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5

佛典故事:三兄弟(三):異國 Three Brothers Part 3: Foreign Country


百個商人出家後,聽經聞法,心意開解,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獨獨富那奇一個人煩惱結使深重,縱然親耳聽佛開示,再怎麼努力也只有證得初果的果位。雖然這樣,他仍然勤奮、精進地修行,努力學習,完全沒有懈怠。

在結夏前,富那奇特地向佛陀報告:「弟子想到放鉢國安居三個月,請佛陀允許。」佛陀反問富那奇:「那個國家的人性情兇惡,只相信偏邪、顛倒的知見。你才初學,還沒有具足佛法諸多聖行,萬一被他們譏毀、侮辱時,該怎麼辦?」富那奇想了一下:「……縱使被別人用極端的方法毀謗、侮辱,沒有加害我也就算了。」佛陀又再深入追問:「那裏的人是極度兇惡的啊。萬一你被他們傷害時,又該怎麼辦?」富那奇很認真地回答:「佛陀,別人要是毀謗、侮辱、加害於我,只要別斷我一條命,還能修行下去,我依然感恩對方。」佛陀接著再問:「假設你人到那裏,忽然遇到十分兇殘的壞人,下手殺你,奪走你的生命,對你半點利益也沒有,又該怎麼辦?」富那奇預想一下自己死亡的場面,堅定地回答:「佛陀,世上一切萬物,有形有相的一定會歸於無常敗壞。對方要是殺我,弟子就安然接受死亡。」人死不是一了百了;重點在如何死。佛陀抽離事相問答,切往心理層面的細微問題:「富那奇,當被惡人譏毀、侮辱、傷害,卻還沒喪身失命以前,你心裏會不會動瞋念?」富那奇回答地十分爽快:「不會的,佛陀。就算對方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而毀謗弟子,以俗世種種不堪的事情來辱罵,甚至動刀子、出杖子,毒打到殺死弟子為止,直到將死未死、臨當斷命之際,弟子依然不起一念瞋恨心。」佛陀問到這裏,非常滿意:「太好了,實在太好了;你可以準備出發了!」

富那奇把衣鉢收拾好,頂禮佛陀,被告辭出國了。人在他鄉,他依舊每天入城乞食。有一天,到一戶大富大貴的婆羅門家,門才一開,對方一看是個化緣的比丘,馬上起惡念。一邊罵、一邊趕,被炮轟一頓的富那奇看對方起大煩惱,就換別家乞食去了。

隔天,他又二度登門乞食。婆羅門應門一看又是昨天的比丘,馬上動手毒打,卻驚訝地發現比丘雖然被打得半死,不但沒有半點怨恨的臉色,還一臉歡喜和悅的模樣。他忽然反省到是自己不對,非常自責,馬上就懺悔道歉。

如此這般,關關難過關關過,人在異國異地,精進用功的富那奇漏盡煩惱,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三個月的安居期間過完,他就辭別在國外護持、供養他的善心檀越與有緣居士,再度回國了。

富那奇回國後,特地叮嚀俗家大哥千萬別再冒險入海,只要知足地運用他出海取得的財寶就好;可惜對方不聽羅漢僧弟弟的忠告,被海商們一邀,依舊發船出海了。海商們手氣不佳,只有軍一個人取得大量的牛頭栴檀香木,裝了滿滿一大船。人發橫財雖高興,但是海龍王一點也不高興。海龍王吝惜原本在大海轄域內的香木,捨不得放手,就故意在航道中央捉住船舫,不論表面上怎麼順風揚帆,船身實際上一動也不動。這下一個人的問題波及大眾,全體海商都以為這下恐怕死定了。直到生死關頭,軍才後悔當初不聽弟弟的勸留在岸上。

船隊遇困,軍便一心專注地祈禱:「富那奇弟弟啊,哥哥今天遇上了大劫難哪……好希望你能來這裏救我們啊……」此時,人在舍衛國祇洹精舍裏坐禪思惟的富那奇以天耳通聽見了大哥求救的聲音,便啟發羅漢神通,化身成金翅鳥王,到大海上空把海龍王嚇走,讓商隊全體平安回家。


原典出處:《賢愚經、富那奇緣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這裏究竟算不算是「淨土」?國際問題、惡人、惡事、惡緣、惡國出現時又如何?

二、佛陀非常會運用「個案假設與對話問答」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理活用到生活個案裏呢?

三、面對「侮辱之境」生起「忍辱之心」為何在佛法修持上特別重要?

