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德不小,乃從無數劫積累功德,奉行諸善自致作佛,有是神妙自然法化,一切知一切見,無不入無不化。憶念我昔以慈悲心,若干百千人,天下諸王君子眾,化住相見,隨其像貌為安慰說經道,周流教化使得善意。如是現化,遍於八方,隨其國俗服飾語言,相其人行何法、知何經,而為演說授以正道,樂義言者為設典教,解道理者為說上要,堅立其志已而捨沒。設王君子莫知我誰,後皆耽味敬承法化,是為佛之清妙自然法也。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佛答頌言:
愛法者臥安,得喜志念清,
真人所說法,賢者常樂行,
法護行法者,如雨之潤生。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天下有二難得值,若得遭值,面供養者;既解疑畏,且有正報。何等二?一為若施飯食,令彼得以食之氣力,成無上正真,為至聖佛。二為若施飯食,令彼得以食之氣力,棄所受餘無為之情而滅度者。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又此比丘賢者阿難,亦有四美難及之德。何等四?若諸比丘詣阿難所,即歡喜與相見,為說經法,無不開解樂受奉行;諸比丘尼,諸清信士,諸清信女,詣阿難所,即歡喜與相見,為說經法,無不開解樂受奉行,是其第一四德。復有四,賢者阿難,為諸比丘、比丘尼,諸清信士,諸清信女,說經法時,心端言正,無有二意,聞者恭肅,寂然聽受,以寂靜故,阿難博識,無所忘忽,是其第二四德。復有四,若諸比丘,諸比丘尼,諸清信士,諸清信女,有不解經及法律義,以問阿難,阿難即分別說,皆得解釋,出後無不譽阿難者,是其第三四德。復有四,佛所說十二部經,賢者阿難皆諷誦念識,傳為四輩弟子說,如所聞無所增減,亦未曾倦,是為阿難第四四德。為難可及,世間無比。
《長阿含經*般泥洹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