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1

《清淨道論表解》研讀短札


一、緣起

有緣一讀,且不論宗派。有人發心整理,有人發心印;若沒人發心讀就可惜了。

二、時空

當時的僧眾,有當時的民情、風俗、天氣、地域、觀念、王法……等條件限制。幾千年都過了,身為現代人,還是要面對當代的現實。

三、戒定慧三學

修行宗旨不變。不過,現在是出門搭飛機、講話用手機、房裏裝冷氣機、每天要開機關機的全球資訊世代--應眾生機,就要萬變不離心宗,亦不離當下的時節因緣!

四、勸發受戒

現代人難修難在受戒就不太敢--怕破戒就怕受戒;沒受戒就不持戒。第一步「戒」就跨不出去,定、慧兩階又如何提昇?

五、根器

表格化、系統化、體系化的修行次第充滿條列式的古文佛學名相與佛理。出家眾專攻修行可以讀得非常法喜;不過,已經被各種世俗考試與評等折磨一生、日日繁忙的在家眾,恐怕很難產生興趣……

六、實修

路,清楚指出來總是好的。重點中的重點:要肯跨步走出去!

2010/10/30

The Zentury of Earth


Sorry, all my friends from almost 30 different countries...
I'd like to write in each of your specific languages, but I can't.

Please keep zazening / sitting meditation...
May all Buddhas in the ten directions bless you all.

Sweet chan dream!

2010/10/29

寫在拉屎放尿之前


之一 小藍梅鬆餅

有一年,在一個下霜的日子,靜靜拿出小盒封藏而盛產的小藍梅,翻出買了很久卻不忍一讀的佛學論文,平底鍋裏的小鬆餅慢慢熱著。只有搞這種無油煙、無快炒、無刀工、無技術可言的小玩意兒,才能把食物對人生的時間占有率壓到最低--它就放著、擱著,讓溫度與火力去照顧;人可以搬一張椅子坐著讀書。

之二 咖啡理論

人生前十年,身邊盡是愛咖啡又分我喝的人。再十年,是自己愛咖啡愛得要命卻嚴禁我喝的人。又再十年,夾處在相信咖啡是毒藥或解藥、致死藥或長生藥、文化侵略或文化交流……各說各話、誓不兩立的兩派人馬間,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就像所有食品理論一樣;各派不同見解代代過招,到底靈不靈、準不準也不知道!三十年過後,我終於明白咖啡不只是飲料,還是理論;就端視你本身願意相信哪個--或者,你的個人體質或遺傳願意配合或證明哪個;或者,與你相處的人,依多數決支持哪個……

之三 亂吃

你常常說,我在亂吃。世間是相對的;你的不亂吃,我吃了偏偏生病。

之四 大家庭與小家庭

在小家庭持家,很難去領會大家庭廚房的特質--非得要多元化、個人化、特色化不可:一大家子什麼人都有,各有各的需求與口味,年紀與健康情形個個不同,世代差異也大。甚至,還要時常搞花樣變菜色,不然,吃厭了、吃煩了、吃不合、吃不慣,輪流胃口不佳或鬧腸胃病是常有的事。掌廚的想一意孤行?好生等著吧!大家嘴上不講,愈吃愈少、愈吃愈快、吃沒兩口應付完就落跑;最後,剩菜剩飯既然只合你個人脾胃,只好你自己一個人認命去了啦。

之五 不淨觀

所謂「吃」,好歹都嘴巴進、屁股出;再怎麼講究吃喝,又要養生又要保健的,結局也是屎尿一路。每天花這麼多時間泡在廚房裏,做什麼?

之六 文化

吃,也是一種文化。空性是空性,論俗諦,吃,又是一種藝術、學問,也是一種教養。

之七 麵包、米飯、瘦與胖

當討厭麵包和咖啡的人,摃上討厭米飯和炒菜的人……放心,不會怎樣。弱勢的愈吃愈瘦,強勢的愈吃愈胖。「廚房就我管,我最大!你沒本事就閉嘴,不然你想怎樣?」

之八 把女人看破,把男人放下

你敢娶她?你一定頭昏了吧?大概沒親眼看過她下廚前後的嘴臉與模樣……
妳敢嫁他?妳一定發瘋了吧?肯定連他下廚洗碗掃地拖地到底有無本事也莫宰羊……

之九 人生與禁忌

觀察同桌吃飯的人。如果,對方一天到晚唸菜錢,他心裏嫌你多一張嘴吃閒飯;如果,對方一天到晚打探你的家境,他對你有目的、有想法;如果,他連你吃幾顆饅頭、吃幾片水果、喝多少湯都有意見的話,眼睛放雪亮,這種斤斤計較的飯局,就算了吧!

