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成佛或成王


師一日謂雲居云:「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是否?」

雲居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

師然之。

《瑞州洞山良价禪師語錄》

佛典故事:盲父母 Blind Parents


縱使目盲,心眼雪亮

睒摩迦跟盲父母告別,一個人出門取水去了。他萬萬沒料到出門取水這麼平常的事也會遇上無常的兇險──平白無故中一支毒箭!射箭兇手是誰?一個性嗜獵鹿的好殺國王。

「啊,一支箭射死三個人,多悲痛啊!多殘酷啊!」睒摩迦撫著傷口大叫。

「誰?是誰?難道是在這座山裏隱居的仙人睒摩迦?因為一向慈仁孝順、敬心孝養盲父母而受天下人稱嘆不已的仙人睒摩迦?」射錯對象的國王大聲回應。

「正是!今天我個人可以不計較身體的痛苦,但實在擔心我這一走,老父老母飢困窮苦,從此沒有人就近照顧啊……」睒摩迦痛苦地回答。

「……仙人的父母人在哪裏?」國王心知肚明自己意外犯下大錯。他平常喜歡殺生取樂,日子一久,養成不打獵就手癢的習氣──這下子可好,為了追殺動物,結果誤殺到人了!不但誤殺了人,還誤殺到有修行的仙人;不但害了仙人,還拖累到對方年事已高的年老雙親!

「家父家母人在那邊的草屋裏……」睒摩迦用手指出方向。

不遠的地方,草屋裏這對眼盲的老夫老妻正在閒聊。原本老人間輕鬆的家常話題卻被不安的直覺打斷了。

「老太婆,我眼皮一直跳,難道是我們家的孝子出門遇到什麼壞事不成?」

「孩子的爸,我胸口也一直異常地抽動個不停,會不會是兒子真的出事了?」

眼盲後不靠眼根度日,二位老人的耳根銳利無比。此時此刻,夫妻倆聽見陌生人的細碎腳步聲,以為是不幸遇上壞人入山,感到非常恐懼。

「來人是誰?你不是我家兒子!」

「抱歉打擾了;老人家請受我一禮!」

「哎,我們兩個老人眼睛看不到啊……是誰在行禮啊?」

「我是迦尸國王。」

「什麼?國王?小民若有得罪的話請多多包容見諒……來、來,國王請坐!真抱歉哪,我家兒子正好出門去取水,現在人不在家,不然一定會好好用山裏的上等有機水果來款待國王。請您多坐一會兒,兒子說不定快到家了……」

客人才剛就座,馬上痛哭失聲。

「嗚嗚……老人家啊,本王實在是對不起二老哇……我雖然身為一國之君,卻養成打獵取樂的不良嗜好……殺生為樂已經有失王者修為了,今天竟然還為了入山獵殺禽獸,一失手卻誤殺了你們的獨生子!嗚嗚……事到如今,我縱使身而為王也沒通天本事還你們一個活生生的兒子。我決定拋棄王位,入山和二老同住,代替你們的兒子終生孝養你們,他平常怎麼做,我就比照辦理!請二位別擔心,我會負責到底!嗚──」身而為王畢竟有受過宮廷高等教育。他做錯事不但沒有逃避,還親自登門向受害者家屬認錯致歉,表明願意負責到底。

「兒子死了?」一老悲從中來。

「兒子死了!」一老淚流滿面。

「我子慈孝順,天上人中無!王雖見憐愍,何得如我子?王當見憐愍,願將示子處;得在兒左右,并命意分足!」二老以詩代答,字字句句道盡難以表述的哀傷。

人生真是首淚水流淌的詩啊……白髮送黑髮,人生大慟莫過如斯!

國王默默把這對失去愛子的老年父母引導到將死未死的睒摩迦身旁。雙手一摸到兒子的屍身,二老當場崩潰了:「兒啊……我可憐枉死的兒子啊……你這麼仁慈孝順,怎麼天地川海各路神明不保佑你長命百歲啊?釋梵天王怎麼沒有替我們保護這個好兒子?我這個世間少有的孝順兒子怎麼這麼命苦,死得這麼淒慘啊?嗚……嗚……怎麼沒有看在他的孝心孝行的份上救他一命哪?」

他們的傷心哀泣震動天宮,怨嘆神明不保庇的陳情更是句句直指天上的天王。父母埋怨天神不保佑孝子,逼得釋提桓因不得不離開王座親自下凡一探究竟。

「睒摩迦!你對殺你的國王有沒有起惡念?」天王問地仙。

「沒有!」臨終的仙人意外地平靜。

「這種話誰會相信?」天王質疑地仙。

「要是我對他起惡念,馬上毒力走遍全身當場氣絕身亡!要是真的沒有惡念,毒箭馬上脫落,傷口也立刻復原!」仙人無畏地說道。

說他是仙人並非只是隨俗客套恭維,奇蹟就在眾目睽睽下發生了!毒箭脫落、傷口修復,人就這樣從死亡邊緣繞一大圈之後又活了過來。

淚痕未乾的國王實在太高興了。孝仙平安無事,他也就放心回宮繼續當他的國王。不過,他完全變了。他親自火速下令通告全國人民:「吾等應當修慈悲與仁德,孝敬奉事父母!」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業務)過失致人於死或酒駕致人於死,或者是基於個人的錯誤、過失而導致他人受傷,肇事者應有的正確態度與回應是什麼?

二、現代人如何盡孝?現代化社會的孝道為何?

三、執政者本身對端正民風、倡議良善社會風氣、導正家庭倫理有沒有重大責任?

四、人類想獲得神明加持保庇的先決因緣條件是什麼?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月與路


有官人問:「佛法如水中月,是不?」

師云:「清波無透路。」

進云:「和尚從何得。」

師云:「再問復何來?」

進云:「正與麼時,如何?」

師云:「重疊關山路!」

--雲門匡真禪師法語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姐妹 Sisters


陌生的美女突然出現在家門前,他驚為天人。沒想到,她竟然是貨真價實的「天人」──

主人:「妳真美……請問芳名?是誰家的掌上明珠?」
天女:「我不是人,我是功德天女!」
主人:「啊,天女?神明怎麼會特地下凡來拜訪小民家呀?」
天女:「不論我到哪,都會讓人們擁有各式各樣的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珊瑚、琥珀、車璩、瑪瑙等七寶,又持有象、馬、車乘、奴婢、僕使來使喚!」
主人:「真是高興死我囉;今天真是大福報現前,神明特地下凡來我家哪!」

雖現美女身,神明的身份令凡夫收歛起貪染雜念,恭恭敬敬地準備好香花供物,當場就地虔誠地禮拜起來。等主人拜完神明,轉頭一看,喝!今天是什麼怪日子?怎麼家門前又出現一個陌生女子──等等,她不一樣。這女人奇醜無比,衣服破爛髒臭、全身垢膩不淨、皮膚慘白無血色又到處裂開,醜到嚇死人。

主人:「妳、妳叫什麼名字?是誰家的姑娘?」
天女:「我叫黑暗。」
主人:「怎麼取這種名字啊?」
天女:「因為只要有我在的地方,所有財寶都會衰耗至盡……」
主人:「什麼?天生帶衰?趕快走,別再來我家!妳看見我手裏亮出的利刀沒有?妳不走的話,我就要妳的命!」
天女:「哎……我說,你這個人還真是愚癡,沒有半分智慧!」
主人:「怎麼帶衰還罵人?怎麼說我愚癡沒智慧?」
天女:「我姊姊現在正坐在你家正廳當貴賓呢。我們姐妹同進同出,你把我趕走就等於趕走我姐姐!」

姐妹?姐姐美若天仙─不,本來就是天仙─妹妹醜到像鬼?天下哪有這種事?姐妹姿色差這麼多,一介戀色堅執的凡夫男眾怎麼肯信?既然不信,他回頭就去問神了。

主人:「神明哪,外面來了一個醜女。她自稱是您的親妹妹。這是真的嗎?」
天女:「是真的。我和妹妹同進同出、處處同行。我常常做好事利益人間,她常常行惡事來衰損人世。世間人要是愛我就也應該愛她,要是恭敬我就應該恭敬她!」
主人:「要是事實如此,表示有好一定有壞;那我通通都不要了。兩位神明請回吧!」

有道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對奇特的姐妹神明一走,主人終於鬆一口氣。他覺得幸好躲過一場家變劫難,家庭事業沒毀在神明手上,愈想就愈高興。

那家不留這對神明姐妹,她們就換一家。這次來到一個貧戶。

窮人:「太好了,願二位大神常住在我家!」
功德天女:「我們姐妹之前才剛被別戶趕走,你為什麼敢請我們常住?」
窮人:「你會護念、保祐我啊。為了您,我一定也會同樣恭敬您的妹妹!所以,請二位就此常住在我家吧!」


原典出處:《大般涅槃經第十二卷》

-延伸思考向度-

一、經云:「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以生當有老病死故,是以俱棄曾無受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是故貪受生死二法。」貪戀六道受身的代價是什麼?

