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老人文化的價值觀落差


很早以前,法界居士就問過我我對年金改革的看法,我說我擔心談這項超敏感話題會讓出身三百六十五行的居士起煩惱,避而不談迄今。

台灣的年金改革的心理障礙、文化障礙至少有一項重要因素,就是台灣特殊的環境條件讓老人福利不夠優厚,多數台灣長者極度怕老,覺得靠政府靠社福靠家族靠子女全都不可靠,唯一可靠的只有錢,尤其是巨額退休金。找小僧談過這個話題的長輩、佛子、居士們一般而言主張身邊沒放五百萬或退休後每月固定有三萬到五萬閒錢就對老年生活沒安全感。

在美國,七十多歲到九十多歲的老人家還在自己開車四處活動當義工、參與社區運作,認為能做的事情愈多愈不靠別人代勞就愈證明自己「有用」,「沒老」,「能力好」。DIY 代表能力,自豪且驕傲。美國老人手頭沒什麼錢也很自在,美國政府社福有得撐之餘還一直參與社區運作。業報不同,美國老人相對高壯又孔武有力,甚至搶著出坡做工,叫年輕亞洲法師站一邊看著就好了。

在台灣相反,台灣民情(縱使社會階級不高或非中產階級亦然)以日常家務、雜務、勞動請外勞幫傭代勞為傲,不喜歡自己動手做的DIY文化,連全家總月薪只有四、五萬到十萬的家庭也拼命請外勞,老人家觀念上更以為自己動手做事、沒有外勞或晚輩操勞就是命苦沒人孝順侍奉。觀念不同讓台灣長輩的老年開銷預期很高。

在美國,醫療費用高昂,美國公民很習慣從年輕時代就保健、保養以全力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行為,維他命、運動、打坐、養生有機蔬食、勞動、親近大自然等習慣很早養成,大魚大肉大菸大酒的自虐人口比例不高。一個醫療費高的社會訓練出基本上愛惜健康的公民。

在台灣,家家戶戶很容易看到五十多歲就開始嚴重病痛的長輩,因為一生大魚大肉大菸大酒才一進老年期就坐輪椅、躺病床、連家事或育幼都不太能承擔,男性尤其嚴重。請教男性公民健康問題,高比例笑答菸酒肉檳榔一生無妨,反正老了只要身邊有女人照顧自己就好,不論女人是指母親、老婆、女兒、或其他一生被當成「照顧者」訓練的女性親族、或花錢請的女性外勞。性別文化養成大量老人(尤其男性長輩)期待一踏進老年身邊就有女性照顧自己病痛到往生的觀念,造成他們從年輕時代就放縱於「不健康惡習」又有被照護的錯誤期待,等到真的老了才發現打妄想不盡然成真,老婆、外勞、女兒不見得全都願意無怨無悔花時間作陪,也不見得全聽使喚。

目前的台灣,老人福利不夠好,傳統孝道期待或女性照謢角色落空,花錢請外勞的服務品質不見得令老人家滿意(最常跟法師抱怨的就是勞動服務之餘語言不通,只是單純付出勞力,完全無法取代台籍家人的聊天、社交、心靈溝通等重要心理支持),再加上沒有美國文化那種「親手做事DIY就是不老有用的證明」之類「為勞動付出感到驕傲」的拓荒精神、草根文化之餘在觀念上又傾向期待老年務必要被服侍、被孝順、被代勞才代表好命的傳統華人觀念,長輩除了加倍依賴金錢以提振老年生活品質或靠自己的退休金、年金等收入顛倒養子女、孫子女以外還能靠誰?

雪上加霜的是台灣人口處於台灣史上最尖峰期,逼近兩千四百萬人,社會競爭壓力最強大。日本時代全台總人口才六、七百萬人就足以運作,現在當下是足足爆量到約日本時代三點五倍到四倍之多的人口,社經資源競爭之大乃台灣史上空前。如此時節因緣又要為調節「老年人口比例太高」的後嬰兒潮(老人潮)問題而不斷催生,等於不斷拉高總人口惡化社會競爭。人口爆炸,高勞力低薪資,長年放縱酒肉菸癮下多病痛又傾向不以勞動力為榮的保守觀念惡化老人處境。

應該說,老生代也是受害者,他們為了已經往生的亡者前輩們沒有遠見或根本從缺的不當人口政策、不當集中生育的定業背惡果。兩次世界大戰的大屠殺造成全球民間以淫欲生殖行為相抗的因緣,果報是全球人口爆炸與人口結構比例失衡共存,當初的嬰兒潮集體變成老人潮後形成勞動人口扛不動龐大老人潮負擔的「人口比例失當」社會。

生者既無法責備亡者的短視無知又無法責怪長期不重視人口學、人口政策的國家,更不敢指責老世代執著香火又教育水平不高、不懂得從國家高度管理人口比例,最後就是老的小的全苦在一起:老人家焦慮當下台灣社福結構與子女經濟能力扛不起自己的晚景只能靠年金,小的無法逆轉全台人口爆炸競爭高壓的當下現實只好出世還債、長工時低薪苦勞以扛起龐大的老年人口。

亡者不可能從塔位或墓地裏爬出來負責任,剩下的就是我們這群生者一起吃苦度難關。我們老的多疼惜小的吧;他們出生在這款共業下真的是來還債吃苦。時代不同,因緣不同,長輩若念頭轉一轉,用美國老人的人生觀來過台灣少子化時代的生活的話,會快樂很多。美國老人根本不屑家家戶戶靠外勞代工或天天被子女侍奉,他們覺得事事靠別人代勞的意義是「自己老了沒有用變廢人」,他們要的是活到七十幾、九十幾還到處開車做社區活動、教書、表演、煮飯、整理庭園、……被晚輩敬重與讚美「一點都不老」的踏實與自信。

文化價值觀念若轉得動,這場「老人潮共業」(少子化三個字一直誤導國人台灣人口不足,事實相反。台灣人口爆炸至史上尖峰期,只是老幼比例不正確才一直催生新生兒雪上加霜)會好過很多,年金改革帶來的多元衝突才有望降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