之十 花果茶

過期食物惜福久了,深感前半生像夢一樣。當年凡過期食物一律丟掉以免傷身害命的金科玉律,早就拋諸腦後。久而久之,尤其在遇多了常常把食物放過期、不會管理、經年吃過期食物又惡性循環的老人之後,就更無所謂了。世事如浮雲啊,人家高興就好。喝茶去!

Flower Talk


Why? Oh why?
One of you picked me up;
Another of you smiled!

Why? Oh why?
None of you said a word,
All human beings call it Chan!

秋海


海浪聲當然喚不醒月光;卻是半夢半醒的月色猛扯著海潮。

他靜悄悄地感受初秋的寒,輕輕在心底背起金剛經:如是我聞。如是我聞,一時……一時佛在。佛在。他默背著,看整片沙灘睡在黑夜裏,也看他的年少潛藏在心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慶幸遇上這部經;遇上佛經,一句句、一字字,晶晶亮亮,像秋潮上方那輪月亮。那月亮,直截照進生命的本質;讓虛浮迷妄的、貪瞋痴怨的、混亂茫然的……全都無從隱藏。

「喂,阿國,發呆啊?」朋友遠遠叫道。
「沒事,背經。」放下背一半的經,他遙相應答。
「哦,金剛經哦?」海浪聲與經名,也會遙相對喚嗎?
「對啊。」老朋友的好處就是不用解釋太多。
「背經做什麼?」朋友的身影與水花交疊、分離、再重疊、再切離。
「說來話長……」怎麼講呢,人生。
「好啦,大家都知道,你是修行人啦!哈哈。」朋友笑了。
「哈哈。哪敢當;還不就凡人一個。」他也笑了。

他又接著默背下去。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假如可以,他也很想親見如來--人與佛之間,一介凡人與一位覺者之間,若相遇於秋海,會有說不完的故事吧?他想問:「世尊,我會不會成佛?什麼時候?在哪裏?」他想親眼看見一個人最極致的潛能。他想與心如金剛、目如蓮的世之尊者對話。他希望,有那麼一天,他也會是像經典中被授記成佛的佛子一樣;合掌靜聽自己將證佛果的預言。但是,以色見、以音聲求,又豈非行邪道而不能見如來呢?他又合掌回向,將念頭先放下,任冷風吹,難得的清涼……

難得秋海上的月光。

2010/10/28

Autumn Heart


Hear the sound
Feel the move
Watch your step, my friends
Seasons, months, days, ...

Your heart is an autumn leaf
Flying and Dancing by
Upon the river of time
Hours, minutes, seconds, ...

Anywhere, anytime
Right here

Just now
It is Chan

面對現實


修行道理這麼好,回過頭,重點還是要「面對現實」。

面對現實,面對當下的時節因緣、目前的時空背景與時代環境、生活的現實處境及生存條件、個人的心力、體力、能力、願力。面對現實,經典上的教理才是活的。否則,始終隔了一層,只知法語微妙美好,卻無從親自體會;只知道理高超脫俗,卻僅止於文字知解。面對現實,認清自心,直視無明、煩惱、妄想、不足、錯誤;面對才會看見,看見才有希望改變。

恭喜你,有在改變。修行,修正行為;修心,修正心念。真正落實,真正面對,善調身心,每天、每天真真實實在進步、在提昇、在超越。

2010/10/27

乞者之秋:窮開心


秋已涼 街頭人來人往 

發零用錢的人管理拿零用錢的人
發放薪資的人死盯請領薪資的人
算錢找錢的人應付賺錢花錢的人

涼涼的 依然身為乞者

微笑地開機上線敲打輸入儲存
辛勤地栽植
一方無收入部落格

乞者啊乞者啊
世人擁有的你一點也無
卻因法布施而富貴知足

福田是三寶
福田是眾生
是法喜 是自性

2010/10/26

To Be Or Not To Be 出家不出家


One day, a young man told his father, "Dad, I'd like to be a buddhist monk. Please..." His father looked at him, "Well, you can be a monk only if you work hard and give me NT$1,000,000; you have my word!" The young man was a nice son who respected his father, he agreed and worked had to fullfil his dharmma dream. Then, after a while, when he got NT$100,000, he met a girl. After that, when he got NT$500,000, he got a promotion, the girl became his girlfriend. Finally, when he got $1000,000, at hand, he was happy for his business and the future-wife. Did he mention his wish to his father again? No. Of course not. He gave NT$100,000 to his father and decided to be a husband instead of a monk. Did his father remind him of his dharmma dream again? No. Of course not. This was exactly what his father wanted in the first place: He wanted to trap his son with money and lust; he never wanted him to be a buddhist monk.