二、論云:「功德黑暗,常相隨逐。」拼經濟、拼開發、拼發財之後的代價是什麼?環保、生態、貧富差距、分配不均、違背社會正義等「黑暗天」真的是追求經濟發展所不可迴避之惡嗎?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家父這麼說 My Old Man Said So


棄老國的家事法規定如下:「凡有老人,皆遠驅棄。」

當大臣的豈不知法?可是當他的父親年紀大了,也應該遵照國法趕出家門棄養時,孝順的大臣卻於心不忍了。他不知道古人怎麼會流傳下來這道法令,個人也無力改變大有可議之處的傳統制度,只好私底下在家裏開挖出一個地下密室,把老父藏在裏面,隨時照顧、日日盡孝。
當大臣的從此心裏有了不能與國王分享的最高機密。

說到國王,國王最近正為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外國客人大傷腦筋。對方冰雪聰明、高深莫測,天天求見國王出題考問。出難題也罷,出的還是哲學與科學、人文社會與自然生態全部跨界整合的怪問題,天天把熱情接待來客的一國之君考到無地自容,唯恐無言以對會嚴重折損國際形象與國家的顏面。

例如,對方會捉兩條蛇到王殿,考性別教育:「哪條公的?哪條母的?要是分得出來,保證殿下國泰民安;否則七天以後就亡掉你的身命與國家!」國安受威脅的國王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與群臣會商。結果問了半天,沒有人知道蛇的性別要怎麼判別──性別教育的課程根本就沒有人開過!國王和國臣都考倒了,只好提出重賞,下心詢問民間百姓。

當大臣的護國心切,回家就進地下室和父親秘商。老人聽完後,慢條斯里地應聲道:「簡單啦。找塊上好細緻布料,把兩條蛇放上去。焦燥不安的是公的,靜靜不動的就是母的!」(按:人類似乎也有部分類似情況。不少丈夫會納悶太太怎麼堆了一屋子的抱枕、墊枕、軟墊、細布、布簾、織毯、……完全無法理解蒐集這一大堆軟綿綿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好的?)

隔天大臣照辦,果然雄雌立判,來客沒了亡國的藉口。來客不死心,又丟來新的難題:「誰在熟睡的人群裏算是清醒的?誰在清醒的人群裏算是熟睡的?」這一問,解答程序又一模一樣比照昨天跑一遍:國王、國臣、國民,通通無解。

大臣的老父雖然身處秘室,與國家存亡也脫不了關係。「告訴他,有學之人對凡夫來講是覺悟者,可是對阿羅漢來講是未覺醒的凡夫!」見招拆招,這題又被破解了。

來客看理論分析考不倒,方向改換實務度量。他從市場牽來一頭大白象,考問國王:「這隻大白象有幾斤重?」那年頭沒象秤,人也不太流行一天到晚上磅秤;沒得秤就沒得在數字上做活計,也沒大規模流行超級胖子或致命紙片人。

大臣趕回家問父親,對方說:「找艘船,象放上去,放船下池塘,在船身水線上畫道記號;再把象牽出去,換裝石頭上船。一直加、一直加,等加到船身水線和之前一樣的時候,再把石頭集中分批秤出重量,最後加總起來就是象的重量!」

從此,國王上朝像接通告上益智問答節目,上殿就非接招不可。可憐的國家元首不但心理壓力很大,還嚴重打擊他對智商程度、知識水平、國家實力這三重自信。面對稀世天才般的外國客人,舉國上下一條心,也天天陪王室一起傷腦筋。

如此這般每日一問,國家靠國王、國王靠臣民、臣民回家靠躲在自家地下室的父親,再照父親的指示上殿說出正確答案:

問:「一掬水比大海還多,誰知道?」

答:「海水再多,了不起撐一劫那麼久。可是,要是孝子用一掬清水施予佛僧及父母、病人的話,累劫依此功德受福無盡。如此推論下來,一掬水比大海還多啊!」

問:「看看這個皮瘦露骨的飢民。世間有比他更餓、更窮、更瘦、更苦的嗎?」

答:「有。世間人要是慳貪、嫉妬,不信三寶又不供養父母師長,來世墮在餓鬼道當餓鬼,受苦百千萬年。這種人比他更餓、更窮、更瘦、更苦!」

問:「看那個手脚套上刑具、身上冒出火苖、通體焦爛無可辨識的人。世間有比他更痛苦的嗎?」

答:「當然有。世間上不孝父母、逆害師長、背叛配偶、誹謗三寶的人來世墮入地獄受苦無量,又豈只是他所受的痛苦的百千萬倍?」

問:「現在看那邊的絕色美女。世間有人能像她一樣美嗎?」

答:「有。世間有敬信三寶、孝順父母、喜好布施、忍辱、精進、持戒的人,往生後投生天上受天身。若以天身和女人身相比較的話,人間的美女就像是瞎眼的獼猴一樣啊!」

問:「試看這塊方正的檀木。哪裏是枝頭?」

答:「這很簡單;拋到水裏,下沉的是根部,上舉的就是枝頭了。」

問:「這兩匹白馬外表一樣。誰是母馬?誰是小馬?」

答:「餵草就知道了。要是母馬的話,一定先把草讓給兒子吃。」

雙方一來一往數週後,來客終於心滿意足,不再拋問了。他現出身為天神的本尊面目,十分歡喜地向國王說:「這些財寶都送你。我會擁護你的國土,讓外敵全都不能加以侵害!」講完這段護國誓言後,天神就威風無比地離開了。

原來再三出益智問答、天天故意折磨人是別有用意的啊……

國王:「我說愛臣哪,你真是聰明!每一題通通都答對,讓神明這麼滿意,加倍保庇!究竟是你的智慧過人,還是另請高明指導啊?靠你的機智應對,現在我們才有安全的國土、大量的珍寶、和保佑國運的善神哪──這全都是你的功勞!」

大臣:「臣實在不敢當!這並非微臣的智慧所及,願國王原諒臣罪,臣才敢向國王一五一十報告!」

國王:「你有護國救國的大功,就算有萬死之罪也不該過問,何況只是小罪過?放心,本王原諒你。說吧!」

大臣:「我國有一道禁令,規定不許國民奉養老人。臣家裏的老父年事已高,實在不忍心把老人家遣棄在外;無計可施之下只好違背王法把老人藏在秘室裏。這段時間以來,臣上殿所說的答案事實上都是向家父教的,全都不是出自臣自己本身的才智能力。只願大王能通融,允許國境內所有人奉養老人!」

國王:「好、好,沒問題!你奉養老父,竟靠老人的智慧解救了我們全國啊!那麼,現在本王就改變規定:人民不許遺棄老人,都要孝養。如果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人,應當視為犯下大罪來論處!」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棄老國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佛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未曾聞事而得聞解,名稱遠達,智者所敬。」如何落實恭敬心?

二、佛言:「爾時父者,我身是也。爾時臣者,舍利弗是。爾時王者,阿闍世是。爾時天神,阿難是也。」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佛典故事:良醫 The Great Doctor


眉際間生了瘡的大力士登門求醫。名人求醫,當然再三保密;良醫看診,自是萬分仔細。病因馬上就找到了。

良醫:「先生,你頭上的金剛珠呢?」

力士:「什麼?怎麼會這樣?我額頭上的寶珠不見了嗎?」

以為心愛的額珠一去不復返,力士當場痛哭了起來。

良醫:「先別太難過。你先前參賽時用力碰撞,把寶珠撞進皮層內裏,現在正在皮膚底下,從皮膚表皮上還依稀看得見寶珠的影子。你當初人在比賽現場時起了大瞋恚心,才會連寶珠深陷到人體內都渾然不知!」

力士:「我不信。要是真的在皮裏,怎麼沒有發膿出血?要是陷在筋脈裏,怎麼可能看得到?你一定是在騙我……」

良醫一番講說對方既然無法認同,他就不說了。他默默地拿出一面醫療診斷專用鏡,讓病患自己端詳鏡子裏的臉。力士一看大吃一驚;真的哪,雖然深陷在皮膚底層,珠影仍舊依稀可辨,果然沒丟掉!額珠未失,他這下心安了。心一安,他才想起來那天相撲對手出怪招、用頭頂猛敲自己的額頭,難怪金剛珠會被撞進皮裏!


