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25/07/28
佛典故事:一百二十歲出家記(下) 120-Year-Old Monk Part 2
2025/07/27
佛典故事:一百二十歲出家記(上) 120-Year-Old Monk Part 1
2025/06/08
佛典故事:狗奴 The Dog Person
2025/06/07
佛典故事:商業智慧 Business Wisdom
2025/06/06
佛典故事:僧伽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Sangha
2025/04/08
佛典故事:母鹿 Mother Deer(下)
佛典故事:母鹿 Mother Deer(中)
「前世行欺詐,負債著恩愛,殘暴眾生命,自盜教彼殺。身作如影隨,今日當受之,畢故不造新,當還赴彼期。違佛不信法,背戾師父誡,自用貪無厭,放情恣癡意。罪報為畜生,當為人作飼,自分不敢怨,畢命不復欺。貪求取非道,殺盜於前世,每生為畜獸,宿命所追逮。結縛當就死,恐怖無生氣,用識三尊言,見遣盡恩愛。吾朝行不遇,誤墮獵者弶,即當就屠割,破碎受宿殃。
念汝求哀來,今當還就死,憐汝小雙孤,努力自活已。行當依群類,止當依眾裏,食當隨侶進,臥當驚覺起。慎勿子獨遊,食走於道邊,言竟便長別,就死不復還。」
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好,終須死別!
母鹿哭著轉身離去,小鹿也哭著尾隨其後、一路追趕。然而,或許是共業交感、同類才投胎當母子;更或許是家教太強、學習力高,兩隻年幼的小鹿竟也立刻報以即興詩作:
「貪欲慕恩愛,生為母作子,始來受身形,受命賤畜體。如何見孤背,斷命沒終此,慕母情痛絕,乞得并就死。自念我生來,未識東與西,念母憐我等,當報乳養恩。何忍長生別,永世不復存,念母為我苦,不聊獨生全。無福受畜形,薄祐禍害至,始生於迷惑,當早見孤棄。凡生皆有死,早晚當就之,今日之困窮,當與母同時。」
悲哀的母子互相傾訴著悲傷的詩,但是,傷心到極致的母鹿再也沒辦法用文言文宣洩直觀的心境了。她低頭痛哭又舉頭回顧,高聲悲鳴:「孩子們,你們不要再追了!我為了保住你們,承諾獵人一定會回去赴死!可憐我們母子只有這一點點緣份!我受死是我甘願,但傷感的是你們年幼失母!世間無常,皆當別離。是我無福薄命,也是你們無福無佑,我們的悲哀又能解決什麼呢?你們快走,我要去還命債!最後,媽媽只留這首詩送給你們!吾前坐貪愛,今受弊畜身,世生皆有死,無脫不終患。制意一離貪,然後乃大安,寧就至誠死,終不欺殆生!」
小鹿聽母鹿口誦如此悲傷的訣別之詩,不禁嚎啕大哭,一路追在母鹿身後直到獵人的所在。獵人打獵忙整天都累了,正在大樹下睡午覺。母鹿上前高聲悲鳴將他們全體驚醒:「宿世惡業為畜生,蒙釋歸穴救二子。恩及母子未敢忘,如約返汝將就死。無恨無怨無所求,誓死如歸無反覆!」
看到她,聽見她,獵人再怎麼狠毒的心都軟了……
母鹿悲從中來,再陳一詩:「仁前見放遣,德厚過天地,賤畜被慈育,悲意不自勝。一切悉無常,忻然副信死,滅對畢因緣,怨盡從斯已。仁惠恩難忘,感受豈敢違,雖謝千萬辭,不足報慈恩。唯夫誡精誠,受福歸自然,今日甘心死,以子屬仁君!」
聽到這裏,不只一家子鹿抱頭痛哭,連獵人都很想哭。
「太感動了!」
「怎麼會有這麼美妙又這麼傷心的詩啊!」
「她真的很守信用!」
「她竟然真的回來送死……」
「你們想想看,世界上哪有如此道德高尚又會作詩的鹿?一定不是人間凡鹿,可能是天鹿!」
「哎,反觀自身,我們身而為人反倒不如牠們……」
「牠們身體是野獸,精神上卻近乎神靈!」
「我們故意拆散牠們一家是不是太殘忍了?太暴力了?」
「實在是有仁有義的好鹿!」
「牠們的言教身教簡直能當我們人類的老師了,我們憑什麼殺牠們?」
「這群鹿值得尊敬!」
「來,人家一直吟詩,我們也推派一個會點文字藝術的來回應吧?」
於是,一個文藝獵人作為代表,以謙遜的口吻吟詩答鹿:「神鹿信若天,言誓志願大!今我心竦懼,豈敢加逆害?寧自殺鄙身,妻子寸寸分;何忍向天種,有想害靈神?」
「對,就是這樣!」其他粗魯的獵人一致點頭。「你們回家吧!我們不想殺你們了!以前我們非常殘忍又習慣暴力,一點都不愛護動物,非常對不起!打獵殺生都是我們的錯!」
原典出處:《佛說鹿母經》
佛典故事:母鹿 Mother Deer(上)
2025/04/01
佛典故事:商業市場 Business Market
2024/11/11
佛典故事:食供養 Food Almsgiving
2024/10/21
佛典故事:無聞 Not Hearing
佛陀在阿浮神室時,搭衣持鉢入村乞食而歸,把衣鉢收起來,清洗手足,再把尼師檀披上肩,回到阿浮神室靜坐。
就在這當下,突然雷聲大作、狂雨冰雹,突發異常天氣當場讓來不及走避的四頭牛、兩個農民意外身亡。不可抗力的劇烈天氣變化造成意外傷亡,驚動人群更臨時籌組送葬團隊,集眾高聲喧鬧,噪音很大。葬禮結束過後很久,佛陀出定以後走出阿浮神室,緩步經行。在送葬隊伍解散之後,其中一個送葬者默默頂禮佛陀,尾隨在後。
「剛才為何集眾喧鬧,音聲大作?」佛問。
「佛陀,今天不知為何突然打雷下冰雹,造成四頭牛、兩個農民意外身亡!大家驚駭莫名,臨時聚眾辦理喪事,才會如此吵鬧。請問佛陀,難道您都沒聽見嗎?」送葬者反問。
「沒有。」
「佛陀當時醒著嗎?沒聽見?」
「對。」
