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諦很重要。在家菩薩,先把兒子教好。先教好,再推銷。
通常,兒子過了二十五歲之後,一直到五六十歲之間,若還遲遲不見女性上門求愛、提親,父母都會很著急,怕兒子一輩子嫁不出去。他們怕,是有道理的:兒子不太會照顧老人,粗手粗腳又粗心。兒子不太會做家事,又三天兩頭出門玩樂或沉迷電腦遊戲。甚至兒子都這麼老了,衣服還是父母在洗,飯也是父母在煮,房間也一團亂讓父母打理。養一個兒子,不管幾歲,生活上還是像個處處讓父母服侍的小男孩--父母這麼一想,想到晚年再這樣下去的話,心理就害怕、頭皮就發麻;一心巴望有哪個女性肯/敢/願/想/不小心/最後終於娶了他,搬進家門同住,好讓他二老有個依靠、有個照應。
當沒有完整老人社福體系能依靠,老人社區制度還不發達、不成熟、不完善時,老人們想破頭頂多也只能想得到這樣:至少,最低限度找個好媳婦來靠著。等二老一歸西,這也才能安心,那個怎麼也長不大的兒子,日後至少有個像媽似的太座來養育他、打理他、呵護他、照料他、替他送終(男性生活習慣差,通常比較早往生)。表面上,兩老到處問問、四處找女性探探口風,說是替兒子找老婆;事實上,根本是打算為兒子找「第二個娘」。或者,替二老自身找個不用花錢的「二十四小時終身看護」。
華人,就這樣,將成婚的女子叫「新娘」--這名相可取得貼切極了;這可不?在華人社會重男輕女的氣氛裏被慣大、寵大、手掌心裏頭捧大的,多的是不論色身多麼老,心理與生活上仍是長不大的小男孩的兒子們。「新娘」、「新娘」、「新娘」--意思就是娶了個這款一輩子長不大的小男生,要活該當他一輩子的「娘」。
台灣,滿街都是嫁不掉的兒子。要兒子嫁得出去,又談何容易?人口比例上,男性遠遠多於女性的台灣,誰要平白無故娶個男人來自找麻煩,當「第二個娘」啊?那些男人,家事也不會,飯也不煮,衣服也不洗,垃圾也不倒,地板既不拖,廁所也不掃,薪水不見得多,派頭倒裝很大,加上菸臭酒臭好色好賭,開口閉口三字經沒文化,生活習慣不太好,外形不美不帥沒美感,觀念沙文陳腐又不講究性別平權或基本人權,娶來放著反而降低生活品質與人生格調,幹啥沒事多個包袱?吃飽了撐著是不?
他們愈嫁不
在台灣人口結構上,男性實在已經太多了;再加上家庭教育又普遍沒教好,重男輕女,讓很多男性長大之後,生活上不實用、外觀上沒美感,開口說話沒詩意,又一點貞操觀念也沒有,還集體上網主張「嫖妓很正常」哩。可想而知,能有幸嫁得出去的男性,是難得少數幾個品質好一點點兒的,有反省能力的,有成長與改進空間的,所以還有部分女人肯破例娶他們。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性:您的寶貝兒子是個同志。既是天生同志,哪怕再上等的女人也娶不到他,他也看不上眼。如果是這樣,通常男同志是男眾裏頭長相好、氣質好、性格好、條件好、美學與文化成份也較好的;若有男人肯娶他,父母也就放心把兒子嫁掉吧(都什麼時代了,基本人權要好好重視;沒概念的、落伍的、頭腦轉不動的恐龍父母,要記得去看「為巴比祈禱」);而且,嫁個兒子反而多了個兒子,對父母的老年生活有利無害啊。千萬別故意逼同志兒子嫁女人,又瞞對方不講白兒子是個同志,結果讓他婚後一再青杏出牆找男朋友,婚姻反成了三角四角多角戀,誤了兒子一生幸福,又害了女人一世,更拖累無辜被生下來卻不被愛的孫子--這種完全不誠實的婚姻表演,又是何苦來哉?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可能性。例如,女人畢竟也是會拉屎拉尿的、各有各的習氣煩惱毛病,您兒子也嫌女人沒水準(這天下也多的是沒水準的女人,坦白講),死不肯嫁;又或者,您的寶貝兒子有大善根、大願心、大福報,發願修行當梵行居士或出家法師,不喜歡嫁給女人過家庭生活、相妻教女;再或者,他只是單純地不願委身於女人而破壞清淨又心安的高貴生活。那麼,更加恭喜二老囉;與其送兒子出嫁,不如送兒子出家成佛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