原典出處:《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


-延伸思考向度-

「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為貪婬、瞋恚、愚癡之所覆蔽故,墮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旃陀羅、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生如是等種種家中。因心所起種種業緣,雖受人身,聾盲瘖瘂、拘躄癃跛,於二十五有受諸果報,貪婬、瞋恚、愚癡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寶珠在體,謂呼失去;眾生亦爾,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不識如來微密寶藏,修學無我。喻如非聖,雖說有我,亦復不知我之真性;我諸弟子亦復如是,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修學無我亦復不知無我之處。尚自不知無我真性,況復能知有我真性?善男子!如來如是說諸眾生皆有佛性,喻如良醫示彼力士金剛寶珠。是諸眾生為諸無量億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了了,如彼力士於明鏡中見其寶珠。善男子!如來祕藏如是無量不可思議!」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佛典故事:吃人肉 Eating Human Flesh


一、見鬼


戰爭?為什麼?權力欲;少數幾個極度自私的人的權力欲。

告訴他叛軍謀反、血洗王室的戰場資訊的不是人,是個鬼。

「六-王-子-啊……您父王和其他五位王子全都死了……是大臣造反,密謀誅殺王室以奪權哪……小心、您要很小心;小心大臣下一個對象就換成是您……」

活見鬼,誰會高興?王子心事重重,舉步朝小國領地上的別宮方向前進。

「怎麼了?臉色好難看?」王子妃十分擔心。

「這是男人間的事,沒辦法告訴妳……」王子失魂落魄。

「王子!我跟您生死與共,有什麼重要的大事不能告訴我的?」王子妃很不安。

「剛才我看到鬼。鬼來通知我父王和五位王兄都已經被叛臣殺害,下一個恐怕就輪到我了。我現在心很亂,又憂傷又害怕,無所適從……」王子終於說了。

二、逃亡

縱身為王室權貴,面對死亡威脅時,生命和平民一樣脆弱。他們徹夜商量之後,決定帶著獨生子出奔投靠他國庇護。原本他們估算隨身帶七天糧食就夠了,必定能提前趕到目的地;沒想到心慌意亂下走錯路,竟繞到最遠的路上去。足足走了十天還走不到,糧食也耗完了,只好在飢餓邊緣作最後垂死掙扎。

戰爭能激發人心的黑暗面。它會把人逼上絕路、做出獸性的選擇。

身為家長的王子思索著:「三個人斷糧求生太痛苦了。還不如先殺掉其中一個,讓剩下的兩個人活命!」老婆和孩子,留誰?王室只剩這支命脈香火,救誰?權力大位能放給誰?

王子突然亮劍,直直對準王子妃。父親即將拔劍把母親刺死在自己面前的場景讓獨生子嚇壞了:「啊!不要啊!父王,別殺母后啊!要殺的話殺我,寧願殺掉我也要保住母后的性命──」

有道理,有種代母受死,本王子就滿你的願!王子劍光一閃,利刃轉而對準親生兒子。

這就是戰爭。初初訓練或允許一群人去屠殺或加害沒有血緣、沒有交情、沒有瓜葛的另一群人。進一步讓人心長期習慣、接受、培養殺人的殺性,漸漸對殺人的行為失去罪惡感或厭惡感。心理上馴化了,嗜殺的獸性已經挑起來了,在反覆進行的殺人行為裏再轉變成麻木無感或興奮追逐兩個心理極端。發展到後來,內化、合理化、正當化、美化、神聖化,等因緣情勢所逼或殺業條件現前時誰都能殺。哪怕親如夫妻、父母、子女、手足也照殺不誤。

三、分肉

可是他不想死。

他不要「現在」送死。

「等、等一下,父王且慢!別殺我!要是我死了,在這種環境下屍體的肉很快就臭爛掉了,恐怕沒辦法讓母后撐到外國領地啊……請父王別殺我,每天割幾塊肉下來,才夠平均分配讓我們每天吃──」

也是有道理。那本王子就不取你性命!王子劍光一又閃,從此開始每天割親生兒子的肉、全家分食人肉的逃難生活。三個人在荒野,兩個落難王室夫妻,一個肢體傷殘的兒子,全家吃人肉求生。

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沒割幾天就快沒肉了。「啊,父王、母后,肉快吃完了,只剩最後三份。請你們帶兩份肉上路,把我放在這裏,留給我最後一份肉就好了……」

戰爭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事也會被戰爭曲解成道理。肉割了,肉留了;兒子丟在荒郊野外,父母走了。

四、見天

肉割得七零八落的,人就透骨了。

他拿著自己的肉,原本打算等死。偏偏死沒等到,竟等到一尊神。

現代人可能會詮釋成臨死或重病下產生的幻聽、幻覺、白日夢、潛意識作用。不,這是古代;古代沒有科學權威來替六根見聞覺知下終局審判。充滿鬼神記事的古文文本描述的是現代科學之神未出世前的古老年代。

不,他眼裏的不是神。是化身成一匹暮光之狼的釋提桓因。狼靠上前,嗅著他手裏的人肉:他的肉。「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橫豎是死路一條,不如布施給動物!」他盡最大的氣力把肉餵給餓狼,閉上了雙眼。

好累,人間的戰爭。

再睜眼時,狼呢?沒有狼,只有拿著自己的身肉的釋提桓因。

「小朋友,你割肉給親生父母吃,心裏後不後悔?」

「不後悔。」

「你全身是傷,這麼痛苦,誰會相信?」

「我要是半點後悔的心念都沒有,身肉就會長回來;相反的,要是有半分懊悔的意思,馬上就死在原地!」

一句話,他的身體馬上復原了。

誠實語的力量在古書裏寫很多,現代好像也失傳了。若依科學理論與實驗模型辦理,找遍全球也找不出幾個非常誠實的人來觀察、對照、實驗、分析;科學方法欠缺適格的受試者也使不上力。

五、復國

釋提桓因把這個誠實的孝子送到父母身邊團聚。外國國王知道這件古今稀有的孝行後,又悲又喜,感嘆不已,馬上加派兵力給王子一家人,讓他們出兵復國。

釋提桓因並沒有忘記這個奇特的小王孫。他默默地擁護他執政,直到他成人紹位,成為閻浮提王。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思考人間主戰派的論述。是誰主戰?為何主戰?

二、戰事為何通常會衍生家族內部的親屬相殺共業?為何自古宮廷對外多征戰、對內又盛行宮廷鬥爭與骨肉相殘?

三、誠實語、身作證的意義何在?

四、子對父母盡孝是故事主軸。保持和平無戰是否也是大孝?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吃完就看見天堂 You Can See Paradise After Eating This




「肚子好餓!哪裏有賣吃的?真是,只顧趕路,累得半死也餓得半死──有了有了,前面路口不就有間小店面?」

「客人好!」

「老闆,我看你手藝不賴,裝滿滿的,看起來色香味俱全哪!」

「客人您過獎了,謝謝!」

「老闆,這道是什麼菜?」

「這個啊……這是上上等級的高級料理。要是吃下肚,保證不但飢渴頓消,還能夠親眼看見天堂啊!只不過,這道好菜有一個小缺點:人吃完一定會死。」

(什麼?天堂?我這個人用不著增長色相力氣,對看見天堂沒半分興趣,也沒赴死的意願──這是哪門子怪食物啊?)

「老闆,請教一下,要是吃完會死,您又為什麼非賣不可?」

「客人哪……有智慧的人都不肯買,只有愚笨的人不明白個中道理,才會出於貪念,出高價買來吃啊!」


原典出處:《大般涅槃經第十二卷》


-延伸思考向度-

一、六道輪迴,天人五衰相現也同樣照死不誤。生死無量苦惱,不論受生(受身)何處,老病死苦常相隨逐。死亡就是生命無法擺脫的影子,生有何值得貪戀呢?

二、若消費者明明知道是問題食品、風險食品、黑心食品、有高致死可能性、有致死前例可循的食品,偏偏明知故犯高價買下、吃完又一命嗚呼喪身失命的話,其陽上家屬可不可據以求償?主張可以或不可以的理由各為何?

