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洗碗


做為廚藝不甚佳的平凡人,飯後主動幫忙洗碗是感恩的方式。尤其是主廚是女眾的因緣,不論僧俗,我經常自願洗碗善後。她們忙得滿頭大汗的臉上往往聞言露出一抹奇異的微笑;那是我童年時幾乎沒有在廚房瘋狂忙碌的主婦們臉上看過的笑容。

家族傳承大陸一路交待的男女性別分工規矩,洗碗善後工作幾乎清一色全由女眾包辦。男眾吃飽喝足必定群聚看電視、泡茶、抽菸、聊天,由女眾處理後續清潔工作。理由呢?從出家前聽到出家後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他們是男的」。為何如此僵化無趣的家居生活會吸引無數女眾投入呢?女眾為何心甘情願當男眾身後那個比較差、比較僕、比較低的身份?吸菸喝酒無所事事的不做家事,無菸無酒潔身自愛的反而當專職家僕?

的確有女眾不甘願。不甘願承擔家務的女眾不敢向丈夫爭取性別平權式的家務分工,不敢得罪在社會上有頭有臉有身份地位的配偶,而是複製傳統異性戀家庭的性別階級制度與權力界分後將家務悉數轉嫁給兒女:給丈夫甜言蜜語,給子女威嚴號令。就某個角度而言,傳統華人文化非常習慣權力位階,從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上觀察就相當明顯。這類僵化的身份階級劃分雖然傳統上以動聽的「倫理」二字包裝,現代實務效果卻是造成大量新生代不願意結婚成家的理由:單身有人格,戀愛有空間,成家卻一生走入複雜家族中準軍隊式的上下權力關係,充滿衝突與逼迫。家事將男眾排除在外,男眾手閒心可沒閒,全天應付婆媳戰場裏外不是人。

華人圈的刻板性別角色僵化到何種程度?二十年下來,女性長輩不關心我學業學什麼或志趣是什麼,千篇一律有興趣的話題是這個:會不會煮飯?做菜?洗碗?掃地?拖地?做家事?有沒有戀愛結婚生小孩?傳統女性的人生視野非常有限;當男性聚眾都在談論公共事務、新聞、國家大事、文憑、工作、職涯、人生規劃時,女性長輩對女性晚輩的期待幾乎只剩下對一個年輕家政婦的想像──以我的人生經驗而言,小學都不用畢業就可以包辦全家大小家務了,不必有國中、高中、高職以上的學問技能訓練。甚至由於大人不肯承擔的結果,原本理當由成年男性經手的拆窗洗門搬重物之類的粗活也全推給小學女童做,事實證明不僅家務,部分家庭粗工也可以做。我驚奇的是,從小學時代就經年累月做遍的日常粗細勞務竟然是大量女眾對人生想像的極限。女性出世就為做這些嗎?若只是這樣的話何必走人世一遭?那些事連小學文憑都沒有的學童也會做!

洗碗是我對女眾的同情。絕大多數的女眾都在父權訓練下馴化了,很習慣當侍奉的卑微角色。丈夫與兒子都不會幫忙洗碗,婆婆睜大兩眼評量媳婦有沒有盡力扮演好傳統女性刻板角色,母親的犧牲偉大變成空泛的口頭讚美,薰修一輩子下來養成只要眼根看到男眾就自動侍奉的習氣。上班婦女兩頭燒的結果更慘,性別觀念沒變,下班還是要把家事全攬來做。

「因為他們是男的」一語也能助道。看破性別共業,認清歷史消音的女眾洗碗工與青史留名的男眾職人的性別角色設定的差異,記得這輩子除了洗碗以外有更重要的人生目的。我來洗碗吧?我知道,除了晚輩會體貼妳幫洗碗善後,妳漫長的一生都在默默撿剩菜、刷鍋底、清油污,為了性別靜靜認命當丈夫與兒子的天然家奴。

後記:

對母愛的順服、犧牲、屈從、卑下、退讓,華人父權文化有一套牢不可破的「偉大讚美」。猶記出家前聽一生坐享性別優勢的男眾長輩講了一遍刻板性別角色八股後,我笑著回答:「既然很偉大,為什麼男人不做家事、跟女人一樣偉大?」

情執是女眾的大弱點。為情甘為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