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老有所終」誰扛責?


「老」是「生」的代價

公民的「老苦」應該由催婚催生的政府扛起公責任,不是被催婚被催生的一家一宅的私責任。

慚僧主張把養老責任從私家庭向公政府位移。不僅只是針對少子化時代的「人口世代年齡比例分配不正確卻人口爆炸過盛」的短期社會問題,意在解決古今不易的「重子女,輕父母」的在家眾生性。

各位有沒有聽過把老母親送去出家的兒子的告白?精算養老院開銷、看護費、醫療費,頭痛自己與妻子雙薪苦勞又要花時間精力陪小孩,重重評估下認為老母出家最經濟:省錢、省時、省力、省事,把老母推給年輕出家尼眾去照顧,每年包幾萬大紅包給寺方的成本只有送養老院住的不到十分之一。歡天喜地送母出家,完全不想上演剃度風波似搶母返家盡孝的倫理劇!(搶出家兒不搶出家母,差在對前者有經濟效益期待值。很現實)

眾生為什麼甘心投資子女卻百般不願投資父母?「投資報酬率」的現實功利計算。尤其華人圈,把子女養大可以期待勞動力、生產力、薪資收入力等現實好處,重金長照老父老母除了報恩以外絕少功利回報。

「養兒防老」的倫理邏輯矛盾在此:站在父母的立場養育幼兒時萬分期待未來自己被報恩,可是站在子女的立場報恩父母時卻嫌壓力大、開銷大、操勞大又沒有任何正面回饋可言。當下不想報恩或邊報恩邊埋怨、心不甘情不願的人期待以後子女長大要心甘情願、歡天喜地對自己報恩。這種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期待以後子女要做到的心態或經濟能力不足以同時扛起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家計的現實痛苦常常造成家庭衝突,甚至量產身心家暴。

「老苦」是國家機器千呼萬喚人力資源的副產品或不可迴避的人力成本,而且是「先預支、後付費」式的信用卡消費式透支,先預支享受公民年輕時期的勞力、兵力、生產力再承受公民老病時期的龐大開銷。

既然如此,公部門要扛,不要推給通常低薪過勞的普通小家庭自己擔。人是政府催生催出來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