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用生活寫禪詩


古人,活出許多公案。
古人,信手拈來皆禪詩。
古人,於其時空,以其時代語言,處處留下寶貴法語與經驗。

感恩古人,有許多方式:
文化保存與教育傳承,是其中一種方法。
文創與用生活寫禪詩,更是另一種方法。

朋友,寫下生活的禪詩。
寫下來,不論寫得如何、意境如何……
重點亦不在於評點與眉批。

畢竟,
從後代人的立場以觀,
當下我們就是未來他們的古人。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回到原典,回到心


求法之心,難能可貴,也十分殊勝。正因代代求法若渴,有了豐富的經律論三藏、註疏、語錄、公案、實例、……廣為流傳。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應機施教,同沾法益。正是佛門的多元、寬廣、無限,讓各式各樣的聲音以各種不同的修行心得方法表述。

古代到現代,歷史與時代的印記,會留在修行裏,道風也是時代風格的說明。東方到西方,文化與社會需要的明顯差異,更展現在各自側重的修行主軸上;東方融合了儒家、道家、王室組織模式、家庭倫理;西方則引入大量心理分析與臨床心理治療、學術論述,甚至帶入正規小學教育學程。

根器個個不同,心境與人生歷鍊迥異,其詮釋與心得當然多元。多元,也意謂換個環境、國界、身份、立場、生活方式……一個人的修行心得與實踐方法不見得就適合在另一個人身上。舉例來說,出於華人(儒家)傳統,孝養與香火在佛教修持上也被高度強調、強化;在西方則否。在歐美家庭文化,父母習慣子女早早獨立,成年了就搬出去住,更不期待(也不少不願意)與子女共住,寧可各有各的生活空間互不妨礙;或者,情願住進公立、私立的現代老人社區、擁有自主的老人社交生活與同年伴侶、朋友,也不願意成為替外出的子女看家打掃、無社交圈的老人。

不同的社會文化或共識,相當大程度決定了在地人如何選擇出合用、適用的佛法的成份,且加以實踐。若一個國家已經在制度設計、社區管理、老人社會福利等高度上處理好老人生涯規劃,的確不用再以「養兒防老」等家家戶戶「自助式」的方法來補救老年人口安養的問題;而宗教自然也不用再補強子女與父母共住、送終的觀念。這當中文化、國情、制度、觀念,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酷似選擇藥物,不是嗎?
佛法如妙藥;各得其所,用所應用。
別人合用的藥,不見得適合你的體質與需要。
何不回到原典,回到佛菩薩最完整的藥方?
虛心了解所有藥物的全貌,利於找到你合用的藥。
何不回到心,面對且認知你的病情與需要?
坦誠直截;以防錯服別人的藥方,當成自己的藥。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玫瑰的笑顏



承認吧;愚痴之心人皆有之
音痴也好,書痴也好
畫痴、樹痴、林痴、詩痴、語言痴
最難面對是花痴

二十七年前,窗台外整片花圃,種滿了玫瑰。紅的紅、粉的粉、橘的橘、黃的黃、白的白、黑的黑。種的、養的、澆的不是我;等注意到時,花早開了。開未久,大群毛毛蟲群起啃食花苞、花瓣、葉片,一開窗,映目皆殘骸。

蝴蝶的童年故事,發生在炎熱難耐的夏天。成蛹即是花死時,爛的爛、枯的枯、腐的腐,霉菌與各類生物一一進駐。美與醜,看你怎麼看;沒事前做好功課就冒然養玫瑰這種嬌弱的花,自討苦吃。奇異的是,此情此景,讓童年的我喜歡上毛毛蟲,還養來當寵物。

苦、空、無常、無我。那是現在回想的感悟,非當年。
當年,僅僅注意到,人愛花為其芳美;蟲愛花為其飽腹。
那麼,男人愛女人(八九不離十被比喻為玫瑰的女人)又為了什麼?
是為芳美;還是飽腹?

