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s addicted to such a power game?
一、恩怨:誰是國師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裏,有種種不同的宗教門派;不同的門派,傳承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法,培養出特質不同的宗教師。佛常住在此,梵志也常住在此;不過,在梵志心目中,佛是後來居上的外來者。
「那我們一起策劃,壞他們的好事!」
「那好!現在就這麼辦:找我們門下最漂亮的女弟子,大家一起殺掉她,再把她的死屍拖到祇樹給孤獨園裏埋起來。等東窗事發,就可以嫁禍給沙門瞿曇和他的弟子,讓他們惡名遠播,那些禮遇他們的人一定會就此疏遠他們,失去信心和尊敬。」
「這計策真是妙啊!」
「真有你的……」
「說得好!」
「好啊!」
「讚啊!」
「咱說幹就幹,等啥?」
二、美人:誰該送死
梵志們結夥,一起登門拜訪女弟子中以美色聞名的第一大美人。
「……知道。」
「怎麼個爭取利益?」
「什麼?這種事我辦不到!」
美女出於宗教情操,服從邪教的邪見,順應邪師的邪思,成為這場權力遊戲的一顆迷你小棋。她甘願死;就算她心知肚明她的屍體換來的權力與皇寵半點也沒她的份。她的死是場殘忍的交易。這群親手殺她的同門男教徒,能足踏她長蛆化斑的屍體、吸取她膿血裏悲哀的忠誠,重新向上攀爬,奪回他們渴望的權力與利益。
她果真死在同門師兄弟手下。死前死後,沒有人清楚知道、也沒有人真的在意她心裏真正的想法。他們要她死,好讓他們揚眉吐氣地活。
三、流言:誰的真相
「那麼,你們要找她的話,就去那裏找吧?」
「國王可不可以借我們兵馬軍隊?」
向國王討到兵力之後,一行人又加緊趕路到祇樹給孤獨園,故弄玄虛一番後,再引導到他們埋屍體的樹底下,把美女朽爛分裂的屍體挖了出來。女屍放在床上,一群同門梵志師兄弟扛著她,又在城裏街道巷弄四處繞行,邊走邊故意大聲叫嚷:「大家來看,祇樹給孤獨園裏挖出來女屍哪!生前是個好標緻、亂正一把的大美人哪。大家快來看看,眼見為憑啊……你們看那沙門瞿曇什麼釋家子,什麼德行、戒律、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有無上道?看看,竟然和女人私通,私通還不算,又殺人滅口埋樹下!這是哪門子的佛法、道德、戒行呀?」
群眾或民意,容易被操弄左右,也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大家不明底細,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女屍,你聽我傳他講再討論討論,流言八卦就把佛家定了罪、判了刑。
人,究竟有多理性?人的感官有多客觀?人的認知與判斷有多正確、多正義?從那天起,比丘們入城托缽乞食時,場面就不一樣了。百姓人家遠遠一瞧就破口大罵:「啊,你們這幫沙門,自己講自己多麼有法、有德、有戒;結果,你看看,你們竟然門下有人幹出這檔子事!善法到底是在哪?憑什麼得到我們百姓的衣食供養?」比丘們聽百姓們一路辱罵,明白事出有因,就空缽出城了。
四、七天:誰受業報
比丘向佛報告此事,佛的反應很淡然。
風波方興未艾,梵志們卻在自家講堂起了內訌。內部人事出了差錯又內鬥不休,其中有個梵志心生不滿,隻身離開,決定對外公開實情:「哼,那群梵志,自己結夥把門下最漂亮的女弟子殺了,殺了人不認罪,反倒推給佛和佛弟子了?」
這一爆料,民間再一番群情激動,話馬上又傳到了王室,群臣立刻向國王呈報。國王原本已經改信奉佛法,這一聽還得了?當場召來梵志全體成員,入宮審問。
「事實上……是……」
原典出處:《須陀利經》
-延伸思考向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