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台灣加薪讚


與年輕佛子互動往往有種身兼師父與媽媽的微妙立場。在佛法上,對方有初學者的旺盛求知與強烈好奇也是教學相長的提醒;要「不忘初心」。在世法上,年紀與年歲的差距會引發因緣解釋與世代溝通的機會--最明顯的是台灣從早婚世代過渡到晚婚世代對社會變遷與人口結構有很大的影響。許多當代大學生以為三十多歲、四十歲是結婚生子的年紀,無法想像我們這一代走過的社會狀態:當時年輕人約十幾歲、二十歲就普遍升格為父母,四十歲左右就可以當祖父母了。

這種心理上、年紀上形成的跨代認知放到以物價與工資作為事關生存的民生大事的議題上,我很自然地會用父母輩的心情向前推二十年,比較兩代之間的物價水平、職場生活、薪資行情。這一代年輕人比我們辛苦;二十年足足差一代,各類物價翻漲好幾倍,薪資所得別說沒漲兩倍,簡直是只有意思意思漲一點點百分比。

我們的父母輩的黃金時期,正好是全球景氣好、台灣錢好賺的時代:中午燙頭髮、下午喝茶看報、傍晚準時下班,沒聽過有人會過勞死,喜歡泡酒家賭博找美女都是自願加班。我們這一代沾父母輩的光,搭父母福報的順風車,也有不錯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在我們大學時代,若學生肯拼的話連打工也能打出一個月至少兩、三萬。過了那段高峰後景氣一路慢滑快摔,我們的同輩、晚輩開始過起背學貸、卡債、怕刷爆還不出來會破產的債務人生。物價與工時開始加速上升,鑽勞基法法律漏洞的人情加班、責任制被發明出來,過勞死愈來愈常發生,亡者根本不分領子是什麼顏色。

有大量不動產、基金、股票、……等大量社會資源抓在長輩手裏當老本、棺材本、還有經濟重挫時的飯本。不論是抓著不放或惡性炒房,鈔票在高空瘋狂交換,大部分都飄不到新生代手上。沒有充足社會資源,沒有穩定職場舞台,又背個草莓族的污名,新生代比我們的青春苦得太多。

這一代年輕人沒活過二十年前那個發小費像發衛生紙、夜生活太興盛的台灣。在那種一瓶酒三五千一兩萬地開,拼命換名車、華服、名牌、好房、到處物色正妹的時代,下班後有很多時間用來消費、玩耍、談戀愛,太多人寧為感情生活拒絕加班,老闆開多少加班費都不予理會。本來談戀愛在欲界也是普遍的事,偏偏那時錢實在太多,很多談來談去不幸談出婚外情,亂花一堆錢只買來小三全盛的離婚時代。

現在很多人為生計而屈服於責任制,咬牙只為一口飯。二十年前不是這樣的。那時我們流行一句話:「老闆很機車,要是再OOXX,換我把他 fire !」那年頭誰敢搞「責任制」?把員工惹毛了,下面集體同步辭職,逼上面的經理、董事、股東或他們的家人硬著頭皮撐場面或關門停業的事並不少見。那時,老闆要看員工臉色。上面要是沒跟下面拉好關係,下面就一票人集體跳槽:「喂,我們都不見了,他一個人怎麼顧店?」「管他的,誰叫他平常對我們不好?」「董事長會罵他……他會不會被 fire ?」「煩死了,去死一死啦。我們下次換哪家?」

才區區二十年,「勞工」就淪為一個時時有過勞致死風險、責任制架空勞基法、飯碗蓋掉人權尊嚴、薪水追不上物價的身份。二十年前我想也想不到場面會變成今天這樣。

那些年砸在菸酒、大餐、奢侈品、小三、名牌、夜生活……上的冤枉錢如果省下來栽培、提拔新生代不知有多好。在死亡以前,趁有機會多替新生代開路、多為產業轉型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加碼不是更好?與其兩手空空一生休,遺產留給子孫爭破頭、撕破臉,還不如當下就善用在世代合作上,讓台灣加快全球接軌的腳步。

這一次,祝願我們把福報用對地方、投資對方向,用死的鈔票換活的人力資本。台灣加薪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