電訪女性主義:台灣篇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南台夏夜,各奔西東多年的大學同學忽然無端空降一通電話,問了兩三小時女性主義問到不想掛電話。她突然覺得想了解搞女性主義的女生都在做些什麼。她身為女性,身旁的人(含男眾及女眾)教她的觀念是這樣的:從事女性主義(或運動)那種事情的女人不外是兇狠的男人婆、強勢的女強人、偏激的壞女人、好權的女性知識份子、……之類,評語之低劣僅次於現世妖魔鬼怪或狐狸妖精。

「不過,我一輩子都沒接觸過她們。我想知道,她們真的是這樣嗎?」

女性主義?離開它都這麼久了,竟然成為電訪主題。

我努力地回想她們都在做什麼?那群被社會歧視、敵視、輕視、忽視、從頭到腳被嫌到什麼也不是的台灣女性主義者──哦,我想起來了。她們站在台大校園外面的人行道上,頂著冬天的寒風當義工替弱勢兒童募善款。四處奔走替受盡家暴苦難的受害婦女或兒少尋求社會福利管道或司法救濟途徑。在性別極端不平等的世間坎坷路上當平路的持地菩薩,政經社教文理商工全是下手處。替各種女性勞動權益發聲。收容驚慌無助的吸毒女孩、墮胎女孩、未婚生子的小媽媽、雛妓、翹家或脫幫青少女。站在台灣社會的下游,替性別歧視社會收拾一個又一個收不完的爛攤子。她們扛著一份社會逃避之重,極力防免性別壓迫重到活生生壓死人……

「啊!我好意外……我以為你會告訴我一大堆外國女性主義理論,沒想到──」

當年台灣老一輩的男性非常仇視女性主義,甚至當它是美國傳來的文化毒素,氣它將原本信奉三從四德、接受三妻四妾、擁有三圍身材、沒有職涯能力、沒知識不識字、唯唯諾諾的華人女眾全教壞了。他們教小女生仇視某一群知道或實踐女性主義的壞女人。她想都不想就信了──若非那群「壞女人」,小女生哪還上什麼大學、研究所當女大學生啊?恐怕都早已不知淪落在哪個華人高官門下當排行幾打以外的小寵妾或傻呼呼到青樓當歌妓一生受盡欺凌去了--你誤會了。在中國也有。在台灣也有。有人就會有。

「真的?我們也有?那不是外國人的意識型態思潮嗎?」

有一天,你跪下來,低頭映著難聞的洗腳水,童稚的雙眼以五公分不到的近距離打量大清帝國送給曾祖母的一雙醜怪小腳時,你驚慌、受傷、迷惑、難過、大受刺激。沒想到老人家不發一語,一群一輩子沒活過滿清帝室滋味的少婦們竟集體得意地吹噓輕笑開來:「別看這樣不方便,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出遠門,走路又一拐一拐的(意思是殘廢?),只能一輩子待在家相夫教子──在大陸,身份要不是小姐還不能纏小腳,只有下女才會有一雙天然大腳到處跑腿啊!」什麼?小姐?終生傷殘叫「小姐」?整群成年女眾替一個故意把女眾弄成殘廢的虐待狂社會文化背書與合理化,七嘴八舌說個沒完。

這跟美國文化沒有半點關係。甚至跟理論建構或課本論文都無涉,而是在地生存現實。完全是華人自己家醜外揚不外揚、承認不承認、面對不面對、處理不處理的問題。一個連幼稚園都還沒畢業的女性主義者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男生會覺得小腳好看?」

「因為三寸金蓮,小小的可愛,走路又會搖啊。」

「變形這麼醜,哪裏可愛?什麼叫會搖?」

「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從背後看,走路一拐一拐的,屁股就會跟著搖啊!」

「那不就像鴨子一樣?」

「……」

喜歡拐腳屁股搖,為什麼不跟鴨子結婚?童年的我曾滿懷愁思地想著:「愛看搖屁股,娶隻鴨子就好,何必故意把原本好端端的大姑娘弄成終身殘廢?清朝的生活品味真的很有問題!」

女性主義最佳文本一字也無、也非關文字。滿清帝國小腳一雙足已!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誹謗之獄 The Prison of Slander


離越阿羅漢在罽賓國山中坐禪。

山誰都能來。牛跑了,牛主人追著牛跡入山。追牛的追牛,打坐的打坐,理當了不相涉,不是嗎?偏偏不是。離越阿羅漢出了定,煮草汁正打算染衣時,衣服突然自動變成牛皮,草打的染汁也變成牛血,剩下的草渣變成牛肉,小空鉢變成大牛頭。牛主人一看到牛隻分屍、血肉四散的狼籍場面,推定「絕對」是這個人占了「自己的牛」,不由分說一捉就綁到國王面前論罪。

國王的結論是有罪。離越阿羅漢從此一入獄服刑就是十二年,負責替獄監飼養馬匹、清除馬糞。離越阿羅漢有許多徒弟,當中有五百名弟子已證羅漢果位。這十二年來,任憑他們無論如何施展神通力起觀都找不出師父人在何處。冤枉足足十二年後,業報勢力將盡時,有一個徒弟才終於發現師父被關在罽賓國的國家大牢裏,馬上請求國王處理。

國王派心腹手下入獄點名檢校,找來找去卻只看到一個蓬頭亂髮、神色憔悴、默默替獄監養馬除糞的獄卒。手下回宮向國王一五一十據實以答:「監獄裏沒有半個沙門道士,只看到一個獄卒比丘。」眾弟子聽對方的描述,明白是師父本人無誤,便進一步求國王下令允許所有比丘出獄。國王同意了。

苦熬完十二年冤獄,出獄王令一送達,離越阿羅漢在監獄中鬚髮自落、袈裟著身,跳上空中示現十八種神通變化。眼見尊者示現神變,國王當場感動了。他五體投地,至誠向離越阿羅漢懺悔。
「尊者,您是出於何等業緣才會入獄受苦這麼多年?」這是國王的疑問。

「久遠劫前,我還在家,也曾丟掉一頭牛。我當時一路追踨牛的足跡,路過一座山,看見有一名辟支佛在山裏獨處坐禪,就誣謗他一日一夜。我雖為此業緣墮三惡道受苦,餘殃迄今猶未消盡。久遠劫後雖已身證羅漢,依然遭受被誹謗的惡報……」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離越被謗緣》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家私下忠告:「你平常別看起來太快樂。要是太快樂,別人見不得你好,要找麻煩的。」不到十秒一句話,替我上了五堂人生功課:

一、原來台灣人普遍不快樂。

二、原來世界上有人不喜歡別人快樂。

三、原來在眾人眼裏本人十分快樂。

四、原來民間有「見不得別人好」這種狀況,聞所未聞。

五、原來諸苦交煎的人間這麼業障,不但不隨喜別人的快樂,還找麻煩。

人與人之間要有基本了解不容易。她教訓完覺得很滿意,走了。始於不了解而忠告,同樣終於不了解而告別。不了解且不論,表面上人際關係緊密的人情社會,在現實面上竟然有如此深層的無情殘忍度,表裏不一,也真是上了寶貴一課。佛陀言,眾生就像一群鬥牛,雖然集體同向死亡狂奔,對死亡的終局命運卻渾然無覺,一路上爭相角力、鬥得你死我活──從古印度諸小王國的大小爭戰到現代全球社經競爭,人類似乎很難突破這點無明。

假如一個人知道直系血親曾有過自殺行為,本身在青少年時期也曾經數度嘗試自殺,對於「不快樂」的心理習慣能發展到何等極端就會相當有自覺。遺傳基因方面風險已經相對上較高,在不明究底的青少年時期又有自殺經驗,這種人根本沒有「不快樂」的本錢──這種人不快樂起來容易產生致命可能性,不是常人情緒發洩而已。她並不了解一個人須要練習多少年、讀多少心理學論述、花多大的氣力調整心態、……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快樂」。

這裏沒有任何倚老賣老或飽經世故風霜、通曉人情冷暖的話可說。

只想輕輕說聲:「知人、知面、不知心。見不得別人好?是不是嫉妒或驕慢的煩惱心所現行呢?眼根只有八百功德。用心看,別太依賴眼根,眼根看錯是常有的事。假如不是福大命好或一帆風順,而是數度走過自殺與絕望的人生幽谷、以受挫磨難為常態的話,就會希望天下所有眾生都比自己長壽、平安、快樂,更希望自己吃過的苦頭眾生都不用承受──只願天下人都比我好,哪來什麼見不得別人好呢?」

願一切眾生快樂。

憐子父母心


王言:「耆婆,如來世尊亦見念耶?」

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大王,如來亦爾。於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則偏重,於放逸者佛則慈念,不放逸者心則放捨。何等名為不放逸者?謂六住菩薩。大王,諸佛世尊於諸眾生不觀種姓、老少、中年、貧富、時節、日月星宿、工巧下賤、僮僕婢使,惟觀眾生有善心者。若有善心,則便慈念。」

《大般涅槃經梵行品》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溫度,這苦惱文化


有身皆苦,人人如此。一年裏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日子不是太冷就是太熱,受身就要吃溫度無常變化的苦頭。不論古今中外,地獄種類都列入寒冰地獄與熱火地獄,不僅是信仰或想像這麼單純──溫度是人間現實生活裏人人都親身體驗的苦難,信不?