且不論
且不思量
不中用,更不管用

時空跨二十多年,換我親手種玫瑰。查資料、看說明,搞定了只需水、柳丁皮、有機肥;該剪就下手剪。一黃一紅;黃的天真,紅的難搞。毛毛蟲沒來,倒拍了一堆花影數位寫真。再隔年,又顧了一株老玫瑰樹,雖花種平凡無奇,一開卻一整打就是一瓶鮮花。而一旁年輕的小玫瑰樹,等上幾星期才一朵,卻大而芳香。

各有千秋,各有其用。那是現在回想的感悟,非當年。
當年,僅僅考慮到,人群愛一束小花或一朵大花供佛前?
這是人的想法;人虛擬人的想法。
佛怎麼想,從沒親自訪問過。

又一兩年,再度遇上一園玫瑰。株株新品種,遇上金融海嘯,價格狂跌,風華絲毫不減。淡紫泛白的單瓣;深紫近黑的重瓣。粉的漸漸層層活似迷你牡丹、紅、橙、黃、白朵朵變的多色異品、還有沉重到低眉俯首的白。唯一特大朵的、特別香的,等了許久,在一個傾盆大雨天盛開--巨大過掌,任雷雨陣陣,獨立於佛前;而愚鈍如我,詞窮無以描抹其容色。

一樣,無二無別
不見毛毛蟲
又一季無邪嬌氣的玫瑰

相妄性真;真妄不二。那是現在回想的感悟,非當年。
人笑:你啊;哪天給你五家七宗外另出一支「浪漫派」!
人笑:你啊,天人啊!
天人是你講的;你大笑我也開心,兩全其美。

今年,走過一盆盆指頭大的超迷你品玫瑰之前,在一個連北地雪國也舉國中暑的夏天。一次又一次,走過了,不回頭。到底那些年頭,是追逐美學與光影鏡頭,是頑固執著地實踐花供,抑或一場場等待毛毛蟲的科學實驗?不管了。佛陀畢竟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王子,優雅拈花,識者破顏。花自天上來,佛手一拈成禪風。反觀人間花兒,始於鏡頭、終於佛桌;開開落落,笑看人間世;亙古絕美亦禪宗。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書單,開不開?


寶貝孩子,我們教孩子讀書。
當年我們小,成人們為我們選書、挑書、買書、堆書、藏書。
現今我們老,換我們為他們選書、挑書、買書、堆書、藏書。

書單怎麼開?

當然有官方版、校園版、老師版、同學版、死黨版、家長版、個人版、通通不讀版。

官方版:年年不同,配合年代,反映時代。
校園版:以前配合聯考,現在配合教改。
老師版:配合以上兩版,酌情家長版,加一點教學理念及人生經驗特色版。

以上統稱為「正經八百版」。

同學版:為以上三版之外之「好康版」,小說、漫畫、畫冊、寫真集、交換日記、傳紙條等等什麼方便都開。
死黨版:此乃上述之「變種版」;舉例而言,她/他會主動付錢租一整套當紅漫畫,免費傳遍整團。亦稱「規模經濟之義結金蘭」。

以上統稱為「友誼版」。

家長版:這一版最多元;非常風格化。信仰有佛經、聖經、……,人生有傳記、小說,休閒有食譜、雜誌,益智有知識、古文,實用有語言、常識,環保有植栽,保健有運動……每家各出妙招,不過也有家長會不小心失手--所謂「失手」,通常是指明明沒意思開書單,小菩薩們硬是給他全讀到了--例如,翻到爸爸私藏的整套原文PLAYBOY的時刻,又往往志在圖片不在學英文,一頁一頁認真翻。

所謂家長版者,在沒失手前,是子承家業、後繼有人;失手後,父母就彼此安慰:「反正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只要別太早抱孫。」

個人版:這版很簡單,就是不論上頭各版如何各顯神通,本人真心誠意、心到眼到地實際有讀的全都照算。外加別人明明都沒開列清單,還半夜拿手電筒窩在被裏頭看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家人一無所知的「那個版」。

通通不讀版:古時可能忙幫弟弟妹妹們換尿布餵奶煮飯,現為看電視打電玩。

以上略述在家版矣;事實上,當然也有出家版。

初級:世俗的全斷、一律拒看。
中級:世俗的挑著,有關佛學才看。
後級:世俗的懶得看。讀書?寧可去翻土種菜。
後後級:為了眾生,懶得看、不想看,也會努力去(跳著)看。
後後後級:看就看,不看就不看。

書單,還是會一路開、開、開;
開成人類閱讀史之書單長河,一路流不完。
開書單與開悟,只差一兩個字--
只是一兩個字;儘量開,好好用力地開!

