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Like Son?


老伴走了,爸爸和心愛的兒子相依為命。貧苦的生活令他們覺悟到世事無常,決定一起出家修行。爸爸受戒當比丘,兒子年紀小就當沙彌;既是父子,也是師徒,常常一起到村子裏乞食,同進同出。

有一天,父子兩人一起走到最遠的偏村乞食,乞到天色都快黑了。視線不清,路況不明,再加上爸爸走路速度很慢,兒子心裏害怕會不小心踩到毒蛇或遇到野獸,急忙出手、半推半拉半催促地希望趕快回去。沒想到他一個不注意、不小心,竟把爸爸推倒在地。老人家不禁摔,當場不治死亡。

夜幕低垂,森森重重的黑影團團包圍上來,人依舊在陌生的邊村。此時此刻,他再也無心顧及亡者的後事安排或耽溺在內心的悲傷,只好一個人加快腳步趕路,回到道場。

眾僧:「小沙彌,你早上和你師父出門去村子裏乞食,他人呢?

沙彌:「我和師父出門乞食,到傍晚才踏上回程。師父走得很慢,天色愈來愈暗,我心裏害怕,才趕快推他前進;沒想到我出手的力道太猛,把師父推倒在地上,他當場就在路中央往生了……」

眾僧:「你這沙彌真是個大逆不道的壞人哪;竟膽敢下毒手殺父、殺師!」

佛陀:「比丘們,雖然他的師父往生了,不過,這沙彌並不是故意的。沙彌,你說,你有沒有動手殺掉你的師父?」

沙彌:「我只是想要催他走快點,不是故意想殺爸爸……」

佛陀:「沒錯;我知道你沒有起惡念。過去世你們也是這樣,一方雖然沒有惡意,卻過失殺害了對方。」

眾僧:「世尊,這對父子過去生是發生什麼因緣,才會殺害對方?」

佛陀:「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對父子住在一起。身染重病的父親很想休息,卻常常被虻蟲、蒼蠅驚醒,不勝其擾。於是,他開口命令在身旁照顧他的兒子替他趕蒼蠅,希望能好好睡一覺,消除疲勞。兒子很老實,拼命地替父親擋每一隻蒼蠅;偏偏這些昆蟲不明白孝子的心意,一來再來,老是回頭往病人脆弱的身體進攻。兒子趕也趕不完,最後終於被惹毛了。盛怒的兒子轉身拿出大木杖,決定要一隻一隻瞄準、趕盡殺絕。昆蟲們哪裏懂得人類的心理轉折?牠們依然競相往病人的額頭上飛、撞、停、吸,小動作一大堆。連擊數發、氣急攻心的兒子最後用力揮杖一打正中腦門──撲殺眾生未果,倒誤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比丘啊,當時的父親就是這個小沙彌;當時用大木杖打父親的額頭的就是今天枉死的比丘。當初原本就沒有對父親起殺心,卻過失誤殺了父親;這輩子互相報應,一樣也不是故意殺害對方啊……」

在生死死生的輪迴大海當中,親子角色是會互換、流動的。

沙彌聽完佛陀的開示後,發奮修行、用功不懈;在精進行持一段時日後,親證羅漢果位。


原典出處:《賢愚經、兒誤殺父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故意、過失的發心不同,果報不同;生活中有何例證?

二、殺心、殺行、殺業有重重細微的因果鏈結關係,殺生的結果往往大出凡夫意料之外。如何戒殺?

三、看病第一福田。對照現代醫療照護系統與古代家庭簡易護理,其優缺點各為何?如何將正確臨床醫療照護常識/知識普及民間家庭,以利親子互相照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