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25/05/28
全球開唱之反戰經典:Toy Soldiers
2025/05/27
全球開唱之反戰經典: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全球開唱之反戰經典:Moment Of Peace
2025/05/25
最嚴重的大規模虐童刑事犯罪:戰爭
二十多年前,老友母女倆開一間涮涮鍋,找我去吃素鍋,供僧。她的心得是想當老闆?口袋要深。
二十多年後,各行各業還是一樣;創業都有一段打拼期間、要等待收支打平的因緣必須「花時間」。為了撐那段草創期,一樣必須口袋深。
我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戰爭。坐在領導者位子上的人的任務應該是想辦法讓人民口袋深,深到各行各業都有能力推進創新與文明。
現在相反!現在是拼命恐嚇人民要戰爭,又讓人民口袋淺,一邊人命有危險,一邊文明有危險。然後成天新聞傳媒報導戰爭論,全世界占十分之一以上的精障人口就發作,其他十分之九本來沒病的都快要被政界的戰爭論逼出病。愈宣傳戰爭論,全世界的人口素質就愈差,基因也愈差,從演化論的角度就是「退化論」,從佛教的角度叫「減劫」。
看看,為一個「虐童致死事件」,人民就上街要加重其刑;甚至要求判死。單一一個嬰幼兒被虐待致死就足以激發全民公憤。
相形之下,各國政府「故意」催生、叫人民生育,等軟硬兼施地逼人民生出一堆嬰幼兒以後又「故意」製造戰爭,讓大量嬰幼兒在戰爭期間或戰後傷殘、冤死、夭折、失親、變成孤兒,其惡性重大、被害人人數之龐大是平民虐童致死事件的數萬倍以上。
依法論法,一個保姆虐死一個判重刑,請教大家,依同樣的「刑度」的比例原則來判的話,一個元首政要宣戰、利用戰爭當虐童工具虐死全世界幾十百千萬嬰幼兒又該怎麼判?平平是虐殺兒童,平民依日常手段虐殺「一個嬰幼兒」依法判重刑,元首利用戰爭手段虐殺「數十百千萬個嬰幼兒」卻可以逃避刑責很奇怪啊!是不是嚴重不公平不正義亦不符合法邏輯?
難道說,「權力」是刑事上的免責事由或免刑事由?
有那麼好康的代誌嗎?只要有權力就像開一張「殺人卡」可以殺人無罪?當元首就可以「免費」宣戰殺死數萬人又零刑責?那當元首不就像申辦一張任期內有效的「殺人卡」嗎?當元首不就像是享受沒有法律後果代價的惡魔等級殺人樂趣與殺人免責特權嗎?
問題在於,沒有半本刑事學論著敢公開寫「權力」構成免責事由或免刑事由啊!不信大家自己去買專業法學論著自己一字一句精讀,誰敢寫?誰會寫?沒人敢寫也沒人會寫,到底那個不合法理邏輯的「元首VIP殺人卡」潛規則哪來的?難怪在司法實務上法律人圈內人自己一邊苦笑一邊挖苦自己、說自己是當權者的走狗啊……
交通安全是一定要的!
