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佛陀與病人 Buddha And The Patient


重病臥床時,對於人或世界常常會產生不一樣的視野。抽開健康時的尋常人際互動,對於身體(沉重的負擔)、痛苦(不快的知覺)、人心(念頭的相續)、死亡(生存的必然)、社會機制(人為的運作)……,重症病人往往能有極為不一樣的體認。

佛陀住在竹林精舍時,曾有一名身染重病的比丘。

他患有惡瘡,全身遍流膿血,氣味與形色都讓人討厭。為此,他被群眾隔離,搬到很偏遠的小房子裏隔離獨住。這件事被佛陀知道後,佛陀隻身前往重病比丘的住所,親自打水替他洗身按摩,並且放光照耀他的身體,善言安慰:「我今天是特地為報答你的深恩而來。無量世以前,我曾經是一個老居士,由於被惡人陷害入罪而被交付囚禁處刑。你在當時身為斷事一職,明察事實原委,將無辜的我釋放,令我得免囚刑。」

病比丘的瘡潰膿血,在佛陀的光芒與照護下,一一清淨了。於是,他合掌發露懺悔:「願佛慈愍,滅我重罪。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悲父!南無最勝醫王!令我今日身病得瘥。唯願如來,以本願力哀憐攝受;施與法藥,去我心病,令所有重障消滅無餘。」

在佛陀為他開示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藥後,病比丘當場身證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菩薩本生鬘論第四卷》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老婆婆 The Old Lady


須達長者家裏有一個老婆婆管家。她很勤快,也很顧家,深得須達長者的信賴,大小事情都交待給她處理

然而,她卻有出人意表的一面。有一天,當長者一如往常,恭請佛陀與比丘到家裏應供時,她忽然對化緣的比丘起了慳貪吝惜的心念,非但不肯供養,還當場大發脾氣、又叫又罵:「我家這尊大長者啊,就是聽信沙門這套!那些人老是要東要西要個沒完沒了,哪裏有什麼道行啊?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我才可以不聽佛的名號,不聽佛法開示,再也不用看到剃髮染衣的出家人啊?」

她這一亂發脾氣,壞名聲馬上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整個舍衛城。

舍衛城的王后茉莉夫人是個虔誠的三寶弟子。此事傳到她耳裏時,令她十分驚訝:「啊,須達長者是大護法,慈心待人又樂善好施,就好比人中的蓮華一樣,處處受國人歡迎;怎麼這種好人的家裏,會出個像毒蛇一樣的老管家啊?」這樣思考一番,她便召須達長者的太太入宮長談:「我聽說,妳家裏的老管家常常惡口毀謗三寶,還發毒誓說再也不想聽到三寶的名字。妳們夫妻怎麼不把她解雇、趕走?那不是很好嗎?」

須達長者的太太恭敬地回答:「王后,佛陀出世就像日光普照大地、破除癡暗一般,利益一切眾生。連央掘摩羅那種連續殺害千人、殺完還摘下每具屍體的手指串成指骨項鍊掛在身上的殺人魔王,佛陀都能夠調伏他的心性,度他出家證阿羅漢;我們的管家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老婆婆,哪有什麼問題?」王后茉莉夫人聽完這番回應,顯然十分高興:「這樣吧,我恭請佛陀與比丘眾入宮應供,妳就把妳家的老管家一起帶來!」

供僧那天,須達長者的太太果真把家裏的老管家帶來了。佛陀才剛剛從正門入宮而已,老管家一看是佛陀來了,心裏一驚,馬上轉身,恨不得可以從狗洞鑽出去。不過,碰上這等場面,她連躲的機會也沒有──她嘗試用扇子遮臉,卻怎麼遮也同樣到處看到佛陀;她再嘗試用手遮臉,偏偏十隻指間又同樣能看到化佛;她不死心,乾脆緊閉雙眼,卻看到化佛遍滿十方。此時,佛陀向她開示道:「妳可以稱念我的名字,南無釋迦牟尼佛!稱念我的名字,觀見我的身相,得以解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老婆婆管家並沒有因此而歡喜。相反的,她立刻轉身逃跑,飛奔回家,告訴全家人:「我啊,今天入宮不巧遇上了死對頭。那個沙門瞿曇,現身在王宮門口,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現出諸般妖術,還大放光芒……那個沙門太善於幻術了,世間上恐怕沒有人比得上他吧?記住,你們都還年輕,千萬不要去找他……」

她說完這番警告眾人的話,便轉身躲進木籠裏,找塊牛皮覆蓋在身上,靜靜地窩在黑暗的角落,睡著了。

另一方面,在她逃跑回家後,佛陀便告訴王后:「她罪根深重,和我無緣,但是與羅睺羅在過去生曾經是善友。」待佛陀回到祇園精舍,就交待羅睺羅親自到須達長者家裏去度化剛強難調的老管家。

已身證阿羅漢的尊者羅睺羅化身為轉輪聖王,把其他一千比丘變化成一千王子,帶著七寶兵馬出門了。當轉輪聖王一行人等聲勢浩大地撞鐘擊鼓來到須達長者家時,老婆婆管家馬上就自動從木籠裏出來。她深深地頂禮,誠心誠意地讚嘆對方的功德:「啊,我今天有幸遇到聖王的善法攝化,一定就不會被沙門迷惑了!」

主寶藏臣當場說道:「姐妹!妳過去生有福德,應入王室。今天,本王特地來封妳當轉輪聖王的玉女寶。」

「什麼?」老管家大吃一驚:「我這麼卑賤,像糞穢一樣不堪,光是蒙聖王來探問,就很高興了;哪敢奢求當上玉女寶哇?」

轉輪聖王便轉身向須達長者下令道:「你家這個老婆婆,相好具足,我打算收她當我的玉女寶。」

須達長者當場畢恭畢敬地回答:「唯命是從。」

老婆婆一聽,喜不自勝,心想:「看哪……那群沙門,自己說自己多有道德,說了一大堆話,沒有一樣應驗的;今天聖王才出世,馬上就收我這個年老色衰的人為玉女寶哪……。」這麼想著,她歡天喜地又跪地禮謝不已。她一高興,對方說什麼都聽,教她十善法,她也當場依教奉行。

看時機已成熟,化身作轉輪聖王的羅睺羅尊者就恢復本來面目,示現沙門身。這一看,老婆婆忽然有所領悟,老淚縱橫:「啊……佛法清淨,不捨眾生。連像我這種弊惡的人,也依舊度化……」她懺悔不已,依止羅睺羅尊者受三皈五戒,當場證得須陀洹果。

於是,羅睺羅尊者帶她回去見佛陀,她歡喜作禮,懺悔發露,出家入道。精進用功一段時間以後,她也證得了阿羅漢果。


原典出處:《菩薩本生鬘論第四卷》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處胎如獄



阿難,如是之身,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脇而坐,兩手掩面,向脊而住;若是女者,蹲居左脇,手掩面,背脊而住。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內熱煎煮,五處繫縛,如在革囊。其母多食,或復少食,甘食、澀食、乾食、膩食、辛鹹苦醋冷熱之食;或復婬欲、急行、跳躑、久臥、久坐,皆受苦惱。

故當知,處母胎時,有如是等眾苦逼迫,我今略說。人中尚爾,何況地獄?難可為喻。誰有智者,於生死海,當樂此身?

《大寶積經》



多聞,以法為樂



多聞解了法        多聞不造惡
多聞捨無義  多聞得涅槃
善聽增長聞  聞能增長慧
慧能修淨義  得義能招樂
聰慧得義已  證現法涅槃
聞法淨黠慧  證得第一樂

《大寶積經》

佛典故事:語言的力量 The Power of Language


久遠以前,在毘婆尸佛入滅後的像法時代,波羅奈國境內有一個婆羅門,生下一個獨生女就往生了。丈夫往生後,婆羅門太太成為單親媽媽,一個人辛苦養育女兒。

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女,仰賴家裏唯一的果園度日。女兒長大後,為了保護她的安全,婆羅門太太便每天教她看守果園,自己出門找食物,吃飽了再送食物回家給女兒吃。

有一天,婆羅門太太久久未返,過了用餐時間還沒到家。女兒餓得不得了,心情惡劣,就自言自語生起悶氣來:「媽媽是怎麼了?今天不送食物給我,也不來看我……」她愈等愈不耐煩,愈等愈火大,最後竟一個人破口大罵:「我媽媽真是連畜生都不如!一般動物至少還懂得照護幼子,小孩子餓了、渴了,絕不會放著不管……」

她的獨白氣話才說完不久,婆羅門太太已經趕到家門,帶食物回來了。這時,有一位身證辟支佛果的比丘,正巧從南方飛來,經過上空。女兒抬頭一看,起了歡喜心,馬上合掌頂禮,請對方下地就座,把自己的食物分出一部分,供養這位聖者比丘。等聽完比丘開示說法後,女兒便當場發願:「希望我在來世能遇到賢者聖人,禮拜、供養,而且,讓我長相端正,尊榮豪貴,步行時有蓮華承足。」

