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不論心香,就香論香!


香?請專業消保官出面。

為何長期支持環保理念的教界會為了「香」起煩惱?

劃重點:香品需要當成商品檢查。多數宗教團體都長期花巨資向廠商買香,需要保護身為消費者的宗教團體。是不是上當受騙花天價採購劣香?是不是使用劣香才無法有效控管空污?

香品,據個人粗淺的、幾十年的了解,有下列疑慮:

一、化學香比例愈來愈高,而且絕大多數標示不明,沒有完整標示化學成份,沒有公示它是化學香、非天然植物香。台灣人口七成有鼻過敏,氣喘人口年輕化且增加中,聞到化學香都會反應。

二、天然香稀少,漫天叫價,價格失控。我看過最離譜的是密宗所用、號稱從中国進口的香品,又短又小,一小瓶不到一隻手指頭的體積,可以開價幾千元台幣到上萬不等。

三、非該香、偽稱該香的「偽香」。到底是不是某香樹的純香品,除非內行,對樹種與香品雙重專業,不然光從香的味道、觸感都無法判斷。舉水沉為例。台灣本身做紙業、木業出身的老闆、會計人物知道水沉、檀香之類的樹種被濫砍到急速量減,依專業推估縱使人工搶種也沒辦法短期大量爆長製香。專業的人的專業推測是市面上的水沉香、檀香有相當比例是欺騙消費者(含宗教團體)的假貨。而且是開天價賺暴利的假貨。

四、一般而言,知識份子比例高的教團至少從二三十年前就公開自動自發減少香品的使用。以我們為例,僧眾甚至沒有在僧寮焚香的修行動作,沒大型佛事或特殊因緣也不燒香,反而是世俗白衣才瘋施煙供、焚香靜坐等等復古風雅修行法門。台灣進口各國香品,且絕大多數沒有「全面中文化標示」善盡對消費者告知商品內容的義務。

事實是,教界出於良善與環保意識,減香多年。

事實是,教界、信徒已配合減香,空污卻沒多大改善。

是不是香品本身的品質出包?還是空污的禍首本來就不以香品為大宗,而是對岸吹來的風、車輛排放的氣、工廠超標的廢氣、吃太多肉養太多動物放太多屁?

小僧是建議,跟宗教有關係的事情運作過程一定要禮請教界各宗教內行人士參與,公開議事過程,溝通夠再出結論。不要一直外行領導內行,外行不知道內行在生氣抗議什麼,外行又覺得不被了解、不被接受、不被體諒很委屈。想想看,權力在外行手上,實務在內行手上,不是預約衝突讓大家一起起煩惱嗎?

事前為什麼故意不設計出讓內行全程充分參與決策形成過程的公開透明SOP? 沒有充分溝通的決策下去,以後不是又為難第一線面對內行人士的基層公務員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