2012/04/13

佛典故事:三兄弟(二):我們家 Three Brothers Part 2: Our Family


大哥、二哥遠行經商,富那奇就當代理家長,處理家人各類大小事宜。軍和勝軍的兒子們常常找叔叔要飲食日用所需,富那奇也盡心盡力滿他們的願,一一買來交給他們。

這天,富那奇剛好手頭沒錢。二哥勝軍最小的小兒子又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門:「叔叔,我肚子餓、又口渴,我要飲料和食物!」「哎呀,真對不起,不巧叔叔今天沒錢……」富那奇這麼回答。

小朋友平常要什麼有什麼,難得一次討不到,心裏就起了煩惱。回到家,他馬上跟媽媽告狀:「富那奇叔叔好壞,他偏心!伯伯的小孩要什麼就有什麼,我才跟他要一點點吃的,就故意不給我!」勝軍的太太聽小孩子受到這麼大的委屈,恨恨地暗想:「哼,只不過是奴婢的兒子,竟敢偏心大小眼,不照顧我的小孩!」

家庭糾紛的產生,導火線往往不過是一兩句話。等到軍和勝軍從外地返家,才發現一家大小已經產生了心結。等勝軍的太太和兒子生氣地告完狀,勝軍也馬上發火:「簡直豈有此理!這個奴婢生的私生子,竟有膽敢違逆我的交待,苛薄、輕賤我的兒子……我非殺他不可!」

一家人鬧到這地步,還計較起出身血統與社會階級時,表示全體撕破臉了。「大哥,我們分家吧!」勝軍向軍說道。「那怎麼成?父親臨終遺言交待,萬萬不可分家,難道你忘了?」「我就是想分家!」勝軍為了妻兒懊惱不已,反覆一提再提,求大哥同意他分家。身為大哥,眼見不論怎麼勸阻,弟弟都堅持要分家,多方觀察詢問下,才知道他對富那奇餘怒未消,逼不得已也就只好勉強同意了

在勝軍主導的財產分配下,不把奴婢所生的私生子富那奇列入繼承人,只打算和大哥兩個人對分。兩個繼承人,家產分兩份:一切家財、生產物資、莊園田宅等等動不動產算一半;而「家奴」富那奇算另一半。勝軍的如意算盤是這樣打的:依照這種分法,讓大哥先選的話,他一定會挑走財產;自己就順理成章地得到剩下的富那奇,也就能親手殺他雪恨。

不過,勝軍想錯了。軍知道勝軍想殺害富那奇,起了慈悲心,在分家產時主動挑選富那奇。他放棄全數家產,帶著異母弟弟和妻子、兒子搬出去住。

新的生活開始了。有一天,富那奇向大嫂說道:「大嫂,給我一點錢,我要買薪。」「只有五塊錢,給你吧。」向大嫂要了錢,富那奇便拿著五塊錢上街買薪。他選了一把剛好值五塊錢的薪,才買下來,就驚喜地發現有上好的牛頭栴檀香木被夾放在薪束裏,回到家馬上把香木拿出來分成十段。

過了不久,王后染上熱病,要用牛頭栴檀香木塗身才能醫治。王室遍尋全國都找不到,就公告下令凡民間有誰能進貢出香栴檀香木一兩,國王就賞千兩黃金。富那奇收到消息,馬上取出一段香木入宮進貢,也從國王得到千兩黃金。來來回回往返進貢了十段香木後,富那奇就用一萬兩黃金重新置產,買進園田、舍宅、象馬、車乘、奴婢、畜生等等。從此家業規模不但比未分家前更大,富裕豐足的程度還遠遠贏過獨占家產的勝軍。

安頓好一家人的富那奇,與五百個商人相約入海採寶。他們在航行的過程遇上摩竭魚怪,靠念佛而死裏逃生,取得大量金銀珍寶,平安回國。富那奇認為他已經盡心盡力報大哥救命之恩了。他拿著大量奇妙的稀世寶貝、摩尼珠,長跪在大哥面前:「大哥,我已經替你積蓄了大量財寶,居家舍宅大小一切也都準備齊全,足足夠您子孫七代花用。只願大哥慈悲允許我出家。」

軍看著異母小弟,有點不捨:「我不想擋你。可是你還年輕,怎麼修持佛法?何不再等幾年看看?」富那奇明白大哥親情難放,回答道:「大哥,人命無常,很難永久保持。先前出海遇上大摩竭魚,差一點全體葬身魚腹、當場橫死,幸好大家念佛有保庇,才撿回一條小命。請大哥同意,成全我出家修行吧……

