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佛典故事:母鹿 Mother Deer(中)


說完最後的離別之詩,母鹿把幼鹿們帶到林地裏,教導他們判斷食用草與毒草的差異,指示水源地所在,再三叮嚀野外求生術,最後不禁邊痛哭邊向他們道別:

「前世行欺詐,負債著恩愛,殘暴眾生命,自盜教彼殺。身作如影隨,今日當受之,畢故不造新,當還赴彼期。違佛不信法,背戾師父誡,自用貪無厭,放情恣癡意。罪報為畜生,當為人作飼,自分不敢怨,畢命不復欺。貪求取非道,殺盜於前世,每生為畜獸,宿命所追逮。結縛當就死,恐怖無生氣,用識三尊言,見遣盡恩愛。吾朝行不遇,誤墮獵者弶,即當就屠割,破碎受宿殃。

念汝求哀來,今當還就死,憐汝小雙孤,努力自活已。行當依群類,止當依眾裏,食當隨侶進,臥當驚覺起。慎勿子獨遊,食走於道邊,言竟便長別,就死不復還。」

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好,終須死別!

母鹿哭著轉身離去,小鹿也哭著尾隨其後、一路追趕。然而,或許是共業交感、同類才投胎當母子;更或許是家教太強、學習力高,兩隻年幼的小鹿竟也立刻報以即興詩作:

「貪欲慕恩愛,生為母作子,始來受身形,受命賤畜體。如何見孤背,斷命沒終此,慕母情痛絕,乞得并就死。自念我生來,未識東與西,念母憐我等,當報乳養恩。何忍長生別,永世不復存,念母為我苦,不聊獨生全。無福受畜形,薄祐禍害至,始生於迷惑,當早見孤棄。凡生皆有死,早晚當就之,今日之困窮,當與母同時。」

悲哀的母子互相傾訴著悲傷的詩,但是,傷心到極致的母鹿再也沒辦法用文言文宣洩直觀的心境了。她低頭痛哭又舉頭回顧,高聲悲鳴:「孩子們,你們不要再追了!我為了保住你們,承諾獵人一定會回去赴死!可憐我們母子只有這一點點緣份!我受死是我甘願,但傷感的是你們年幼失母!世間無常,皆當別離。是我無福薄命,也是你們無福無佑,我們的悲哀又能解決什麼呢?你們快走,我要去還命債!最後,媽媽只留這首詩送給你們!吾前坐貪愛,今受弊畜身,世生皆有死,無脫不終患。制意一離貪,然後乃大安,寧就至誠死,終不欺殆生!」

小鹿聽母鹿口誦如此悲傷的訣別之詩,不禁嚎啕大哭,一路追在母鹿身後直到獵人的所在。獵人打獵忙整天都累了,正在大樹下睡午覺。母鹿上前高聲悲鳴將他們全體驚醒:「宿世惡業為畜生,蒙釋歸穴救二子。恩及母子未敢忘,如約返汝將就死。無恨無怨無所求,誓死如歸無反覆!」

看到她,聽見她,獵人再怎麼狠毒的心都軟了……

母鹿悲從中來,再陳一詩:「仁前見放遣,德厚過天地,賤畜被慈育,悲意不自勝。一切悉無常,忻然副信死,滅對畢因緣,怨盡從斯已。仁惠恩難忘,感受豈敢違,雖謝千萬辭,不足報慈恩。唯夫誡精誠,受福歸自然,今日甘心死,以子屬仁君!」

聽到這裏,不只一家子鹿抱頭痛哭,連獵人都很想哭。

「太感動了!」

「怎麼會有這麼美妙又這麼傷心的詩啊!」

「她真的很守信用!」

「她竟然真的回來送死……」

「你們想想看,世界上哪有如此道德高尚又會作詩的鹿?一定不是人間凡鹿,可能是天鹿!」

「哎,反觀自身,我們身而為人反倒不如牠們……」

「牠們身體是野獸,精神上卻近乎神靈!」

「我們故意拆散牠們一家是不是太殘忍了?太暴力了?」

「實在是有仁有義的好鹿!」

「牠們的言教身教簡直能當我們人類的老師了,我們憑什麼殺牠們?」

「這群鹿值得尊敬!」

「來,人家一直吟詩,我們也推派一個會點文字藝術的來回應吧?」

於是,一個文藝獵人作為代表,以謙遜的口吻吟詩答鹿:「神鹿信若天,言誓志願大!今我心竦懼,豈敢加逆害?寧自殺鄙身,妻子寸寸分;何忍向天種,有想害靈神?」

「對,就是這樣!」其他粗魯的獵人一致點頭。「你們回家吧!我們不想殺你們了!以前我們非常殘忍又習慣暴力,一點都不愛護動物,非常對不起!打獵殺生都是我們的錯!」


原典出處:《佛說鹿母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