這個女兒,由於至誠以一食供養辟支佛,在五百世中,世世尊榮豪貴,衣食自然,蓮華承足。不過,也由於她沒有感恩心,惡口訶罵母親不如畜生,足足有五百世都投胎在鹿腹當中。


原典出處:《大方便佛報恩經第三卷》


-延伸思考向度-

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能燒一世;惡口熾然,燒無數世。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七聖財。是故阿難!一切眾生禍從口出。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忍辱波羅蜜



舍利子,我於爾時,行羼底波羅蜜多故,制伏其心,不生忿恚、慳吝、惱熱。但作是念:於諸行中,無有少法是易可得,過於毀罵及訶責者,是故我今應當修捨。又我於彼應起慈悲,何以故?世間眾生,多分安住毀罵訶責;由斯業故,還復感得如是之相訶毀果報,在在所生,常得醜陋可惡之身。我今不樂醜陋之事,豈應樂行毀罵訶責?何以故?如是訶毀諸惡業者,是則名為不相應業、不稱理業、愚夫之業;是下劣業、非善人業、非賢聖業。

《大寶積經》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佛遺教經》

若能忍寒暑,如草不貴己;精進修事業,則安且益矣。

《善生子經》

忍辱溫良依涅槃住。

《中阿含經》

身生諸苦痛,而能行捨心,正智正念住,堪忍以自安。

《雜阿含經》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內化的割裂


從教育系統起,原本應整合、調合、融合的,開始割裂。

書上寫的道理不等於現實;考試與功名才是目的。道理成為交際說詞,像一件件衣服或面具,掛在社會化的場合,彼此張望。道理是一回事,它是它,我是我,了不相涉。許多意在透過教育去內化、深化的良善價值,最後,都只成為一件社交外衣--利害關頭就可以輕易甩下。

這種割裂,比其他自我認同危機或我執強化更可怕;它足以讓人認真地「以為」深信著某種信念與道理,卻也同時實際地「落實」背叛那種信念與道理。最明顯的就是標榜著各類信念與道理來強化各類歧視:九百九十九句的大道理中,只要夾雜一句「歧視宣言」就夠了。九百九十九個聽眾都會看在那九百九十九句大道理的份上,不敢質疑一句「歧視宣言」在整個意識型態架構中的系統性矛盾與價值背離。這就像產品搭售,以大量美好的大道理,向群眾行銷出特定的歧視價值。群眾通常會照單全收,像個意識型態市場裏沒有半分理性思惟能力的消費者,誰敢反詰那句話?那句話可是被堂堂正正的九百九十九句大道理團團包圍著;就算矛盾的程度十分徹底。

內化的割裂,很容易讓人利用大道理來強化人類社會的割裂:「有些人」不一樣、比較低等、比較不正常、比較有罪、比較會下地獄、種族比較不好、出生比較次等……在這類以道理背叛道理本身的場域,最常被背叛的良善價值是這兩個:「慈悲」與「博愛」。

背叛了這兩個道理的人,不但身為歧視者,也希望群眾學習,成為歧視者。不但本身想割裂作為一個群體的社會,也希望群眾強化這種社群割裂。歧視是不是霸凌?當然是。歧視是一種結構精緻細微的文化霸凌,在力推「惱害」與「憎恨」的同時,還價值割裂地口口聲聲「慈悲」與「博愛」。奇特的是,由於夾有大量大道理來搭售,廣告力量往往十分強大。

從教育系統的割裂到價值理念的割裂,這種深層人格建構的問題,甚至比浮面上的國族認同或自我認同更迫切需要被正視、被面對、被修正。宗教、政治、歷史、……等文化系統,不適合被拿來當霸凌道具利用。

人哪,若本身喜歡霸凌、歧視或製造社會割裂,最起碼要有點擔當的勇氣……至少,別把文化霸凌的責任推給上帝或佛陀。別把推廣歧視的理論基礎推給上帝或佛陀。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熱浪


日子愈來愈像科幻小說

陽光,即將變成光學武器。

陽光烤建築與街,建築與街再烹煮著人,溫著看看人熟了沒。

撐得過的話,頭痛個幾天,脫水個一陣子,還是可以歸類成活人。

(一個不確定秋天會不會來,天氣是否乾脆直接斷然入冬的活人)

反之撐不過的話,不用在破表的熱浪裏一次次折磨,就地歸類成死人。

人種基因自動調整,呼應依報也回答陽光與大氣層的辯證。

「真是熱死人了……」(獨白)

熱浪,比指考還指考;它考生存。

耐熱者生,畏熱者亡。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父母


作為欲界一環,除了試管嬰兒等近代科學技術以外,一般人都是經過父母而出生。

什麼是父母?一般人談的也是生理、心理或社會結構意義上的父母:遺傳基因上的父母、身份證上的父母,生活上的業界師長前輩,或者透過法律虛擬出的親子關係。

佛經裏有兩個探討「父母」的方向,是其他思想體系或領域中很少見的。

其一,是以智慧為母,以慈悲為父,將兩大重要性德擬人化。其二,則是以貪愛為母,以無明為父,將兩大生死輪迴業障根本也擬人化。這兩個方向,與一般華人刻板的性別觀念正好相反,將「智慧」與「貪愛」喻為母性特質,將「慈悲」與「無明」歸為父性特質。

兩個比喻,指出父性、母性最光明、圓滿的一面,也呈現最黑暗、業障的一面。這又與一般華人習慣選擇性地大量歌頌父母之尊德,同時逃避探討有一定比例的失職問題父母存在的社會現實的文化傳統,有很大的不同。

依欲界人間的業力現實(父母結合生產下一代的事實),以眾生容易了解的方式,用「父母」為喻,說明智慧與慈悲的圓融之於佛果,以及貪愛與無明的業力積聚之於生死輪轉,悟道與迷途之別。

事上而言,「殺父殺母」足以構成下無間地獄的無間重罪;理上而言,「殺無明父,殺貪愛母」,斬掉生死輪迴業力根本,反為成佛之基。

「父」與「母」兩個名詞,隨順此界二元界分的語言系統,也同樣用二元界分的價值來對應歸類。

佛經對「父母」的詮釋與比喻,不止有益修行人,或許,對於每一位具備父母身份的現代人,也是生活上實踐親職的另一個參考點:您是哪一種「父」或「母」呢?

佛典故事:刺激 Stimulation


看破紅塵,推力千萬般。受刺激而看破紅塵的事並不少見──五濁惡世,向來不乏各式各樣的刺激;就看受激入道的臨界點在哪裏。

縱使一個人天生聰明有智慧,相貌莊嚴端正,社會條件與人生際遇都算不錯,也一樣會有他的臨界點。他的臨界點,是一對惡鄰居。

他們的事,不巧被他發現了。鄰家母子亂倫私通這種事,讓他十分不痛快:「這算什麼呢……投胎成人,卻做出這種畜生般的行為。雖說是一男一女,母親沒有母親的樣子,兒子沒有兒子的分際,色欲惑心,心生顛倒,母親不把兒子當兒子,兒子也不把母親當母親……世間生死輪迴不休,真是太可怕了!」

針對惡鄰的行為,他深深思考著。不久,他便剃了頭、披上袈裟,步入山澤之間,坐禪思惟:「世間人只要有愚癡、貪淫、瞋恚三毒,就會做出一些行為,為此受輪迴生死眾苦。假如心念上不起三毒,就不會造作種種不當行為;心行寂滅,就不會輪迴受身。既然沒有身體這個業報,世間眾苦就隨之消滅了。」思惟到極致,他豁然開朗,銷落諸欲,證得辟支佛道。


原典出處:《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佛典故事:白象 White Elephant


國王出門遊獵時,抓到一隻難得一見的六牙白象。他中意白象雪樣的色澤,覺得十分可愛,非常喜歡牠,便帶回宮交給專業象師調教。


不過,這象師用錯了調教方法。他把枷鎖套上象身,把牠關起來。從此白象日日憂愁哭泣,最後竟一連絕食七天。象師看情況不妙,心裏開始害怕:「這可不是普通的大象;是國王最喜歡、最中意、屬於王室的白象啊。萬一牠不吃不喝,就這樣死掉的話,我可麻煩了……」這一怕,他趕緊連夜進宮,把這隻白象不吃不喝、憂鬱得不得了的緊急狀況,一五一十向國王報告。國王一聽還得了,立刻動身前去探望。

「白象啊,你怎麼不肯吃東西呢?」

「國王啊,我心情很不好。請國王替我解除煩惱。」

「什麼樣的煩惱?」

「我的父母老了,不可能走來這裏,也沒有別的象會照顧、供養他們,平常只有我會出門找食物帶回家。如果我被關在這裏,老人家一定會雙雙餓死……我一想到這一點,就很擔心、很痛苦。如果國王肯發慈悲心放我回去,等我供養父母到他們往生後,一定會自動回宮供養大王。我發誓!」

國王聽白象這麼說,心裏也感到十分淒涼。

「唉。雖然你只是一隻動物,卻有人的德行;而我雖然是人,反而還行為像畜生一樣……去吧。」

國王親自將白象放走以後,白象就回家供養象父象母,長達十二年。等象父象母往生後,牠果真遵守諾言,自動回到王宮。國王看見白象回來,喜不自勝,用七寶瓔珞披在白象身上,出門更一定以白象作為前導。