人一旦親身面對急難下的生死關卡,深刻體會無常,俗務千萬般也能放下。軍是通情達理的人,他當場同意了。

2012/04/12

佛典故事:三兄弟(一):私生子 Three Brothers Part 1: The Illegitimate Child


大將軍的長子在出征他國的期間出生,以「軍」為名;次子在戰勝後出世,以「勝軍」為名。雖然身為大將軍,家庭生活也不能免俗。在兩個兒子成年後,他就依社會習俗,分別替兒子安排婚事成家。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年邁的大將軍生了一場重病。替他看病的醫師們貪愛利養,不想把病完全根治,竟故意開出不合宜的藥方。待奉大將軍的婢子看出久病不癒的核心問題所在,就私下向大將軍進言:「主人,以後請不要再找這群醫師了。他們惡意延誤你的治療,讓你的病永遠治不好。從現在起,我來負責照顧你,別再叫他們了。」

在婢子細心照顧之下,大將軍的病果然治好了。救主一命有功,婢子便主動開口要求大將軍與她發生關係,希望能生下主人的兒子。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女性以生兒子作為提高本身的社會階級、取得社會肯定、獲取較佳經濟來源、穩定在家庭中的地位、取得家事發言權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職場處處此路不通、路窄到只留下「母親」、「淫女」、「家奴」這幾個選項時,教育資源又嚴重分配不均的情況下,靠子宮餵飽肚子往往是古代女子唯一的階級流動出路。女性也一樣要生存。為了生存,她當然會拼命把握機會利用母職翻身,藉兒子的父親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迅速抬高自己的社經地位,爭取比其他女性更好的社會資源分配;哪怕所謂「母職」是指生下權貴名流的私生子。

為報婢女的救命之恩,雖然對方要求從事在社會評價上俗稱為「婚外情」的非法性行為,大將軍也同意了。十個月後,婢子如願生下將軍的私生子,取名「富那奇」。富那奇長得一表人才,又善於經商做生意,替家裏賺進一筆又一筆的可觀盈餘。十分可惜的是,能幹歸能幹,若論及出身,他依然是低賤的婢女生下來的兒子,始終無法公開與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並列,在將軍家裏依然被歸類為「家奴」。

男尊女卑與種姓階級制度兩種傳統文化相乘的結果,讓身為血親的生物事實被全家人踢到一邊。富那奇在生物基因上的的確確是將軍之子;可是在文化基因上也著著實實被界定成家婢奴子。生物事實與文化評價的雙軌矛盾不相當,在人類歷史上並不是新鮮事──母系生物基因遺傳事實與女性文化價值長期架空是最明顯的例子。不同價值系統與人際張力在家庭內部產生的衝突與壓抑,往往總在家長往生後爆發。

大將軍一年老過一年,臨終前把長子、次子叫來,交待遺言:「軍兒啊,還有勝軍啊;爸爸這次恐怕再也撐不了囉……我往生後,你們兄弟千萬別分居啊……」不久,大將軍在重病折磨中往生,兄弟兩人很孝順,辦完後事果真照樣住在一起,沒有分家。兄弟們相安無事又再過了幾年,軍和勝軍二人決定遠行經商,把太太、小孩拜託給異母弟弟富那奇後,便放心地出遠門了。


原典出處:《賢愚經、富那奇緣品》

2012/04/11

佛典故事:轉生天堂 Born In Heaven


鳥兒鳴聲悅耳,也喜愛悅耳的聲音。他在森林裏飛來飛去,被比丘美妙的誦經聲迷住了。這麼清淨的聲音,又高雅,又微妙,動聽得不得了,讓鳥兒愛上了他的聲音,特地飛到樹上站立傾聽。

鳥兒專注地聽經,滿心喜悅的當下,竟然被一個沒善根的無良獵師放箭一射,當場落地死亡。由於他生前聽經聞法,念念善心,往生後馬上投胎到忉利天。他坐在天人雙親膝上化生,忽然一下子就長大成八歲兒童的模樣,不但面貌端正殊特,還從身上放射出奇異的光芒。

「真奇怪。我過去是修了什麼福報,才會生到天上來?讓我觀一觀……啊,原來上輩子我只是一隻小小鳥,承蒙聽聞比丘誦經的福報,才投生到天上的啊。」小天人馬上拿著天上的花朵,下凡來到比丘面前頂禮問訊,又恭敬地把香花散到比丘身上,以表供養。

森林中的比丘被散了滿身香潔的天花,不禁問道:「請問你是哪尊天神?」小天人聞言笑了:「我原本是一隻小小鳥,由於喜歡尊者您的聲音,特地飛來這裏聽經,被獵師放箭殺害。由於聽經聞法的善心,投生到忉利天上。」

相逢自是有緣。比丘明白對方和自己有法緣,非常歡喜,請小天人坐下來,又為他開示種種妙法。小天人非常有善根,當場心開意解證得初果須陀洹,再度開開心心地飛還天上。

原典出處:《賢愚經、鳥聞比丘法生天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音聲佛事不可思議。您曾聽過哪些各國風格、特色各異的課誦、朗讀、梵唄嗎?當下法喜的快樂,是不是宛如置身天堂?