不苦的話,人類就不會發明冷氣放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又發明暖爐放在溫帶、寒帶地區了。溫度不只是科學上能檢測、量化、實驗、計算、評估的自然現象,還是文化迷思。

舉例來說,小兒發燒是不分地區種族的人類共業。我們人類雖然在成人階段斤斤計較、處處爭地搶國土要面子,在童年階段生命的脆弱度與在老年階段面對死亡威脅的公平度卻完全一模一樣。

(從人生過程以觀,青壯年時期一時的體力、能力或社會活力尖峰是不是容易讓人產生錯覺、進而把旺盛的生命力用錯地方?大家好不容易熬過嬰幼兒時期存活下來長大,不彼此珍惜相依為命便罷,還有閒工夫鬥爭哩?)

小兒發燒,不同的溫度文化就產生不同的溫度詮釋與退燒降溫哲學。西方人餵小兒吃冰淇淋、躺冰枕、放空調,用「境」的冷度來吸收「人」發燒的熱度。東方人餵小兒熱水或熱湯、蓋厚被、悶大汗,用「境」的熱度來逼迫「人」排汗解熱。假如你也是個從小多病多燒的小兒,就非常有機會比較這兩種溫度文化衍生的不同臨床家庭護理方法──小兒當然喜歡西方那種,因為它至少苦中作樂、把冰淇淋當藥吃。燒得迷迷糊糊、昏睡迷夢一個接一個,幾口冰淇淋的冰涼提醒小兒他還在人間繼續活著,別輕言放棄。不過,東方與西方這兩種方法卻有個基本溫度共識:冰淇淋或熱湯都沒關係,千萬別餵發燒的小兒吃刨冰或喝冰水;刨冰或冰水不像冰淇淋主成份是「固化的牛奶」(現代版乳藥的一種,自古乳藥即用於醫治熱病),給高燒小兒吃刨冰或喝冰水往往會讓他發惡寒、一惡寒燒得更厲害。

人間世以心寶為寶、心性為寶,天下第一寶。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小朋友具足心寶、傳承人類文化命脈,同樣是天下第一寶。寶貝小兒發燒就已經讓成人焦慮心疼了,現在還多出個發燒的地球,三天兩頭燒破攝氏三十七、八度到四十幾度,從發燒外境反燒人類全體──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誰有本事能餵地球吃冰淋淇、躺冰枕、放空調、灌熱水或熱湯、蓋厚被、悶大汗呢?

佛典故事:誹謗 Slander


駝驃比丘在出家前是地方上知名的大力士,出家後精勤用功,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他威德具足,營理僧事,佛陀讚嘆他是弟子當中營事第一;不過,有的師兄弟心裏並不這麼想。

有一天,彌多比丘為了供眾的飲食品質粗惡而心生不滿,起了大煩惱:「要是由這個駝驃比丘來料理僧事的話,我始終都沒辦法吃到上好的食物!我看我要另外想辦法!」彌多比丘想來想去,念頭打到出家當比丘尼的俗家姊姊。

在家靠勢慣了,若出家習氣未改、煩惱未盡,也一樣靠親族結黨。彌多比丘把姊姊找來,姊弟倆一起到處誹謗駝驃比丘。一次忍、兩次忍,到了第三次,身為阿羅漢的駝驃比丘厭倦了。他高昇虛空,在空中作出十八變化後直接入火光三昧入滅了。

阿羅漢已入涅槃,原地不留任何屍骸。惡言謗走聖者以後,只有凡夫留在原地互相折磨一生一世──同樣的無明歷史、輪迴不休的惡質誹謗文化,一直在人間反覆。駝驃比丘今生雖然是具足三明六通的阿羅漢聖者,過去生當他還只是個薄地凡夫時,也曾犯過相同的錯誤。

遠古時代,駝驃比丘在迦葉佛住世時也曾出家,擔任食監一職。有一次,他發現有個少婦用迷戀的眼神直勾勾地盯著另一位相貌莊嚴的年少比丘不放。他猜想這個女眾會用這種眼神看對方,內情一定不單純;在沒有查證事實原委的情況下,他就開口下了結論:「這個女眾一定跟那個比丘有交往!」

為了一句話,墮三惡道。為了凡夫時代的一句話,久遠劫後,直到身證羅漢果位依然餘殃未盡,受其他凡夫誹謗……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駝驃比丘被謗緣》


-延伸思考向度-

經云:「誹謗貪嫉能使賢聖猶尚滅身,況復凡夫?是以智者當慎誹謗,莫輕言說!」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佛典故事:她是我媽媽 She’s My Mother


佛陀與侍者阿難遊化異國,一起在大樹下歇腳。天氣很熱,適時補充水份十分重要。佛陀看見不遠的地方有一口公用水井,當地的老婦人正在井旁彎腰打水,從她的衣著打扮觀察,應該是在大戶人家幫傭的家僕。

「阿難,你去化緣一些水來。」

「好的,佛陀。」

阿難走向老婦人,表明佛陀希望向她化緣一些清水。她一聽是佛陀,二話不說就直接擔著打好的井水到佛陀面前。水桶才就地一放,她竟然不發一語、直接伸出雙臂緊緊抱著佛陀不放。

「啊!施主,不可以這樣──」

「阿難,別阻止她。這位老太太在過去五百世當中曾經當過我的母親,母子情緣還沒有了盡,所以才見面就直接抱住我。如果你制止她,萬一情緒太激動之下鮮血上衝面門而出,反而會當場命終。」既然如願抱到佛,又聽佛向阿難說明彼此宿世深厚的母子因緣,老婦人便心滿意足地靜靜站立在佛陀身邊。

「阿難,你去城裏,請她的主人來這裏一趟。」

「好的,佛陀。」

這名老婦人的主人馬上趕到大樹下,恭敬頂禮佛陀後,也同樣靜候指示。

「放了這位老太太,讓她出家吧。假如她出家的話,將證得阿羅漢果。」

主人聽佛陀這麼說,當場就同意解除她的家僕身份,放她出家。老婦人出家後不久就證得阿羅漢道,成為善解契經第一的比丘尼。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佛說往昔母迦旦遮羅緣》


-延伸思考向度-

母子因緣不可思議,親眷情愛俗緣提昇為出世清淨法緣也不可思議。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身為和尚 As A Buddhist Monk


一、僧俗道誼


阿羅漢與居士相識已多年。

「居士願不願意讓長子出家修行呢?」

「尊者,我只有一個兒子,非繼承家業不可,怎麼出家?假如我老婆又生,就讓次子跟隨尊者出家,您看好不好?」

「……好吧。」

又過幾年,阿羅漢再度登門拜訪居士。

「居士啊,您果真如願生了次子,是否打算同意他出家行道呢?」

「這個嘛,我考慮過後,決定讓大兒子負責外面的事業、二兒子負責處理家庭事務,這樣安排的話,我的家族才會興旺。更何況,我實在捨不得他們兩個離家──這樣吧,要是我老婆又生的話,一定同意三兒子依止尊者出家!」

阿羅漢具足三明六通,善觀眾生根器。眼見居士兩個兒子都與道無緣,也就放下了。再過一段時日,居士福報現前,又生了一個兒子。這次出生的幼子與兩個哥哥氣質完全不同,相貌也特別出眾。

「居士啊,貧僧依約前來了。」

「我明白、我明白,是我親口承諾您的!只是我這個兒子年紀太小,說實在也幫不上尊者什麼忙,恐怕反而還要麻煩您照顧哩!再說,我家事業還在起步階段,不夠富有,也沒辦法替他打理道糧。我們可不可以再等幾年,等他年紀大些再說?」

二、預約修行

小兒子從小就知道父親與阿羅漢尊者是多年好友,也知道父親承諾對方,等自己長大就依約定出家。在出家前,他每天都遵照父親的交待,到市場開花店做生意。阿羅漢尊者偶爾會到店裏看這個未來的徒弟,開示法義之餘,也教他修觀繫念。

「來,師父教你。你拿白色的石頭和黑色的石頭來當記號;起善念就放白色的石頭,起惡念就放黑色的石頭;用這個方法來觀照心念,懂不懂?」

這個名叫優婆毱提的年輕男孩非常聽話,一邊依父親交待老實做生意,一邊在動靜閒忙當中時時觀照念頭。一開始,每天統計下來黑色的石頭都比白者的石頭多。日子久了,愈觀照,反省與作主能力愈好,兩種石頭的數量慢慢打平了。他再努力用功一陣子,念念警覺,再也不下黑色的石頭,每天都只有白色的石頭。達到每個念頭都是善念的程度後,優婆毱提證到了初果。