「太神奇了!」送葬者心想。「如此寂靜涅槃,乃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行持啊!在清醒的狀態下竟然能夠完全沒聽見這場騷亂中高分貝的噪音!佛陀有這樣的殊勝能力,我一定要受持佛陀的未曾有法!」
原典出處:《中阿含經》
2024/08/21
佛典故事:四個太太 The Four Wives
2024/07/26
佛典故事:連體鳥 Conjoined Twin Birds
很久很久以前,雪山下誕生一隻天生長雙頭的連體鳥,一身兩頭。兩顆鳥頭具有兩個獨立自主的大腦,分別取不一樣的名字也擁有不一樣的鳥格特質。最特殊的是,兩顆鳥頭生活作息相反,一個睡一個醒,不會同時清醒或熟睡。
這一天,身為連體雙胞胎的他倆所棲止的果樹隨風飄落鮮美的花,花兒正巧掉落到清醒的迦嘍嗏鳥頭上。
迦嘍嗏鳥心想:「雖然現在只有我醒著,可是只要趁現在吃下這朵花,吃進肚子裏消化以後的營養也會跟我的弟弟優波迦嘍嗏鳥共享,一起獲得更健康美好又有力量的身體,也同時解決飢渴問題!弟弟睡得那麼香,我不要吵醒他,我默默吃掉這朵花就可以了!」
花被吃掉了。過了幾小時之後,換迦嘍嗏鳥睡著了,原本沉睡的優波迦嘍嗏鳥醒來。牠才驚醒,鳥肚一陣脹氣上衝兼打嗝,吐出難以言喻的陣陣花香。陌生的花香激怒了牠。
優波迦嘍嗏鳥心想:「哥哥背著我吃了什麼好料?」這一想,牠連忙咬醒另一顆鳥頭,逼問牠睡前究竟吃到什麼美食:「你睡前吃了什麼又香又甜的東西?讓我現在肚子好飽,叫聲也變得異常美妙!」
迦嘍嗏鳥強忍陣陣睡意,好聲好氣回答:「你剛才睡著的時候,樹上飄落一朵鮮花,剛剛好掉在我頭上。我心裏想,雖然現在只有我醒著,可是只要趁現在吃下這朵花,吃進肚子裏消化以後的營養也會跟我的弟弟優波迦嘍嗏鳥共享,一起獲得更健康美好又有力量的身體,也同時解決飢渴問題!所以,我不忍心吵醒你,安安靜靜地吃掉了!」
「什麼!為什麼不叫醒我一起吃?」優波迦嘍嗏鳥一聽,心生超級煩惱,非常不開心!哥哥既然這麼壞,得到稀有的美食卻故意不叫醒我一起吃,獨自一鳥吃光光,從此以後我也要學牠!我獲得好吃的食物也不要叫醒牠,故意不讓他知道!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雙頭一身的連體鳥飛著、飛著,四處雲遊,突然有一天巧遇一顆長滿毒花的毒樹,毒花不停地紛飛散落。為了「吃」記仇很久的優波迦嘍嗏鳥這次狠下心要共赴黃泉,便轉頭說:「哥哥,你先睡,我醒著。」
「你要留守?好啊。」迦嘍嗏鳥不疑有它,睡著了。牠才入夢,含恨已久的弟弟就張嘴吃掉了一朵劇毒之花。毒花下肚,毒氣上衝,立刻把熟睡的迦嘍嗏鳥驚醒了。他發現嘴裏打嗝出來的是一口接一口的毒氣。
「天哪,你剛才吃了什麼?我現在渾身不舒服,覺得好像快要死了!我好難受,嘴巴又乾又澀,聲帶都快要發不出聲音了!」迦嘍嗏鳥問一臉無辜的弟弟。
優波迦嘍嗏鳥瞪牠一眼,得意地說:「我趁你睡著的時候吃了一朵毒花!我希望我們兩顆鳥頭一起死掉!」
「天啊,你怎麼那麼衝動?為什麼做這種傻事?」迦嘍嗏鳥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鳥耳朵。「以前你睡著的時候,我為了我們兩兄弟好,特地吃了一朵芳香美味營養可口的好花!沒想到你竟然為了這件事記仇,一路氣我氣到現在!哎,你實在是太愚痴了!世間人哪,不要跟愚痴的人見面,不要跟愚痴的人連結、共享身體、共居一處!跟愚痴的人在一起沒有半點利益,徒然自害又害他、損己又損他而已!」
原典出處:《佛本行集經》
-修行筆記-
一、
佛告諸比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時迦嘍嗏鳥,食美華者?莫作異見,即我身是。彼時優波迦嘍嗏鳥,食毒華者,即此提婆達多是也。我於彼時,為作利益,反生瞋恚。今亦復爾,我教利益,反更用我為怨讐也。」
二、
連體鳥的比喻可以讓現代人深刻反省:人間世,人類種種二元對立人為施設都不離一模一樣的同一根源:人類「身而為人」的本質。回歸「身而為人」的基本盤的話,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唯一人種,實際上就是一個種族:人族。作為人族的一員,人生不過短短幾年。我們正值減劫;我們不是生在人類長壽高達八萬四千歲的時代,而是人類短壽到只有最多活一百多歲的時代。就是因為減劫的人類薄福、少功德、善少惡多,才會盛行鬥爭論、戰爭論、屠殺論、……種種人族自相殘殺、互相毀滅的破壞論。
三、
鬥爭並非生物或生命的唯一求生選項;鬥爭是一種負面的妄見,也是一種累劫惡業招感的惡念妄想。假如女人也用「鬥爭心態」處理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生存競爭比賽」會如何?母親若跟嬰兒斤斤計較、互相爭奪母體本身的營養資源來論生存競爭的成敗輸贏強弱的話,全世界的女人都會基於「鬥爭本能」無條件墮死胎兒或終生放棄生產,人類亦早就全族滅亡!就是因為女人千古不採用「鬥爭心態」處理人生,女人的生物本能是追求「整體和平生存」,面對男人的強勢與表現欲時,女人常常自願退居二線或隱型,我們人類一族才有辦法不斷增值、散佈全球,變成朝全球百億人口邁進的成功生物物種!要是女人也百分百模仿男人鬥爭那一套專門只跟男人鬥爭或跟胎兒鬥爭,鬥到「我執最大最第一」地一生造盡無量惡業唯求死後在歷史定位上享有權勢名利,世界上還哪來的愛情、親情、家庭、家族、生育、世代傳承?哪來的人類血脈?