東學西讀幾十載,總之,依然會隨緣乖乖回到原點:
回到佛典、禪詩、公案、心性。(以下類推)
回到人生來。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可能或不可能兩邊


中國人,向來注重、推崇讀書人;
卻偏是中國人,代代弘揚不立文字的禪宗。
機鋒直指人心的禪法,留下大量華文書寫而成的公案語錄;
此人、此境、此語、此文,又以文字道盡不執文字語言的出格故事。

可能、不可能;兩邊卻也不二。
以俗諦文字語言所架構的對話應答,也正是禪宗最好的方便法門。

這是一位滿腹經論的讀書人開悟的精彩故事--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青州人也。厭俗辭親,觀方慕道,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師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歎曰:「畫餅不可充飢。」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已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師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

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後見師,曰:「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師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師又成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師復有頌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仰乃報溈山,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初開堂,溈山令僧送書并拄杖至,師接得便哭:「蒼天,蒼天!」僧曰:「和尚為甚麼如此?」師曰:「祇為春行秋令。」上堂:「道由悟達,不在語言……」

見地、戡驗、開示……所有法上、心性上的溝通,都不離使用語言文字。不但具足文法造句,甚且成篇成詩。禪宗超越了語言文字,更靈活無礙地運用了語言文字。感恩有了語錄、假有的語言文字,讓我們保留了代代老祖宗一則又一則的開悟公案與人生故事。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心影一剎那


人生實在不可思議。
一個生性不愛照相的人,
最後歪打正著,
為工作需要而拿起相機。

這一拿,
傻瓜遇上數位傻瓜機,
張著一隻機器眼,
天地間眨呀眨呀幾多年。

補捉當下?
(當下哪能捉取)
心境無二?
(人對數位影像)

記憶剎那?
(剎那豈在識心)
觀而無觀?
(喀喳喀喳喀喳)

從人拍向花,
從樹對向天空,
從台灣望美國,
從色塵反拍記憶……

取鏡,可以看出用心與目的;
美學或不美學、專業或不專業,
一律折射出攝影者的性格與見地--
不論是刻意,或直下無心。

藝術,
尤其視覺藝術,
最明顯的是影像藝術,
最直截了當反映出當事人的心境。

靜靜素描一棵樹的高中生,
與天天等待黃玫瑰開花的痴人,
是一個?是兩個?
哪來這閒工夫胡瞎問?

端著數位相機,鎮日無語按快門;
不識者謂這人變了,出奇安靜。
以前多愛笑啊。
以前多會哈拉哈拉東拉西扯啊。

那個不愛說、不多笑的人,
才是所有社會化染污與都市求生術之前--
所有社交工作需求與職場人際演出之前--
他本來的樣子。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輕狂年少不可輕


記得我們也小過,也年輕過,更糊塗過。

我們穿過尿布,或許還著迷過奶瓶;
我們也貪玩過,或許還各展身手地叛逆過--
依然長大了、老了、世故了。

而後,我們會明白,
真正當個「常不輕菩薩」多麼不容易。

要改掉譏笑嘲弄別人是個:
「小朋友」、「太天真」、「溫室花朵」、「花瓶」……
的語言習慣也著實不簡單--

從只見到「人性」,
到承認或尊重所有生命平等的「佛性」,
一念一小步,亦為人生一大步。

若能從小看其他生命的諸般用詞中,
進而直視自身的傲慢與自負,
也是修行上的進步。

是的,她或他或許當前很小、很脆弱、很沒用;
不過啊,若連佛陀都不輕慢他們,
我們又何德何能出口就貶低呢? 

