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三兄弟(三):異國 Three Brothers Part 3: Foreign Country


百個商人出家後,聽經聞法,心意開解,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獨獨富那奇一個人煩惱結使深重,縱然親耳聽佛開示,再怎麼努力也只有證得初果的果位。雖然這樣,他仍然勤奮、精進地修行,努力學習,完全沒有懈怠。

在結夏前,富那奇特地向佛陀報告:「弟子想到放鉢國安居三個月,請佛陀允許。」佛陀反問富那奇:「那個國家的人性情兇惡,只相信偏邪、顛倒的知見。你才初學,還沒有具足佛法諸多聖行,萬一被他們譏毀、侮辱時,該怎麼辦?」富那奇想了一下:「……縱使被別人用極端的方法毀謗、侮辱,沒有加害我也就算了。」佛陀又再深入追問:「那裏的人是極度兇惡的啊。萬一你被他們傷害時,又該怎麼辦?」富那奇很認真地回答:「佛陀,別人要是毀謗、侮辱、加害於我,只要別斷我一條命,還能修行下去,我依然感恩對方。」佛陀接著再問:「假設你人到那裏,忽然遇到十分兇殘的壞人,下手殺你,奪走你的生命,對你半點利益也沒有,又該怎麼辦?」富那奇預想一下自己死亡的場面,堅定地回答:「佛陀,世上一切萬物,有形有相的一定會歸於無常敗壞。對方要是殺我,弟子就安然接受死亡。」人死不是一了百了;重點在如何死。佛陀抽離事相問答,切往心理層面的細微問題:「富那奇,當被惡人譏毀、侮辱、傷害,卻還沒喪身失命以前,你心裏會不會動瞋念?」富那奇回答地十分爽快:「不會的,佛陀。就算對方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而毀謗弟子,以俗世種種不堪的事情來辱罵,甚至動刀子、出杖子,毒打到殺死弟子為止,直到將死未死、臨當斷命之際,弟子依然不起一念瞋恨心。」佛陀問到這裏,非常滿意:「太好了,實在太好了;你可以準備出發了!」

富那奇把衣鉢收拾好,頂禮佛陀,被告辭出國了。人在他鄉,他依舊每天入城乞食。有一天,到一戶大富大貴的婆羅門家,門才一開,對方一看是個化緣的比丘,馬上起惡念。一邊罵、一邊趕,被炮轟一頓的富那奇看對方起大煩惱,就換別家乞食去了。

隔天,他又二度登門乞食。婆羅門應門一看又是昨天的比丘,馬上動手毒打,卻驚訝地發現比丘雖然被打得半死,不但沒有半點怨恨的臉色,還一臉歡喜和悅的模樣。他忽然反省到是自己不對,非常自責,馬上就懺悔道歉。

如此這般,關關難過關關過,人在異國異地,精進用功的富那奇漏盡煩惱,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三個月的安居期間過完,他就辭別在國外護持、供養他的善心檀越與有緣居士,再度回國了。

富那奇回國後,特地叮嚀俗家大哥千萬別再冒險入海,只要知足地運用他出海取得的財寶就好;可惜對方不聽羅漢僧弟弟的忠告,被海商們一邀,依舊發船出海了。海商們手氣不佳,只有軍一個人取得大量的牛頭栴檀香木,裝了滿滿一大船。人發橫財雖高興,但是海龍王一點也不高興。海龍王吝惜原本在大海轄域內的香木,捨不得放手,就故意在航道中央捉住船舫,不論表面上怎麼順風揚帆,船身實際上一動也不動。這下一個人的問題波及大眾,全體海商都以為這下恐怕死定了。直到生死關頭,軍才後悔當初不聽弟弟的勸留在岸上。

船隊遇困,軍便一心專注地祈禱:「富那奇弟弟啊,哥哥今天遇上了大劫難哪……好希望你能來這裏救我們啊……」此時,人在舍衛國祇洹精舍裏坐禪思惟的富那奇以天耳通聽見了大哥求救的聲音,便啟發羅漢神通,化身成金翅鳥王,到大海上空把海龍王嚇走,讓商隊全體平安回家。


原典出處:《賢愚經、富那奇緣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這裏究竟算不算是「淨土」?國際問題、惡人、惡事、惡緣、惡國出現時又如何?

二、佛陀非常會運用「個案假設與對話問答」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理活用到生活個案裏呢?

三、面對「侮辱之境」生起「忍辱之心」為何在佛法修持上特別重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