誰說鬥爭是對的?把鬥爭當成人生價值核心理念是錯的!鬥爭本來就反生命,那是人性之惡,非佛性本具之真善美、自利利他的覺悟本質。以生物學來說,男人可能嚴重誤解了在生物本能方面雄性之間的繁殖競爭(爭奪性伴侶與繁殖機會)又過份擴張解釋、把動物界交配行為的動物本能競爭特質過度濫用到人類社會生活與政治教條各個人為面向,最後才會導致人類一族千古戰亂不休、迄今都沒有實踐地球天堂、人間淨土……
2024/05/21
佛典故事:玩具與潮衣 Toy & Streetwear
有一對梵志夫妻感情很好,年輕的妻子婚後不久就懷孕了。
「老公,我有了!你幫我去市集買小孩玩的玩具!」太太撒嬌著說。「老婆啊,妳就乖乖地隱健養胎,好好待產就好了,沒什麼好擔心的!若妳生男的,我就幫妳買男生玩的玩具;若妳生女的,我就幫妳買女生玩的玩具!」丈夫滿心喜悅,一心準備花錢。
「人家不管;人家現在已經懷孕了,你快點去市集幫小孩買玩具啦!」太太開始纏著他不放,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自己現在想玩玩具?
「急什麼?親愛的,妳好好養胎安產就好了,想太多!若妳生男的,我就幫妳買男生玩的玩具;若妳生女的,我就幫妳買女生玩的玩具!」丈夫還是心情相當好。
「不要等以後,現在就買!」太太耍賴。
「不急不急,生了再買!」丈夫笑了。
「現在就買給我!」她終於發作了所謂的「孕婦女王病」,說要就要。
「妳實在是……」丈夫看著眼前楚楚可憐又嬌羞橫蠻兼具的太太,心軟了。「好吧!妳想買什麼給小孩玩?」根本就是妳自己想玩吧,他心想。
「你幫我買一隻小小的小獼猴來,選好看的。」她開口了,果然。
「好好好,我這就去買一隻寵物給妳!妳要小獼猴就給買小獼猴!」丈夫隨手抓起信用卡,披上外套就上街了。不到幾小時,他已經抱著一隻剛買的幼猴進了家門,非常可愛。「老婆,我買到了!妳看!」
「我瞧瞧……」孕妻仔細檢查。這小猴兒什麼都好,就是毛色不好。「吼,我覺得牠毛色不夠好看。你幫我送牠到染坊裏去染成金黃色,金黃色最可愛了!然後還要像洗衣店擣衣一樣擣一擣、打磨得亮晶晶地!」她開口要求。女人,懷孕了就是皇后。
「好,我馬上辦!」丈夫抱著小猴兒到染坊裏,把老婆的要求重覆一遍給染坊老闆聽。老闆一聽就知道客人的要求太超過了。「先生哪,獼猴當寵物染成金黃色還可以辦到,總之可愛。不過,不能把小動物當成衣服捶打增色!猴子可以忍耐染毛,沒辦法忍耐打磨,打一打就往生了!客人,你看看,小動物是活體的臭皮囊,充滿內臟不淨!」
**********************************
小動物不能染,衣服就可以染了!
若是孕妻要求染色的不是寵物而是衣服,只要丈夫拿著衣服到染坊說明:「老闆,我要染衣服!幫我染成流行的好色,花紋要可愛,染完再好好打磨一番,讓纖維發亮!」老闆當下一定沒問題:「這件衣服可以染成流行色,也可以擣磨增光!白色的衣服不只可以靠染劑染色,染完也可以加柔軟精重新擣過,讓它看起來更有光澤!」
不過,話說回來,剛懷孕而已,都還不曉得將來生的是兒是女,哪裏會知道該染的是男孩或女孩的童裝呢?還是前衛中性打扮?復古古裝或現代潮裝?理論上生男生女一樣好,任何性別都是寶;不過俗諦上衣服怎麼穿還是要善分別啊!
原典出處:《中阿含經》
-修行筆記-
一、「慧者聞喻則解其義」,聽得懂佛法或公案譬喻的人都是基本邏輯思考能力不錯的人,修行的中上根器。居士夫婦佛子想了解圓融實相法語「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的上半句「善分別」俗諦在菩薩道怎麼修?當然是在二六時中生活上時時觀照用功。舉例來說,年輕時代新婚燕爾,丈夫看到青春貌美的妻子就一念「我的水某」、立刻抱抱親親上去;等到兒孫都長大、學佛幾十年後心境不同了!夫妻一起學佛、三皈五戒、聽經聞法、修福修慧,就懂得互稱師兄,阿彌陀佛了,不再衝動暴動一看到對方的人就天雷勾動地火、種種濃情蜜意地一發不可收拾。從夫妻愛侶到菩薩師兄弟、從情緣到法緣也一樣是修行!
二、寵物毛髮皮膚人工染成五顏六色再出售的行為雖然近年很紅,但這種不健康、危及動物生命安危的商業行為早已飽受全球動保團體批評。人工染劑層級分很多種;縱使是人類專用者也可區分出從天然到化學合或從完整標示到標示不明,更何況是為廉價出售小動物而使用極端便宜的下劣人工染劑?事實上,小動物天生的樣子就夠可愛討喜了,根本不需要「化妝」。
三、說出這兩則深入淺出的生活化譬喻的並非出家眾,而是在家居士優婆離居士。他舉這兩個生活小故事是為了佐證外道說法與佛陀說法的差別何在,一不可詰問,一可詰問;一不能思惟觀察,一能思惟觀察:
優婆離居士語曰:「尊人!當知尼揵所說亦復如是,不能堪忍受他難問,亦不可得思惟觀察,唯但染愚,不染慧也。」
「尊人!當知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說亦復如是,極能堪忍受他難問,亦快可得思惟觀察。唯但染慧,不染愚也。」
四、依佛法教義,示現在家相可以證一果、二果、三果;若再精進證四果羅漢則會在證羅漢果的剎那自動落髮著僧衣而當下示現出家法相。無論現僧俗二相都能修行,只要用功也都可以當身證果。
2024/05/06
佛典故事:食物 Food
2024/01/31
佛典故事:銀色物語 Silver Story
這是佛陀宿世的經典輪迴故事之一:銀色物語。
一、銀色女
久遠劫前,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由蓮華王統治。蓮華國城裏有一個天下第一的絕色美女,名叫「銀色女」。這天,銀色女臨時有事出門,路過別人家門時發現屋裏的產婦剛臨盆生下一個超級可愛的男嬰,新手媽媽雙手緊抓初生嬰兒放到嘴邊,正打算張嘴生吃。
「啊,妹子,妳在做什麼?」銀色女大驚失色,發聲制止。
「我肚子好餓!生完小孩全身無力,家裏沒剩吃的,只好吃掉剛生下的兒子……」產婦講得一副理所當然。
「不行,妹子別吃!這事萬萬不可!妹子,妳家豈無任何存糧?」銀色女連聲阻止。
「好姐姐,我一輩子都很悋嗇,沒結人緣、沒工作、沒老公,才會淪落到沒東西吃的地步。」
「妹子,妳千萬別吃掉小孩子!妳等等,我馬上回家拿東西給妳吃!」
「好姐姐,我等不及了!我整個骨盆腔都壞了,背痛到簡直像要裂開似的,還外帶鬧心悸、心情惶恐不安,頭昏眼花地覺得全世界都變暗了。姐姐啊,等妳出我家門再帶食物過來時,我恐怕早就一命嗚呼了!」
「……」天啊,怎麼辦?銀色女心想。我如果硬把她的兒子抱走不讓她吃,她會一個人飢渴致死;如果不把她的兒子抱走的話,等我一走,她必定飢不擇食生吞活剝。到底我該怎麼做才能保全她們母子兩條性命?