國王疼愛這隻白象的程度,幾乎都強過疼親生兒子。

這時,有一個貧窮的婆羅門正打算找國王化緣,就四處向村人打聽:「要怎麼申請、怎麼做,才能得到國王的濟貧補助呢?」

「嗯,這好辦,不難。國王很疼那隻白象,出門一定帶著他。你看見國王,就讚嘆、誇獎那隻白象,說不定當場就有賞賜。」

婆羅門依照村人的建議,在路邊等著。一等到白象為首的王家隊伍,便說道:你長得多麼好看哪,好比帝釋天的神象。你的相好又具足,你的福德難度量。別的象都比不上你,你就像雪地裏白色的光芒;這清淨美好的象身,實在好奇特,真真是無法言喻啊……」

疼愛白象的國王一聽心情大好,馬上當場送了五百金錢給窮婆羅門,窮婆羅門從此成為富豪。


原典出處:《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佛典故事:惡龍 Bad Dragon


「以前事情不是這樣子的……」他想。

以前,村子裏那口清泉裏的毒龍,性情兇惡,時常作法大降冰雹、大積冰霜,毀損農作物,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日積月累下來,餓死了不少善良百姓。

「要不是我們婆羅門一起出面持咒作法,會有今天的榮景嗎?」他自問。

以前,百姓感恩婆羅門救命之恩,大興供養。自從佛陀來到村子裏開示說法以後,不但度人,還兼度龍、鬼、神眾;證果的證果,沒證果的改惡行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百姓就漸漸把婆羅門忘記了。

「這群忘恩負義的小老百姓……不給吃的就算了,竟然還吐口水、惡口侮辱!想當年靠我們才沒餓死;現在有飯吃了,氣焰就這麼盛!」他心頭發熱,怒火愈燒愈猛。

「當初能救你們;現在一樣可以毀了你們……我非把你們全村的人都毀滅不可……等著瞧!」他下定了決心。

他端起食物,步出家門,走入道場。

前些日子,村人告訴他,如果有什麼心願想達成,就去供養佛陀的四大弟子。他端著食物,恭敬、客氣、有禮地看著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那律四大羅漢尊者,心中至誠發願:「我今天以此供僧福德,希望將來能夠轉世成大力毒龍,破滅這個國家,尤其非要毀掉這個村落不可。請諸尊務必滿我的願。」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道眼一觀,明白眼前這個婆羅門起惡念、發惡願,就開口勸對方打消念頭:「居士啊,別發這種投胎成龍、加害於人的惡願吧。如果是以供養之福德求作轉輪聖王、帝釋天、魔王、梵王等等都可以如願,何必起心動念轉世作毒龍呢?」婆羅門明白尊者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爽快地回答:「這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我只想滿這個願,別的我都不要。」說著,他舉起手來,竟當場從五根手指頭流出水柱。舍利弗一看,他心意已堅,勸也勸不聽,也就不再勸了。

願力打造世界。不只婆羅門,他的太太和兩個兒子都對於百姓心懷怨恨,也都發願來世作毒龍。一家四口,果真都轉世為性情兇惡的大毒龍,在當地撲殺過去已被佛陀教化的老龍,取而代之。這對龍夫妻和兩個龍子,常常施放巨風豪雨、冰雹冰霜,損壞五穀農作,讓大地上雜草叢生。這一家惡龍才出世未久,當地人民就開始大量死於飢荒和傳染病。

百姓日常生活出了這麼大的問題,身為國王的阿闍世王親自登門求見佛陀,說道:「佛陀,我國界內的人民被惡龍所害,死傷無數。求世尊大慈大悲、憐愍一切,去除災害,解救百姓。」

次日清早,佛陀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步行到龍泉洗鉢。洗鉢的水一倒到龍泉裏,住在裏面的惡龍就起大瞋心,現身出水,又向佛吐出帶有毒氣的火。佛身體馬上出水,把火滅了。龍不甘心,又馬上在虛空降下大冰雹、大石塊、刀劍兵器,卻又一一被佛陀化成天花、裝飾、七寶。牠化身羅剎,佛就化身天王;牠化身象王,佛就化身獅王;牠恢復本尊龍形,佛就化身成金翅鳥王。既然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害佛,惡龍忽然一轉身打算躲回龍泉內時,護法密迹力士就高舉金剛杵捶打山壁,讓山石狂落龍泉,再度把惡龍逼出來。此時,佛陀再將龍泉化為猛火,無計可施的惡龍無處可逃,被佛陀一腳踏在龍頭上,就此被降伏了。

「佛啊,您今天是怎麼搞的,對我特別不好?」惡龍可憐兮兮地問。

「為什麼起惡心加害眾生?」佛反問。

「求您放了我吧,好不好?您說什麼我都聽……」惡龍下跪哀求。

「可以,只要你全家都受五戒,發心當在家優婆塞。」佛答應了。

於是,龍夫、龍妻、外加兩個龍子,全家一起受五戒,成為在家優婆塞。受了戒以後,他們的性情也慢慢調伏,慈心行善,再也不起惡心降大霜雹來加害百姓。從此當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熟,其他的災疫鬼輩們覺得沒生意、沒戲唱,也一一外移到鄰國去。結果換成鄰國狀況頻出,百姓橫死。

佛降伏惡龍的事蹟傳到鄰國之後,鄰國國王特地派使節來進行外交協商,在兩國交界,一方恭送、另一方迎請佛陀前去為民消災……


原典出處:《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火 Fire


有一個女人在傳統的印度古社會裏討生活。她的日常勞動就是煮飯。這天,她在廚房裏升火,打算把生穀炒成熟麨時,身體一靠近火,心也馬上升起無明火。有一隻不識相的羊,偏偏挑這節骨眼鑽進廚房,奮身往麥堆裏鑽。她一看氣得要死,捉起火杖就往羊身上猛打;這一打,杖頭的火苖觸著易燃的羊毛,熊熊燒起來了。羊感到燒痛難耐,就死命往象廐牆上摩擦;這一摩擦,火苖飛快傳到象廐,火勢變大,延燒到裏面的大象。大象的身體被燒著,轉頭一看,旁邊剛好有一隻路過的獼猴,就一把殺掉獼猴,抓牠的屍體來拍打象身,企圖把身上的火熄掉。

當人間火場一團混亂時,路過的天人說話了:


「瞋恚鬪諍邊,不當於中止。羯羠共相牴,蠅蛾於中死。婢共牂牴鬪,獼猴而坐死。智者遠嫌疑,莫與愚人止!」


原典出處:《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

粉紅色的裙子?忍! Something About A Pink Skirt


這是個堪忍世界。

很多刻版、僵硬、軍事化、規格化、生產線化的文化框架,套著人們,縳心纏身一生。

吵「性別平等教育」吵這麼久,吵不出所以然,一方面也是牢牢的文化框架已經綁人綁多了、綁久了。既有文化模式綁上身,能綁到習慣被綁著的人們覺得,應該用同樣的方法把新生代孩子們也一路綁大,就像當年一路被綁大的自己。那是一種期待:期待綁著自心的文化框架在自己往生以前,能再度牢牢綁住新生代小小孩;期待他們也被綁大;期待他們綁大了再原封不動地綁他們的下一代;期待自己往生之後,下一代能有一模一樣的文化困局與糾纏--期待自己習慣的文化元素能複製、重製、盜版、移植、投射到小小孩們身上。「孩子,我被綁,我也要你跟我一樣被綁!被綁著是多美好的事呢。」

就像一條粉紅色的裙子。

一條粉紅色的裙子,玩耍不方便、活動不實用、綁手綁腳不自在、穿上後很容易受蚊蟲攻擊變成紅豆冰腿,放在黃種人膚色上又非常古怪可笑;可是,「文化」卻教會一大票父母相信:「啊,小女生愛粉紅色,小男生愛藍色,那才正常!」小女生覺得粉紅色醜死了;藍色像天空,多美、多純淨、多開闊啊……偏偏打死不給穿藍的。小女生覺得泥土色、瓦色、咖啡色、墨綠色、銀色、紫色多麼沉靜、有穩定度與質感,就適合穿著四處跑跳或坐著讀書,偏偏就說那些全部不適合小孩,什麼「太成熟」之類。小女生從被強迫穿一條醜得要死的粉紅色裙子開始,學會對人生忍耐。

