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七)


梵志白佛言:「如是。瞿曇!我異見、異習、異忍、異受,依異法故,欲知人想生、人想滅者,甚難!甚難!所以者何?我、世間有常,此實餘虛;我、世間無常,此實餘虛;我、世間有常無常,此實餘虛;我、世間非有常非無常,此實餘虛。我、世間有邊,此實餘虛;我、世間無邊,此實餘虛;我、世間有邊無邊,此實餘虛;我、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是命是身,此實餘虛;命異身異,此實餘虛;身命非異非不異,此實餘虛;無命無身,此實餘虛。如來終,此實餘虛;如來不終,此實餘虛;如來終不終,此實餘虛;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餘虛。」

佛告梵志:「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我所不記。」

梵志白佛言:「瞿曇!何故不記,我、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盡不記耶?」

佛言:「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梵行,非無欲,非無為,非寂滅,非止息,非正覺,非沙門,非泥洹,是故不記。」

《長阿含經*布吒婆樓經》

佛告梵志曰:「諸梵志言:『汝何故聽沙門瞿曇所說,語語印可?』此言有咎。所以者何?我所說法,有決定記、不決定記。云何名不決定記?我、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我亦說此言而不決定記。所以然者?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梵行初,非無欲,非無為,非寂滅,非止息,非正覺,非沙門,非泥洹。是故,梵志!我雖說此言而不決定記。云何名為決定記?我記苦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所以者何?此與法合、義合,是梵行初首,無定無記。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於一處世間,無欲,無為,寂滅,止息,正覺,沙門,泥洹,是故我說決定記。」

《長阿含經*布吒婆樓經》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六)


爾時,世尊告梵志曰:「彼諸論者皆有過咎。言無因無緣而有想生,無因無緣而有想滅,想有去來,來則想生,去則想滅。或言因命想生,因命想滅,想有去來,來則想生,去則想滅。或有言:『無有是處,有大鬼神,彼持想來,彼持想去,持來則想生,持去則想滅。』如此言者,皆有過咎。所以者何?梵志!有因緣而想生,有因緣而想滅。

「若如來出現於世,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有人於佛法中出家為道,乃至滅五蓋覆蔽心者,除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先滅欲想,生喜、樂想。梵志!以此故知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梵志!彼初禪想滅,二禪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捨喜修護,專念一心,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清淨,入三禪。梵志!彼二禪想滅,三禪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捨苦捨樂,先滅憂喜,護念清淨,入第四禪。梵志!彼三禪想滅,四禪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捨一切色想,滅恚,不念異想,入空處。梵志!一切色想滅,空處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越一切空處,入識處。梵志!彼空處想滅,識處想生,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越一切識處,入不用處。梵志!彼識處想滅,不用處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捨不用處,入有想無想處。梵志!彼不用處想滅,有想無想處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緣想滅,有因緣想生。彼捨有想無想處,入想知滅定。梵志!彼有想無想處想滅,入想知滅定,以是故知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彼得此想已,作是念:『有念為惡,無念為善。』彼作是念時,彼微妙想不滅,更麤想生。彼復念言:『我今寧可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彼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已,微妙想滅,麤想不生。彼不為念行,不起思惟,微妙想滅,麤想不生時,即入想知滅定。

《長阿含經*布吒婆樓經》

2025/08/09

《༄༅ཤམ་བྷ་ལ།》(香巴拉):2024尼泊爾佛教電影(三)從欲界迷障中覺醒


𝟎𝟏.𝟏𝟎《香巴拉》𝕾𝖍𝖆𝖒𝖇𝖍𝖆𝖑𝖆 正式預告
榮獲第 61 屆金馬獎雙料大獎提名
一個擁有三個丈夫的女人…

三世諸佛示現人間成道,受身為人並覺悟成佛。走這段修行路,父母親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摩耶夫人經歷了什麼?

耶輸陀羅經歷了什麼?