「妹子,妳家有沒有刀子?我要用。」銀色女心生一計。
「有。」產婦找到刀就遞給她。
「喝!」銀色女拔刀就割下自己一對豐滿的乳房,交給餓到極點的產婦。「妹子,吃我的肉可以馬上止飢。」
「好!」產婦已經餓到喪失理智,拿到血淋淋的人肉就大咬特咬狂吃開來,問都不問,想也不想。
「吃飽沒?」
「吃飽了!」
「妹子,妳要知道,妳兒子的命是我親自割我身上的肉贖來的,他的命是我的,妳不可以殺他。我先把妳兒子寄放在妳家,等我回家拿些吃的給妳。等我!」
失去雙峰的絕色美女血流滿身,飄然而去。
等她渾身是血地踏進家門,整個家族當場沸騰。
「天哪,妳受了重傷!誰幹的?」
「我。」
「為什麼?」
「因為我捨不得。我發起大悲心,為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講佛理?妳要知道,修布施之後反悔的人充其量只算是『布施』,不算『布施波羅蜜』!妳割掉妳引以為傲的胸部時歡喜嗎?可別因為太痛苦而懊悔!」
「我親手割下一對乳房時心裏毫無悔意!以我真言誓願的力量,願我的雙乳立刻回復原狀!」
語聲方落,胸部奇蹟似地當場長回來了!
如此這般,一代絕色佳人自捨美胸、解救他命的義舉傳遍諸天,驚動帝釋天王親自下凡化身成婆羅門,測試她是否果然具備修行成佛的真心正願:
「施主啊,我要化緣!我要化緣飲食!」一手拿金色澡罐與金色缽碗、另一手拿金色拐杖的老婆羅門站在銀色女的家門外大聲吼叫。
「來了!」胸部才剛長好的銀色女馬上動手準備很多美食,打開門就要布施。
「小妹妹,不必!現在我不要吃了!」
「為什麼?」銀色女很驚訝。
「我是帝釋,不是凡人。我對妳的信念有所懷疑,故意來試探妳是不是有成佛證果的誠意!現在我問妳問題,妳一定要認真回答我!」老婆羅門耐心解釋。
「行!尊貴的大婆羅門,請自由發問,我必定一一回答,令你稱心如意!」
「小妹妹,妳真的割下乳房布施給別人?」
「真的,尊貴的大婆羅門。」
「為什麼?」
「我發起大悲心,為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很難!非常難!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難中之難!如果修完布施之後事後反悔的話,充其量只算是『布施』,不算『布施波羅蜜』!妳當初自割身肉時歡喜嗎?割肉時非常痛苦,有沒有起心動念後悔?」
「尊貴的帝釋天王哪!我現在立下誓言:我基於求一切智覺果的發心、求一切世間尊勝佛果的發心、求救度一切眾生的發心而割掉一對乳房,內心真實不後悔!若我真心不悔,令我這個女性業報身當場變成男性業報身!」
她語聲方落,奇蹟二度發生;豔冠群芳的一代美人竟然立刻變成天下第一的英俊男人!
二、銀色男
全國第一美女突然在未經醫學手術、科學試驗、造型變裝、……任何人為介入方法的前提之下,變成全國第一俊男,蓮華王驚嚇到連王子都還沒生出來就直接駕崩(?)了,理由不詳。
同年,天氣極端異常酷熱,群龍無首的文武百官只好頂著大太陽每天出門挨家挨戶尋覓堪能繼承王位、治理國家的第一人才。「我們到底要怎麼找到有能力如法治國的新任國王啊?」當文武百官煩惱得半死又束手無策時,有一個大臣熱到受不了直接跳到水裏涼快,突然發現有個俊美異常的年輕帥男在大樹蔭下呼呼大睡,旁若無人。太陽慢慢下山了,樹影竟像是無動於衷一般動都不動,捨不得離開年輕人熟睡的身軀。
「哎呀,異人!特殊!天之驕子!」眾政界老人們七嘴八舌地當下給定了案;就是他!「年輕人,起床!」眼看天都快黑了,文武百官三彈指把他吵醒。「來,跟我們進宮!」半夢半醒的年輕人就這樣被拱上車、帶進宮、換上隆重莊嚴的王袍、戴上珠光寶氣的王冠、抬到王位上登基變成下一任國王。
「年輕人,你當國王治理國家。」眾臣說。
「我不會。我不能。」帥男說。
「不管。今天,從現在開始,你要當國王治理國家。」眾臣又說。
「好吧……我若是稱王,必如法治國。你們集體受持十善道法的話,我就當國王。」
「哦,沒問題!我們照辦!」眾臣當場允諾,政局就穩住了。
三、銀色王
銀色女變成銀色男,莫名其妙被拉進宮稱王,自號為「銀色王」。他一生以十善道法治理國家,讓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到七萬那由他歲,非常長壽。經過漫長的治國歲月後,銀色王老了,駕崩了。
臨終以前,他留下一首短短的詩:
一切皆無常,必有敗壞事,合會必有離,有命皆必死。
隨所作事業,若善若不善,
一切有生者,命皆不久住。
四、銀色童
銀色王死後投胎轉世回蓮華國城的長者家,天生長相殊特,非常聰明。銀色童長到八歲時在當地學堂報名上課,班上一共有五百個同學。
「你們來上學做什麼?」銀色童問。
「學讀書!」五百個同學回答。
「學讀書有什麼利益可言?你們何必學讀書?你們應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銀色童建議。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做什麼?」五百個同學反問。
「你們必須修行六波羅蜜。所謂六波羅蜜,就是指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銀色童跟同學們解釋。
「那好,我們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百個同學當場同意。
就這樣,銀色童覺得上學的目的已經達成,沒事了。他走到森林裏,拿出刀來把身體刺出鮮血,再塗上油脂,躺在林地上高聲叫唱:「所有一切在附近或遠方的動物,兩隻腳的、四隻腳的、野鹿、……都好,無論是什麼動物,需要食物的話就來這裏吃我的肉吧!」八歲的他就躺著,讓整群飛鳥撲到他身上搶食他的身肉,直到他渾身肉盡,只剩下一具小小的兒童骨架。
這短短的一世很快就結束了。
五、銀色子
捨身施眾生的銀色童往生後依舊投胎回同一個國家、同一座城市,這次在婆羅門家出生,長成相貌英俊的銀色子。