二、多數有耳根的與眾生都喜歡好音聲。和眾生結善緣,音樂、經文、法語等等是否也是很好的方式?

廣告、嬰靈、小龍女


讀幼稚園時我並不是個好學生。翹課、亂塗作業本、唱遊不認真之餘還大量閱讀兒童不宜的課外讀物,例如某幾份當年訂報率超高的報紙。

報紙翻來翻去也增加了不少兒童不宜的知識。例如,我會十分認真地跑去問大人:「什麼是人工流產和月經規則術?」(廣告版面大又多,圖片常常有不太像嬰兒的嬰兒之類的,也有泡在罐子液體裏的小人等等,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

還沒上小學,這問問、那問問,心裏便有了自由心證:「談戀愛和結婚這兩件事有可能會變成謀殺案,而且是殺小孩子。」我並不認為大人很壞。所有大人都說:「錢很難賺,養小孩很花錢、很辛苦。」媽媽會殺小孩、或沒辦法結婚的女生會殺小孩,背後有很多理由;小孩子不懂。(這些現實理由很沉重,不是宗教或道德能輕易勸說。畢竟在這個低薪高房貸時代要背負巨額養育成本的是父母家長當事人,不是宗教團體或道德組織。想留小龍女?說教還不如開支票。)

幾年後,青少女墮胎率在全球排名一路向前衝,一路衝到前三名以內。又過幾年,民調與社會學統計證明已婚婦女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墮胎經驗者占七八成以上(黑數不論,墮兩次以上者另計)。再追加幾年,逢人提起「愛情」、「戀愛」、「結婚」這些字眼時腦海中先跳出的是「殺」這個關鍵字。替嬰靈寫牌位或者遇上邪門怪事才趕快事後替嬰靈補寫牌位的事件年頭到年尾向來不缺。

這個道德倫理爭議全球無解。身體自主權、健康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性別觀念、婚姻制度、個案情況、文化觀感、家庭需求、犯罪惡報……有太多複雜因素要列入考慮。「好可惜你不是男生!」幼稚園的我記得這句怨嘆。意思是,可能是,原來是,你們當初並不想要我?(無限愁思不一定要非等到青春期,幼稚園就可以開始了,標準的贏在起跑點。)

假如打從出生開始這個世界就因為你的性別而不歡迎你,那麼是出生好還是不出生好?不如就別投胎好了。一個不入胎受罪,一個不墮胎受罪,皆大歡喜……

2012/04/08

精打細算?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是「媳婦」


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念,根植於父母與現實脫節的社會想像:「養兒防老;兒子娶媳婦,媳婦一定會生孫,媳婦和孫女一定會照顧我們兩老到我們往生,我們往生一定會有兒子當送終代表,有男孫繼承香火。」

「養兒防老」是檯面說詞;真正的利益核心是「娶媳防老」,寄望媳婦共住一肩擔起老人晚年照護與臨終看護的角色(家事重擔與生育功能且不論)。生兒子的人內心真正期待的是無怨無悔付出到最後,能替二老送終的媳婦;換句話說,執著生兒子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別人家的女兒。

看透這點,就會明白為何台灣婚姻市場真正的強勢者是女性。「她」才是家家戶戶家長們真正爭搶不休的人物,競爭大到會有家長不惜故意步入寺廟拉住比丘尼拼命推銷自己的兒子。

面對現實:

一、兒子長大不一定想娶女性;他可能是男同志、是單身主義者、是持戒梵行者。
二、就算兒子是想結婚的異性戀者,台灣性別比例嚴重失衡,他不見得能娶得到。
三、就算兒子娶媳,小兩口出去自組核心家庭的比例很高,不見得想要日日和老人同住。為教養子女、上班工作,把生病的父母二十四小時全教給外籍看護或養老院者等專業機構的很多,這現象從四十年前年年增加,現在已非常普遍。
四、兒媳不一定會生孫;也不一定不離婚。
五、生死無常,老一代的壽命也不一定能長壽到足以讓媳婦、孫輩孝養。

對於婚姻,對於兒子、媳婦、孫兒與(祖)父母的關係,老一代往往有著與現實脫節的社會想像,老來多失望。不是新生代不孝,不是他們不婚不生,而是老一代活在過時的社會想像(五六十年前幾代同堂的家庭生活或者離婚率低的婚姻)。

以台灣性別比例失衡的現狀,女兒相對上很強勢。想搶「媳」?想要「娶媳防老」?女方開出的條件,家長不見得有本事樣樣符合。當然,萬一搶不到媳婦,又要應付兒子宅在家啃老不啃老的問題,也是執意非生個帶把的的風險要素:「娶媳防老不成,反而二老一輩子養兒子。」

