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個年代窮歸窮,其實蠻好玩的。
此生第一個玩具不用花錢買,是成份完全百分之百天然的大便。親自手工雕塑人形,又再仔細地捏出五官,實施創作的當下非常有成就感。對面中油的加油站預定地正在整地,又是沙、又是土、到處是泥巴,很方便我們打架、挖洞、玩戶外遊戲,摘摘野生小西瓜和小草小花。小巷裏雜草堆有蝸牛,水溝裏有小魚、小蝌蚪,每天都和鄰居小孩及各種小動物泡在一起玩,活生生的玩伴比死的人工玩具有趣得多。
那個年代沒有暗喻厭食症美學與隆乳手術的芭比,頂多只有無聲不貶眼的日本和服人偶或有聲會貶眼的歐美洋娃娃。收在玻璃櫃裏展示的平安無事,沒有收進櫃子裏的全當成模擬美髮、更衣、解剖研究客體。最後肢體完整、倖免於難的就剩一隻靠電池打鼓的進口猴子──可能念在它畢竟是大人特地帶回來的禮物,決定手下留情。
小孩的好奇心與研發精神相通。下手拆鬧鐘、隨身聽、錄音帶、老式錄放音機、老電視、小家電、小汽車、小機器人、插座插頭、……反正各類螺絲起子、清潔劑、工具箱、小工具都隨手可得,大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拆完裝、裝完再拆、萬一拆了裝不回去就硬著頭皮認罪協商。如果東西放給小孩拆著玩,一方面可以讓小孩高興,一方面又把隨身聽消磁修好,省下三百五百的送修費,何樂而不為?很多電器用品打開來清清洗洗、換點管線或小零件就好了,根本不用整台丟掉買新的。
木片恐龍拼圖、樂高、有聲故事書、報紙、雜誌、書刊、彩色筆、圖畫紙、……是供室內玩的。因為天氣不好、刮風下雨不出太陽才不得已玩室內,能光腳出去野、整群小孩結夥四處亂玩亂吃才是首選玩法。我們當年到處跑、到處玩,連不熟的成人都能看兩眼就講出:「啊……那不是某某家的小孩?現在好像在某某國小哦?幾歲啦?」成人間或多或少認識,也很習慣一邊家管、顧店、上班,一邊瞧個幾眼,觀照、觀照別人家的小孩子;萬一發現孩子們玩著玩著打起來又打過頭,也會適時出面制止。家家戶戶在門口納涼看風景的老人家與玩耍的小孩群鎮日對望,幾乎等於免費幫所有鄰居顧小孩。
那是個連上菜市場都有一大票婆婆媽媽伯伯叔叔認識你的時代。走走玩玩,常常有成人會請客給點小零嘴、小飲料、小吃,小孩也放心接受。不像現在,要再三告誡、教育小孩處處小心提防,怕被壞人下毒下藥迷昏加害外帶拐騙販賣。時代不一樣了;教育失敗養出一堆壞人之餘,還一律假設陌生人都不可信任。為人身安全起見,有大量小朋友常常被關在自己家裏玩。等長期被關久了,再被污名化,套個「公主病」、「王子病」之類的標籤,怪無辜的小朋友欠缺我們當年的基本生存技能,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
不是小孩「不會」,是我們沒提供他們「會」的因緣條件;很多事靠遊戲互動學習比靠教室上課還快。當年民風純厚、守望相助,下課後根本不用什麼托兒所、才藝班、補習班之類要額外付費的機構,小孩子集體出門玩遊戲或集中到某戶人家給那家的家長照應就是了。不像現在,沒良心的綁架勒贖、詐騙誘拐一大堆,大人沒水準又起歹念,害小孩子沒辦法天天放心自由出門玩;就算難得放出門也不放心,家人還非要跟前跟後一路照顧安全。
這年頭社區小朋友若想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群聚遊玩,難不成要特闢個「兒童遊戲公園」結界,再二十四小時加派警衛巡邏,出動社區老師守護不成?童年應該能怎麼玩?又可以怎麼玩呢?我們當年玩來玩去也一路玩大了,怎麼現在的幼兒教育天價般昂貴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