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花市之戰 The War of Flower Markets


一、美,到底值多少錢?

商場如戰場。再優美、再有氣質的物品,一但轉化為商品之後,它的人文、精神、美感、內涵價值,就悉數量化成會計報表與財務營運。事前動機或事後目的都可以脫俗絕美、出塵離染、深刻嚴謹;不過,在搶到它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過程,只是一場把金錢利益都講白了的商業大戰。

人學會講話和買賣物品這兩件事以後,不久就學會了討價還價。從光明面看是契約自由,你情我願;從黑暗面看是現實功利,利益互換。光明黑暗常相隨逐,有日就有夜,受胎成人的軀體,腳下就跟著影子。

佛陀這時常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波斯匿王為了佛陀,捨棄早年的天神信仰,改信佛法。原本用來拜神的香花,現在則改用來供養佛陀。當國王的人不種花;有花供佛,當然是來自民間對國王的進貢。

送花人離開王宮之後,便拿著剩下的花趕往花市。花的美與芳香,離開布施供養或情誼互贈的場合,回到交易現場,就還原為商品與金錢之間的互換行當。

二、美,做生意還是做功德?

從王室退下的花,雖只剩下唯一一朵,在花市漫漫花海裏,卻是拔尖上品,眼尖的行家一看就靠攏了過來。兩個潛在顧客馬上大步走來,開始進行典型的討價還價。

天道信徒:「老闆,你手上拿的這朵花,賣是不賣?」

送花人:「當然賣。」

須達長者:「老闆,你手上拿的這朵花,要不要賣?」

送花人:「要賣。不然我來這裏幹啥?」

一朵好花,兩客相爭。價錢是你來我往愈開愈高,已經從一兩十兩金子叫價到百兩千兩,還爭不出個所以然,雙方都不肯放棄。客人僵持不下,價格愈出愈離奇,送花人終於忍不住打破沉默,開了金口。
 
送花人:「我說,這主,您買花幹啥?」

天道信徒:「我哪,打算拿去供養那羅延天,求福報。」

送花人:「我說,那主,您買花又想幹啥?」

須達長者:「我要用來供佛。」

送花人:「佛?佛是什麼啊?」

須達長者:「前看後看,無窮無盡、無有極限;佛是三界中尊,也是一切諸天世人所共同敬仰的對象。

送花人這一聽,心裏有了新的想法:「嘿嘿,依我看,這位須達長者態度安詳,說話有條有理,個性不衝動魯莽。今天他光為我手頭區區一朵花,竟肯開出百千兩金以上的天價,一定是供養了這朵花以後,會交換到更大的利益吧?不管那個更大的利益是什麼,我也要!

送花人這一想,開口下了結論:「兩位客人,我哪,這朵花現在不打算賣啦。我要自己拿去供佛。再見!」

三、美,來自花朵色香或心性法香?

須達長者畢竟隨佛修行久了,雖然遇上這種兩光老闆,一下子要賣、一下子不賣地胡亂隨興所至,他也沒有罵「老闆真機車」這類俗話。相反的,對方打算供佛,他還加倍歡喜。於是,他歡天喜地帶著送花人到精舍拜見佛陀。

送花人以花為業,對美學、美感、美的品味十分專業又講究。他進門一打量,發現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上還閃閃光明普曜,好看得不得了,馬上深心信受,發起無比的恭敬心。他依當地習俗,將花朵散在佛頂上空時,驚訝地發現,花竟在虛空中變成了大花蓋,穩穩地依隨在佛的上方。

送花人當下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我今天散花的善根、功德,讓我來世替一切盲冥眾生作人天眼目;替無歸無依的人作歸依;替無救無護的人作救護;替還沒解脫的人開立解脫之路;讓尚未入涅槃的人終入涅槃!」

佛陀看著送花人,輕輕地微笑著。這名一生守園植花的送花人,以今世持花散佛的功德,來世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將證得佛果,佛號「花盛」。
 

原典出處:《撰集百緣經、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不論古今中外,社會上都存在各種金錢交易。如何在不可避免的量化過程裏,始終保有對品質與價值的人生堅持?

二、供花有哪幾種方法?您曾試過花供養嗎?

三、有「花盛佛」,也有「乳光如來」。因地行,果地名。他日成佛時,您的尊號為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