很多性別框架本來就莫名其妙,無視小孩子的人權與品味。

人被綁久,綁成習慣,綁到覺得被綁很正常、很愉悅、很值得推廣或強加在下一代身上,是因為文化框架的長期共業已經薰修出習氣了。習氣一重,成人兩隻大耳朵一塞,就算小女生回應:「我不喜歡粉紅色的裙子,醜死了!」講一百遍、一千遍都聽不懂、假裝聽不到,只會一哄、再哄、三哄:「女生不就是喜歡粉紅色嘛……女生就是該穿裙子才可愛啊……妳是女生啊……」結果,集體得了「文化重聽症」--眼前一個活跳跳、活生生的小女生都已經在抗議,她覺得那條粉紅小裙實在醜得要死,她不想穿,她不要穿,逼她穿她就起煩惱,以一個活生生的小孩之資,身證「文化偏見不等於人生事實」時,整群成人依然沒有覺悟。成人還是自我催眠地重播著「女生就是如何如何如何」的性別教條。諸多欠缺科學態度的文化歧見,能讓人無視「事實」之餘,還強迫活生生的人屈服於「想像中的文化框架」;共業像集體幻覺,一場集體做的白日夢,叫也叫不醒。

吵「性別平等教育」吵這麼久,吵不出所以然。

不論吵來吵去要吵到何時才覺悟,請記住一件事:

天底下一向有不少覺得粉紅色醜得要死的小女生存在;事實擺在眼前。性別文化偏見多是人為想像出來、故意建構、反覆強化的僵化二元性別文化系統,就像集體白日夢。「美醜起於心」,被逼穿一條所謂「醜得要死」的粉紅色裙子,也是小女孩的一場童年惡夢、識心幻覺。文化也好、裙子也好;從惡夢中醒來是件多美好的事啊……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貪愛本幻 Illusionary Craving, Illusionary Love



展轉同一義  都無差別性
由乖理邪執  起是貪愛心
云何四大生  還能染大造
諸法猶如幻  無由起貪愛

我等邪分別  妄起貪愛心
不肖者生貪  賢善人無愛
遍於十方界  無實貪可求
但虛妄分別  故起斯貪愛


《大寶積經》

我的臉友是佛菩薩!


有時,非常有正念的臉友會開個帳戶,名字叫釋迦牟尼佛、或諸佛菩​薩尊號。若加入好友後,留言對話會不會變成這樣:「阿彌陀佛,你​好,昨天釋迦牟尼佛說,要和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一起去​朝山耶……我說,五百羅漢,你想不想跟我們一起去?」

布施、分享、菩提心 Giving, Sharing, Bodhi Mind


    行施不求妙色財  亦不願感天人趣
 為求無上勝菩提  施微便感無量福
 行施不求名稱聲  未曾為樂及徒眾
 亦不求諸生死報  施微而獲於大果


 布施飲食及衣服  不求諸有及諸趣

 為求開解甘露門  施如毛端福無量
 既無掉動及高慢  亦離諂誑慳嫉心
 懈怠諸緣皆悉捨  唯勤行施利於世

 財穀王位及身命  歡喜捨已心無變

 如斯善捨獲廣大  菩提解脫未為難
 愛樂諸來乞求者  如父如母如妻子
 所獲財物常行施  見彼感財無

 行施之時眾繁雜  土塊杖木來加害

 雖見曾無忿恚心  愛語如舊情欣悅
 若施彼怨猶若親  於驚怖者施無畏
 凡所有物皆能捨  而心未生鄙吝


 恒樂正求無上法  於世王位絕希求

 出離世間嚴飾處  常勤奉行於法施
 除彼樂求穢欲者  誰有能求天世王
 是故智者不貪樂  諸欲王位生天樂

 大名稱者所行施  恒求無上佛菩提

 捨捐身命及餘事  速疾能感多安樂
 聰慧菩薩行諸施  未曾遠離上菩提
 不求妙色世間財  又不願樂生天樂

 雖求涅槃無所依  遠離一切諸希願

 若能如是善修習  則名知道開道者

  《大寶積經》

觀男如幻 Men Are Illusion



自謂是男子  見彼為女人
由斯分別心  而生於欲想
欲心本無有  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別故  於身起男想
是中實無男  我說如陽焰
知男相寂靜  是名男三昧


《大寶積經》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閱讀習慣,文創走向


寫部落格,一條通向眾生心的路。

人人如是,心都是一樣的。

白話文化以後的佛典故事,最容易被迅速閱讀。標題關鍵字是「愛」、「情」、「第三者」、「霸凌」、「外遇」、「家人稱謂」等等欲界家庭、社會裏最普及的人生課題,也最快、最大量被選讀;相對上正經八百或原汁原味的原典與論述,就只有很少數的人會讀。但是,短期與長期閱讀反應不一樣;短期內搶讀完「欲界當夯情愛家庭議題」的現象只是一時,讀者群會大量集中出現後就此消失。但是,艱深的文言文原典或嚴肅的論述反而會不斷細水長流出現讀者群;人數少,可是不間斷。

文創市場也是一樣的。假如是為了短期功利目的,講究投資報酬率和產業營收報表,希望愈快回收鈔票愈好的話,專業行家都知道愈俗民化、普遍化的性與暴力素材最快。不過,這些題材能換來短期鈔票,無法長期跨代深化成為長程文化資產或文化研究主題。市面上很多紅極一時的文學、傳媒,是靠大量性描寫、暴力書寫、家庭情愛關係陳述等等在吸引短期觀眾、聽眾。不過,若文創產業也想「永續經營」,要留給子子孫孫有文化特性、能反覆呈現或使用的文化素材,光靠一再重覆陳腔爛調的性與暴力是不行的。

人生也是這樣子。表面上短期內能吸引眾生心的諸般幻相,也就是名利財色這些主題;刺激大、市場大、反應大、效果大。可是,真正能跨國、跨世代、跨文化、跨知見觀念立場,能長期引起眾生心共鳴迴響的主題,就不是諸如這般的欲界常見手段了。

真正能久久激發文化共震的主題,是「苦」、「生死」、「人性」、「超脫」。生、老、病、死、生存的苦難、人性的光明與黑暗、生存現實與超脫的可能、……是那些能衝破食色性也的短期大眾市場,直截命中眾生心深層難思議的心靈世界的大師級著作,才能在文化消費市場大海沖刷後,在幾百年、幾千年後不被遺忘。

想賺錢?想快速賺錢?為快速賺錢而拼文創產業?沒錯,以性與暴力短期吸引眾生目光很快,鈔票回收也可能很快。不過,這類題材要失去市場、失去群眾、面臨創作瓶頸也很快。八苦交煎度日的眾生可以短期暫時在性與暴力的題材裏忘記或逃避人生現實,可是也會迅速對這類麻藥性的文創換鈔手段感到麻木。眾生的佛性隨時會提醒他,生存現實光靠這些感官刺激與心理補償是沒辦法解決的;一次、兩次、三次……很快群眾就會發現,性與暴力的題材除了能快速集中大家的鈔票來作社會資產重分配之外,對於個人現實人生困境或精神需求並沒什麼太大的幫助。

這就是為什麼雖然佛經很難懂、文言文很難讀、佛理很艱深,但是,幾千年後全球有大量的人肯助印結緣、翻譯傳誦、閱讀研究、書寫拍片,成為能量巨大、影響力全球化的文化資產;而同一時代誕生的印度色情或戰爭文學或藝術,卻只能成為書店或賣場小角落裏水泡般隨現隨滅的短期暢銷商品的理由。

文化事業也分層次;當代當地短期換鈔是一種,跨代跨國、長期源源不絕的文化產能則是另外一種。短期市場能賣,是眾生的三毒在消費;長期文化事業能興,是眾生的佛性在起用。三毒不離佛性;三毒幻相也只是一時的。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瞋念何所在? Where Is Anger?



以虛妄因緣  而起於瞋恚
無我執為我  及由粗惡聲
起猛利瞋心  猶如於惡毒
音聲及瞋恚  究竟無所有

如鑽木出火  要假眾緣力
若緣不和合  火終不得生
是不悅意聲  畢竟無所有
知聲性空故  瞋亦不復生

瞋不在於聲  亦不身中住
因緣和合起  離緣終不生
如因乳等緣  和合生酥酪
瞋自性無起  因於粗惡聲

愚者不能了  熱惱自燒然
應當如是知  究竟無所有
瞋性本寂靜  但有於假名
瞋恚即實際  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  是名瞋三昧

《大寶積經》

觀女如幻 Women Are Illusion


四大假為女  其中無所有
凡夫迷惑心  執取以為實
女人如幻化  愚者不能了
妄見女相故  生於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  而非實女人
無智者迷惑  便生於欲想
如是了知已  一切女無相
此相皆寂靜  是名女三昧

《大寶積經》

法界 Dharmma Realm



無示現界,乃為法界。無有住處,名為住者。
法界無生,無命無老;無死無沈,亦無出離。
法界難思,無來無去;法界非蘊,非界非處;
亦不離處,而無所動。法界如如,自性非有;
一切菩薩,如是了知,法界難思,得法光明。
由是發趣,往詣道場,而於佛法,無有疑惑;
不為所動,以法光明,令諸眾生,獲大安樂。


《大寶積經》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放同志孩子一條生路


不論你在哪洲、哪國、哪城、哪鄉出生,在你們當中,都有一定比例會成為異性戀者、同性戀者、雙性戀者,或其他;假如因緣具足,也有非常稀少的一小部分人,會成為各類宗教神職人員。

不論如何,你們長大之後,請記得放同志孩子一條生路。

那也是放未來世世代代的小小孩們一條生路。

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有一個男同志大男孩,為他與男朋友之間的戀情受苦,也為如何再繼續隱瞞家人,不讓家人發現他的同志身份而受苦。他很苦惱,於是,他告訴我他是個男同志,在介紹他的同志朋友們讓我認識之後,告訴我他很希望找女生幫忙,帶回家給家人、長輩看,讓他們不對他的同志傾向起疑心。他陸陸續續、長期刻意帶不同的年輕單身女孩們回家,每一次都是一場作秀;真正的生活是與他的男朋友一起度過的。

最後,他問我願不願意幫這個忙、假裝一場;我以無言的微笑拒絕了。

家人之間,為此互相欺騙、作秀表演、設局設計,是多麼悲哀的人間悲劇呢……

一開始,或許可以騙是女朋友,騙到長輩都相信。再下去,戲演久了,長輩不明底細,逼婚逼生之後,是不是還要正式騙一個女孩娶回家?或者,騙婚畢竟太不道德;就開門見山和女方講好條件、約法三章,一起騙長輩,一騙就一生一世?還是在家裏演一個異性戀丈夫,出門再忠於男朋友,過同志情侶的真實人生?然後,雙面人生過久了之後,再度為了應付長輩期待,生下孩子?

