直於百千兩金。彼摩尼寶,安置之處,晝夜無異,夜如日現,一切房舍,一切院落,皆悉光明。是時天人,收彼寶體佛舍利已,起造於塔。時彼比丘亦生心念:「我今可以此摩尼寶安置浮圖承露盤上,作於寶瓶。」生此念已,至於塔所。至彼所已,作如是念:「我此摩尼寶珠,價直百千兩金,我今以是摩尼寶珠,安於塔上,為彼如來是我之師,是故我今持此摩尼,置於塔上。」彼摩尼寶光明,照於彼塔之上,無量千歲,而彼比丘復然無量種種燈明,足滿千年,供養彼塔,恭敬尊重。滿千年已,心常不捨念佛三昧。彼比丘持清淨戒故,加復供養如來塔故,以是因緣,命終之後,在生死中,無量無邊,百千萬世,受於人天福樂果報,不曾墜墮於惡道中。

《佛本行集經*發心供養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