她們都經歷過身為地球女性的苦難,從痛苦中昇華,看破王族女的榮耀與尊貴、人妻人母的世俗角色,捨身出家成道證果。尤其是古印度第一美女、王子妃耶輸陀羅,為了誕下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受盡辛苦、委屈、折磨。宿世業力故,佛陀離城出家後羅睺羅在母胎數年才出生,讓貴為王子妃的耶輸陀羅受盡眾人有色眼光與惡意流言,懷疑她不忠有染,與丈夫以外的男子行淫懷孕,王族高層甚至考慮施以火刑活活燒死這對母子。

古印度沒有生殖科學,沒得採檢體進實驗室比對父子雙方的基因以確定血緣關係。所以,佛陀示現神通解救出家前的妻子與兒子,以佛通力金口認證耶輸陀羅誕下的羅睺羅是100%血統尊貴的王儲,他的親生兒子,妻子始終忠貞持戒、沒有變節。但是,《༄༅ཤམ་བྷ་ལ།》(香巴拉)一片的女主角、女配角們更可憐;不但沒有現代生殖科學的檢驗方法,更沒有佛陀住世的聖言量神通認證,再加上嫁的都是凡夫位上的凡人丈夫,一旦被丈夫懷疑只能訴諸迷信:射箭比賽。

射箭比賽一事由「孕妻」實測的流程設計上就是父權結構式的性別歧視假設。首先,女性「疑似」通姦案的案源根本在於擁有丈夫身份的男性懷疑孕妻腹內胎兒是其他男人射精的果報。若然,懷疑誰才是射精的男人,是不是應該找出所有「可疑的男性當事人」一起比賽射箭,誰中代表誰射的精、造的業、結的胎?竟然負責射的男人不必比賽或對質,讓業力所迫、身長子宮的女人站在那裏像個奧運國手似賭一把射不射得中假人?一來不科學,二來不理智,三來性別歧視與不公正,那就難怪有女性射完箭後選擇自殺身亡了。那是一種把男女性行為的懷孕果報都推給母體背負的不當設計:射準了,母體扛生養重責;射不準,母體扛社會羞辱;無論射準射不準,丈夫與姦夫(無論真實存在或謠言想像)都沒事!這是哪門子的社會性別角色分配?

最後女主角看破她愛的男人雖然口口聲聲說愛她又兩情相悅、相交受孕,其實對方心理上不信任她又懷疑她的人格。愛只愛身體,不愛心,那就不是理想的愛情,純屬誤會與業障。身為佛弟子,她對這段人間遭遇、修行過程依然心存感激,堅持生下仁波切轉世的兒子之後母子一起出家。

這是一部純度很高的現代佛教電影,佛弟子觀影時會處處看見耶輸陀羅的影子,思考女性修行者活在父權社會架構下的艱難處境。畢竟,身為女人,誰有辦法福慧兼備去嫁到累劫示現八相成道的王子、悟道的佛陀,經歷種種人間考驗後出家證果、當身成道呢?

《༄༅ཤམ་བྷ་ལ།》(香巴拉):2024尼泊爾佛教電影(二)孕婦佛子的雪山覺醒之路


Chamgon Tai Situpa | Sonam Topden | Tenzin Kunsel
Official Music Video

備註:Sonam Topdene為知名的藏族國際巨星、音樂創作人、多語歌手,飾演《香巴拉》的男主角三兄弟之二哥出家僧,廣受各界好評。

香巴拉這部現代佛教電影非常特別:第一,電影出品國是佛陀誕生的祖國聖地尼泊爾,對佛教徒而言應該是整顆地球上最聖潔、尊貴、稀有難得的國家。第二,女主角的婚姻態樣是這顆星球上人類有史以來最傳統的婚姻形式之一,一妻多夫制度。第三,女主角的人生經歷是現代版的耶輸陀羅受難記與佛教版的女性自覺生命史;在婚禮上親口授記她結婚就是她的因緣、她的業力的仁波切圓寂後轉世入胎成為她的兒子,出生不久就隨母一起剃度出家。第四,本片完整呈現四眾弟子密不可分的整體性:在家佛子乃出家佛子生生世世投胎轉世憑以為依的父母,出家佛子乃在家佛子生生世世皈依依止的僧寶教授師,相輔相成,在家出家乃一體,彼此護持、互相成就。