三、名妓與花

在證得初果的年輕男孩天天奉父命顧店做生意的小城裏,有個貌美如花、遠近馳名的年輕妓女。美麗的女人很少不愛花──注視著鮮花,好忘記自己的青春事實上極其短暫;扔棄枯萎的殘花,再一併把自己日益老醜的事實拋諸腦後──對美女而言,花是用以阻斷對老化與死亡的知覺的人生必備毒品。

她身為社會所輕賤的妓女,卻也同時依據歧視社會的階級規則養了一個替她勞動跑腿、社會身份更卑微的小婢女。她如果想要花,開口下令就好了。

「小婢,怎麼一樣的錢,今天買回來的這麼多?以前妳是不是被騙了?」

「小姐,小婢沒有被騙啊!今天換一間花店,店主很年輕、善良、仁慈,沒有看不起我的身份,以平等心做買賣,所以花才給得比別間多──對了,他名叫優婆毱提,長得很帥、氣質也很好,光看兩眼都覺得實在不虛此生哪……哎呀,我真是不會說話,小姐要是看到他本人的話,一定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身為名妓,通常是男人爭著上門找她,她很少主動邀請男人。她破例下令叫小婢女帶話,請優波毱提本人務必登門接受她的謝意,卻沒有一次成功。她不知道他已身證初果,不論長相再英俊出眾、色身再年輕挺拔,已經是果位上的聖人,心境已經和一般依賴女色的凡夫俗子完全不同了。

四、所謂情欲

她雖然為了總是請不到優波毱提而心情不佳,卻未曾中斷營業。她的熟客之一,是王室後宮眾多中年姬妾中的一個與國王所生下的兒子、王子群當中的一個王子。

他來付錢消費,她就服務收錢;有欲望,沒感情。她羨慕他的身份:男人。權貴。家世。財產。地位。他與她始終站在消費與被消費的兩極,兩人之間不但沒有發生傳說中神話般的日久生情,她還情不自禁地對他產生濃烈的階級敵意──例如說,她覺得他身上那件綴滿珠寶的皇家禮袍非常刺眼。男人的衣服,又是象徵王子身份的衣服,她一輩子都沒辦法穿上身。

「就為一件衣服?」

「只是想要那件衣服。」

「妳就為區區一件衣服殺他?」

「我說了,只是單純想要那件衣服!」

「事後妳就馬上把他的屍體藏起來?」

「你們皇軍一搜不是馬上就找著了?何必問?」

消費欲望就是消費欲望,沒有感情或友誼。王室在極度震怒與驚訝之下,把名妓的四肢都砍截掉,再割掉她的耳朵和鼻子,最後高高吊掛在郊外的墳場,希望把她慢慢折磨到死,用以警示天下,也同時發洩王室失親之恨。這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名妓殺了社會頂層的王子的社會代價──從消費與被消費的兩極直到殺與被殺的兩極,她一直是個人生輸家。

五、誰來看妳

她知道她必死無疑。沒有人會救她或緊急送醫急救;沒有人會同情一個殺死王子的妓女。當初迷戀她、千金只求一夜歡的男人們呢?人生走到這個地步,別說歡客鬼影,連個屁也沒有。肯見她最後一面的只有一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當初千求萬求都不肯上門看她一眼的少年優波毱提。

「為什麼來?」

「專程來探望妳。」

「現在又何必來?以前我身體完整時你不肯見我,現在我受刑身殘、畸形醜惡,怪模怪樣有哪裏值得看?」

「妳誤會了,我不愛美色。今天來看妳,是因為我同情妳的遭遇……」

他從小當場聽阿羅漢開示長大,對佛法相當熟悉。他站在墳場,慢慢地宣說四念處觀給她聽,希望她最後一程能正念往生:「……色身不淨、苦、空、無我,仔細諦觀、醒察,身體有哪裏可靠?會對色身起染污心的是愚惑之徒啊……」

這一番開示,讓她死前法眼清淨,臨終正念往生。送她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苦路,優波毱提當場親證三果阿那含。

六、魔障說法

等待十幾年,阿羅漢尊者終於得到對方父親的同意,依約度少年優波毱提出家。優波毱提年滿二十歲受具足戒,白四羯磨後當場證得阿羅漢道果,具足三明六通,說法精妙。

人間又出一尊說法無礙的阿羅漢,魔王波旬深感倍受威脅。他不希望欲界眾生得道解脫,竟不惜親自到會場擾眾:

第一天,他變出大量從天而降的金錢,讓民眾傻眼亂心,掙相搶錢而忘記端坐聽法。第二天,他召集魔眾幻現花雨凌空而落,又讓民眾意亂神迷而無心正念聽法。第三天,他讓民眾產生幻覺,看見一隻世間難得一見的神奇琉璃大象在會場巡行。象的六顆象牙上都有七方浴池,浴池裏盛開七朵大蓮花,大蓮花上又各各站著七個能歌善舞的美魔女,非常迷人。民眾忙著看人間沒見過的美豔魔女,求道聽法的正念都沒有了。觀察下來,魔王明白在魔界可及的所有方法裏,就屬女色障道的效果最好。到了第四天,他決定加重口味,變化出一個稀世大美人,默默地站在羅漢優波毱提身後,緊緊吸引眾人的眼光,讓信眾個個魂不守舍、法不入心。魔王鬧場已經鬧到第四天,羅漢優波毱提決定有所回應。他也使出羅漢神通,當場把幻化的美女反化成屍骨。屍相現前,立刻令信眾迷亂的心大為警醒,深有所悟而當場得道證果的人相當多。

七、魔界對決

在人間擾亂畢事,魔王波旬回到欲界天休息。沒想到,天宮魔事有所異動,無緣無故出現另一個新來的欲界天子,與他分床而坐。魔王波旬暗自思忖:「這小子是什麼來歷?不過是個新來的,怎麼就馬上和本王分床、平起平坐?」這一觀不得了,眼前的新天子並不陌生,他的前世正是在羅漢優波毱提座下聽法的一隻小狗。

魔王波旬的傲慢心大受刺激,自尊心也大受打擊。他想:「可惡!那個沙門,怎麼這麼瞧不起人哪?區區一隻小狗竟也派來天上和我搶位子?」他一氣,馬上衝下人間,趁羅漢優波毱提入定時,偷偷使出魔力在他頭上放一頂寶冠,放好後馬上溜回天界。

等羅漢出定,覺察到頭上有頂凡人肉眼看不見的天冠,入觀便發現是魔王波旬的惡作劇,也明白對方動機何在。於是,他使出羅漢神通將往生不久的狗屍幻化為髮飾,再主動召來魔王波旬:「魔王,承蒙你特地送來天冠一頂,小僧謹以這個髮飾回報。」送禮的人話既誠懇,收禮的人就欣然接受了。

沒想到,喜洋洋地回到天宮,髮飾竟馬上現出原形──往生未久的狗屍一具。魔王波旬討厭人間的屍體,更討厭把屍體掛在自己頭上,卻無論怎麼努力也除不去。無計可施的他轉往各層天界向不同的天王們求助,卻都得到相同的答案:「哎,這不是我的能力辦得到的。想摘掉它,要找原來放髮飾的人才有辦法!」

八、比不上佛

魔王波旬白忙一場,情非得已之下只好又硬著頭皮再下人間,登門找羅漢優波毱提。

「實在不是我愛講,佛陀為人慈和、悲心無量,怎麼他的聲聞弟子做人這麼兇狠哪?這可不是我愛亂講話,我有證據!想當年,在他成道的那一夜,我親自率領十八億精銳魔軍下凡圍攻他,一心一意想破壞他的道業,他一樣滿懷慈悲,心中半點怨恨也沒有。哪像你?我只不過放頂帽子在你頭上,你就報復我、整我,帶給我這麼大的麻煩──」

「是、是,魔王說得十分有理。佛陀和貧僧一比較,好比拿須彌山比小芥子、用大海水比牛足跡、或以師子王對照野干哪!兩者之間的大小差距何只百千萬倍?對了,我在末法時代出生,向來沒有親眼看過佛陀,可是你有親眼看過!聽說你施展神通力就可以化現成佛身,可不可以現給我看?」

「……好是好,可是我現佛身,你千萬別頂禮!」

「好,不頂禮!」

相約已定,魔王就現佛身給末法時代出生的阿羅漢尊者看。這一看不得了,起大歡喜心、大恭敬心,馬上就地頂禮。羅漢一頂禮,魔王就按耐不住,馬上回復欲界天王的原形。

「哎呀,我們不是講好不禮拜的嗎?怎麼又拜下去?」

「放心,拜也不是拜你;我拜的是佛,不干你的事。」

「好、好,我滿了你的願,你就發慈悲心把這條死狗從本王頭上拿下來吧?」

「這很簡單。你若是起慈悲心守護眾生,這條死狗就隨念化為寶飾;要是你起惡念想惱害眾生,它馬上復原成狗屍!」

對方沒開口要他除去魔天寶冠,也沒有替他取下人間狗屍的意思。魔王波旬拿這個阿羅漢沒辦法,最後只好悻悻然動身離開,從此不敢再起惡念……


原典出處:《賢愚經、優波毱提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修行因緣人人不同。您的因緣為何?