佛陀曾對波斯匿王宣說四不可輕之理:
太子年歲雖小,有朝一日為王則權力無限,故不可輕。
龍子之軀雖小,毒性亦能殺人,故不可輕。
火苖雖微,力足燒遍山野,故不可輕。
沙彌雖小,逐年修持,得證道果,亦不可輕。

每個生命的特質、因緣都不同,
其修行潛力與生活權利,同樣不可輕。

法法平等--
佛佛道同。

靜下心想一想當年的自己;
善待、珍惜、尊重生命。
不再把他人當小孩兒的,
才是有力菩薩大人。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他的女兒 His Daughter


在佛教史上,最有名的在家居士乃古佛示現之維摩詰長者,自古為眾佛子所尊崇景仰。他有個女兒,其人、其言、其行非但不似世俗一般女子,尚且轉女成男,求佛出家。女兒求出家,維摩詰居士也欣然應允。可見得想要在修行上效法這位大居士,最起碼要有送女出家的器量。這部記錄這對父女的修行事蹟的經典,稱為《佛說月上女經》。

知諸三世猶如幻化
亦如陽焰如水中月
如夢如星如空谷響
知諸法性空無相願

在毘耶離城,毘摩羅詰居士乃當地巨富,資財無量。他的妻子名叫無垢,婚後生下一個奇特而貌美的女兒。她出生時身著天服妙寶,毛孔出香,光明照耀,大地震動,音樂自鳴,天雨眾華;不但不啼哭,甚至立即合掌說偈:「由昔不造諸惡業,今得如是清淨身。若當造作惡業者,不生在此大豪貴。……我在三十三天時,供養釋迦牟尼佛。今生不為五欲故,唯還供養此如來。我念宿世諸業報,凡經八十九處生。所受福德皆如今,智者宜應供養佛。」父母見其光明,為她取名為「月上」。

女嬰才出生未久,身體就忽然像八歲小孩一樣大。毘耶離城內的貴族子弟們耳聞此事,悉皆欲火熾然,想娶月上女為妻。這群男子帶大批珍寶財物登門,求見毘摩羅詰居士;有的出言恐嚇要抄家、有的威脅以肢體暴力,讓毘摩羅詰居士心生恐怖、憂愁不樂,終於向女兒泣訴,淚下如雨地告訴她事情的嚴重性。

為解決這麼麻煩的局面,月上向父母進言,公告所有城民,在七天之後她將親自出外選擇丈夫;並要求所有求婚者均須親自到場。爾後,月上在十五日當天受八關齋戒,夜晚在樓上往來經行時,她在手上的蓮華內見到化佛,一番問答之後,月上說:「尊者如是說功德,我今欲見可得不?智者若聞如此法,決應不樂在家住。……」並執彼蓮華,邀父母一同前往佛處。

到約定擇夫的大日子,月上與父母一同走出街巷。數千人眾一見到她,便大呼小叫:「此是我妻!此是我妻!」月上見大眾一擁而上,立即飛騰在空,手執蓮華,在空而住,說偈言:「汝等觀我此妙身,猶如真金帶火色。非因昔發欲心故,能得如是微妙身。棄捨婬欲如火坑,及諸世事不染著。能行苦行調六根,及行清淨諸梵行。見他妻妾不貪欲,皆生姊妹及母想。如是當生可喜身,眾人樂見無厭足。我身毛孔出妙香,汝豈不聞滿此城。此非欲心所熏得,皆由布施調伏果。我今本無婬欲心,汝於無欲莫生欲。今此尊像證明我,如我實語無有虛。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於汝昔為母。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於此生欲心?我或往昔殺汝等,汝等或復殺我來。各作怨讎互相殺,云何於此生欲想?非因有欲得端正,有欲定當生不善。有欲心者無解脫,是故今須捨欲心!……」

眾男子眼見月上女示現神變,耳又親聞月上女說法,心中遂一一生起厭離諸欲的念頭,心生歡喜,各各互視為父母兄弟姊妹諸親尊長,捨去一切煩惱,頂禮月上女。於是,月上女等一行啟程向佛所出發。途中與舍利弗尊者有一番法義酬答之後,便轉往大林內的草茅精舍,會見諸大菩薩。

不空見菩薩問月上女:「既不可以女身成佛,汝今何故不轉女身?」
月上女回答:「善男子,夫空體者無迴無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云何令我而轉女身?」
辯聚菩薩問月上女:「汝今能辯法義已不?」
月上女回答:「善男子,法界之體不可言說,亦不可以文字算數之所攝受。」
喜王菩薩問月上女:「汝於今者得法眼不?」
月上女回答:「善男子,我今肉眼猶尚不得況得法眼?」
彌勒菩薩問月上女:「汝於何時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月上女回答:「亦如彌勒菩薩,何時得超凡夫行地。」
舍利弗問月上女:「汝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而彼佛剎當如之何?」
月上女回答:「尊舍利弗,我於當來佛剎之中,無有如是小行小智名字狹劣,猶如今日舍利弗者。我必當取如是佛剎!」