2012/04/07

佛典故事:恐懼 Fear


鴦仇摩羅曾經是在七天內連續殺害九百九十九條人命的惡性殺人犯。他在逆倫弒母的關頭,被佛陀阻止而披剃出家。雖然出了家,甚至證得阿羅漢果,百姓依然怕他,光聽到他的名字就恐慌。這份生存的不安、恐懼、驚怖,終於嚴重到讓孕婦和懷妊的母獸嚇到難產,形成社會問題。

當地有一頭母象生不出象子,讓象主十分發愁。佛陀便教導鴦仇摩羅:「你出門去,跟那頭母象講,說你自從出生已來,沒殺過任何一個人。」曾經是連續殺人犯的羅漢弟子一聽,當場遲疑了:「可是,佛陀啊,弟子殺過這麼多人,怎麼能講沒有殺?」佛陀接下來開示道:「你在聖法中,才剛剛出生。」他聽懂了佛陀的意思,就依教奉行,找到難產的母象,向她當面講述一遍。話講完,母象心安定下來,小象也就平安出世了。

殺業能造成的社會效應不只是集體恐慌或生育問題,還有戰亂。波斯匿王聽說宰相的兒子成為人見人懼的連續殺人犯,便集合大批兵馬親自出征,要不計一切代價拘補鴦仇摩羅。動線既然路經祇洹精舍,他也就順道拜訪佛陀。

佛陀:「大王要上哪裏去?

國王:「本王境內出了一個大惡賊鴦仇摩羅,殺害無數人民,十分殘暴兇惡。今天打算出兵進攻討伐他。」

佛陀:「鴦仇摩羅現在連小螞蟻都不殺了,何況是殺別的?

國王:「難道世尊把他降伏了?」

陀:「他現在已經出家入道,證得阿羅漢果,諸惡永盡。他在他的房裏,你想不想看他?」

國王:「想。」

想探望人人聞名喪膽的前連續殺人犯,還真的需要定力與勇氣。波斯匿王走到僧房門外,忽然聽見比丘在房門內咳了幾聲。他一想起對方兇猛殘暴的惡劣行為,再想到死在對方手下的被害人統計人數,突然受不了刺激,休克倒地,沒叫門就先昏倒了。等他好不容易甦醒過來,想見面的念頭也打消了,馬上回頭去找佛陀。

佛陀知道國王無法面對羅漢比丘,便開示道:「你不但今天聽到他的聲音就倒地不起,過去世也一樣。久遠劫前,在一個大國境內,有一隻毒鳥,鎮日以捕食毒蟲維生。牠的毒性很重,不能碰觸,也不能接近;靠近牠的眾生全部死亡,無一活口,牠所棲息的樹木也很快枯萎死亡,所以這隻鳥常常換樹搬家。有一回,牠才又換到一棵新樹,才咳了兩聲打算鳴叫,森林裏路過的白象王聽到了馬上倒地無法動彈。大王啊,那隻毒鳥是比丘的前世,而那頭白象王正是大王您啊……」


原典出處:《賢愚經、無惱指鬘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殺業的嚴重程度或殺人犯的人口比例及犯案數量,與生育率、難產率、新生兒存活率、戰事發生率、軍人人口比例等等有沒有因果關係?有沒有現代統計數據能提供參考?

二、瞋心重者令眾生心生恐懼,畏而遠之,餘習猶在的羅漢亦在所難免。假如累生本來就殺心重、殺業多的人,如何在此生練習與眾生結善緣?

三、恐懼衍生的社會效應、經濟效應為何?心理學研究的各類心理狀態不只是感覺層次的問題;「心境」對國家、社會、家庭到底有哪些實質的影響?


2012/04/05

Tomb Sweeping Day


Raindrops
Tears from the sky
Death is everywhere
I don't wanna cry

On a day like this
Miss you all
With sincere respect
Blessings and endless hope

Anyone and everyone
Parents of mine
Life is everywhere
I don't wanna cry

Let me chant and pray
Wish you peace and enlightenment
Even we don't recognize each other
In the big sea of death and life

Sweep away three poisons
Sweep away wars and discrimination
Sweep away injustice
Sweep away sufferings and pain

So maybe on the day I die
I can die with a smile
You can sing and chant as well
There's no need to cry

2012/04/04

瘋狂兒童節


Children's Day is so crazy... 