二、佛、魔、天人、男人、女人、王族、平民、動物、……等具有不同的身形,相同的是什麼?

三、從名妓殺人的欲場悲劇到人天較量的修行喜劇,在心境、意境、情境上都形成相當強烈的對比。人生既如夢,輪迴是否也如幻戲?

四、因果輪迴生死的觀念如何影響人對待動物的心態與作為?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無文字


當入無文字 實相之法門
若能信是法 則無婬怒癡
觀貪欲愚癡 即是無量相
是二無文字 以文字故說

《諸法無行經》

野蠻王朝


對於古代的帝國霸業,或許現代人寄予了太多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

琉璃王弒父登基後,身得怪病、抑鬱不歡。波斯匿王是佛教護法,也是頗負盛名的好王,老年竟命喪於獨子之手。琉璃王十分後悔為了掌權奪位而殺父,但是前朝遺留下的老臣們卻不這麼想。他們分別以種種外道宗教師的立論見解來說服琉璃王,替殺父奪位的行為合理化及除罪化。

老臣們或以歷史為例,舉出大量各地國王弒父奪位的個案,肯定子殺親父的行為在剎帝利種姓中是正常、正當的行為;或以帝王霸業與出家修行對比,肯定世俗為王理當廣行殺害,上至為謀權奪位弒父、下至為穩權爭利殘殺百姓都在允許範圍之內;或列舉出眾多外道殺生祭拜求生天的實務儀俗反證殺父行為不但不會下地獄,還會行殺升天;或根據外道理論分析人體與生命,推論出殺人無罪的結論。

前朝遺老當初對波斯匿王是否也是這樣,處處鼓勵他以帝王的身份廣行殺業呢?於公既鼓勵王室父子相殘,於私是否也容許王臣自家諸子害父以奪家業呢?為王為臣以殺為常事,領導出的又是何等死屍遍地的國土呢?惡王、佞臣出世,大量外道邪師也出世,以宗教力量肯定王室興戰屠殺、爭權奪利的行為,把人間打造成了大形屠宰場:人屠人、人害人、人吃人。

許多古老宗教信仰會發展出地獄的觀念,或許不單純只是出於民智未開、科學不發達、知識不普及、神權與王權混融治國等理由。親眼看過出兵征戰、王室相殘的古人所見證的就是活生生的人間地獄──若將描寫地獄場景的藝術、文學創作抽離掉神、鬼、妖魔、怪獸、神話元素,剩下的場景不就是大小戰場與私刑現場的寫實畫面重現嗎?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認知問題


居士:「師父,假如連房子都跌價,台灣就完了……」

師父:「……」

(再不跌,人才都要流乾啦--)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吃素最大的壞處


吃素前

十六七歲被當二十幾歲,很方便。

吃素後

三十七歲照樣被當二十幾歲,非常不方便!

生錯星球投錯胎


忘了為什麼會兩人世界難得共餐。

「……怎麼一直吃義大利麵、不吃德國豬腳?不划算!」
「……我喜歡吃義大利麵。」
「麵條又沒多少錢!」
「……」
「要吃肉,瘦巴巴的--」
「……」
「怎麼不吃正餐?喜歡吃麵包、甜點、冰淇淋?」
「!」(用力點頭)
「……奇怪,怎麼都吃不胖?」

在餐桌這張老戰場對坐,我看著你,滿心愧疚。

(對不起,可是、可是我是你生的……)

你是第一個發現我跟地球肉食文化不甚相應的人,也是為此開罵的第一炮。後來每次被主張食肉權利(也是權力)的居士抗議時,都覺得幸好自幼常常被長輩罵,「當面關」還算有一點練習。這顆肉食星球本來就崇拜殺業、甚至崇拜到歌頌戰爭,大家都知道。在這種世界,全家吃肉竟然出了個拒吃肉的孩子,在某種文化意義上而言簡直形同叛徒。

對不起,投錯胎的人是我。一切都是我的錯……

(為什麼肉食性父母會生出草食性小孩呢?)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Buddhist Greetings


In some countries, monks are much more than nuns; and nuns are very rare. Maybe that's why some young monks there don't know how to give proper greetings to nuns. Buddhist greetings are better than casual "hi" or "hello" between Dharmma masters, even Buddhist greetings in different local languages are fine.

阿彌陀佛,法喜道安。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撞球間與小學生


三十年前,有個小學生為了泡撞球間被家長打到無法走路,數日在家療傷。

長期翹課、缺考,老師終於警告家長有強制休學/退學的可能。
在撞球間結識國中生以上年紀的小混混們,有在學、有失學。
小混混教他這個連國小都沒上幾年的小弟打撞球,鎮日分享長壽菸與台灣啤酒。
這群同樣未成年的大哥哥提早帶他見識性交易(「轉大人」),幸好他沒染上性病。

撞球間的招牌上只寫打撞球。實務上由於客源特色,它的「業務」包括菸酒販售,與色情業有沒有引介或合作關係還很難講。鄉下沒有比較單純,小學生也沒有比較童真--很多鄉下女生(尤其所謂的「好人家的女兒」)被大人禁止出入撞球間,從來都不曉得是為什麼。

後來呢?親人長輩怕家裏新生代男孩們出去和黑道掛勾,乾脆重金買幾張撞球桌、經營起無菸無酒無賭無色、光天化日之下廣開大門的自營正派撞球間--在自家玩,起碼長輩眼睛看得見、管得到交友互動狀況。這間不像撞球間的撞球間旨不在做生意賺大錢,而在顧好左鄰右舍一大票正值青春期懆動不安的兒童與青少年。

所以,台灣不動產應該要便宜下來,讓家家戶戶生活空間大些、好安排些。有空間設備把兒少安頓在家裏娛樂、安份守己不出亂子,社會問題也會減少很多。上網咖容易學喝酒吸毒性交易,不如在家裏闢間電腦室給他使用--時間到了也方便叫他吃飯!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據說「太乾淨」


針對「火車辱僧事件」,遠在外國的正信佛子特地寄來愚痴辱僧人的自拍回應。這件事紅到全球去了,讓全球看清楚台灣宗教通識教育有多麼差--更不用提民主法治教育更差;公然侮辱完還理直氣壯,半點民主憲政國家的宗教尊重觀念都沒有。

當事人的說法是很典型、守舊、台味的反應,與當年朋友們對個人學佛吃素、學習當在家居士的敵意反應與主要理由很相似:「你太乾淨了!」

一、正常大學生都抽菸喝酒吃肉出去「玩」,你持戒?
二、為什麼要跟我們不一樣?為什麼要跟社會人士不一樣?
三、還年輕吃什麼素、學什麼佛?那是老人的事。
四、欲望很正常,你還年輕怎麼不享受?
五、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高尚、比我們好?