月上女辯才無礙,更以花供佛,發願於未來世為諸眾生說法,令除我相、我見、分別、貪欲、瞋恚、愚癡、四顛倒、五蓋、六入、七識、八顛倒、九使,並於當來世具足十力,如世尊放大光明照十方剎等無有異。月上女發願完畢後,世尊便微笑放光,為阿難說明月上女累劫的修行因緣:「……其女轉此女人身,不久出家在我法。廣行清淨大梵行,此處命終還生天。從天命終復生此,於後惡世護我法。與此眾類作利益,捨命還生兜率陀。……劫數諸佛供養已,教化無量千萬眾。於後八萬俱致劫,當得作佛名月上。……」

佛授記予月上女後,她歡喜地飛騰虛空,即身變為男子,並以偈嘆佛:「……我先所有女人身,彼身空體亦無實。既無實體是為空,空體無物無可取。彼身顛倒分別生,分別猶如鳥飛空。意欲成就佛菩提,復欲降伏四魔眾。復欲三千大千界,轉於微妙大法輪!……皆悉同體覺一法,於真如法悉無二。無量眾生同實際,有此忍者當作佛!」

已轉為男兒身的月上菩薩,當場請示佛陀:「善哉,唯願世尊,自說法中,與我出家。」佛告月上菩薩:「若必然者,當問父母聽汝已不?」父母同聲答言:「如是世尊,我等已許。唯願世尊,放彼出家。又願我等,於未來世,會如此法。」

這是一個很少被助印流通、很少被當作開示說法主題,卻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佛典故事。具足此等器量、心量、權巧示現、及圓融知見,乃堪為在家居士之修行典範--古佛示現之維摩詰居士,親送女兒月上出家修道,同時也成就未來一尊月上佛。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轉念,轉角走進貓城


小小的城,安住著上百隻貓兒。他們面對攝影鏡頭,甚至容遊客疼惜地摸一摸、摟一摟;或一躍入懷。這樣的城會出現在台灣,十分動人。從此,為親見在大海大山邊、靜謐民房前打盹兒的貓,不見得要遠征希臘;為欣賞在乾淨街道上玩耍的日本短毛貓,不見得要親赴日本;與貓有關的古文明藝術品,不見得只限於古埃及。貓的存在,在寵物店、住家、街頭流浪之外,有另一種選擇:動物作為社區的一員,與人和平共處,甚至成為當地民風特色。

貓成為社區的一員。

貓成為住民;不用為逃命、心生畏懼而四處藏匿。

貓住在城裏,與人一樣住在天地之間自由,無所謂「流浪貓」之名--人不再隨意安立「流浪貓」這個假名、定義凡沒住在水泥屋內的動物們都是天涯浪客;人這才發現,他們本來就從沒流浪過,也無庸被驅趕或追殺,更不是食物或寵物,而是住民。

貓生性愛乾淨;想與貓民共住,這街道是非乾淨不可--人學會公共環境衛生。貓生性愛草堆、在陽光下打瞌睡,這小城非有綠意、有日照不可--人學會環保、種植、有智慧地安排建築物。貓也會吃素、聚會、結伴、照護小貓--人學會改變飲食傳統、和平共處、珍視下一代。

痴心愛貓人開始建貓屋。看上貓屋的貓自然會入住。想讓貓看上人、親近人,人首先要轉了念頭,讓貓感受到人心不再有敵意,而是和平、善意的友誼。

事情會發展到這一地步,沒什麼好令人驚訝。早在多年前,開始一次又一次目睹人們立於寵物靈位、塔位之前痛哭流涕、上香祝禱、喃喃訴說他們相遇、進而成為家人之緣起,生活趣事點滴、乃至最後生離死別的傷心不捨時,就註定了人的多情與慈悲,要發展成空前的跨物種成家世代。

哪怕他或她是一隻貓、一隻狗、一隻魚、一隻鳥、一隻豬、一隻烏龜、一隻天竺鼠……他的家人們也愛之入髓,一心希望對方能轉世投生善道、超生淨土。牌位上,是他們為對方取的小名;塔位前,是他們安放的全家福照片或特寫玉照,外加對方最喜愛的飲食或玩具。