Lesson? Oh, if you want to be a buddhist monk, discuss this issue with an experienced buddhist monk; if you want to be a buddhist nun, discuss this issue with an experienced buddhist nun. Ask someone who understands your goal and purpose very well; ask someone who is and will be walking on the dharmma road.

有一天,單純的年輕人求爸爸:「爸,我想出家。」爸爸看看兒子,回答:「好啊,不過,你要先工作賺一百萬給我,我就放你出家。我保證!」兒子很孝順,也就勤奮上班存錢,日復一日。過一陣子,存了十萬,他認識了一個女孩。再一陣子,存了五十萬,公司讓他升官,女孩成為他的固定女朋友。又再努力一陣子,忙到他昏天暗地,終於存到一百萬。此時,他對工作職位與未來的太太都很滿意;於是,一百萬給了爸爸之後,婚事也決定了,他即將成家。他再也沒提起當初賺一百萬的初發心:出家。爸爸也沒再提起當年的保證:錢拿到手就放他出家。因為兒子「現在的樣子」就是他真正的目的:他內心深處根本從不打算放他出家!所謂「一百萬放出家」的條件純粹只是一種手段、一種拖延戰術、一種轉彎抹角的謊話。道心不堅的年輕人最後在金錢與美色中迷失了。時間一拖,隨業流轉,他將當年的出離心與初發心全部忘得精光;慢慢的,當年的持戒精進也隨著年歲增長與妻子的不信佛法而一一散光。

教訓?想出家成道的話,還是找法師請法,請問法師吧!

樹比黃金


出生的那條路整排菩提樹。
家人喜歡抱小娃去摸菩提樹葉--
他喜歡,一摸就咯咯笑,開心極了。
不是榕樹,不是別的,就是菩提樹。

安靜地與樹在一起,遠離人間八卦。戴斗笠,拉著又長又笨重的水管,水化人工雨,從樹頂尖上方,成霧四散。風此時迎水而生,水打枝葉、水擊枝幹、水珠向陽。雲朵在天空慢慢經行,水痕在土地上漸漸擴大。澆樹,一件天下稀有的絕等上上好差事--好涼、好靜、好怡人。

與樹為友,天長地久。

這等好事最好放心頭。畢竟,多數人在意的是眼下能兌換現鈔支票的行當,不是這類眼光長遠的愛地球志舉。又不打人脈、不跑應酬、不爭卡位、不算收入……澆樹?搞什麼?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一株株一棵棵在國際市場上價比黃金、猶勝黃金、遠超黃金。

樹替你守護大地;省你為了天災,動不動幾億幾兆地不得不花。樹替你保住空氣;免你一堆氣喘過敏兒,醫療成本再高也要保住小命。樹替你美化環境與心境;防你日夜困於水泥叢林,心理疾病外加人際問題。樹為你千古留下文化記憶;書海串串,印著文化、文明、思想、心靈。樹在人類蠢到搞挎生活環境時,靜靜地調合依報的失序。且別說樹的絕美與風骨又多麼有詩境禪意!

現在的小孩還能不能像當年,出門映目皆是樹呢?當年的小孩不用怕壞人綁票、不用怕人為意外,成群結隊天天出門玩耍,樹、草、花、泥土、天空、水池;鄰居們互相照顧,誰是哪家小孩都認得。人心一壞啊,幾個專找兒童下手的惡人一下子綁架了世世代代小孩子的童年--後來,小孩子們被關在鐵窗鋁門裏;被關在寫不完的作業考卷裏;被關到不知道一群小孩鎮日在大自然中放心遊玩的滋味--那種擔心受怕的童年簡直就像坐牢。許多小孩被關到不明白樹有多重要。不明白大自然對人生、生命、安全……有多重要。

種樹、養樹、澆樹、欣賞樹也被樹欣賞,多好!樹與森林本即大地渾然天成的福報;人在福中要知福。別以為區區小樹沒什麼了不起;樹是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珍視的特種國寶資源;你有黃金支票權勢外交,人家沒邦交、沒善緣、沒意願,就是不送你、不賣你、不理你、不甩你--今天你不把滿山的樹林當一回事,改天你多想要一棵樹也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