從生到死,直到吐出最後一口氣往生為止,孩子(們)從來沒認識過他(們)的父親的真實面目:一個無奈為了應付社會與歧視,萬不得已演出一場異性戀婚姻,還生下他(們)的男同志。一個為了配合異性戀模式,雖然不愛他(們)的母親,卻為了交待、壓力、歧視、社會眼光,而生下他(們)的男同志。

我無言地微笑著,心頭畫出他拋物線般的人生軌跡。如果可能的話,與其一線畫出去就是一場徹底扭曲的人生;還不如落筆就停止。這種騙局人生,不如別讓它開始。

微笑的我,當年曾經這麼思考著。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外遇沒有道理 Affaire D'amour


他外遇,只是因為他想外遇。外遇這件事,作為現代人愛情態樣的大宗現象,根本沒什麼道理。不只現代,古代事實上也差不多。

有個男眾,不知道是過去生修了什麼福、積了什麼德,娶到一個又美麗、又有品德,論聰明智慧、言論口才都極為優秀的太太。她很會做人,人緣又好,大家都喜歡她。奇怪的是,當丈夫的反而不喜歡她。他看她就討厭,一看就煩。沒多久,他就轉而與家裏幫傭的年老女眾私通,納她為小妾,對她疼愛有加。

(當然,若換成現代大眾心理學,可能會談談戀母情結、夫妻間的社會角色競爭與嫉妒比較、一夫一妻制度在法學與醫學上的功能與評價、婚姻關係的失序與質變等等大問題。不過有件事實倒是古今一同:不管說東說西,論理說情,也不管配偶本身條件多優異出色,外遇就是會發生。重點在於出軌的眾生「本身」心裏在起淫欲無明。無明力大,哪怕會被殺頭、被八卦、被輕視、或身敗名裂,還是照樣搞外遇。「愛」這種極度反覆無常的心念,要隨時更換投射對象是很容易的)

眼睜睜看著丈夫與比自己老、比自己醜、比自己沒內涵的老傭私通,私通完還公然納為小妾,她心灰意冷了。太太十分理智地與丈夫商量:「我想,你的心不在我身上,你也不愛我了。要是這樣,我也成全你。你就同意我出家修行,當比丘尼吧?」那年代沒有什麼離婚證書或者離婚制度;大家說散就散,公開講一講,鄉親父老通通知道也就好了。太太一提再提,丈夫反正對她也已經沒有情份,也就欣然同意了。

既然丈夫同意,家裏又有小妾打理,太太就如願出家修行。她十分精進用功,沒過多久便身證阿羅漢聖果,出離三界生死,從此不再受困於欲望與輪迴。

元配身證羅漢果之後,留在丈夫身邊、年紀較長的小妾忽然往生了。當丈夫的無法忍受沒有女眾相伴的生活,竟然跑到道場裏,大呼小叫胡鬧一番,希望把前妻討回家去,重頭過夫妻生活。這種染污惡緣,一個精進用功的比丘尼,一位身證羅漢果位的聖者,哪有可能相應?她當場拒絕:「我已經出家,跟你是不同路的人。生生世世罪福不同,各自承擔,互不相干。」

看這個男眾來道場亂鬧,其他法師們就直接向佛陀報告。於是,針對這件因緣,佛陀便向大眾開示,說明過去生的因緣果報──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他們也曾結為夫妻。男方是個梵志,女方是個絕世美女。他們家中,有一個婢女。梵志與婢女多方親近,產生私情之後,從此不肯親近太太,甚至反而聽信婢女的枕邊細語,打算把太太掃地出門。

梵志想擺脫掉太太,不過該怎麼做才好?他邀她上山「約會」,而且,還自己爬到優曇鉢樹上,摘了成熟的果子,自己摘、自己吃。梵志人在樹上拼命吃不講,竟然還邊吃邊把生澀未熟的果子往下扔給太太。

(按:這種約會也實在有夠離譜;這種丈夫,如果是身在這個時代,可能會被網友定義為腦殘,發起連署休夫吧?)

可憐他那絕世美麗的太太,無奈地向上張望,問道:「噢,Honey,老公,你怎麼自己吃熟果子,卻把不能吃的生果子丟給我啊?」攀在樹上的梵志當場就口氣十分不悅:「怎麼?想吃熟果子的話,不會自己爬上來摘啊?」這種要命的「登山型約會」,外加沒有準備營養口糧,太太都餓得發昏了,便可憐兮兮地應了句:「噢,Honey,老公,你不給我,我沒得吃啊……好吧,我就聽你的……」就這樣,一個稀世大美女開始爬樹了。感情走私的梵志一看太太已經上了樹,馬上飛快地一溜煙衝下樹,隨手拔些荊棘團團圍住樹幹,打算把太太困死在大樹上,以遂行「表為失蹤,實為謀殺」的殺妻計劃。

那沒天良又沒眼光的丈夫,一甩頭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那是古代,還沒有近代「下一個男人會更好」這句名言。不過,當稀世美女困在枝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竟然有個更好的男眾出現了。而且,不只更好,是超級好。

國王和大臣們上山出獵,剛好路過樹下。他眼尖,一抬頭就看到有個大美人坐在樹枝上,絕世美貌加上不知如何是好、楚楚可憐的神情,當場把國王迷倒了。於是,他馬上大聲地問:「喂,妳是誰?妳從哪裏來的啊?」美女太太就把丈夫私通變心又設局要置她於死的事情,從頭到尾仔細說明了一遍。

國王邊聽邊點頭。他想:「她的丈夫,那個什麼梵志的,簡直是個大白痴!娶到這種太太,竟然不要!」於是,國王下令眾臣,把樹下的荊棘全部處理掉,親自把絕世大美女救下來之後,馬上帶回王宮,封她為王后。成為王后的她,智慧辯才、博學、技藝依然樣樣超群,來找她下棋的女人個個都輸。

這件事,傳到了梵志耳裏。王宮裏出了尊棋王王后?他不禁起心動念:「這麼會下棋的人,除了我太太還有誰?她一定還活著。」於是,梵志又自稱是來比棋藝的高人,希望能入宮求見,與王后當面校量比試。這時,王后一聽來人形容梵志的外形,馬上明白是前夫找上門了。

梵志見了王后,馬上開口:「啊,妳的美髮,有八尺那麼的長;啊,妳的柳眉,好看得就像畫兒一樣;啊,妳的溫柔是全世界第一名的;啊啊啊,想一想那成熟芳香的果子吧!」

(按:男眾如果沒有詩情畫意的本事,還是別勉強作詩來得好……)

王后一聽這首超爛情詩,當場回絕:「別忘了,以前你愛上了婢女,到她房裏私通,最愛也是她,偷走我丈夫的人也是她!」

梵志還不放棄,又再來一首:「啊,回想我們那龍宮般的住處,常常一起出遊,一起娛樂哪;啊,想一想那成熟芳香的果子吧!」

(按:男眾如果做錯事,道歉賠罪都很好,還是別勉強作爛詩吧……)

聽他說來說去都在提「熟果子」這檔子事,王后就事論事,講清楚、說明白:「你貪吃熟果,一個人吃也就算了,竟然還把生的通通丟給我!是我的宿世業障因緣,才會嫁給梵志你這種人!!」

於是,要不回太太的梵志,只好滿懷恨意,自怨自艾地帶者極度後悔的心情,一個人回家去了……


原典出處:《生經卷五:佛說夫婦經》


-延伸思考向度-

夫婦相處之道為何?如果每輩子都性喜外遇,等到拋棄太太,太太嫁給條件更好的丈夫之後,不但倍受第二任丈夫疼愛,新夫還深覺前夫是個沒眼光的大白痴時,又如何?

