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父子兩人一起走到最遠的偏村乞食,乞到天色都快黑了。視線不清,路況不明,再加上爸爸走路速度很慢,兒子心裏害怕會不小心踩到毒蛇或遇到野獸,急忙出手、半推半拉半催促地希望趕快回去。沒想到他一個不注意、不小心,竟把爸爸推倒在地。老人家不禁摔,當場不治死亡。
夜幕低垂,森森重重的黑影團團包圍上來,人依舊在陌生的邊村。此時此刻,他再也無心顧及亡者的後事安排或耽溺在內心的悲傷,只好一個人加快腳步趕路,回到道場。
佛陀:「比丘們,雖然他的師父往生了,不過,這沙彌並不是故意的。沙彌,你說,你有沒有動手殺掉你的師父?」
佛陀:「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對父子住在一起。身染重病的父親很想休息,卻常常被虻蟲、蒼蠅驚醒,不勝其擾。於是,他開口命令在身旁照顧他的兒子替他趕蒼蠅,希望能好好睡一覺,消除疲勞。兒子很老實,拼命地替父親擋每一隻蒼蠅;偏偏這些昆蟲不明白孝子的心意,一來再來,老是回頭往病人脆弱的身體進攻。兒子趕也趕不完,最後終於被惹毛了。盛怒的兒子轉身拿出大木杖,決定要一隻一隻瞄準、趕盡殺絕。昆蟲們哪裏懂得人類的心理轉折?牠們依然競相往病人的額頭上飛、撞、停、吸,小動作一大堆。連擊數發、氣急攻心的兒子最後用力揮杖一打正中腦門──撲殺眾生未果,倒誤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比丘啊,當時的父親就是這個小沙彌;當時用大木杖打父親的額頭的就是今天枉死的比丘。當初原本就沒有對父親起殺心,卻過失誤殺了父親;這輩子互相報應,一樣也不是故意殺害對方啊……」
在生死死生的輪迴大海當中,親子角色是會互換、流動的。
原典出處:《賢愚經、兒誤殺父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故意、過失的發心不同,果報不同;生活中有何例證?
二、殺心、殺行、殺業有重重細微的因果鏈結關係,殺生的結果往往大出凡夫意料之外。如何戒殺?
三、看病第一福田。對照現代醫療照護系統與古代家庭簡易護理,其優缺點各為何?如何將正確臨床醫療照護常識/知識普及民間家庭,以利親子互相照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