故事話說從頭:

老仁波切以佛教儀式證婚,女主角依當地傳統民俗嫁給三兄弟組成佛化家庭,成為三兄弟的妻子。她與長子相戀、洞房、受孕後,長子出遠門經商,本即出家的次子返回佛寺修行,留下她顧家並照顧讀小學的幼子。

幼子還在會尿床、耍賴、打架的頑皮年紀,常常在學校闖禍,逼她出面找幼子的老師,請老師回家討論教育事宜。當晚該老師爛醉如泥地倒臥在她家門口過夜,隔天她把老師扛上馬背,讓訓練有素的馬背他回家,身為虔誠佛子又新婚甜蜜的她對老師沒有做出任何類似撿屍的邪淫行為,也沒有接受老師強烈暗示的情意(別人的丈夫一個遠行、一個出家、另一個還在童年期,故意喝醉借宿,孤男寡女獨處一室製造機會)。沒想到這件事在小小的山村造成誤會,毀謗她與該老師有染、懷上該老師的孩子的謠言四起,讓幼子為此與同學爭執打架、回家偷喝酒並趁酒意質問她。

數日後商隊返村,不見身為長子的丈夫。一問之下,同行者證言她的丈夫聽信別人流傳的謠言,相信她與幼子的老師發生關係並懷上對方的孩子,痛哭一場之後獨自脫隊離開,沒有隨眾一起返村。為了自證清白,她決定騎馬入山尋夫。證婚的老仁波切特地命令本即出家、身份也是她的丈夫的次子陪她、照顧她。

兩人結伴同行,在路上遇見一個偷馬老人與他被懷疑通姦的女兒。依當地山村習俗,人妻若被懷疑通姦、背叛丈夫的話就要安排射箭考驗,射中假人代表貞潔無邪,射不中假人則代表出軌邪淫。該女射箭失敗後自殺身亡,偷馬老人祈求出家次子的原諒,求他為無人肯當祭典主法的亡女主持佛教度亡喪事。處理完喪事,謠言男主角老師突然現身告知他要回都市,愛馬被野狼群殘殺分屍,女主角伏屍痛哭後開始一個人步行,意外發現丈夫留下的石刻與哈達。她找到丈夫不久以前藏身的石洞,洞裏堆滿了他親手刻的關鍵字句,一一用以形容他獲悉新婚愛妻通姦受孕的諸多痛苦心境(以佛法而言就是一大串不同的煩惱心所)。知道丈夫相信謠言、不相信她,她只好無奈隻身返鄉回家。

不久後,長子也返鄉回家。他私下不斷質問她懷孕事件的「真相」,希望她誠實告白究竟誰才是腹中胎兒的生父,並且開口要求她為了保住名聲與顏面墮胎,無論生父是誰都希望把她的胎兒墮掉。為此,對這場愛情已經心灰意冷的她決心接受射箭考驗。在成功射中假人以證明清白、保住她的名聲與胎兒的性命後,她順利誕下老仁波切轉世的小男嬰,數年後母子兩人一起剃度出家。

《༄༅ཤམ་བྷ་ལ།》(香巴拉):2024尼泊爾佛教電影(一)這裏是有女性(母性)存在的佛國淨土



SHAMBHALA Trailer | RIGA IFF 2024


In search of Shambhala | Behind The Scenes - Shambhala |


Berlinale Live 2024: Press Conference "Shambhala"


"Shambhala" | Press Conference Highlights | Berlinale 2024


'Shambhala': first trailer for Nepal's first-ever
Berlinale Competition entry (exclusive)


SHAMBHALA | Himalayan Film Goes Global | Berlinale #92



2025/08/08

世尊偈 (観世音菩薩普門品偈) & 想像(約翰列儂)


世尊偈 (観世音菩薩普門品偈) 
薬師寺寛邦 キッサコ
今治・海禅寺【MV】


世尊偈【音乐视频】/ Re:Buddha
【药师寺宽邦 × 朝仓行宣】
【Video By Kevin McGloughlin】


想像 [約翰列儂] × 般若心經
藥師寺寬邦 [日本和尚音樂人] 
【沒有戰爭。祈禱和平。 】

2025/08/07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五)


