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曾是個毛孩子,一邊應付考不完的試,一邊留意釋放壓力。
教改與校園新聞每每緊抓我的注意力:教育是形塑世界的重要推手--
在心靈印刻的每個烙印,很難抹滅或忽視,不論長大之後如何使力。
(有沒有一場會議,能跨世代;從九歲到九十九歲都與會?)
重點也許不在「怎麼教」這個成人視角;而是「怎麼被教」的孩子眼光。
(有沒有一場會議,讓大家誠實談談那年當考生的自己?)
會不會進度落後的原因是成人很難公開談談「那個小過、考過、苦過的自己」?
(我們的教育史,百年來究竟面目為何?)
在教育與人生的多重對應命題裏,成人有沒有辦法誠實面對自己?
(我們告訴孩子的,有多少足以說服自己,並以人生切實證明?)
教育新聞每日聯播;它總提醒我一個名字:Bon Jovi。
那些年頭,能在課本與考試重轟、名次與盤問激烈攻勢之下,
幫我保持良好心情、無壓免補英文學習,順便增強記憶、隔離噪音。
那年頭,我還沒學會打坐誦經;搖滾樂助我一臂之力,免了補習。
阿彌陀佛,各位長大了、老了的大人們--
是什麼讓當年的你們熬完考試升學壓力,沒入幫、沒失學、也沒碰毒品?
是什麼讓你們一路K來,有正當學歷又換來不錯的人品?
是什麼讓你們理解,讓你讀書是因為父母愛你、保護你?
最後,是什麼讓你們以更開放的心,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
(假如再來一次,那年的教育怎麼做,你的童年或青春期會更出色?)
你們有專業的、優秀的、深刻的、反省的、寬遠的答案;
而我的答案很簡單:我唱Bon Jovi。
有一個甘心出資讓小孩一天到晚買一堆唱片與小說,
又忍受他窩書房、掛耳機、五音不全地大唱大吼的父親當靠山?沒問題!
(英文課文不太有趣,小孩自動改行背Bon Jovi)
直到有一天,他默默買了一大套西洋老式情歌送上門--
我猜,畢竟歐吉桑對於慢慢的、靜靜的、文雅秀氣的英文歌比較有興趣。
認真收下大禮之後,我外加了 Guns & Roses 與 Madonna 之流,連本帶利。
(畢竟背這個考試也一樣能用;離原文書與原文腔調更接近;老爸也沒抗議)
教改;無論怎麼改,總要看小孩子可不可以、行不行、願意不願意。
是的,第一步是我們這群 LKK 心底那個「當年的自己」要願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