是這樣的心意,讓動物與人之間,成為友伴、家人,生死一別後,仍年年追思不已。

是這樣溫柔而友善的心意,讓台灣人有了貓城。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盛夏妄想十帖


(之一)

沒什麼特殊想法,一篇接一篇。真的想寫時,半個字兒也擠不出來。
造作,壞事。

(之二)

女明星還是多穿點衣服,行住坐臥具足四威儀來得好。
穿太少又擺出奇怪的姿勢、表情與眼神的視覺效果,
就像木柵動物園裏手上少拿一支香蕉的母猴子。

(之三)

和平為人群創造時間。
有人靜靜參禪、誦經、持咒、念佛、回向。
有人熱心愛人、愛家、愛鄉、愛民、愛地球。

(之四)

眼前的事兒,說不準。
眼前的相兒,莫當真。
有時花心大少搖身一變成賢夫良父;有時男兒一悟落髮成僧。

(之五)

讀詩也不見得就風花雪月。
詩境詩情詩意詩心……中國文字那麼美,幹啥拿來罵人?

(之六)

有些新聞稿寫得好的,兼具性靈、文化、文學等價值。
行行可修心,悟境在各人。

(之七)

放屁。沒這個不成;有屁不能放會悶出病。
腸道健康也靠這個。縱是有時太響又太熏了點,無端嚇人。
「你放屁!」說不定是好心祝願,而非惡意罵人。

(之八)

開示錄往往也是回憶錄。那時代、那刻、那地、那人。

(之九)

賞花兒。心意語言亦如花繽紛;表達、交流、溝通本來就是美的。
美醜自是方便相對論。

(之十)

假語幻言性卻真。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森林遊記


漫步森林
收拾收拾累了的心
霜雪既融,春芽處處

生病與健康
色身二種相對呈現形式
心依然
能沿中道經行

森林,一片天然時空機。能讓行者步步,踏回心底。清理八識田種子,可以不理它全當妄想(很中國禪的方法);也可以直面對全當實境(很心理治療的方法);可以參、可以轉、可以看、可以破、可以提、更可以放。

中西方思維習慣與文化教養環境的不同,形成在禪法運用上很不一樣的方式。

中國人大多內歛、不太公開談感覺與個人情緒,「止」易相應:通通不去想、別問了、再問也問到「誰」就罷;想法與觀念、心情與記憶,一視同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話頭打光光。西洋人外放、習於公開表達感覺與個人情緒,「觀」易相應:通通讓妄想原形畢露、再一個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追到盡、翻光八識田當臨床心理治療程序,坐完香像破關斬將,滿心是新的觀點、心得、思想。

一如森林,雨後小野菇遍地、草藥滋長、樹木青翠。法雨均霑、各自蒙益。總之是殊途同歸,各有領悟與實用處,又何妨?

生死即涅槃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信心銘》

道在哪裏?

生活裏,時時刻刻、點點滴滴。

誦經: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時,正好念人人心上本具的心經。這部經念得通達透徹,家家那本經就和合平安、吉祥圓滿、心想事成,再也不難念了。

打坐:禪不在坐。

平常心:三界火宅……也許無明煩惱的柴少丟一點,馬上就涼……

用心:修行不可能離開是非判斷、記憶、思考與選擇。沒有這些,一個人很難下定決心改變,從不持戒到持戒、從不信仰到信仰、從無明到覺悟;乃至記得多生累劫求法修行的過程與生死輪迴的記憶,不犯相同的錯誤。

學習:學感恩、學踏實、充實人生。

道在哪裏?

有信心,理上事上,這裏那裏。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愛火


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佛說四十二章經》

隻手展空拳
心清映明月
無端欲妄起
愛火焚性天

愛與慈悲微妙難解的交界
愛與般若離言絕句的場域
愛恨兩邊亦對待亦互有
說到底參到頭
愛恨兩頭空

佛陀啊
三界熾然
生滅
遍界燒燃自心火

諸法自性常寂靜,何有貪欲及瞋癡?
不見生貪離欲處,爾乃名為得涅槃。
《大寶積經》

 (供養所有為愛欲而燒痛的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