今天是兒童節,我親自替你助念。你的遺容與一具九十九歲的老醜身軀相連,壽衣、壽鞋都全是進口的名牌。你身旁有很多人在痛哭與哀泣,可惜你的中陰身並不買眼淚的帳。你有類似鬼道的神通,能讀人心。

「老不羞的,一輩子玩女人,死也死在情婦床上,下流!」二奶心裏這麼講,捏著帕子痛哭。「財產沒交待,我兩個兒子是要怎麼跟三十幾個異母兄弟爭哪?」五十歲的情婦心頭這麼忖度,鼻涕鼻屎抹花臉也沒空理會。「長官,幾個內部派系沒搞好,預算、後路、契約、佣金、前謝後謝、新聞稿、作業流程樣樣卡一半,軍火和飛彈到底買是不買?」七十三歲的老部下皺著眉頭,愁容不展。「活到這把年紀,竟然死在十八歲的小情人床上,這種醜聞到底能對媒體壓多久?都足夠當曾孫女了,嘖嘖……」六十四歲的公關負責人很焦慮,老謀深算的眼神卻望向遠方,空茫茫的。「接班怎麼個接法?」大兒子想。「怎麼除掉哥哥換我掌權?」二兒子想。「這些男人個個私生活複雜,怎麼利用這個弱點擠掉他們,換我出馬?」大女兒和三女兒不約而同地考慮一番;二女兒早就死於三十年前的政爭,當然沒機會打這種妄想。「下半年到底出不出兵哪?」七老八十的老將軍不禁神遊物外。「死亡原因要造假我也照辦了;問題是萬一事後被爆料,誰能安排我逃出國、避開媒體啊?」開出死亡證明的老醫生想。

我替你助念。你的中陰身冷淡地聽人群的心聲從四面八方傳來。生前不想聽的,這下有了準鬼通,不肯聽也得全聽了。你看人臉像面具,眼淚像化妝品。悲傷或哀慟,憂愁與傷感,全都是集體出色的文化演技。你的中陰身起身鼓掌叫好,就像看一場你生前最愛的高檔戲劇。

你笑了。回想起來,九十九年的人間路其實走得頂體面風光,連到死都能觀賞無庸排演的互動劇場。你喜歡權力,雖然權力的有效期間不太長。人人踏死路,橫豎成屍體;起碼你是一具有過權力的屍體。

母親沒墮你,讓你在兒童節的清晨出生。二十九歲那年秋天、三十二歲那年春天、四十一歲到四十八歲之間,你親自下令發動了十幾場戰爭。男性死亡人數且不論,粗估女性部份一共殺光三十八萬九千七百二十三個孕婦和她們的胎兒。你得意得很;當年母親護住你一條小命造成的全球社會成本還真龐大。

你的國人沒殺你,讓你平安活到進軍校。從受訓、結業、畢業、到接班這短短十年,光軍事政變和大小私刑就葬送了兩萬八千一百九十四條現役軍人的命。你很自豪你的能力;國人保你一條命,你替他們減輕大量人口壓力,抒解糧荒問題,證明國家仍舊有實力 。

世人沒殺你,讓你一路平平安安、大魚大肉、風流好色地活到老,妻妾情婦情人向來不缺,子女婚生非婚生交易生加一加也至少三四十個。你規定別人家的兒童要從軍,五十年下來總計約有四百六十六萬五千三百七十七個兒童接受軍事訓練,大約有三分之一出征,約有四分之一的軍籍兒童死於戰場。你認為你是個值得驕傲的父親,多生幾個是應該的;你的骨肉不但不用接受民兵軍訓或出征送死,還能在百姓餓死沒飯吃的困境下開名車、住豪宅、玩珠寶,個個形同童話故事裏的王子公主。你想世人沒殺掉你是這個天才是對的;你有通天本事能給子女終身特權庇護,一般沒能力的父母只會讓小孩餓死。

大家都沒殺你,所以你活到九十九歲。九十九個年頭,為留你一個活口,世界上多死了不下千萬人。你怎麼死的?當下身邊只有一個十八歲的小女生,就她曉得。我替你助念,阿彌陀佛,就別提她了。關於死亡,我只負責給予宗教意義與生死認知,不負責還原真相製造八卦,當然也極力避免真相被翻拍成限制級娛樂電影。

你的中陰身有了準鬼通,才明白證據掌握在你的政敵手裏。他買通了小女生,給予種種限制級特訓,故意安插到你身邊,讓你著迷。那張床不只有政爭派系佈局,還有針孔攝影機與間諜微攝影。你死得倒快活,他卻起了大煩惱:醜聞被壓掉了,你馬上風死掉了,他的心血付諸東流,還要費工夫秘密處理小女生肚子裏的種。

「別墮、別墮啊!」你的中陰身隔著人群向這個老朋友狂叫。「別墮啊……你看,我才活了九十九年,地球上的人口就快速精簡這麼多;這麼優秀可貴的殺手基因怎麼能墮?」他聽不到。你死了,他依然是政敵。他只想找那個肯偽造死亡證明書的醫生來辦事,動手處理完也一併壓案,把小女生送出國,一輩子不准她回來。