「兒子,你今年二十歲了,應該要蓋房子!」父母突然下令。
「為我蓋房子有什麼意義?我的心不在房子,只願雙親放我入山修行。」銀色子表達修行的心願。
「那好吧!」父母同意了。
他獨身前往深山,發現有兩個婆羅門仙人住在山上。
「二位梵仙住在這座山上做什麼呢?」銀色子問。
「我們為了利益眾生一直住在森林裏修苦行,做很多修行人的事。」兩個婆羅門仙人說。
「好主意。我從現在起也要為了利益眾生一直住在森林裏修苦行。」銀色子說完就一個人走到其他樹林裏丈量土地,開始蓋一人小屋,啟動修行人生。修行沒多久,修善福德力深厚的他突然證得天眼通,看見住處附近有一頭母老虎即將臨盆產子,心想:「她那麼瘦,生完小老虎後說不定會直接餓死,或者在飢餓痛苦邊緣發狂,吃掉初生的幼虎!」這麼思考著,他走到兩個婆羅門仙人的住所,問他們有誰想布施身肉餵那頭母老虎,得到的答案就是「辦不到」。
七天後,母老虎順利生產後,一下子把幼虎含在嘴裏,一下子把幼虎放在地上,反反覆覆像在掙扎吃或不吃的艱困決定。她實在餓壞了。
「大仙們!母老虎生了,你們若是為了利益眾生一直住在森林裏修苦行,現在就是表現的時機,可以割身肉給她吃!」銀色子建議。
「……沒辦法,我們去看看吧?」兩個婆羅門仙人走到母老虎的虎穴附近,自顧自思考起來:「世上有誰能忍耐劇苦布施身肉給一頭兇猛的野老虎?誰有能耐割下最愛惜的身肉布施給這頭餓到極點的母老虎?」他們還在思索,母老虎已經不耐煩了,追上前來。她一追過來,兩個婆羅門仙人保命要緊,立刻飛上天空,逃了。
「什麼?這就是你們立下的誓願,所謂修行的事?」銀色子不禁望空感嘆。「我今天決定捨身餵虎!願令我依此布施因緣,來世必定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語音方落,他跟上輩子一樣,拔出利刀自斷身命,就地躺下,把自己布施給眾生為食。
原典出處:《銀色女經》
-修行筆記-
一、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若有眾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報,如我所知,於食食時,若初食摶、若後食摶,若不捨施不應自食。』」
二、經云:
若有諸眾生,如佛之所說,減食分而施,成就大果報。
或以初食摶、或以後食摶,
若不用布施,則不應自食。
三、五世銀色報身都是佛陀的示現,變女變男,變老變小,身形會變,身份會變,因緣果報世世改變,但是成佛初心不變!
經云:「諸比丘!我愍汝等生於疑心,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餘觀。何以故?汝等當知:爾時於彼蓮華王都銀色女人割二乳者豈異人乎?今我身是。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餘觀。何以故?汝等當知:我是爾時蓮華王都銀色女也。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餘觀。何以故?汝等當知:我是爾時名銀色女,捨於二乳濟彼子者。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餘觀。何以故?汝等當知:羅睺羅者豈異人乎?即是爾時彼童子也。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異觀。何以故?汝等當知:爾時於彼蓮華王都尸陀林中,為諸鳥眾割捨身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餘觀。何以故?汝等當知:爾時二仙婆羅門者豈異人乎?即是汝等諸比丘也。諸比丘!勿生異疑,莫作餘觀。何以故?汝等當知:我是爾時婆羅門子摩那婆也。諸比丘!是故我今為比丘說,若諸比丘知施功德及施果報,應施初摶、若施後摶,如是而食。」
四、「能所對位」是很基本的修行思考邏輯。修行人分兩種,一種是聲稱為自己的修行目的、為維持自己的生命延續,可以食用眾生的屍肉;另一種則是聲稱為自己的修行目的、為維持眾生的生命延續,可以讓眾生食用自己的屍肉。前者是把眾生當肉吃,後者是把自己當肉給眾生吃,能所立場完全相反。這兩種修行人的修行目的不同,採取的修行策略、修行方法、修行過程、……也經常出入頗大。本公案屬於何種?佛陀本生故事通常是示現哪一種?
2023/11/05
佛典故事:老羅漢 The Old Arhat
很久很久以前當佛陀住世時,王舍城就已經發生過高齡化社會的超老問題。當時有一位人瑞級的一百多歲老先生,名叫福增。福增老人年事已高,覺得家裏大大小小都嫌棄他衰老,難得聽人家說人生還有功德無量的「出家」選項,「出家功德」比山高、比海深、比天空還寬廣,「出家結局」必證佛果,「出家利益」得以成就三世諸佛捨家得道……就立刻決定離家出走了!
想出家,當然要找出家師父啊!
但是問題來了,有心當徒弟,師父要不要收?
「老先生,不行,你實在太老了……」舍利弗尊者不收。
「老先生,不方便……」接下來,其他四百九十九位羅漢比丘都跟舍利弗尊者一模一樣拒不剃度。
「為什麼沒有人要剃我?嗚嗚嗚……」福增老人撐著一百多歲的老骨頭接連請問了五百位師父都找不到師父,再也忍不住悲傷,放聲大哭。
「老先生,你怎麼啦?」這一哭,佛陀突然現身了。佛陀好聲好氣、軟言軟語地安慰傷心欲絕的福增老人,轉頭就叫另一個阿羅漢徒弟目連尊者過來:「目連,你收他出家,幫他授戒!」
佛陀既開金口,目連尊者不敢有違,福增老人破啼為笑,當場如願出了家!但是剃度出家只是修行起點,後面事情還很多。眼見僧團裏加入一個阿祖級的老公公,其他比他早出家的年輕師兄常常捉弄他、調戲他、擾亂他,把他當成菜鳥新學小比丘欺負,又把福增老人逼到崩潰邊緣、打算跳水自盡的地步。在家被俗家後輩嫌,出家又被僧團「長」輩嫌,叫他怎麼辦才好呢?