之一,知與不知
以前知道我很會飆車的僧寶們什麼做法?凡出門就常住派車,強硬指定四眾弟子開車護送,千交待萬交待別讓我摸到方向盤。簡直像把方向盤當成毒品一樣,叫我坐在旁邊眼巴巴地不准開車:戒飆如戒毒。
二十年後,已經養成走路或搭公共交通工具、被別人載的習慣。然後突然遇到一大堆老居士貶著一對亮晶晶的雙目問我:「師父,你會開車哦?」
真是沒搭過我開的車,不怕死。年代久遠,都二十年過了,別人問我飆多少,我還要想一下,100?110?130?後來二十年都坐在一旁注意限速標誌寫的是50、60、80或多少的,連當初飆多少都忘了。
之二,輪胎工巧明
中文字是多義字,而且上下文不同或定義不同就指涉不同的事實。
網路上的文章寫的「輪胎邊緣」是指「外圈的邊緣」,也就是車胎外面大圓周、跑地上的那一面。外面的文章寫的「使用不當」是指不看馬路隨便壓過路面雜物或視力不好就到處亂壓過路面雜物所造成的長期磨損。那是理論,純文章。「路況」本來就是重點。
但是,我指的「輪胎邊緣」是指「內圈的邊緣」,是直接連接車體的金屬結構的內面小圓周、沒有接觸到路面的這一面。完全沒有接觸馬路的內圈、只有接觸車體的金屬結構的內面卻漏氣,專業的人才會摸不著頭以後講了一大串專業術語說他要怎麼處理車體的金屬結構。這才是看現場、參與現場,純實務。關於這個部分,上述的專業文章使用的用語是「老化」而不是使用不當;而且「老化」涉及的層面很廣、零件或原因很多很複雜,不是文章隨便打打就行了。
我們讀文章,包括佛學、俗諦、世俗知識,都要懂得思考、判斷、查證、仔細理解文字或文句的文義或文意在指稱什麼事實;定義不同就不一樣。尤其現代社會,每年都在新創新字、新詞、新流行、新講法。
我舉個語言學上的多義字實例:台灣早期很流行的性別歧視名詞「馬子」。男人圈把它當成「女朋友」對不對?但是,知識份子查證語言知識就知道它真正的原意是指「馬桶」或「夜壺」等存放屎尿排洩物的處所。所以為什麼男人叫女朋友為「馬子」呢?因為性別歧視之下把女性都當成噴精液的廢物收集桶,就像馬桶。因此,台灣社會就很明顯有階級差異;中上流社會出身的男性不太會使用「馬子」的字眼,但家庭出身差的男性就常常會叫「馬子」。那也造成很明顯的階級判斷標準,有受過教育的女性很輕鬆就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說話方式判斷出任何男性的原生家庭背景與社會條件。中文字詞很多都是多義名相,使用上或理解上要很小心。
根據專業文章,其實一般「兩年」就要全面換新輪胎,或者常常使用就要提早「一年」、「一年多」就換一次。應該是說,我們出家人沒有專業的機車知識,再加上超級節省,才會省到這種地步拖這麼久才換新。
之三,老鳥與菜鳥
車輛保固這件事的法相非常神秘。
經查,汽車或卡車的輪胎通常有保固,開定型化契約保固書,平均保固期間為六年。
機車輪胎保固部分則有爭議。一大堆網民自己上網「寫」沒有,但是有經驗的老鳥(例如為人父母者)都說有。機車廠方通常查不到像汽車大廠公開的保固條約明文,機車廠方公開條約的數量很少。結果就一堆小孩子被父母罵,小孩講網路上寫沒有保固,父母講事實上有就是有保固。然後,小孩上網找別的小孩訴苦回家被父母罵:「我爸媽罵我被車行坑,他們說網路上都亂寫騙人的,他們講機車輪胎有保固。」
依專業做法,就是要一間一間找,仔細閱讀保證書的定型化契約的車胎保固條款。汽車大廠通常有,機車大廠通常沒有(列入耗材或消耗品條文裏明文明示羅列「沒有保固」)。總之,就是做愈大、生意愈好的汽車大廠就有保固,售後服務做愈好就永續經營。
隔行如隔山;不知為不知就事前做功課、結善緣、子入地球每事問。
之四,道德勸說與道德衝突
有這個身份,心想:由我來勸發大家考駕照、守規矩、有照駕駛應該很有說服力。
再轉念一想:我這個年輕時代有飆車癮的人(出家以前就常常一路飆破表飆到承天禪寺、飆到指針在末端抖動看不出來到底多快。廣欽老和尚是我的師公),出家後擁有好幾種駕照更開心了,從兩輪升級飆四輪,飆到師兄弟人盡皆知,又很慚愧憑什麼教別人守交通規則?
這樣下文創標題好了:
「我上道,我考很多本駕照!」
請大家不要亂學師父年輕時代的飆車壞習慣,那是錯的!
採收型AI機器農夫
我有一對師兄弟,出家都比我早,她倆好得不得了,互稱「都市俗」與「鄉下俗」,就是一個台北俗跟一個農村子弟變好朋友。
「都市俗」與「鄉下俗」一起吃飯,相依為命。
有一天,被領眾的「鄉下俗」受不了,嫌「都市俗」不會挑菜,說怎麼都又粗又老的老葉、老枝、老什麼的也在吃,都不軟嫩。
領眾的「都市俗」說,一輩子台北人,一輩子吃市場菜、超市菜,買來的都整枝吃有哪不對?菜很貴!
