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佛典故事:母鹿 Mother Deer(上)


當數百隻的鹿集結成群,長期逐草而居,以人類群聚的聚落當成鹿族棲地,不可免俗的會吸引人族的注意。不幸的是,不只驚動平民,連肉食本位的國王也注意到了。國王率眾出獵,帶領一大票專業獵師包圍入侵國境的野鹿。

鹿族當中,有一隻剛誕下兩隻幼鹿的母鹿。鹿跟人不同,沒有坐月子中心,沒有坐月子特餐外送服務,也不能當「自家女王」成天躺在床上靜養肚子痛、叫害她懷孕生產的「肇事老公」四處覓食送食隨時差遣;如何是好?母鹿只能自己出門覓食。這一找食物,不小心就中了招,一跤跌進國王獵人隊設下的陷阱。擔心小鹿無法自力謀生的母鹿卡在陷阱裏大聲哀鳴,吸引眾獵師前來收網抓鹿。

「爽!這麼快就抓到一隻!來,把她殺了!」獵師們很高興。

「噢,求求你們不要殺我!」母鹿低身叩頭,滿腹冤屈。「我才剛剛分娩,生下一對雙胞胎!他們還小,幼稚無知,沒有任何謀生能力!拜託你們放我一條生路,先讓我回去教他們有水有草的棲地,至少讓他們有辦法生存下去!等我跟他們見最後一面,從此母子生離死別,我死也瞑目!求求你們發慈悲心,可憐我們!只要你們讓我回家見小孩子最後一面,縱使我一介鹿身無法報答你們的恩情,老天爺也會看在你們對幼鹿有好生之德的份上保佑你們,以後你們一定會福報很大!我一定會守約,等回家交待完小孩子就回來,一切任你們處置,心裏不會對你們有任何怨恨!」

「不會吧!這頭鹿是妖怪!會講話!」

「嚇死人了!」

「這是鹿妖啊!」

「噢,嚇得我全身起雞毛皮!」

「野鹿怎麼會講人話?還懂人情世故!被野鬼附身?」

整票獵人嚇壞了,最後鼓起勇氣發問:「野鹿啊,妳是鬼魅還是山神、林神、樹神附身?是不是鬼神變化出鹿形來迷惑我們?你老實告訴我們,讓我們先進入狀況!」

母鹿一聽,露出非常悲哀又慚愧的表情。「不瞞各位,事實上,我上一世也是人類,但是我不懂得修行,極度貪婪、殘暴,犯下種種過罪,這一世才會投胎到畜牲道當一隻野鹿。我實在放不下我剛生下的小鹿,才突然憑藉上一世的記憶說出你們人類的語言。我不是鬼,也不是妖!請各位同情我們母子,先暫時放我回去安頓他們!」

「原來是這樣!」獵人相信母鹿的說法,但是不肯輕易放她回去。「哎,人類就常常撒謊、了無誠信了,何況是畜牲?妳都肯為了小孩求情,若放妳回去,難保妳又為了捨不得小孩而背信!我們有王室的壓力,要是打獵得手的鹿肉得而復失,被上面怪罪下來,反而我們要受重罰!妳的處境,我們於心不忍;但是為防萬一有個閃失,還是沒辦法放妳回去!」

母鹿一聽,慌了。「拜託!我雖然只是一頭卑賤的鹿,但是我死而無悔,只要讓我見孩子最後一面,我一定會回來!我不會違背誓言!你們人類犯罪的話,都還執著要留下後代、修子孫福;上天一定相信我臨死還心心念念護念下一代的發心!死亡又算什麼呢?我何必違誓?我不過是為兩個幼子求情罷了!他們一出世就沒有母親,又再加上年幼無知、沒有生存能力,很容易夭折!我寧願自己赴死,也要成全他們兩個!」

悲哀到極點的母鹿竟然無計可施,開始吟詩:「身為鹿獸遊林藪,賤軀不惜未能死;身入陷阱純意外,但憐二子不顧身!前世為人今世鹿,但為暴虐不至誠;不信生死罪福理,行惡招罪受畜身!求你們暫且放我回去跟小孩告別,我一定不會背信潛逃!」

「喲,這可稀奇了!不但講人話,還會吟詩!」獵人們嘖嘖稱奇。問題是,能放嗎?不能!「妳這頭母鹿一定是詐騙!妳一定是想搏取我們的同情,欺騙我們!妳那麼狡猾,入侵人類的群居處所,偷吃人類的糧食,才會誤入我們設下的陷阱!我們今天就要把妳送給王室的大廚,才不會讓妳騙倒、放妳歸山!人人貪生怕死,何況畜牲?人為了沒有食物吃的小事就能背信棄義,何況為了保命說謊的畜牲?要是放妳一條生路,妳哪有可能自動回來受死?總之,妳今天死期已到,我們絕不放手!」

「噢,我可憐的孩子啊……」絕望的母鹿哭了。她跪地落淚,哀哀相告:「身為鹿畜,不識仁義。受慈恩惠,去必復還。言不虛偽,唯憐二子。宿世苦報,受畜生身。人不信言,殃禍自招。來世轉生,欲脫畜形。今言誠信,願聽重誓。世人或犯,五逆重罪;若我不還,罪大於是。世人造罪,累劫受報;極重極痛,了無終始。若我不還,罪大於是!」

又是即興作詩!從小不讀書才以殺生為職業的獵人們好生佩服。「哎……反觀我們人類自己,好不容易抑仗宿世修福才換來這一世當人,卻多的是愚痴造業、背恩忘義、不忠不孝、不信不仁、貪婪殘暴、詐欺虛偽、不知無常、不敬三寶之類的劣質人口。哪像妳投胎當畜牲卻有情有義、有誠有信、真心真意、分分明明?我們相信妳!」這麼說著,獵人們改變主意,當下就把她釋放了。

喜出望外的母鹿立刻飛奔回巢穴,低頭嗅著兩隻剛出生的小鹿,心情既歡喜又悲傷。「哎……我可憐的孩子啊!一切恩愛會,皆由因緣合。合會有別離,無常難得久。今我為爾母,恒恐不自保。生世多畏懼,命如露著草!」

小鹿哪裏聽得懂媽媽悲傷的無常別離之詩呢?


原典出處:《佛說鹿母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