「來,師父救你!」目連尊者把最老的老徒弟打撈上岸,詳細問他跳水自殺的始末,這才知道他不太會跟比他年輕的出家眾相處,適應不良,竟然愚痴到決定一個人偷偷跑去跳水自殺。「你抓好師父的袈裟角,師父帶你去見識三惡道的恐怖報應,讓你提起正念、發起道心!抓好了沒?要起飛囉……」
於是,目連尊者帶他最老的徒弟飛到天上,愈飛愈遠,終於飛到大海邊。
「師父,海邊有女人的屍體!」
「沒錯,你看,有一隻蟲從她的嘴裏鑽出來又從鼻孔鑽進去,不久又從她的眼睛鑽出來再從耳朵鑽進去。我們走吧!」
「師父,她是誰?」
「她是舍衛城的大富商的太太。她生前自認貌美不修福報,又憑丈夫專寵而霸道欺人、損害別人,最後溺死在海裏。海水不納死屍,她的屍體被海浪沖上岸以後,她還是貪戀她的肉身無法捨棄,轉世投胎成那隻在她臉上鑽來鑽去的蟲。等那隻小蟲往生後,下一世會直墮地獄受苦。你要抓好,我們要飛到另一個地方!」
飛著飛著,師徒倆看到一個奇怪的恐怖女人。
她慢慢褪去衣裳,跳到大火鍋裏把她自己快火煮熟。一旦煮到骨肉分離肢解以後,她就張開骷髏嘴把骨頭吹到滾燙的大火鍋外面,讓解離崩碎的骨頭拼湊回原形。骨架長好以後,她再穿上衣服,站在鍋外一口一口啃食分散在湯鍋裏的「人肉」。半點肉都不長的骷髏人把她自己的熟肉吃光了以後,她又會重覆上述動作,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煮她自己、吃她自己、拼拼湊湊尋覓支離破碎的她自己。
「師父,她又是誰?」
「她是舍衛城裏的大護法家裏的婢女。大護法敬信三寶,常常打齋供僧,每次都叫婢女送食物給出家眾。她表面上答應,實際上常常事先選最高級、最美味的上等美食吃掉,把吃剩的送去給出家師父。久而久之,大護法心生懷疑,問她有沒有偷吃供僧的食物?她馬上撒謊說絕無此事,說她向來只吃師父們吃剩的剩菜剩飯,還加碼立下毒誓說要是她有事先偷吃的話,下輩子就吃她自己身上的人肉!果報就是你看到的現場;她先蒙受自食己肉的惡報,將來還要直墮地獄!」
「……」
看完第二個往生的女人,師徒倆又起飛了。這次飛到一座非常高大、不見天日的陰森骨頭山上。
「徒弟,我們一起去走走吧!」目連尊者帶老人一起降落在骨頭山上,剛好看到一個大肋骨像活人一樣走來走去。
「師父,這是誰的骨頭?」福增老人還以為又是哪個業障女人死後的遺骨。
「你想知道?這座山就是你過去世的遺骨!」
「嚇!」福增老人一聽,嚇得冷汗直流。「還好我沒嚇出心臟病!請師父告訴弟子這整件事的前因後果!」
「眾生生死輪轉無有邊際,但是善惡業報卻絲毫不差。久遠劫前,閻浮提有一個富強的國家,曾有一個出身佛化家庭的法增長者,慈悲戒殺,道德高尚,被當地人民推舉為令長。幾十年從政下來,年事已高的法增長者不幸染上賭博惡習,結交不少品性下劣的邪惡賭友,整群狐群狗黨勸他荒廢政事、專習邪道。從此,犯罪率大增,社會治安日益敗壞,常常有人犯法被告或受罰的事情。有一天,屬下呈報一宗刑案,剛好法增長者賭在興頭上不肯下桌辦公,隨便看個公文就應聲全體處死,交待完又沒完沒了地賭下去。等到他賭夠了,賭友也散場了,他才想起來剛才好像有一大疊公文沒有仔細看,又找屬下來盤問。屬下一來就說已經遵照法增長者的意思集體處死了,無一活口。出身佛化家庭的法增長者一聽,當場昏死過去。等他清醒過來,第一件事就是痛哭為了好賭而冤枉錯殺人命,死後必入地獄,再轉世一定會變成種姓卑賤的旃陀羅。就這樣,晚節不保的政客在懊悔的眼淚裏往生,死後投胎成大海裏的摩竭魚怪!這就是你的宿世因果!」
「……」
這次,福增老人的心眼終於打開了。他跟著目連尊者回到道場,向佛陀頂禮,第一次對出家修行的決定發起至高無上的歡喜心,深悟生死無常、苦、空的法義,漏盡一切煩惱,當場身證阿羅漢果。
原典出處:《菩薩本生鬘論*出家功德緣起》
經云:『佛言:「目連!若諸官屬自恃威勢,枉尅民物殺戮無數,命終多墮摩竭大魚,為諸小蟲匝食其軀,身痒指山蟲血污海,流將百里水皆紅赤。彼魚一眠經于百歲,睡起吸水如注大河。爾時適有眾商採寶,值魚張口,船趣如飛將入魚腹,賈人悲號一時同聲稱南無佛!魚聞佛名閉口水止,由佛慈護眾商得活。時摩竭魚忍渴而死,有諸夜叉羅剎水神,競拽魚身出置海岸。」』
從政者跟百姓一樣都是必經生老病死的人類,政績如何與來世轉生的善惡果報有重大密切的因果關係。若從政者極度貪腐、殘忍嗜殺,死後的業報是直墮摩竭魚怪的妖怪畜牲報,豈可不慎?
2023/10/02
佛典故事:六師外道 The Six Unbelievers
2023/07/24
佛典故事:獼猴與蜂蜜Macaque and Honey
僧團在大森林裏暫止,諸比丘僧一起把缽放在空地上,佛陀的缽也當然在其中。突然不知打哪冒出一隻活潑機靈的獼猴闖進空地,一把抄走佛陀的缽。
「不行!放下!」比丘僧眾急了,大聲罵猴子小偷:「你這隻笨猴子,萬一打破佛陀的缽怎麼辦?」
「夠了夠了,你們別罵他!放心,他不會把佛缽打破。」佛陀開口幫小猴子說話。
猜猜看這隻古靈精怪的獼猴拿缽去做什麼呢?他跳上一棵巨大的娑羅樹,慢慢地爬上樹,在緊貼樹幹的蜂巢裏裝滿整缽的蜂蜜以後又再小心翼翼地爬下樹,慢慢地走回林地把滿缽的新鮮濃蜜交給佛陀享受。
「……」佛陀不伸手接缽。
「?」獼猴歪著頭想一想,在地上撿起一根小樹枝,把蜂蜜裏的蟲子挑掉,又高舉佛缽作勢供養。
「……」佛陀還是不伸手接缽。
「?」獼猴頓了一下,四下張望,找到乾淨的水源,把少許清水加到佛缽裏,又恭恭敬敬地高舉佛缽作勢供養。
「……」佛陀這次直接伸手取缽,接受供養。
「!」供佛的目的達成了,獼猴心情非常快樂,竟然搖手晃腳地跳起舞來,邊跳邊笑地走了!