這是台灣民間在青少年到青年族群裏相當普遍常見的現象。團體壓力在年輕人間的作用以負面影響為多:吸菸、喝酒、食肉、玩樂、欲愛、毒品、飆車、髒話、……。同儕壓力會集體排擠「太乾淨」的成員,但是面對「比較髒」的成員(例如同時劈腿男眾女眾並且數度墮胎或吸毒)卻有超高容忍度--年輕人的次團體長期耳濡目染認為「成人世界本來就這樣」(可見成人身教有多差),因而對於同儕的不道德行為容易產生高度認同感、對道德行為反而群起攻擊。我們這些成人管不好成人自己,讓小孩子誤以為「行為愈敗德就代表長大」。同儕或團體壓力往往欠「多元包容度」--有人不一樣,其他人就不安;不安到極致就展現出敵意,強迫不一樣的人「一樣」;當「一樣」被認同為酒色財氣的「一樣」時,團體間就會公然支持酒色財氣的風氣。

初學佛當在家居士就嘗到受其他在家人集體攻擊的人際關係考驗是很珍貴的人生體驗。等日後出家,回過頭來聽居士們被家人同事朋友勸退施壓而破戒、食肉、飲酒的事(在台灣非常普遍),常坦言分享當年的經驗,鼓勵居士們堅持下去。人性禁不起「墮」--先是回頭飲酒食肉聚賭,進而外遇邪淫拋妻棄子的事很多,連在五六十歲的台灣老人圈都是活生生的實例(老人次文化團體也會互相鼓勵五欲與惡法,一樣盛行與小三外遇),何況少不經事的年輕人?惡知識間互相鼓勵惡法,五濁惡世故。

大家都嫌「你太乾淨」的意思就是表示你放錯了地方。不是投錯胎、生錯國,就是朋友交錯人。遇到團體壓力集體攻擊時,代表緣份快散了--也許惡緣消散、善緣積集;也許這個世界喜歡髒污不喜歡你,把這輩子忍完、努力別再回來受生就是了。當遇到惡知識、壞朋友時,不用配合墮落;要墮落也墮落不完。直接換一群接受「你的乾淨」的新朋友,換一群會支持你「一路保持乾淨」的清淨善知識、好朋友就好。法界不相應,換就好了。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Hurry, Gender Education!


Many people are sharing this news right now. A "crazy" young man ate, played, threw eggs on a moving train with his GF, got scolded by a nun, took her pictures using mobile phones without her permission, then took off his clothes and humiliated her by saying, "I think she hasn't seen men's body for so long, I just want to relax her ..."

Before this train accident, he once took her GF unto the streets and had sexual misconduct with her openly. That gave him a permanent criminal record in our legal system.

Human beings used to worship sex as a common religion a long, long time ago, before modern civilization was well-established. The price of worshipping sex was horrible: insest, adultery, rape, all kinds of sex-related crimes, and many unwanted children. Then old religious traditions as a primitive legal and political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gradually, they began to teach people to behave and have better self-control.

Maybe gender education is the key. For people who don't give a damn to religion, judicial system, moral principles, people's feelings, common sense, at least give them gender educa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Rule No. 1

Please keep the intimate conduct between you and your GF in your own room, not out on the street. Maybe she's a Goddess in your eyes, but people do look like corpses when they're completely naked. Many nuns have seen enough corpses in their lives, you don't have to show yours.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佛典故事:你不該拿 You Shouldn’t Take It!


小朋友走在路上,忽然感覺肚子餓了。他四處張望,發現馬路中央的人糞裏有一顆菴羅果,半埋半露地看來似乎還能吃。就算身為婆羅門種姓,肚子餓的感覺並不分社會階級,餓起來都一樣難過。他彎下腰往糞團裏一挖,拿起來拍一拍正準備下肚時,正巧被路過的大人看到了。

大人開口就是一頓訓斥:「你在搞什麼?你貴為婆羅門種姓,理當清淨節制,怎麼伸手拿糞裏污穢的果子呢?」小朋友手停在半空中,臉不禁紅了起來:「不、不是啦,我沒有……我沒有要吃的意思,我想把它洗乾淨再丟掉!」大人一聽這小孩子分明在說謊,罵得更兇了:「你怎麼這麼愚痴啊?要是打算丟掉的話,當初又何必動手拿?」


原典出處:《大般涅槃經第十二卷》


-延伸思考向度-


「凡夫之人欣生惡死,如彼童子取菓還棄。」生必有死,貪愛受身則必受死報。在人生當中,死亡的可能性如影隨形、片刻不離;這是貪愛有漏之身、欣樂投胎受形的必受苦報之一。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此生分不受不捨,如彼智者呵責童子。」若不受三界有漏身,又何苦一生勞碌窮忙,最後唯有業隨身、兩手空空地赴死呢?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難問與問難(踢館帖之二十)


「問難」是台灣現代口頭常用溝通講法,「難問」是經教原文古代正式中文譯法。不論使用古代書面用語或現代口頭用語,總之這是出家當僧眾才有機會體驗的人間眾生相。就某個角度而言,欲界眾生能在短時間內心緣佛學名相,一心一意找僧眾鬥嘴抬槓,也遠比心心念念打財色名食睡的五欲妄想強多了吧?也是另類結緣法門。

踢館實務要點分析(踢館帖之十九)


善意提醒喜歡找法師踢館的非佛弟子:

一、哪怕表面上大量借引佛學名相,由於本身沒有正式三皈後的實際薰修、體悟,無法切中法理,只是空轉繞來繞去,而且會大量錯解、錯用、歪釋、扭曲佛教名詞。

二、在表面名言狂踢,反而會引起法師注意觀察來人根機以選擇合適的因應法門。這一觀察反而容易被發現五戒通通不持或三毒無明哪方面習氣較重;不論觀察結論如何,通常我慢習氣都特別重。

三、沒受三皈五戒、未上宗教系所、沒有實修經驗,卻拿書上讀來一知半解的人云亦云來踢法師「執著」,既喜毀僧謗僧譏僧慢僧以自高,表示完全還在佛門外、與法不相應,也就不用再浪費時間談法義了──表示雖說半天,事實上根本沒半句有聽懂,法不入心。會罵法師執著的通常本身五戒沒持半條;這是臨床接帖實務經驗。

四、多年見識各路踢館人士,相當習慣,習慣到要努力保持正念以避免落入麻木的程度。台灣沒有將宗教教育正式納入學校教育系統,也沒有正統宗教常識教材,民間嚴重欠缺宗教常識、不尊重宗教自由的現象太普遍,也是幾世紀累積的教育制度共業。在歐洲,宗教教育很受重視,連不滿十歲的小孩若用功點都知道佛教五戒是哪五條、基本教義有哪些重點,至少有基本常識。在台灣,連活到五六十歲以上的少數老人都可以沒公民常識、沒禮數教養到故意當面勸僧尼返俗行淫欲生育,有時現場用語還相當低俗──由於教育系統沒有教好,兩地公民的宗教人文內涵、日用互動品質差異才會這麼大。

踢館現象也是台灣教育問題的臨床病癥之一。每次接招都不禁深思:「我們台灣的教育體系是怎麼教的?怎麼四書五經、論孟學庸、禮義廉恥幾千年、幾世紀、民國百年教出來的竟然貢高我慢成這樣子?連面對神職人員時言論水平都這樣了,日常面對其他世俗人時真不知會講出什麼不成體統的下劣話出來?難怪民間惡口亂講話逼別人自殺尋短的事件那麼多!」

備註各級學校不會教的佛學小常識一則:

外道或不信佛法的世俗人故意專找出家眾挑戰、質詢、拿佛學名相攻擊的高傲行為,在佛學裏有個專有名詞稱之為「問難」。若以後又四處故意找師父們亂下踢館帖時要牢牢記好,起碼要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叫「問難」。縱使別的佛學名相亂講一通牛頭不對馬嘴、終局目的就只在侮慢僧眾,「問難」這個專有名相千萬務必別講錯。

由於來人起惡心、慢心問難,不敬佛法僧三寶,僧眾本來就可以完全不理會、轉身離開;會好言回應幾句還是念在「就算是無明愚痴到問難的眾生也有佛性,得度因緣若熟也會入道證果」的事實,既來之則面對之,隨緣結善緣、法緣,順便隨堂測驗忍辱波羅蜜學分,看看是及格還是當掉。

學校不教,台灣民間多年盛行亂踢館。踢館人並不寂寞;像這樣的台灣人並不少見,與歐美相對上尊重神職人員的民風不同。公民素質若不高、常常愛踢館慢僧的話,代表基因遺傳與教育水準雙重不好;既然不好就降低傷害,階段性少子化反而是我們台灣歷史上少見的大福報──要人口加碼等再過五、六十年以後公民品質若好一些些、格調提昇一些些再講。兒孫自有兒孫福吧?

附加初級中文造句練習題一則:

請試以「問難」造句,用字愈少、語感愈出色,得分愈高。

一、我智慧才華出眾,問難效果相當好。(得分:20)

二、我修行最好,一問難都能問倒。(得分:40)

三、持戒度眾算啥?我問難講贏就好!(得分:60)

四、多問難,出家少;全球文化沒地位,尊嚴減損真正好!(得分:80)

五、問難我懂。一闡提是什麼?(得分:100)

追加網民文化感言一則:

大意是「……要是連佛誕節都沒了,台灣文化在國際上還有什麼值得拿出去講的?」

很多人不清楚在國際天平上台灣佛教界對台灣的文化代表性有多重要,當然也不知道踢館究竟踢掉的是什麼--一個美國虔誠基督徒都比一個踢館台灣人更尊重法師。