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給我一台新機器:「全球文化資料庫」!


請把電視機和電腦整合起來,研發一台「全球文化資料庫」!

網路雖好,無線網路斷訊慢訊現象頻率太高。只要它一斷、一當、一短路秀逗訊號干擾,作業系統全當;作業系統既當,文字軟體定當;文字軟體已當,八識田一念八萬四千剎那的靈感當下通通一去不復返。此時此刻,除了一個拼命起念「別生氣、別生氣;清冷雲中不起火、不起火、不起火;別發瞋習,快快起觀啊……真是氣死我了!不,別-生-氣!」的小人物死盯秀逗的螢幕無可奈何接受書寫逆境之外,等半分鐘到五六分鐘的「網路假死現象」生滅一過,誰也喚不回方才活跳跳的思路。

直下承擔:當就當了。又當了!網路訊號就是差,不然你想怎麼樣?

此時此刻,我才憶起一台人生早期熟悉、後期疏遠的機器:電視機。它的傳輸品質與運作流暢度雖好,資訊內容、型態、範圍、卻過份稀少,廣度深度均不足之餘,主控權在播映方,觀眾完全沒有主導選擇權。為何電視沒有「家庭或個人圖書影音館」的完整功能?如果著作權是問題,那可以談、可以合作、可以產官學研一起出面處理;人生也才畢竟短短一生百年、百三四十年了不起,庶民的「知識接近權」在哪裏?電子閱讀器的瓶頸依然卡在傳統書市、出版業、知識市場機制的古老運作模式,唯取浩浩書海一兩瓢。大大小小實體或虛擬圖書館的館藏不但分散而且各有千秋,整併不足,任洲界、國界、城鄉差異、地緣因素、天氣路況等切割。

我理想中的大眾傳媒機器是一台「全球文化資料庫」:它有電視機的傳輸品質與運作流暢,有電腦網路的用戶主控資訊選擇權與搜尋功能。它能直接收發各國圖書書庫館藏、論文、工具書、百科、影音圖片檔、電子書、有聲書(理想上最好把地球上的書全部錄成有聲書,很多優秀聲優的「聲音」本身就是藝術與文化資產)、錄影即時同步轉播(現場新聞)……。它是全球跨國文化分享協議的產物,不用為各國不同的著作權制度問題而障礙各國人民的自由資訊分享,也能超脫私人資訊產業的商業大戰。它以「文化公益」凌駕「企業私利」,它可以多語、即時轉譯、即時交叉查詢多國語言與資料,可以向全球拋問或解答--

它把各國圖書館與電腦資訊的內容大量整合集結,以「電視機」的傳輸技術加上「電腦」的無線鍵盤與數位資訊,等於人人居家開機就是「圖書館」。不僅如此,它整併「圖書館」與「網路資訊」,更新最快,把著作權的爭議與創作者,把相關業者權益保障的協商過程精簡化。世界各國就不用砍一大堆樹印書,再個個緊張得半死木材價格節節高漲之餘,山區林地大量消失,又助長全球暖化的惡化。

資訊就是人權。知識就是資本。這台機器或許還能一併平衡知識資訊界亙古的M現象:知道去哪裏找資訊的不再只有受訓的少數知識菁英,小朋友從拿奶瓶學走路起家裏客廳就有一大台「全球文化資料庫」,內容比電視、網路更多,不管你家有錢沒錢,開機就是成億上兆的全球圖書,而且還有重點中的大重點:它不像網路(尤其是無線網路訊號)這麼會當!它只要插上普通插頭、按幾個鈕就能用,根本就「不會當」!它不用開個頁面跑上三四秒,翻電子書頁就和電視機轉台一樣順暢!

Call me a dreamer.

Wish I could see this super machine before I die.

(註:為了這台機器,跨國著作權談判是不是問題?當然不是。這些國家,幾千年下來連拼命打仗殺人、浪費龐大的民間資源在大量不能吃喝不能住又不實用的軍備上都不成問題,只是大家和和氣氣坐下喝茶吃餅,談談跨國分享文化、資訊的新方式這種文明風雅小事怎麼會是什麼大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