「如果墮你一個,能救活為你而死的千萬條人命呢?你的母親當年保你一命,死的是天下人哪……那女人真是個風流害人精,生出這種人魔兒子……」不知何時,千萬個中陰身群集在你的屍體旁竊竊私語起來。當年有誰能想得到一個年年期待兒童節的天真小孩會長成一個絕世殺人魔呢?你不也曾經是個脆弱無力、靠別人把屎把尿的小奶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通通猜不到,百姓也想不到;你,中陰身,你自己連做夢也想不到,靠權力殺人原來這麼簡單。一個嬰兒要變成權力狂或殺人魔只消花上二三十年的時間,非常快。

佛菩薩慈悲你,可惜那千萬條枉死的中陰身不想慈悲你。他們圍住你、擁著你、催促你往最深的地獄底層降去。在地獄烈火的魔魅妖異美學中,地獄會用幾大劫的時間緊緊糾纏住你。我親自替你助念,今天是兒童節。一個瘋狂無比的兒童節。


2012/04/03

佛典故事:三角關係 Love Triangle


波斯匿王的宰相有個獨生子,相貌帥氣,英姿颯颯,體格雄壯,力大無比,能以一敵千,身手非凡。父親對愛子疼愛有加,特地送他到知名的婆羅門處求學。宰相子非常聰明,入門未久就能通達眾多學問,不但老師對他另眼相看,同學們也格外尊敬他。

一個男眾內外兼備、文武雙全、表現優異本非壞事;壞就壞在世俗人眼中的優秀條件也正同時是世俗人產生情欲執念的導火線。婆羅門的太太(也就是他的師母)戀慕他一表人才的外貌,又欣賞他的課業表現,日久生情,從情生慾。她對丈夫的得意門生雖然懷有愛意與情欲,平日限於眾多門生在場,也沒機會表白,只能私下哀嘆,內心感到無比遺憾。

不久,她苦等不到的獨處機會竟然實現了。有人打算恭迎婆羅門和眾弟子出門講學三個月,婆羅門和太太商量一番,聽從太太的建議,只讓最出色、能力最好的學生一個人留守,把其他學生都帶出門。

等人集體出遠門,師母就摘下師母的假面與社會身份,完全展現出一個風騷女眾的原始模樣──打扮、裝飾、故作姿態、妖媚誘惑,在日用交談之間故意玩弄文字遊戲,語帶雙關,想挑動男學生的情欲。她看男學生一派正人君子的聖賢作風,對她百般引誘都不為所動,淫欲心反而愈燒愈猛烈,一發不可收拾。

「啊……人家、人家其實暗戀你很久了……只是每天閒雜人等來來往往,沒機會向你告白……你的老師出遠門,是我故意把你留下來的。今天好不容易我們能獨處三個月,你何不就順了我的意?」女人媚眼勾魂,像要活生生把魂勾下阿鼻地獄。

「不可,萬萬不可。依梵志的教法,絕對不可以和師母發生淫行,若犯了就會失去婆羅門的資格。學生寧願去死,也不做出這等勾當!」男人的意志力顯然強過動物本能。他不要為幾分鐘牡丹花下死(嚴格說來,花起碼釋放香氣,不像女體是臭的;以花喻人實在也太勉強)而葬送文化評價與社會肯定。

三個月過了,三角關係沒成立,師母想劈腿沒劈成。身體淫欲不被滿足,又有道德感上的慚愧,受心儀的對象再三拒絕又激發怒氣與敵意,她就由愛生恨了:「哼,我既然得不到你,就動用人脈利害關係毀了你!」

發情的女人還原成原始動物;那懷恨的女人呢?無明瞋恨心全發,身口意全是謊言。婆羅門丈夫回家的第一夜,進門就看到太太衣服撕破、臉上帶傷、灰頭土臉,憔悴不已地歪倒在地,半句話都說不出口。這種場面足以把正常的丈夫逼瘋。

「妳……這怎麼一回事?」

「嗚嗚……你別問啊……人家哪有臉說?嗚嗚……」

「快講!到底出什麼事,趕快告訴我啊!怎麼都不講?」

「嗚……你那個首席得意門生,趁你出門就欺負人家……人家不要,他就扯我的衣服、還抓傷了我的臉……你怎麼會教出這種下流學生?