他的學佛之路


說起來,他會學佛,還不是一般理由。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講起那段往事。他對於政治有興趣,就成為了甲黨的庄腳。庄腳,他解釋,就是辦選舉時,要拿著上頭層層分發下來的預算,包成五百元一千元之類的紅包,到處幫忙送紅包、拉票。他對於政治有興趣,也配合上面發紅包;沒想到,有一天出門發完紅包回家,竟然發現家裏鐵門被放槍,留下幾個彈孔。嚇是嚇得半死,可是,他還是對於政治有興趣(是不是到處發紅包、喝茶閒談抬槓的生活很好玩?)所以,他痛定思痛,決定直接跳槽,換乙黨。

跳槽以後,角色沒變,一樣,還是當庄腳發紅包;不是過年發紅包,是拉票發紅包。跳槽也是換湯不換藥,沒多久,又被當地「立場不同」的「弟兄們」找上了。他想,兩邊都試過了都一樣,人都這麼老了,還玩命實在不好。

「後來,就乖乖學佛,不管政治了。政治啊……」他搖搖頭,苦笑。

他的學佛因緣也很特別,竟然始於拉票發紅包!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超可愛象寶寶 Super Cute Baby Elephant


那天,是象寶寶一生當中最黑暗的一天。

象媽媽生下他,小小的身體才剛落地不久,她竟然往生了。正當象寶寶很努力地嘗試站立起來,搖搖晃晃地在母象屍體旁走來走去時,正巧被附近隱居的仙人看到了。仙人起心動念:「這隻小公象才出生就沒了母親,哪有辦法獨自生存?」於是,他立刻動身趕到現場,把象寶寶帶回住處,小心翼翼地用清水和水果飼養他。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象寶寶慢慢長大了。性情溫和、善良純真、又喜歡聽仙人講道理的他,每天都依偎著仙人,同吃同睡,沒有煩惱。等象寶寶長大、能單獨行動時,就常常汲水採果回來供養仙人,而且,非要等仙到人吃完較好的水果之後,自己才吃剩下來的。一仙一象之間,互相欣賞彼此的品德,相處融洽極了。在仙人內心深處,早已將象寶寶當成親生兒子一般,疼愛得不得了。

不過,他們感情太好,天上的帝釋天長期默默護法,就有點看不下去了。帝釋天想:「這個仙人,最近心都放在那隻象兒子身上,無心修行。這該如何是好?不如讓我來想想辦法,讓他起煩惱,提起覺性……」

帝釋天即念即做。他馬上使出神通,故意在仙人面前變現出幻影,讓仙人目睹象寶寶忽然倒地而死,血流滿地的場面。仙人一看,心愛的象兒子竟無緣無故倒地死亡,一時之間,心痛、憂愁、苦惱、悲哀不已,極度痛苦,無法言喻。仙人當場哭得驚天動地、死去活來,完全失控了。哭聲被其他隱居的仙人們聽到了,大家都特地趕來探望、安慰、曉以大義。然而不論眾仙怎麼苦勸,都沒有用。

那天,是仙人一生當中最黑暗的一天。

仙人日日傷心,以淚洗面,最後完全無心吃喝,竟然絕食了。帝釋天默默觀察,再這樣下去恐怕會喪命,就親自現身在虛空中,開口說道:

「仙人哪,你為修行而棄家,沒有家人。以仙人修行的道法來說,為死亡而憂愁並不好啊……你想想,假設哭一哭能把死者哭活,那全天下都集合來痛哭不就成了?假設哭也哭不活,又何必再哭呢?停下來吧。你看,你和小象朝夕相處,產生了感情;有了感情,面對生離死別之際,就有無量無邊的憂愁苦惱。一般人起無明為亡者痛哭;仙人是有智慧的修行人,哭什麼呢?」

一說完,帝釋天又使出神通力,解除幻覺假相,讓活生生、健健康康的象寶寶,再度出現在仙人面前。心愛的兒子死而復生(本來就沒死),仙人喜不自勝,高興得不得了,煩惱立刻一掃而空。

帝釋天一看,這情執之深實在厲害,再度苦口婆心為仙人說一段道理:

「仙人哪,你瞧瞧,你的煩惱是不是馬上沒有了?我替你解除了苦惱,是不是?就好比你看到小象重生時興高采烈的心境,修行人遠離六親眷屬愁惱之苦,也是一樣的。我想用煩惱塵勞來提起你的道念,才故意創造這個因緣。覺醒的智者啊;既然知道有了恩愛就必定產生種種苦患,就仔仔細細觀心返照,別讓心海起波瀾……」

象寶寶的故事講完了,好不好聽?

佛陀接下來開示道:「比丘們,仙人就是這個和尚;而小象就是這個和尚剛剛往生的徒弟;帝釋天就是我。過去生,我們相遇的因緣如此,今生亦如是。這個和尚在徒弟往生之後,無比悲痛,無法看破,只有佛能解開他的心結,就如同我們過去生的因緣一樣。」


原典出處:《生經卷三:佛說弟子過命經第二十九》

佛典故事:父子緣 Father and Son


一個年輕人,又聰明、又有智慧,辯才無礙,資質十分良好。只要有他在的地方,無論做什麼事業都成就。他很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又肯努力上進,對商業買賣很有天分,很會賺錢孝順父母。因此,地方上的人們都很喜歡他。

奇怪的是,這麼優秀的年輕人與父親的因緣卻奇差無比。雖然是親生兒子,父親卻一看到他就討厭,有時惡口痛罵,把他轟出家門;有時根本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拼命動手毒打。長年身在家暴環境的年輕人,不管如何努力,依舊得不到父親的歡心與善意。最後,他遠走他鄉,出國從商,決心從此定居國外。他有資質,又肯努力,再度累積出成功的事業與大量財寶,名聲也愈來愈響亮。

年復一年,兒子成為巨富的名聲,終於從遠方傳回本國。一向討厭他的父親才一聽說兒子大為出名,成為巨富,馬上派人出國登門拜訪,要求他返鄉回家。一輩子相處得那麼差,他肯嗎?當然不肯。

一次不肯,討厭他的父親並不死心。他再派人登門二度求見,退一步說:「要是人不回來也無妨;至少也該送些錢回家吧?」任憑來人苦苦相勸,他肯嗎?當然不肯。

為免施暴又貪財的父親一再派人糾纏,兒子最後表態了:「我父親當年故意百般苛待,讓我吃足苦頭,那些往事數也數不清。所以,現在要我送他大量金銀珍寶?我辦不到!要我回家?那更辦不到!」

此時,要不到錢的父親心生大煩惱,就刻意到道場裏,找諸大比丘告狀:「師父們啊,我那兒子有病,不孝順父母。」諸大比丘就據實向佛陀報告。

佛陀聽完後,便開示道:「他不但這輩子跟兒子不和,過去世也一樣。雖然兒子有福德、有作為、乖巧聽話,就是無法討他歡心。比丘們,仔細觀察;雖然他的兒子是個有智慧又有德行的人才,他就是討厭、排斥、苛待他。等到失去兒子之後,才又後悔想勸他回來。」

這對父子,並不是這輩子才初次見面。

久遠劫前,有個專業獼猴訓練師。他專門訓練獼猴表演各種特殊動作、技藝、把戲來娛樂觀眾,以此謀生。獼猴訓練師靠這個本事,大受群眾歡迎,生意非常興隆,賺到大筆可觀的收入。

不過,他雖然靠獼猴營生,卻沒有半點動物保育的觀念,也沒什麼疼愛動物友伴的慈心。他只是利用動物營利,沒有感情,也沒有道義。有一天,他再度平白無故抓獼猴入城,把牠綁在柱子上,百般施虐、毒打、罵辱,狠狠折磨這隻可憐的小動物時,對方終於忍無可忍,受不了了。受虐的獼猴想辦法趁機脫逃,闖進山裏躲了起來。在遇見一個在山裏獨居修行的仙人後,牠就天天採野果、野蔬,供養仙人也餵飽自己,依靠仙人度日。

獼猴逃跑失蹤之後,獼猴訓練師的動物表演生意中斷,心裏著急,就四處打聽。最後,他好不容易終於打聽到獼猴在山裏與仙人住在一起的消息,便派個代表到山裏大聲叫喚,要求獼猴回他身邊。獼猴肯嗎?當然不肯。派人既然沒用,獼猴訓練師就親自入山勸說。

「我不要!我記得你之前百般虐待我、欺負我、折磨我,讓我吃盡苦頭。那些感受,言語根本無法形容。我沒犯任何錯,你卻再三毒打惡罵;跟你相處真是苦不堪言哪。否則我怎麼會離開你,選擇住在山裏頭?」獼猴拒絕了。

「哎,回家啦。」獼猴訓練師說。他心裏想的是生意。

「……」獼猴無話。他心裏想的是虐待。

「勸勸牠,才有可能跟你回去。要是強迫牠,牠是絕對不肯的。」仙人說。

「如果我用盡辦法牠還不肯,」獼猴訓練師想:「那我就要另謀計策了……」

清清嗓子,這平日惡口就是辱罵、出手就是好打的獼猴訓練師,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啊,我的寶貝乖兒子、我的心肝好兒子啊;下來吧,下來吧。就像鹿向樹蔭走一樣,你從樹枝上跳下來吧。這樣才不會沒飯吃、沒水喝而死啊……」