原典出處:《中阿含經》
-修行筆記-
這則佛典故事看在農友與各界住民眼裏一定心情很複雜。通常人間的猴子親近人類的目的主要都在討食、取食、分食,為此不惜「採收」未成熟的農作物或搶走路人、遊客手上的零食而造成不少事件,但是很少聽說有哪隻猴子像本則公案的主角一樣善根深厚、主動供佛。
時值佛世,僧團成員有大量出身宮廷貴族,證果人口比例超高,常常直接看見天人下凡、龍王現身、動物示現語言能力或供養三寶的善行。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之下沒必要研究考古質疑經教義理,生活當中直接從六根門頭第一線就可以當下了知佛語真實性。
在我們的時代,被迫以學術系統、考證系統來檢驗經論記載事實上是一種業力使然的不得已。六根暗鈍,無法在日常生活當中直接了達、第一手經驗經律論揭示的現象,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第二手、第三手、……第N手的學術方法反覆假設與推敲。
生活裏既然遇不到懂得供佛的猴子,那只好退而求其次鑽研比對學術命題、考古命題、翻譯流通問題、神話傳說問題:「會供佛的猴子是真實存在過的物種還是純粹宗教神話文學紀錄?」沒有證量,只好研究。沒有果位,只好考古。沒有經驗,只好推論。很多爭議都是在凡夫位上才有得吵、有得對立分派系、有得質疑與辯證。
2023/07/23
佛典故事:過失致死 Negligent Homicide
古代王族擁有一種殘忍的娛樂傳統:獵殺眾生。身為國王,有時在領眾過程長養大慈大悲心,有時反而愈習慣權力的同時也愈習慣殺生。
「啊!誰拿毒箭射我這個修道的人?」身披鹿皮的隱士痛苦叫喚。
「誰?是誰躲在山上?」國王以為對準的是野鹿,沒想到誤射到人。
「象為象牙被追殺,犀牛為犀牛角被追殺,翡翠鳥為羽毛被追殺,麞鹿為皮肉被追殺……我是人啊!我沒有值錢的牙、角、毛、皮、肉,你為何追殺我?你是我國國王,為何殺死你的百姓?」隱士質問下馬的國王。當然,他認識他,他知道他的身份是國家元首。
「你又是誰?你沒事披一張鹿皮,遠遠看就像一隻鹿啊!」國王覺得抱歉,但也覺得過失誤判的錯不完全百分之百在自己。
「我是這個國家的人民,你的國民!我跟眼盲的父母親上山修行二十多年,從來沒有被虎狼、毒蟲加害,今天竟然被國王一箭誤殺!」他一說到父母不禁流淚。
修行人即將不幸意外身亡,山中吹起哀鳴的狂風,摧折無數巨木,令無量禽獸群起悲鳴,痛失愛子的眼盲父母在遙遠的山屋裏也突然感應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傷與絕望。惡人長命、善人短命,何其痛苦的人間世!
「對不起!」國王一聽對方還要照養眼盲的高齡父母,內心萬分後悔,不禁害怕起來:「是我不對!我本來只是想射鹿,但是誤把披鹿皮衣的修行人當成野鹿殺死,罪過深重!我只是貪圖野味想吃鹿肉,沒想到自招重罪!我願意用我整個國家的財富、珠寶、庫藏、宮殿、妓女、郊區、城市、……交換你的性命!」他衝上前想徒手把深入肺臟的毒箭拔出來,但哪有辦法?山裏風雲變色、野獸悲鳴,天龍、天神、山神、水神、樹神、一切鬼神都受驚動,現出種種異相。國王愈想愈害怕,這下禍闖大了。
「算了……不是國王的過失,是我宿罪果熟。我不可惜我這條命,只是可憐我那對雙眼全盲的老父老母。我這一走,他倆無依無靠、食糧全斷,很快就會撒手西歸。一想到我無辜的年邁雙親我就難過!」隱士思及老父老母又不禁淚流不止。
「你別死!我寧願棄捨國王的身份直接下地獄裏百劫受罪,換你奇蹟似存活!」國王直接下跪了。「如果你往生,我就不回去。我放棄國王的身份,一生代替你奉養你的父母,請你不要擔心。山裏一切鬼神都在場證知我立下的重誓,君無戲言!」
「是嗎?你願意幫我一輩子照顧父母?」隱士臨死前聽到國王親口承諾代他盡孝的誓言,反憂為喜,了無怨恨。「我的父母蒙國王供養、照顧,令國王罪過消滅、福增無量!」他不再哭泣,露出欣喜的笑容。
「等一下!你往生之前要先告訴我你父母住在哪裏!」國王急忙詢問重點。
「那裏!」隱士忍痛伸手遙指遠方的小路。「你沿這條山路一直走,不遠處就有一間小草屋,我那對雙眼全盲的老父老母就在屋裏。你慢慢走,動作要輕,不要大吵大鬧嚇到老人家。你在告訴他們我的死訊時千萬要注意表達方式,幫我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為我說明生死無常,說我唯一罣礙的就是二老的晚年。我只怪我自己宿世罪業,但為父母而真心懺悔,願我們一家人生生世世相聚不分離,願父母安養天年、長壽無憂,願天龍鬼神隨身守護、消災免難!」
「好,本王知道了,你安心去吧!」國王才起身踏上山路,隱士隨即斷氣了。
草屋裏的老夫老妻聽見山路上傳來一陣陌生的腳步聲,非常恐懼,不知道如何是好。「誰?來人是誰?你不是我兒子!」
「我是這個國家的國王,聽說你們一家人在山上隱居修行,特地來供養。」國王一時不知道該怎麼開門見山直接說他親手殺死老夫婦的獨生子,無奈之下暫時說謊。
「國王?歡迎光臨!」雙眼全盲的夫妻看不見國王臉上複雜又痛苦的表情。「有勞您大駕光臨我們這間荒郊野外的小草屋,真是不好意思。國王身體健康好不好?王后、王子、官員、人民一切都安好嗎?有沒有風調雨順、五穀豐足、國界平安?」
「託二老的福、修道人的恩澤,一切都很平安……」國王實在說不出口真相是他親手摧毀老夫婦獨生子的「平安」。「你們一家三口自從上山之後勞心勞力、萬分辛苦,無論是森林草木或飛鳥走獸有沒有對你們造成傷害?深山裏氣候如何?一切都安穩舒適嗎?」國王又試探地問。