佛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十號具足,乃至四禪,於現法中而自娛樂。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靜,不放逸故。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廣布無際,無二、無量,無恨、無害,遊戲此心而自娛樂:悲、喜、捨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廣布無際,無二、無量,無有結恨,無惱害意,遊戲此心以自娛樂。」

《長阿含經*三明經》

梵天無恚心,行慈比丘無恚心,無恚心、無恚心同趣,同解脫,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長阿含經*三明經》

梵天無瞋心,行慈比丘無瞋心,無瞋心、無瞋心同趣,同解脫,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長阿含經*三明經》

梵天無恨心,行慈比丘無恨心,無恨心、無恨心同趣,同解脫,是故比丘、梵天俱共同也。

《長阿含經*三明經》

梵天無家屬產業,行慈比丘亦無家屬產業,無家屬產業、無家屬產業同趣,同解脫,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長阿含經*三明經》

梵天得自在,行慈比丘得自在,得自在、得自在同趣,同解脫,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長阿含經*三明經》

當知行慈比丘身壞命終,如發箭之頃,生梵天上。

《長阿含經*三明經》

2025/08/06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四)


佛告迦葉:「諸世間諸所有戒,無有與此增上戒等者,況欲出其上?諸有三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無有與此增上三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等者,況欲出其上?迦葉!所謂師子者,是如來、至真、等正覺,如來於大眾中廣說法時,自在無畏,故號師子。云何,迦葉!汝謂如來師子吼時不勇捍耶?勿造斯觀,如來師子吼勇捍無畏。迦葉!汝謂如來勇捍師子吼時不在大眾中耶?勿造斯觀,如來在大眾中勇捍師子吼。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作師子吼不能說法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作師子吼,善能說法。

「云何,迦葉!汝謂如來於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眾會聽者不一心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云何,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而不歡喜信受行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多力,能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歡喜信受。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歡喜信受,而不供養耶?勿造斯觀,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歡喜信受,而設供養。

「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乃至信敬供養,而不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信敬供養,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而不究竟梵行,至安隱處,無餘泥洹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於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究竟梵行,至安隱處,無餘泥洹。」

《長阿含經*倮形梵志經》

時,迦葉白佛言:「云何,瞿曇!我得於此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佛告迦葉:「若異學欲來入我法中出家修道者,當留四月觀察,稱可眾意,然後當得出家受戒。迦葉!雖有是法,亦觀其人耳。」

迦葉言:「若有異學欲來入佛法中修梵行者,當留四月觀察,稱可眾意,然後當得出家受戒。我今能於佛法中四歲觀察,稱可眾意,然後乃出家受戒。」

佛告迦葉:「我已有言,但觀其人耳。」

爾時,迦葉即於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時,迦葉受戒未久,以淨信心修無上梵行,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即成阿羅漢。

《長阿含經*倮形梵志經》

《長阿含經》法語選錄(七十三)


「迦葉!何等是道?何等是迹?比丘於中修行,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時說、實說、義說、法說、律說。迦葉!於是比丘修念覺意,依止息,依無欲,依出要;修法、精進、喜、猗、定、捨覺意,依止息,依無欲,依出要。迦葉!是為道,是為迹,比丘於中修行,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時說、實說、義說、法說、律說。」

《長阿含經*倮形梵志經》

佛告迦葉:「若如來、至真出現於世,乃至四禪,於現法中而得快樂。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一心,樂於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是為戒具足,見具足,勝諸苦行,微妙第一。」

《長阿含經*倮形梵志經》

佛言:「迦葉!彼比丘以三昧心,乃至得三明,滅諸癡冥,生智慧明,所謂漏盡智生。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此名沙門、婆羅門,戒具足、見具足,最勝最上,微妙第一。」

《長阿含經*倮形梵志經》

全球開唱之反戰經典: Knockin' on Heaven's Door(cover by Tico:超級美聲鸚鵡)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feat. Lisa R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