「你這個沒有慈悲心的主人啊,」獼猴拒絕道:「我和你相處這麼久以來,哪裏有聽過你誇獎過我多乖多好?我太了解你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你這個身為訓練師的主人沒事把我抓進城裏毒打虐待的事情。你的所作所為帶給我深刻的痛苦,我忘也忘不掉。現在我自由了,我再也不想困在你這種人的身邊!」

佛說完這段過去生的往事,下了結論:「知否?獼猴訓練師,就是那個來告狀的父親的前世;而那隻獼猴,就是他兒子的前世;仙人則是我的前世。」


原典出處:《生經卷五佛說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經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她的手和他的臭腳丫 Her Hand and His Stinky Feet


仙人修得了五種神通,有異於常人的本事。國王對他萬分恭敬,每天邀請他入宮;仙人則屢次啟發神足通,飛行往返來赴約,一向足不點地。

國王非常重視仙人,常常親手端出百味飲食來供養,年年如此。有一次,國王有事非出門不可,就交待留守的小公主:「你平常有沒有看爸爸是怎麼供養仙人的?今天交給妳,要恭恭敬敬侍奉,千萬不可以出差錯,知道嗎?」小公主點點頭:「好,爸爸放心。平常有注意看,我會照著做。」國王再三交待:「爸爸今天有公事,出遠門。妳要照我平常的方式好好供養仙人,別出差錯。」小公主也再三保證會小心處理。國王便放心出門了。

約定的時間一到,仙人一如往常從空中飄然飛落。小公主學爸爸的做法,把手伸出來接住仙人的腳,讓他重力加速度緩衝一下,好坐在特地替他準備的寶座上。這一伸手,竟壞了事。

所謂五通仙人,意思就是還缺了阿羅漢尊者的漏盡通;雖美名為「仙」,漏習還在,欲界愛染煩惱染污心都在,仍為輪迴六道的凡夫眾生,尚未解脫。小公主年紀小,身為貴族不用打工做粗活,小手又柔軟、又細滑,才一接觸到仙人的腳,觸感直衝仙人的腦神經細胞。他一看,今天出面的是小公主,不禁打起妄想,生起了欲念。欲念才一動,定力散掉,五種神通當場化為烏有。

等仙人回過神來努力想要回復理智時,不論怎麼思惟經行,想復原本來的神足通,卻怎麼試也不成功。結果,失去神通力的仙人只好破天荒地用雙腳走路,慢慢步出王宮。這件仙人對小公主起貪染心而喪失神通力的重大事件,很快地轟動全國。

國王已經供養仙人多年,回宮聽說此事,想親自證實,就獨自到仙人居住之地求見。國王問仙人:「我聽說,大仙為貪欲而墮失神通;是怎麼會弄成這樣?怎麼會心生顛倒,反習色欲?」

沮喪的仙人回答:「大王所聞皆實。那天大王離我而去,讓我落入了邪徑。」

國王追問:「可是,大仙不是智慧超絕、明辨善惡?就算起了染污心,就不能夠降伏住,回到原本清淨的心體嗎?」

仙人愈聽愈慚愧,愈聽愈覺可恥,就回應道:「對女人生起的愛欲心,讓我完全喪失正念功德,淫心熾然。今天蒙大王親自來問,一定再度完全將愛欲心捨離!」

當晚,國王針對「女色」這個修行大業障,與仙人對坐長談許久。等國王回宮後,仙人深深自責,日夜精進,不久又降伏住對於女色的妄想煩惱,恢復了五種神通。


原典出處:《生經卷五:佛說仙人撥劫經》


-延伸思考向度-

國王會生下小公主,當然是過夫妻生活;國王本人並沒有神通。不過,他卻能心起正念,用自己本身做不到的離欲之理,勸發持守梵行的仙人放下愛染、捨欲還淨,是不是也很不簡單呢?

佛典故事:水牛王 Buffalo King


從前,在一片美好的大草原上,有各種動物世世代代共住生活著。有一隻水牛王帶領著水牛族群,也住在這裏。他們一起緩慢地在草原上吃草、飲水、行步,是十分和平的一群。

眼看這隻水牛王長相特好,威嚴具足,進止和雅,眾所恭敬愛戴,一隻路過的獼猴忽然起了瞋恨心,無端嫉妬起水牛王的相貌與人氣。他故意靠近水牛王,揚起沙塵、石頭,一一往對方身上丟,以表達心裏輕慢不屑的態度,更想要藉此加以羞辱。

水牛王默然承受,沒有報復,只是忍著。這一幕,其他水牛群的成員都看在眼裏,個個心裏有數。過了不久,另一隻水牛王遠遠領著另一隊水牛,也來到了草原上。獼猴一看更火大,又跳又罵,又丟石揚塵,用相同的手法招惹對方。

新來的水牛王,看原本在地的水牛王默然忍辱,不動怒、不還手,也效法他的忍辱精神,保持心情的祥和喜悅,優雅地漫步過去,一任獼猴使出各種把戲,完全不以為意。這一幕,兩大群水牛民身在現場,都看在眼裏,也同樣心裏有底。

這時,有一隻小水牛才剛跟隊抵達。已經惡口罵辱成習的獼猴,一看是隻小水牛,雖然並不是水牛王這種大咖,也一樣又追又罵,大加羞辱。小水牛無緣無故被欺負,心情非常惡劣,十分不痛快。可是,他一路慢慢走,也有看見兩隻大水牛王被羞辱卻忍辱不瞋的場面,所以,有樣學樣,也保持風度,忍讓、和氣、柔軟,不計較。

路邊的大樹住著一尊樹神。他不禁開口問水牛王:「為什麼你被那隻壞獼猴辱罵,又被扔一身沙塵、石頭,卻可以忍辱,默然不加以報復?這到底有什麼意義?你以忍耐來應對惡行,對苦樂一視同仁;所以後來的水牛王也效法你安詳忍辱,完全沒有報復他……」

水牛王回答樹神:「這隻獼猴已經四處輕慢、羞辱別人,成為習慣。我忍,別人不見得要忍他。另日自會有報應。」

水牛群都一一遠走了,樹神依舊留在原地,依大樹而居。這時,有一群梵志與修仙道人沿路走來。獼猴已經養成叫罵、羞辱、攻擊的習慣了。他一看到人類、仙類結隊而來,果然如水牛王預測的一樣,也是動手動腳、大聲叫罵,完全沒有自制能力。

梵志們身為人類,則已經養成另一種習慣:自視高於所有其他物種的習慣。養成這等人類優位、本位主義之後,對其他動物的容忍度相對上就非常低。於是,這隻沒大沒小的獼猴才發作不久,一名梵志立刻把牠抓住,一用力出腳,當場就把獼猴踢死了。

人與仙都遠了。樹神看著獼猴的屍體,開口輕輕說出了這樣的偈語:「罪惡不腐朽,殃熟乃遭患;罪惡已滿足,諸殃不爛壞!」


原典出處:《生經卷四:佛說水牛經》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喂,電腦,你能不能愛地球?


溫室效應初開始,地球被人類設計成了保溫箱。
再來,慢慢復古,變成烤箱。
最後,回歸自然,逼近營火。

再熱下去,會不會有一天,人們放一塊玻璃板就可以在陽光下就地烤起蕃薯了呢?

天氣很熱,人可以咬牙放棄冷氣,電腦卻很難。問問辦公室,有不少冷氣開一整天是為了怕電腦一直當機,還不見得是為了疼惜員工怕他們中暑。電腦這嬌貴機器,太熱它也當;散熱不良它也當;通風不佳它也當。它誕生在地球還沒那麼熱、那麼污染、那麼空污灰塵滿球飛的年代,它的外衣設計材質既不耐熱也無法百分之百天然分解。電腦內建的小小迷你風扇不論怎麼努力運轉也快不過年年夏天飆升的溫度。資訊產品換得愈快也扔得愈快;資訊產品垃圾山也堆得愈快。天曉得,資訊垃圾老是往小島、荒郊、外海、落後國家鄉下送,再幾百年後的人們生活怎麼辦?

據科技高手說,一台用十多年的老電腦若熱過頭還有「內爆」的可能;隔著薄薄一層外殼,內部組件熱到爆。「有時還能看見火花哩。」「什麼?」「然後資料全部沒了。」「老天!」「所以,太舊的,常常當的,要小心。」「哦……」「小心會爆炸。」「爆炸?」「放心,通常不會外爆,只是內爆;不過還是危險,最好不要。」

世界上有電能消耗不產生熱能的優涼電腦嗎?

世界上有材質百分之百分解回收的環保電腦嗎?

世界上有不製造資訊垃圾跨代污染的疼惜子孫型電腦嗎?

不會熱到爆的清涼地環保機種?

