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悟與修


明心見性

道不屬知不知。汝除却將迷待悟之心,聽我言說。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亦是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天下善知識,密密相傳底法印也。若悟此心,真所謂不踐階梯徑登佛地。步步超三界,歸家頓絕疑,便與人天為師,悲智相資,具足二利,堪受人天供養,日消萬兩黃金。汝若如是,真大丈夫,一生能事已畢矣!

神通妙用

從朝至暮,十二時中,或見或聞,或笑或語,或瞋或喜,或是或非,種種施為運轉,且道畢竟是誰,能伊麼運轉施為耶?若言色身運轉,何故有人一念命終,都未壞爛,即眼不自見、耳不能聞、鼻不辨香、舌不談論、身不動搖、手不執捉、足不運奔耶?是知,能見聞動作,必是汝本心,不是汝色身也。況此色身,四大性空,如鏡中像,亦如水月,豈能了了常知,明明不昧,感而遂通,恒沙妙用也。故云: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

迷悟同源

然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不同無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靈知、清淨心體。而此清淨空寂之心,是三世諸佛勝淨明心,亦是眾生本源覺性。悟此而守之者,坐一如而不動解脫;迷此而背之者,往六趣而長劫輪迴。

貴汝知見

既不增於聖,不少於凡,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汝若信得及,疑情頓息,出丈夫之志,發真正見解,親嘗其味,自到自肯之地,則是為修心人,解悟處也,更無階級次第,故云頓也。

修無修修

故悟後長須照察,妄念忽起,都不隨之;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方始究竟。「天下善知識,悟後牧牛行」是也。雖有後修,已先頓悟妄念本空,心性本淨,於惡斷,斷而無斷;於善修,修而無修,此乃真修真斷矣。

圓覺性海

但諦觀殺盜淫妄,從性而起,起即無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所以云:「不怕念起,唯恐覺遲。」又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故悟人分上,雖有客塵煩惱,俱成醍醐。但照惑無本,空華三界,如風卷煙;幻化六塵,如湯消冰。

自性定慧

若設法義,入理千門,莫非定慧。取其綱要,則但自性上體用二義,前所謂空寂靈知是也。定是體,慧是用也。即體之用故,慧不離定;即用之體故,定不離慧。定則慧故,寂而常知;慧則定故,知而常寂。如曹溪云:「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

質直無偽

則達人分上,定慧等持之義,不落功用,元自無為,更無特地時節。見色聞聲時但伊麼,著衣喫飯時但伊麼,屙屎送尿時但伊麼,對人接話時但伊麼;乃至行住坐臥、或語或默、或喜或怒、一切時中,一一如是。似虛舟駕浪,隨高隨下,如流水轉山,遇曲遇直,而心心無知。今日騰騰任運,明日任運騰騰。隨順眾緣,無障無礙;於善於惡,不斷不修。質直無偽,視聽尋常,則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

文字方便

得意忘言,不勞致詰。

悟後起修

雖先頓悟,煩惱濃厚,習氣堅重,對境而念念生情,遇緣而心心作對,被他昏亂死殺,昧却寂知常然者,即借隨相門定慧,不忘對治,均調昏亂,以入無為,即其宜矣。雖借對治功夫,暫調習氣,以先頓悟心性本淨、煩惱本空故,即不落漸門劣機污染修也。

悟前起修

修在悟前,則雖用功不忘,念念熏修,著著生疑,未能無礙。如有一物礙在胸中,不安之相,常現在前。日久月深,對治功熟,則身心客塵,恰似輕安。雖復輕安,疑根未斷,如石壓草,猶於生死界不得自在。故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心境不二

悟人分上,雖有對治方便,念念無疑,不落污染,日久月深,自然契合。天真妙性,任運寂知,念念攀緣一切境,心心永斷諸煩惱,不離自性,定慧等持,成就無上菩提,與前幾勝更無差別。則隨相門定慧,雖是漸機所行,於悟人分上,可謂點鐵成金。

法身本具

切莫執文,直須了義,一一歸就自己,契合本宗,則無師之智自然現前,天真之理了然不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不離當念

「一念淨心是道場,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願諸修道之人,研味此語,切須在意。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節錄自《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