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婆羅門:「彼剎利王為大祀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為道,修四無量心,身壞命終,生梵天上。時,王夫人為大施已,亦復除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壞命終,生梵天上。婆羅門大臣教王四方祭祀已,亦為大施,然後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壞命終,生梵天上。」
佛告婆羅門:「時,王為三祭祀法、十六祀具,而成大祀,於汝意云何?」
時,究羅檀頭聞佛言已,默然不對。時,五百婆羅門語究羅檀頭言:「沙門瞿曇所言微妙,大師何故默然不答?」
究羅檀頭答言:「沙門瞿曇所說微妙,我非不然可,所以默然者。自思惟耳,沙門瞿曇說此事,不言從他聞,我默思惟:『沙門瞿曇將無是彼剎利王耶?或是彼婆羅門大臣耶?』」
爾時,世尊告究羅檀頭曰:「善哉!善哉!汝觀如來,正得其宜。是時,剎利王為大祀者,豈異人乎?勿造斯觀,即吾身是也,我於爾時極大施慧。」
究羅檀頭白佛言:「齊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得大果報,復有勝者耶?」
佛言:「有。」
問曰:「何者是?」
佛言:「於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養眾僧,使不斷者,功德勝彼。」
又問:「於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養眾僧使不斷者,為此功德最勝,復有勝者耶?」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以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養眾僧使不斷者,不如為招提僧起僧房堂閣,此施最勝。」
又問:「為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養眾僧使不斷絕,及為招提僧起僧房堂閣,為此福最勝,復有勝者耶?」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為三種祭祀、十六祀具,供養眾僧使不斷絕,及為招提僧起僧房堂閣,不如起歡喜心,口自發言:『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此福最勝。」
又問:「齊此三歸,得大果報耶?復有勝者?」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以歡喜心受、行五戒,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此福最勝。」
又問:「齊此三祀,至於五戒,得大果報耶?復有勝者?」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能以慈心念一切眾生,如𤚲牛乳頃,其福最勝。」
又問:「齊此三祀,至於慈心,得大果報耶?復有勝者?」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有人於佛法中出家修道,眾德悉備,乃至具足三明,滅諸癡冥,具足慧明,所以者何?以不放逸、樂閑靜故,此福最勝。」
《長阿含經*究羅檀頭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