「什麼?那個畜牲!氣死我了……他力敵千人,又是輔相之子,有家族在背後撐腰,我們要報仇也行,要從長計議!」

在三角關係中,愛得到也好,愛不到也好,想劈腿的關鍵人物都不會向原配老實招認是自己心理或欲求不滿,也不會直下承擔感情走私的責任。錯推給小三、讓原配恨透小三、好讓自己在情欲向量力場裏一嘴雙吃,套牢原配又綁住小三,三個人才能再糾纏下去。當原配與小三是師生時,關係就更微妙了。

婆羅門假意慰勞學生三個月留守的辛苦,要私下傳授一個未曾公開、直升梵天的祖傳密法,當成對他的酬謝。學生非常感激,便長跪在老師面前,恭敬地請教是什麼偉大的教法。「愛徒啊,要是能在短短七天當中,砍下一千個人的首級,取下每具屍體的一根小指頭,再把一千個亡者的指頭串接起來,最後把人指鬘圈掛在你的脖子上,到時梵天會親自從天而降。你看到梵天,往生後一定轉生在梵天的天堂!」

聽老師誠懇地說明完,學生遲疑了。他對於老師口述的教法與之前所傳授的戒殺道理完全相反,感到既驚訝又迷惑。他猶豫再三,反問老師:「老師……這事不妥吧?怎麼殺害眾生的性命反而會轉生梵天呢?」老師心中復仇的赤焰他哪能看得到呢?他看到的是面露慈容的恩師:「你是我第一把交椅的得意門生,怎麼不相信老師的話呢?你對老師沒信心的話,我們從此師徒義絕,老死不相往來!」學生基於對老師的信任,屈從了。他依教誦呪,心裏產生了惡念;老師知道毒計成功,當場欣然送給他一把上等好刀,提供給他作為修業道具。

遵奉師命、日日揮刀獵人頭的宰相子,離開師門後逢人便殺,收集死人的小指頭編成鬘圈戴在身上。從這天起,世人再也不把他當成宰相的兒子,只叫他「鴦仇魔羅」(意即「指鬘」)──貴族出身再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現在的他是個冷血連續殺人魔。

殺了七天,鴦仇魔羅身上掛了九百九十九根小指頭,再補一隻小指頭,老師交待的梵天法門就圓滿了。才短短七天,渾身殺氣的他已經惡名遠播,群眾聞風喪膽,四處逃竄,沒有人膽敢接近他,他不論怎麼費力尋找第一千個人選也找不到,起了煩惱,飯吃也吃不下,開始厭食。

兒子絕食,母親貴為宰相夫人,想派下人去送飯,下人個個怕得要死,沒有人敢去,最後母親只好親自出馬。鴦仇魔羅遠遠看見母親的身影,走上前就下刀殺人,反而被母親教訓一頓:「你這不孝逆子啊;怎麼這麼叛逆,竟然敢下手殺老娘?」兒子挨罵馬上住手,把老師交待的梵天轉生密術講解一遍,強調非要在七天屆滿以前殺足一千個人,要是找不到合適人選,只好殺母親湊數。母親聽兒子這麼說明,內心十分不忍,最後也同意了:「真是沒辦法……好啦,就、就砍我的小指頭湊一千隻……別殺我成不成?」

此時此刻,佛陀觀察他的度化因緣已成熟,便化成比丘身,靜靜走到他們身邊。鴦仇摩羅一看到有陌生比丘出現,馬上放棄殺母的想法,拔刀衝向對方。奇怪的是比丘走得很慢,卻怎麼飛跑都追趕不上。「等等我,別動!」他大叫。「我常住不動,動的是你啊。」比丘回答。「怎麼說你沒動是我動?」殺手很著急。「我六根寂定,非常自在;你聽從惡師的教導,起邪心行邪事,讓你的心變易不停,沒辦法定住,晝夜殺人,造下無量無邊的大罪業啊!」比丘開示道。

鴦仇摩羅忽然心有所悟。沒錯,殺心是不安的、妄動的、不穩定的、無法休息又無比疲累的。他忽然覺得人生好累,殺人一點意思也沒有。他丟掉兇刀,投地禮拜,懺悔不已,求佛出家。在數度聽佛說法之後,他的心垢漸漸漏盡,不久即親證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賢愚經、無惱指鬘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三角關係當中,「誰」才是關鍵?
二、師生之間的信賴在面對情欲的複雜人際關係考驗時,如何應對?
三、私情應不應該影響正常的教學授課行為?
四、一邊認可殺生、鼓勵殺生、肯定殺生,又一邊主張殺完能上天堂的信仰有哪些?「連續殺人犯或連續殺生犯能上天堂」的勸殺教義,你會相信嗎?
五、本故事刻劃出最典型的兩性負面人格:一種是劈腿不貞又滿口謊言的女性,一種是充滿心機權謀、殺人如麻的男性。性別教育該不該指出兩性容易有的缺點、促進成人檢討反省並避免兒少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