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兄弟 Brothers


「兄弟」這兩個字,有時並不像口頭上那麼甜蜜……

閱祇城就像歷史上多數的城市一樣,頻頻用戰爭、權力、政治、天災人禍來洗牌、劃界、定位、與書寫。遠隔數千年後,大部分的古城人事都被歷史沖刷殆盡,可是羅閱祇城的故事不但沒掩埋忘卻,還大量保存下來。佛陀的開示讓它成為一座活在佛典、佛教文化裏的不死之城。

「不死」是種文學說法;那座不死之城,才剛剛又多了個死人。

死的不是別人,是身為當地首富的長者。他生前與不同的女子分別生下不同的兒子:一對名為須摩提與修耶舍的同父異母兄弟。一夫多妻制,不論是出於什麼多元理由(愛、欲、生育、實用、文化、利益交換、人口結構、業障等等),在主角往生以後,下場通常不太多元,也很單調──力爭遺產。眾妻妾與眾異母兄弟們,或聯手結派或反目對案,競相爭奪亡父留下的家產。縱然搶得半死、反目成仇、謊言心機淚水手段使盡,也不會想到通通捐出去濟貧作公益(或者,全部若是太難,至少遺產也捐一半到三分之二回饋社會,稍微平衡遺產繼承制的M本質吧?)

父親雖死,眾生母之間的嫉恨較勁沒死,須摩提與修耶舍這對兄弟對於家產的企圖心也沒死。須摩提在心裏盤算:「我該要怎麼設計,才能不跟修耶舍瓜分家產呢?不管如何,若想要獨占家產的話,絕對非殺他不可!」

愛錢更勝於愛親情,史上本不少見;何況還是上一代本身就有瑕疪,充滿傷痕、恩怨、感情糾紛的多角關係呢?須摩提開口邀修耶舍上山討論家務事,親親愛愛地牽著他的手;等一路爬上了高山頂,緊握的手就放了。這麼一推一送,隨著重力向崖底飛落的遺產競爭敵手,很快就在下方僵直不動了。須摩提在上方冷冷看著,不確定人死是沒死;為保險起見,他又親手推落幾塊大石,這才罷休。

貪財害命,殘緣宿怨。多生累劫之後,哥哥投生為佛陀,弟弟投生為提婆達多。趁佛陀於耆闍崛山間經行時,他舉起大崖石描準佛頭丟下去。這塊大石,以耆闍崛山神的神通力出手擋石,尚無全功;碎石片當場正中佛腳拇指,令佛流血傷足。


原典出處:《佛說地婆達兜擲石緣經》

註:遺產繼承制的M本質,簡而言之,DNA、出身與族姓(原則上)決定經濟資本,人人「生」而不平等。社會資源與經濟後台,多半取決於你被「誰」生到這個世界;一個有利於階級不流動的古老制度。可惜,這個擋住權貴家產不向社會底層流動的制度,始終擋不了權貴家族本身內部的奪產鬥爭。「兄弟」間的心結樑子,也往往為此結怨累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