「鄉下俗」說她的專業農家父母才不那樣!都是每樣菜自家人摘心只挑最嫩最新的部分吃,剩下所謂「賣相佳」又大又粗又老又深色的才打包批發到都市的大型賣場、超市、市場去賣給消費者。她講,好吃的部位都農家子弟自己「摘心」吃光了!一輩子沒種過菜只會出門買菜的都市人都不知道,都市人吃的並不是青菜最好吃的部分,況且通路大盤中盤小盤一路拖時間,愈拖愈不新鮮,哪比得上農家自己天天現採?所以,她那張嘴在鄉下農家養挑剔了,後來陪「都市俗」吃通路買來的菜都覺得太老不夠鮮嫩、不是現採的新芽、新葉、新枝條。
以上是我二十幾年前學到的生活常識。
那也是要「真的」有務農實務經驗的農家子弟才講得出來的內行話:農家自己採收什麼「自食」跟採收什麼「出售」給盤商、都市賣場不一定是相同的標準。務農的農家自食才懂得專門精挑嫩菜、摘心嫩葉;專業農家自食的做法跟米其林幾星主廚精選食材的做法一模一樣。相反的,都市人買到賣場的「賣相好、又大又粗但不鮮嫩的部位」以後全部吃光的都市主婦做法就是非農戶亦非高檔餐廳的一般家庭作風。
好了,我想說的是,誰大發慈悲先發明個「採收型AI機器農夫」, 電腦設定要採收多熟的農作物的何等部位,它就自己天天採收、自己巡田巡菜園巡果園,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己在田園、農場裏打圈圈散步,時間到回充電站連線自己充。
這個叫「需求端」。
剩下的就是各位AI天才發明家的事了。
2025/05/24
2025/05/22
種土,科技園區
環保與科技可以相輔相成,可以互相長養、壯大彼此,但是要悲智雙運。
「種土」的科技人主角的環保養土理念是對的;執行上碰壁的主因是因為沒有先參考別人的成功示範,例如美國的第一有機肥料品牌:高級牛糞。「種土」的科技人主角理念對,只是沒有相對應的機器、加工廠房、生產線讓「環保土」能快速量產又達到消費者直觀上的乾淨。執行那樣的理念靠一家人很難,必須靠團隊、廠區。
牛糞不只是垃圾,還是不好好處理就會養病毒細菌、散發惡臭的垃圾。但美國把牛糞變黃金:牛吃牧草,牛糞有品質。集中起來進工廠專業消毒加工、研磨成人類肉眼「賞心悅目」的外相以後乾淨分袋,讓買方一大袋一大袋買回去倒滿整片花園或大小盆栽「養土」。那種做法就是有俗諦考量,把環保的事情做到符合大眾當下能接受的形式,在色、聲、香、味、觸、法的塵境上讓大眾六根門頭接受。那樣子,環保事業就做得起來,垃圾變黃金。
觀察佛犬就知道了。縱使佛犬,想便便也要遠遠到離窩很遠的草地去便便;便便完還很功夫用後腿踢土掩埋,非要掩埋好以後才會離開現場。動物跟人一樣,有一定乾淨需求。環保的俗諦也一樣要顧這個眾生性、人性才有辦法經營。
全世界的農產品依賴農藥與化肥是老問題了,耗土傷土啊!業界都跟我講白了一塊農地那樣子搞個十年二十年就要廢掉休耕才能養土,最後惡性循環,土壤弄壞了,強迫休耕養土則可耕面積一定變少。
我想說的是,若引進電腦控管系統,用資訊業的高科技知識建廠、讓收集垃圾到加工、量產成乾淨有機土壤的製程變成高科技管理的生產線的話,別說改良台灣自己的農業用地以達標雙脫:「脫農藥」、「脫化學肥料」有可能,把「環保有機土」做成國際事業去救全世界的農地都有可能。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要不要搞個國際級大廠養「有機土壤」救全球農地?科技園區本來就可以支援各行各業啊,金頭腦,電腦又快,再加上AI機器人多耐操!一個農夫管理一百個AI機器農夫去生產糧食,把省下來的人力、人才用去太空產業積極發展外星移民與太空站農場(NASA努力很久了)與訓練能在其他星球生存的各行各業人才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