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註疏的藝術:聞思修


以經律論三藏為文本創作的註疏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文體。它很重要卻長期不受華人重視。佛教註疏不但構成佛教史料、佛經翻譯評析批判、佛教文學理論模型、佛學學術研究參考書,還是註疏者本身的政經文化背景與修行證量的重點參考指標。

一部註疏就是一個修行人的聞思修成果發表。

漢傳佛教註疏有大量傳統科判,旨在將佛經開示內容邏輯化、條列化、分類化、體系化以建立思考系統,也就是透過教義整理建立隨文入觀的方便次第。註疏者參考原典與其他著疏,在複雜化、細緻化、衍伸化、八股化、申論化的著作風格下往往隱含教界少見的明文批判,直指文序顛倒、文義不清、文句錯漏、誤寫誤印等翻譯相關疑義。

註疏風格大致上分成三大類:文學式、科學式、法學式。

傳統上最常見者是文學式註疏。時空為古代迄清末民初,受獨尊中文古籍的科舉經院教育或學堂教育影響,文風明顯具有長期經歷八股應試訓練的深厚文人基底,飽學詩書之餘也廣研經教,以「經論互解,宗派互註」為最主要的特質,尤其是將華人圈盛印流通的佛教顯學跨宗派交叉比對註解為大宗。例如,以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大乘起信論、淨名經、妙法蓮華經、中論、大智度論、教觀綱宗、摩訶止觀等大乘經論互引互證、交叉解釋最為常見,以古書解釋古書,用原典詮釋原典,從名相轉註名相,很少正面列舉註疏者生存時空背景下的實際社會生活例證或個人體驗。這種文風的優點是保守、保險,圈限於古書互解、古文援引互證,缺點是除了純粹以文言文解釋漢譯佛教經論以外完全欠缺實際生活印證或體悟。

民國中期後,由於現代教育改革不斷進步,引進西方現代教育理念,不再限縮於科舉應試類的八股經院教育,開始出現科學式註疏。科學式註疏的特質是在跨經論、跨宗派援引互證做基本的訓詁功夫之餘會補充現代科學知識或現象學上的解釋,令受現代教育的讀者能夠導入科學思考方法與現代人生經驗。這方面成果豐碩,尤以受高等科學教育(理、工、醫、農、生物等自然科學學系為主)的年輕僧侶加入傳教弘法行列為主要動力,造就不少能契合現代人根器的現代開示與弘法著作,廣受信眾歡迎。

民國近期則發展出另一種少見的新興註疏風格:法學式註疏。由專業法律人來著書解析經論。不論是否身為佛子,一般而言,用法律科學註疏經論沒有太大問題(言論自由,著作自由,宗教自由,出版自由),有問題者在於以在家居士身註解出家戒律,用現代世俗法律角度解讀數千年前的漢譯戒本、戒條、戒文。這方面爭議頗大:一、以世俗在欲文化觀點解析出家戒,有高比例公開質疑淫戒相關規定。畢竟世俗主流價值觀讚嘆淫欲生殖,對訶欲禁欲、戒淫如戒毒的出世知見極難理解。二、戒律漢譯過程並非純粹由僧團主導,皇室以世俗身份強力干預、增刪、主導戒文與譯文,甚至有中國皇帝極不如法地以凡俗之身強制更改佛戒,以俗制僧。古代皇室在漢譯過程已被扭曲的漢譯戒本本身就是問題文本,又是帝制時空下的帝制思惟產物,如何完全全盤套用現代法治詮釋解讀?方法論上或可取,但是封建權威帝制思考與憲政法治民主思考完全是兩套不同的社會價值系統,如何對號入座?以人治精神命令、修編、轉譯的戒條與以法治精神訂立、修正、翻譯的法條之間的比對或許在法制史研究上有價值,對僧俗二眾實際修行有何助益?當下談到民主化、現代化、法治化的問題,在人治時空極權時代受教成長、一生推崇中國特色或中華民族特色(也就是帝制特色、專制特色、集權特色、菁英特權特色)的長者幾乎全體反對。影響力巨大的長者反對,現代法治精神與正統佛教知見完美整合的願景尚在遙遠。

如果純為自利,可以讀誦三藏原典為主,註疏純粹參考。

如果發心利他,註疏就是佛學必讀書目重點了。每部註疏都是一場聞思修心路筆記,一個修行人用功的過程,一個弘法者弘宗演教的核心義旨與方法綱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