還是說,電腦這東西其實應該被劃分為秋冬專用家電?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佛典故事:物以類聚 Together


林地裏,有一具新死的人屍,被人群棄置在此。不論生前爭到什麼社會名位頭銜,死後通為死屍,人人皆同。再怎麼會爭,爭得到也好,爭不到也好,成為死屍後,總被人們隔離於生活圈之外。它會吸引的對象,往往只剩下仰賴食屍而生存的動物,或吸取其養分而茂盛的植物。

這具屍體的氣味,引來了狐狸與烏鴉。他倆常常在類似的場合相遇。這次再度遇上,便彼此打起招呼來:

烏鴉先恭維狐狸:「啊,你身體像獅子,頭像仙人,肉色似鹿王,好看得像朵花兒一樣啊……」

狐狸一被稱讚,立刻回敬烏鴉:「哦,是誰在樹上?是誰那麼有智慧啊?你的光明遍十方,身體好比紫磨真金色哪……」

烏鴉非常會講話,馬上又回應:「您這尊大獅王啊,我想見你才來此地哇。您像鹿王一樣,任誰見了都得益啊……」

狐狸既然被捧上天,更加倍地禮遇對方:「你多麼誠實啊;這麼老實地讚歎我呢。你那紫磨真金色的身體啊,敢問是吃什麼來保養的?」

一來一往、一唱一和,遠方隱居的大仙人實在聽不下去了。他不禁起心動念:「這兩個,一天到晚互相拍馬屁,講半天沒半句話實話,真是的……」於是他清清嗓子,大聲喝道:「我常常看見你們兩個,專程來這裏兩舌是非。實際上,你們不過就是一起藏身林間,分食死屍罷了。」

愛聽假話的烏鴉,一聽這些不中聽的實話,馬上就生氣了:「難道獅子和孔雀不是一起吃其他小動物的屍體而生存嗎?大家為了生活,不都是這樣嗎?」

仙人一聽,又是處處自比獅子和孔雀以自抬身價,就再出口回應:「這棄屍林極為臭惡,大多數的鳥類都討厭這裏。你們這兩隻下賤的動物會來這裏聚頭,目的不就是吃死屍腐肉?既然是吃屍體的動物,竟然還往臉上貼金,自己說自己多麼美好、多麼上等!」

這對食屍兄弟檔,是提婆達多與拘迦利的前世;而開口教訓他們的仙人,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


原典出處:《生經卷三:佛說蠱狐烏經》


-延伸思考向度-

現代有少部分青少年,專門喜歡結黨上網罵髒話圍攻其他小孩,以霸凌他人為樂。若帶頭的連珠炮般開罵攻擊完,另外幾個就附和、同意、支持;帶頭的則稱呼這些一起霸凌他人的狐群狗黨們為「紳士淑女」。

什麼樣的眾生會讚嘆什麼樣的眾生;誰讚嘆誰、誰肯定誰、誰吹捧誰,不一定就代表評價的內容必定是事實或真理。會互相吹捧、抬舉的人,彼此往往習氣相應或有共同的利益或目的。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民間傳說:西瓜劫


這則故事,有一陣子在台灣民間廣為流傳,不同的人口耳相傳,情節大同小異。

這是分享,也是記錄。若是真人真事,也不可考;若是杜撰故事,也一樣不可考。不過,它反映了婚姻的善變、家暴、夫妻心理、家庭問題、前世今生、業力因果、神秘經驗……等等民間向來十分感興趣的主題。

有一對夫妻,結婚以來以恩愛形象著稱。他們算是頂客族,沒有孩子。等結婚五十年紀念日前夕,丈夫忽然在街頭偶遇一個「神秘人士」。「你有大劫,」他說,「在你結婚紀念日當晚。千萬別睡,找顆大西瓜放枕頭上,躲起來。保持清醒,好好觀察,或許能躲過一劫……」沒頭沒腦聽陌生人講這些,他半信半疑,又覺得奇怪。紀念日當晚,吃完慶祝大餐後,果真沒睡,半夜起身偷偷放顆大西瓜在床位上,自己找個角落蹲著。

夜深了,他已經開始打瞌睡時,忽然看見太太起身夢遊。她無意識地走到廚房,摸索一陣,拿了一把大西瓜刀,再走回枕邊,喃喃道:「好一個人頭哪……」之類奇異的話,亂刀砍得一床鮮紅色的西瓜汁後,又若無其事地躺下來睡覺。丈夫從頭看到尾,看得心裏發毛。

次日,太太很驚訝怎麼床上一片狼籍,丈夫才一五一十告訴她,是某個「神秘人士」指點的。太太對於昨晚砍西瓜的行為,當然半點印象都沒有。再幾天後,當丈夫的又「偶遇」同一個「神秘人士」,對方很高興他還活著,並且,告訴他:「你們雖然今生投胎成一男一女,緣深結成夫妻,可是,過去生恩恩怨怨很複雜,不見得全部都是善緣。有一世,你們都是男人,而你殺了他,結下大惡緣。這惡緣,剛好在紀念日當晚成熟,你要受報;我實在可憐你們夫妻恩愛一輩子結局這麼悲慘,才告訴你怎麼逃過一劫,保全性命……」

這則故事,除了俗民化的典型三世因果業報觀,也強烈反映出現代人對婚姻裏夫妻關係的不安、質疑與不信任感:變化無常,善惡緣夾雜,相處一生,不但夫妻之間互相不了解,甚至也不了解自己。

這是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出處不詳,作者不詳,故事的源頭不詳,只是幾年前大為風行過。當然它也不是佛典故事。只是,說故事與流傳這則故事的人數之多,也頗值得將它大略記錄下來吧?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情執 Attachment


在古印度,有一個十分富有的老梵志。他只有一個女兒,美貌為當代人所稱羨。老梵志打算替女兒物色結婚對象,就對外公開說明,只要誰是梵志群裏最有學問的人,表現出眾又單身未婚,就把女兒嫁給他。 

梵志這一行,屬於古印度的上流知識階級。雖名為梵志,並非個個持守梵行,大部分都會結婚,生兒育女。老梵志請來諸多未婚的同行人士,多達五百人,免費招待三個月,以便親自觀察,打算從中挑選。 

當時五百個人當中,的確出現了一個表現最優異的人:智慧、博學、善文、通義,日用之間對答如流,被大眾封為上座。不過,他的外表以社會價值觀來講,卻又是出奇的不良:年紀非常大,長相醜陋,眼色發青,難看到簡直像人類以外的異類。偏偏這個年紀老邁、相貌奇醜的同行,又是整群人公認在學問上各方面造詣最好的。這下子問題來了。 

老梵志話都放出去了,為了顏面,也為了公信力,根本不敢也無法反悔。於是,一對老夫老妻開始日夜憂愁、苦惱得不得了;美麗的年輕女兒也起了大煩惱:「為什麼要嫁給這種人當太太?對方長得像鬼一樣,叫我怎麼辦?」 

就在舉家煩惱不已時,遠方忽然來了一個年輕的梵志。年輕,帥氣,聰明,智慧,學問外型都出眾,個性又好,非常慈悲。他一聽說當地有個知名、富裕的老梵志,正在宴請同行,打算替獨生女挑選對象,未婚的他飛快地趕到現場參加。人才到,一舉辦例行的問答對辯,就馬上勝出先到的眾人,輕易地換他當了上座。 

婚姻,本來就不是純粹精神性的關係。世俗擇偶的條件,色身與外相也占了極大的考量比重。老梵志與女兒一看,這個新來的人,又年輕,又好看,又有學問,很有出息,皆大歡喜,立刻公然宣佈,說女婿的人選已經決定下來了。 

這段戲劇性的發展,天外飛來的情敵,讓原本位居上座的醜梵志十分不悅。即將到手的年輕貌美富家女,就這麼輕易被另一個年輕人奪去了機會,他很不甘心。他另外找了機會,私下約出這個準女婿,希望能勸退對方: 

「我很老了,一輩子也沒娶過太太。你還沒來之前,大家都公認、默認我是上座,這個女孩要嫁給我。跟你打個商量,如果你把她讓給我的話,我可以把財產都給你。你就放棄她吧,如何?小夥子,別跟我這個長輩爭這個。別為區區一個女人,毀了我的名聲,侮辱了我的顏面。」

年輕人,尤其是正在找情愛對象的年輕人,哪裏肯讓?年輕的梵志當場回絕:「怎麼可以為人情而逾越法理?我應該娶她,就娶她,何必讓給你?」 

談判破裂,勢不可挽,三個月期限一過,婚禮舉辦完畢,富家美女就風風光光地出閣了。那邊是沉醉愛河,這邊是遺恨似海。「我恨你!太可惡了,娶了原本該歸我的女孩,又折損我的名氣和面子。我發誓要生生世世當你的仇家,找你麻煩,絕不放過你!」 在他的立場來看,這整件事介於橫刀奪愛與比試爭勝之交,於公於私都受損,既然不知道女主角全家挑剔他的外表而不肯下嫁才是背後重點,矛頭就指向了半路殺出的「情敵」,立下毒誓。 

這份來自三角關係的恨意與心結,生生世世從不歇息。無數劫後,年輕梵志早已看破女色,出離三界欲習,圓證佛果,佛號釋迦牟尼佛,醜梵志依然處處找他麻煩。他,就是佛史上有名的提婆達多。


原典出處:《生經卷一:佛說前世諍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