「承蒙大王厚恩,我們一家人一直都很安穩舒適!我們的獨生子非常孝順,常常摘水果、汲泉水、供給飲食,再加上山裏風調雨順,我們毫無所缺,非常滿足。大王請坐,我們有一張天然草席,先坐下來吃水果。我家兒子剛才出門取水,應該就快回家了!」
「這……嗚嗚……」國王聽到這裏再來忍不下去,終於痛哭失聲。「都怪我,是我的罪過!我沒事貪吃野味,入山打獵,遠遠看到一群野鹿就拉弓射箭,一不小心失手射到你們家兒子!他中了毒箭,強忍劇痛,特別交待我要親自前來通知二位……」
「什麼!」雙眼全盲的老夫婦一聽就撲地哭號。「為什麼?我家兒子那麼孝順、仁慈!他犯了什麼錯,為何國王要殺他?難怪剛才忽然吹起一陣怪風,吹倒深山巨木,讓百鳥群起悲鳴!我們住山二十幾年了,從來沒發生過這等怪事!我們就一直懷疑兒子遲未返家,一定發生什麼變故……嗚嗚……」
老母親哭到再也說不出話來,倒是老父親勸她別再哭了。「人生難免歸終一死,生死無常,無人可免!國王,我兒子到底傷勢怎樣,現在是死是活?」
「不瞞二老,他已經往生了。」國王深感抱歉。
「哎,我家兒子走了,我們二老沒有謀生能力也勢必很快離世。我們最後的心願就是見我兒子最後一面,請國王牽我們這對老人到他身邊吧!」老父忍住悲傷,提出人生最後的願望。
「……」
年輕的隱士屍體猶有餘溫。老父緊抱亡者的雙腳,老母緊抱亡者的頭,兩個老人顫抖著摸索亡兒身上的毒箭,仰天悲喚:「天神、龍神、山神、樹神、水神啊……我們的獨生子仁慈孝順,天地鬼神俱知,為何你們不同情他、不救護他?他是善良的好孩子啊!」千辛萬苦懷胎十月生下他,白髮人送黑髮人情何以堪?
「讓我替他中毒!」一直沉默痛苦的老母不再哭了,開口說出驚人之語。她竟然直接伸出舌頭舐亡兒胸口上沾滿劇毒的傷口,「反正我又老又瞎,什麼也看不見,倒不如我中毒而死,代替兒子受罪,換他起死回生!」
「若我家兒子真誠孝順為天地所證知,這支無良毒箭應該立刻自動拔除,毒藥自動消毒,他會立刻復活!」老父的發言加倍駭人,信念堅定。
這對盲父母修行道侶讓忉利天王、兜術天王、天王、龍王均為之動容。四大天王立刻下凡,以天界限定神藥直灌隱士唯啟的屍口。果然「此藥只應天上有,人間佛子乃堪受」,藥到箭除,一支奪命毒箭不拔自出,亡者就地復活,睜大一雙稚子如夢初醒的雙眼深深凝視著父母親!更奇葩的是原本一生眼盲的父母也同時治好眼疾,得以親眼注視失而復得的孝順兒子!
在這一家人幸福的眼裏,天地是如此寧靜。
飛鳥是快樂的,禽獸是和悅的,狂風已平息,烏雲已消散,溫暖的陽光又從雲隙露出光芒,花草樹木閃閃發光。隱士復活,奇蹟出現,原本為過失殺人重罪打算放棄王權、一生貢獻給被害亡者的父母當「代理孝子」贖罪的國王實在太高興了!他頂禮帝釋天王、盲眼父母與死而復生的隱士,情緒相當激動:「謝天謝地,感恩一切!願我打開國庫供養聖者,願我親自留住供養,願我現世罪滅、宿怨得除!」
「大王若有心報恩、滅罪、解怨的話,請回宮執政!」隱士拒絕為一家人的私利犧牲國家集體利益:「真實報恩以法。請國王回宮安慰國人,勸化國人奉持五戒,下禁殺令,禁止射獵屠殺動物的殺生行為。殺生必感殺報,現世無法安隱、健康、平安,命終直墮地獄。我們人生在世,恩愛是短暫的,別離是長久的,無常叫做很正常。國王宿世修德有功,今生得以稱王,千萬勿以王權驕縱自滿而任性放肆!」
「本王一定改!經過這次慘痛教訓,我終於知道我以前愛吃肉、愛打獵的殘忍嗜好是錯的!我非常後悔!我一定照你的希望去做!」國王當場懺悔,宣告就此改惡向善。至於國王擁有的龐大獵人隊成員數百人次以上,從隨侍國王上山出獵,一路見證過失殺人、拜訪受害亡者家屬、決志拋棄王位當代理孝子、……直到天神下凡灌藥度亡的復活奇蹟,本來放不下的都放下了,原本不相信的也突然都相信了。他們百分之百受持五戒,立誓終身不破戒。
從此,這個國家的法律做出重大的修正。國王下令,舉凡國界裏有任何孝子賢孫家有貧窮父母、眼盲父母等弱勢父母者,後輩禁止棄養長輩,違者以重罪論處。法律改了,民風改了,一件國王親身經歷的「天神下凡神藥救人之奇蹟復活事件」廣為流傳,度化一整個國家的人民都以法相教、奉修五戒十善,國運大振,無人來世墮落於三惡道中。
原典出處:《佛說菩薩睒子經》
一、佛告阿難:「諸來會者,宿命睒身,我身是也;時盲父者,今現父王閱頭檀是也;時盲母者,今現我母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國王者,阿難是也;時天帝釋者,彌勒是也。使我疾成無上正真之道決,皆是我父母育養慈恩;從死得生,感動天龍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為佛,并度國人,皆由孝順之德。汝廣為一切人民說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佛說菩薩睒子經》
二、打獵殺生行為究竟有無正當性?道德上、法律上、社經上、生物學上、生態學上有何不同見解?凡夫觀點與賢聖觀點差異何在?從因果業力觀點又如何詮釋?
三、「復活奇蹟」並非只有聖經記載,在不同宗教、不同醫學領域都有面向各異的零散紀錄。古人寄託以天界的文字依現代科學觀點又有不同詮釋、理解,甚至超越地球時空限制或人間凡夫位上的六根經驗。若以比較宗教學的立論以觀,佛教徒又如何正念思惟這一則深具醫學意義、道德意義、教育意義的佛陀本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